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創投在台灣 = 房地產開發客在鹽湖城

Salt Lake City

四年前,冬季奧林匹克再次回到美國國土上的猶他州鹽湖城(Salt Lake City)舉辦。美國之所以會再次拿到奧林匹克主辦權,或許是因為這座城市一點也不像美國,人少車少,天空非常的高,陽光充沛,微風徐徐像在給皮膚按摩,空氣中含有淡淡的新鮮草喳的甜味,而大片大片的翠綠草地一直沿伸到最後面淡灰色的高山山腳,山上嵌刻著幾條蜿蜒曲線,是奧林匹克的國際規格滑雪道;山腳下有一批工地,好像台北近郊的三峽,正四處在大興土木。 

當地人不屑的說,最近有一批投資客,看準了這塊地方,打算好好的開發,於是當地人皆憂心忡忡表示:「投資客會毀了鹽湖城的美。」這裡以白人為主自成一世界,心地善良,民風純樸,自然不很歡迎美國其他地區思想過於前衛的人過來居住,而和紐約哈林的黑人、西岸的墨西哥人、佛羅里達的古巴與中南美人作鄰居更是當地人無法想像的事。 

不過,來到投資客的售屋中心,卻聽到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說法。投資客的頭目在台上宣布,這一批新房子,可以將鹽湖城打造成美國首屈一指的新退休基地,可以振興這裡的經濟。「我們不是投資客(investor),我們是『開發者』(developer)!」 

當地人覺得「開發者」三個字如雷貫耳,不禁一哼,靠,投資客就是投資客,竟敢自喻為偉大的「開發者」? 

像鹽湖城這樣的投資人與當地民眾的抗爭,幾十年來在全球其他國家不斷的發生著。世上的投資人分成很多種,在房地產,很多投資客確實得身兼開發者,抓到一點點線頭,剩下的得自己動手建築理想,就好像將上海石庫門舊房打造成「上海新天地」瑞安集團,把廢墟轉成黃金,最後自己賺到,當地也被開發起來,雖然居民不見得一開始就支持,但是到最後,每個人確實都贏了 

「創投」則是另一種投資人,他們絕不是「開發者」,也不習慣去建築理想,只喜歡依附在趨勢之上,而且這樣的習慣愈來愈加劇,你看,已有幾十年歷史的Charles River創投公司於上周宣布成立「Quick Start」專案,加入其他特殊創投Y CombinatorFirst Round CapitalOmidyar Network以及千千萬萬獨立天使投資人的行列,開始大量的做10萬~50萬美元之間的小額投資。對於像Charles Venture這樣可以「玩大車」的大創投而言,這樣的改變不可思議,因為實無必要將投資過度分散,增加案源分析的負擔、投後管理的困難以及名聲上的風險。那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因為「小創小賣」已成風潮,他們一定得這麼做,不然就賺不到錢了。許多新的Web 2.0網路公司才剛開不到一年,創投還沒沾到邊,就被財大氣粗的GoogleYahoo!AOLNews Corp派人帶著鈔票給買走了。所以創投不得不順著「小創小賣」潮流,試圖搶在買家之前賺個差價;創投就是這樣,哪裡有草就移居到哪裡牧羊 

因此,美國的創投再怎麼轉型,他們和鹽湖城的房地產投資人依然不一樣,而且,會愈來愈不一樣。創投離「開發者」只會愈來愈遠,因為,網路的世界不像房地產或休閒設施,可以依照幾十年、幾百年的經驗複製到一個新地方。網路世界一月三變、一年千變,只能順潮流著去「押」,若自認看不準,只好「多押幾個」。這就是為什麼,以創投活動的活絡度來說,台灣雖然一度是全世界僅次於美國的地區,卻從來都不投資「網站」,因為台灣的網站沒有「草」,管它要大創大賣、中創中賣還是小創小賣,習於逐草而居的創投只投資可以獲利的高科技產業,不投資網站。 

當創投愈來愈不像「開發者」,台灣的互聯網就會變得愈來愈難做。有人說我的文章總是傾向過於樂觀,但,如果不以「開發者」來看台灣網路,而以平常在創投公司看案子的嚴謹來看它的話,那,我的部落格可以繼續寫啊,可以一直評論啊,可以用各種數字與趨勢來證明台灣網站全都是狗屎啊,我寫得很爽啊,然後呢? 

