一個才76人的粉絲團,告訴我人生在網路上是多麼脆弱?

最近人們開始討論萬一離世,網站的帳號應該怎麼辦,比方說這一篇報導,一位夏威夷的醫師Christian Boyens竟然在加拿大滑雪出了意外而喪生,上圖是他的Facebook個人檔案,至今此檔案仍停留在今年1月4日,最後一篇PO文是一張與他兒子面對美麗的夏威夷海洋的照片,沒想到,才過了一週又五天,到了1月16日他就在半個地球遠的加拿大高山上喪失他的生命,而他的朋友們,繼續和這位醫生是「朋友」,但他再也沒有po文了,永遠停在1月4日。

不過,他的朋友們,卻開了一個「Remembering My Dad – All About Christian」。我經營這麼多粉絲團,這是我看過最奇特的粉絲團了,因為,它的粉絲就只有76個人,都是這位已逝醫生最好的朋友,而它的取名也說明了一切──當一個人不幸突然過世,而他的孩子還來不及長大,這時候,朋友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幫助這位父親,儘量「留下」東西,讓他的孩子可以看到,於是朋友們開了這個「關於Christian的一切,記得我的父親」的粉絲專頁,而且還說好,這76個一起經營這個粉絲專頁,每15分鐘就要貼一篇文章,想辦法儘量的講這位醫生生前的故事,讓他的孩子以後可以看得到!

不過,它的名稱,本身卻是很諷刺的──要讓這個才十幾個月大的小朋友,記得他早逝的父親,卻是透過一個……唔,「Facebook粉絲團」?

有沒有搞錯?

粉絲團,到了十年後,還會在嗎?

萬一不在,這時候每15分鐘留言的,是要給誰看啊?「主角」要到10歲以後才會讀!

那,就要有人,隨時隨地的將粉絲團的文字「備份」下來。我相信醫師的朋友一定有人想到此事,也開始備份下來,但他大概就只能備份個80%而已,因為每天都在產生新的,或許大家停了一陣子,但到了半年後,突然間有人又想起什麼、憶念起什麼,又回來PO一篇,這一篇,就成了丟在水裡的石頭,噗通,沒了。

永遠漏掉了--

人生備份,絕對不能仰賴你的朋友或家人,因為朋友都是好意,但對這方面的事情思考得不夠透澈。當下的這些準備,永遠都有缺失。

時間是殘酷的。時間,足以讓人忘掉任何事情,也足以摧毀所有我們以為「永恆」的事。到最後,足以讓所有所有的你曾經認為最珍貴的事,都成滄海一粟,一沖就散。

備份,必須靠「自己」,在自己還能支配的時候,先做好準備,就像買保險一樣。我認為,目前所有數位工具中最適合這種「人生備份」概念又具規模的應是「Dropbox」,它容量對一般人來說夠大,又可以隨時自動上傳、更新好幾份檔案在好幾台電腦(包括雲端最重要的那一台),但它的不足,也是我想做新事業的原因──我很早就開始使用Dropbox,還以為Dropbox這概念已經萬能!而這個軟體起初真的很方便,幾乎可以備份所有東西,只要你可以丟到你的硬碟裡,它就會想辦法備份上去。我最近才剛剛又備份我iPhone裡的所有照片、影片,整台手機清空,感覺好極了!

不過,當我愈來愈仰賴它,甚至將我的日記都放到上面去了,我開始漸漸發現Dropbox的極限──

首先,Dropbox的備份的東西愈多,就像是一隻吃了很巨大的怪獸,愈不受我控制。以我現在已經買到Pro 100帳號,也就是100GB,而且又快要滿了,我的硬碟根本裝不下這麼多東西,今天我想要再「備份」我的Dropbox的東西,我已經沒辦法將我Dropbox的東西下載到任何我家裡的硬碟裡,因為沒有一個夠大。

就算現在有,以後也一定沒有。才一年的時間,就100GB,那十年以後我再努力一點就肯定超過1TB甚至更大,三十年後?總之,這種備份的東西永遠備不完,我備份愈多,就愈仰賴「那個」平台,而當那個平台(Dropbox)哪天突然消失了,我的損失就愈重!這是第一個極限。

第二個極限,就是Dropbox並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備份,以Facebook的「內容」為例,我在上面寫的東西,Dropbox就無法這麼方便的備份了;另外,許多資料是「天天都在增加的」,如果沒辦法像處理自家電腦的檔案這麼自動化,一般人不可能隨時隨地都去上傳最新版到Dropbox,於是,我一邊活,原本備份好的,又變成不完整了──事實上,我多活一分鐘,我的人生備份就愈不完整。

人的備份,是一個人可以留給自己與身邊的人最好的禮物。

也是每一個人最好的個人收藏。

但,你有好好的做嗎

我們正在進行一個龐大的計畫,從一個志工計畫開始,大約於三個月前就開始籌備,從招募新同仁開始,一直到「感性志工」的招募,今天,四十位以上的志工分成三個小組,準備在下個月公開進行第一場的人生備份,對象已有初步收集,好幾位。這真的是一個很龐大的計畫,我們希望將一個人的人生之「美」,以感性的方式,整個傳承下來。這些對象都是在各行各業頗有特色之人,他們的人生,個個都是精彩萬分,很多他們走過的路、做過的事、看過的東西,如果今天不「備份」,明天誰也不知道何時會失去

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事,我們會盡所有的力量去推廣。

典藏,所有的人生。

若你有興趣,歡迎加入我們,按此連結報名我們「感性志工」團隊,一起觀察,好多好多的人生。

敬請期待。

13 comments

  1. 只是, 人生真的有這麼多東西需要備份?百年之後, 又有誰對這些資料感興趣呢?

  2. 什麼都可以走,唯獨絕路不能走;什麼路都可以選擇,唯獨歧途不能選擇。
    人生道路雖很曲折,卻很美麗。只要你細心觀看,就能飽嘗沿途美景。
    在人生道路上,走上坡路要昂首闊步,走下坡路要謹小慎微,走陽關道要目視前方,走羊腸路要俯視腳下。 在人生征途中有許多彎路、小路、險路、暗路,只有意志堅定且永不停步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勝利的遠方。
    沒有清醒的頭腦,再快的腳步也會走歪;沒有謹慎的步伐,再平的道路也會跌倒。留下人生足跡,就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要少走人生彎路,就必須三思而行。 邁開腳步,再長的路也不在話下;停滯不前,再短的路也難以到達。
    行路不僅僅在於快慢,還在於是否能夠持續;前進不僅僅在於速度,更在於能否保持正確方向。

  3. 凡事都不會在決定放棄努力之前真正結束。如果你有99%想要成功的欲望,卻有1%想要放棄的念頭,這樣只能與成功無緣。拿破崙。希 爾說,放棄所控制的地方,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的。輕言放棄是意志的地牢,它讓意志跑進裡面躲藏起來,並企圖在裡面隱居。只有打破思維的禁區,勇於突破 和發展,才能帶來果實累累、展顏微笑一刻。

  4. 記憶與回憶,是需要兩億的時間、空間與無量的金錢,才能備分。試問:你備份的東西,幾曾何時去touch過?

  5. 備份人生?
    人生真的有需要備份嗎?
    我們需要紀錄些什麼,但真的有要到「人生」這麼大資料量的必要嗎?

    這樣的思維彷彿是西方歷史撰寫的方式,
    就是那種每分每秒都要記錄,而紀錄一些瑣碎的事情。
    但到頭來留給這世界只會是毫無止境數字與人名罷了!
    以後的人必須要在這些數字與人名中尋找,
    那真正是他們所需要的。

    很久以前在我們還沒有被「西化」前,
    我們記錄歷史的方式,
    是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
    當時我們的紀錄少西方世界的「精準」,
    那些在現在看起來好像很重要事情,
    就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
    但這些資訊真的有這麼必要嗎?
    人們真的有需要這些東西嗎?

    過去中國史學家的紀錄,
    記述的是發生過事情,
    但不會特意的紀錄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什麼人物,
    而是純粹只針對事情本質做紀錄。

    就好像是「當有一個人失戀了,然後很難過。」
    於是我們紀錄這樣的事情發生。
    我們紀錄著「從前有一個人,失戀了,很難過!」
    於是後人就會知道「失戀的人,可能會很難過!」

    這時候又有另一個人失戀了,也是很難過。
    那我們還有必要在記錄一次嗎?

    我覺得要備份的不是些瑣事,
    而是真正需要我們去紀錄的。

    就好比在這個時候又有另一個人失戀了,但他很快樂。
    在同樣是失戀的「類別」下,此時出現了不同於過去的結果,
    這就是真正值得我們紀錄,
    我們紀錄著「從前有一個人,失戀了,很難過!但也有人是快樂的!」
    於是後人就會知道「失戀的人,可能會很難過!但也可能是快樂的!」
    也就是在相同的類別下,
    以加註的方式記錄事情,

    不然,如果你同時有一百個人失戀,大家都很難過。
    難道你要記錄一百次,
    前天,A失戀了,很難過…
    昨天,B失戀了,很難過…
    今天,C失戀了,很難過…

    然後後人就要讀一百遍,一樣的東西,
    最後得到「失戀的人,可能會很難過!」
    這樣不是很沒有效率嗎?

    這是我們東方文化很久以前就存在的古老智慧。

    不是紀錄些瑣碎的「時間數字」、「空間地點」,
    因為這些東西都是會變化的,
    後人所看到的絕對不會你當時紀錄的樣貌。

    所以這些時間、空間紀錄存在的意義,只能被「追憶」。
    但真正能夠影響到後人的,
    僅僅只有事件的本身,
    就是「從前有一個人,失戀了,很難過!但也有人是快樂的!」的故事,
    並且包括著那些人的精神、想法,這些才是我們需要去紀錄的。

    而不是那個失戀的人,當時在哪裡失戀、在什麼時候失戀,當時穿什樣的衣服……的紀錄。

    紀錄故事與當下的心情比較重要。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