所以,或許我其實是悲觀的,才急著在文章中強調以下的觀點,以及下面三個至今仍堅持的建議方向── 

有一天創投若要開始在台灣投資網站,「小創小賣」的目標依舊,但做法肯定要非常不一樣,說直接一點,它需要更多像是猶他州的那些「開發客」一樣的創投家。因此,任何一個台灣投網站的基金,一定要從「小創」開始投起,才能在最早期就藉由錢的進去,開始幫助創業家往「小賣」的成功之路走去。所謂「成功的小賣之路」,我認為在台灣搞網站有三個「比較建議」的方向(不包括部落格創業、善搞): 

第一,網站在台灣創立、經營,門戶大開,直接向美國、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做生意。 

第二,代理美、日、韓、歐的網站,幫他們客製化,取得經營權,往中國大陸發展。 

第三,和台灣硬體廠商搭配,透過他們現有的通路,賣到全世界。 

這樣的創業方向,和一般台灣創業家比較之下是恰恰相反的,我們的創業家往往因為對台灣市場的熟悉,思考範圍總不脫「國外還有什麼可以帶過來賣給台灣人?」,也就是這樣,這裡有志投資網站的新創投一定要「Hands-on,下海幫忙調整這樣的思維,也因此幫助台灣網站發揚更高價值。但前提是,一定要有創投進來,不然你叫幾個年輕人賭上自己親戚朋友的資金和自己的前途,去玩一個不熟悉的國外市場,風險太大,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 

在台灣做軟體、網站的創投投資,仍然是有機會的;台灣的整個互聯網環境就像鹽湖城,不只需要「資金」,還需要「開發」,假如覺得不妥的,可以參考國外一些早期創投基金如Amidzad運作的方式,先提供辦公室(incubator),三個月後享有優先投資權,若做不出產品,就必須離開,並償還三個月來的租金。這三個月對創業家而言不只是得到一個將點子落實的辦公環境,也是最實作的創業訓練班,更是讓投資人有個近身觀察並關切這新網站的機會。 

真的很期待這樣一個創投資金的出現。有意者請記得通知我,或許,至少我可以幫這新的「創投」,取個更好的名字。 

圖片來源 

12 comments

  1. 很語重心長的文章,只不過文中建議的三點有點過時了…thanks to 戒急用忍,台灣也忍了有十年了吧.
    求人不如求己,開放已來不及了,也許自己走出去,不分公司或個人,成功後再將版圖或經驗或金錢回流台灣,這樣可能才是台灣未來軟體業的一絲希望.

  2. George 大大, 好久不見. 看來你回台灣之後一帆風順, 人氣爆紅, 儼然已經是台版的 Michael Arrington, 在這裏跟你說聲恭喜! 我下星期會回台灣一趟, 希望到時候有機會能跟你見個面多聊聊. 我再 email 跟你聯絡.

    台灣的網路創業環境, 說來真是眾人皆搖頭嘆息, 當初我離開先前創投的工作時, 也是看了看台灣, 想想還是繼續留在矽谷搞網路公司吧, 不像 George 大大你這麼有傳道士的精神, 決心回去為台灣的網路環境傳福音.

    Michael, 其實我有點認為, 投資台灣的網路公司, 創投可能不是最好方式, 台灣本身的網路市場不大, 撐不了幾家上市公司, 就算上了市市值也很小, 創投隨便投個幾億台幣很容易就沒有什麼賺頭. 反倒是像無名小站賈伯伯式的天使投資人, 本身不太懂所謂的網路產業, 賭個一兩千萬台幣, 掌握過半數股權, 但放手讓年輕人去搞, ROI 還有可能是正的甚至大賺. 像哈網 (上個世紀的網路公司, 大概沒什麼人記得了吧), 還有小弟以前在台灣搞的網路軟體公司, 都是類似的情形. 所以, 我是覺得在台灣當天使投資人投一些剛出學校, 有理想, 有抱負的年輕人開的網路公司, 是還有些機會的. 只不過 Michael, 要吐你槽一下, 一兩年前就聽你到處說你那邊有天使資金, 可是都沒聽說你有投什麼案子, 還是我消息不夠靈通?!

    nicepeter, 世界真小啊.

  3. Quick Start的確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光看報導就多了解了一些以前不懂的東西,只是不知台灣是否有VC願意這樣搞。不然,與其碰到嗜血的投資人資金,不如拼死自己湊出錢。

  4. 越來越喜歡您的網站,其實主要是您的文章及其中顯現的豪氣與熱忱,前兩天也去買了您的書,滿好看的。
    台灣的網路與資訊軟體產業真的需要您這樣的好手引領,致上誠摯的敬意,希望很快能有機會把我們公司構想中的一種商務服務模式向您請教,謝謝您的付出

  5. […] 無名小站的賈杯杯對台灣網路創業應該是殘害不是創造,Mr.6 的一篇網站創投在台灣 寫出了軟體投資的市場概況,一篇揚學長的留言提到無名『賭個一兩千萬台幣, 掌握過半數股權, 但放手讓年輕人去搞』,小錢就占了大股份(其實占49%)不算天使而是不折不扣趁虛而入的商人,也難怪無法鼓勵台灣的創業家朝網路創業發展,台灣人的創意和能力就會比外國人廉價?(參考網路創業-先想好完整的商業模式) 明白說,目前沒有足夠遠見的資金注挹下,台灣的創業家也不敢思考太寬的版圖,既然能推的小服務市場也小,創意的價值也只能像無名一般的廉價了。 […]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