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創業盛會TC50與DEMO Fall本週同步上演大對槓,誰贏?

Google歡度10歲生日,大家都承認太陽系的行星已經全數繞著Google轉,但大家還是很想創業,這就是為什麼這星期矽谷的創業界異常的熱鬧,將有120多間與網路相關的新創事業,即將「上台」。只是他們上的「台」是不同的台,其中70幾家將在9月7日~9日於南加州San Diego的DEMO Fall會場,50幾家則在9月8日~10於北加州舊金山市中心的TechCrunch50會場。是的,你沒看錯,這兩場大會選在同一時間、不同地點、同時舉辦!

為何要同時舉辦?因為他們兩方是競爭者。

競爭者彼此講的話都不會太好聽,衝突一定會發生。只是大家都以為應該只會默默的發生,就像去年一樣,沒想到……。

TC50對參賽者非常的保密,要一直到美西時間早上6:30(台北時間今晚9:30),也就是大會開始前1小時才會公佈,而DEMO則是按例早早公佈名單,結果這周末,知名部落客Robert Scoble看完DEMO Fall的70幾間公司名單後,率先發砲,更另外再一篇文章指出其中15點他看不順眼的地方,許多參加DEMO的網站被「指名道姓」(還好台灣這邊參賽的公司優秀、沒被點名到)。Robert用了最激烈的語言直指「DEMO真爛!」我想,假如我剛好是今年的參賽者又看到這篇文章,可能會直接放棄DEMO上台,跑去砸掉Robert Scoble的臉!這篇文章吸引了100多則留言,在矽谷掀起轟動。

然後,沒多久,遠在聖地亞哥正在辦活動的DEMO總監Chris Shipley,竟然也在部落格中憤怒的回應了!

文章開頭第一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當我小時候,我母親教我,碰到生氣的事,從一數到十,再決定下一步。」她說。

但這次,她說她已經數十數了好幾次,無法再繼續忍下去了。

她直指,他們說DEMO是「老學校」,她說,這些人不是「新學校」,而是「沒有學校」,直諷這群號稱新媒體的部落客的胡鬧!

這篇文章之後,Robert Scoble再次回應。他說,首先,Chris並沒有打電話給他全方位求證,所以她指控應該要全方位報導一事,就連她自己也沒有做到(Robert真是硬坳),然後他說,DEMO既然是新創網站的「超級盃」耶,所以本來就應該被給予最嚴厲與最高程度的檢視(真是表面拍馬屁實卻放臭屁);他又提到,寫部落格本來就不是正式的報導,只是個人的紓發,所以,他隨便怎麼寫都可以!然後,他更指出而部落格不像以前寫在報紙上的死文字,寫什麼就是什麼,部落格應是一場「對話」,但Chris卻完全沒有回應這場對話!(哪有人以粗罵訕笑對方來開啟對話的?)

看完這周末的筆戰,我的感覺就是:這就是網路,野蠻的網路。

最後,猜猜是誰出來「緩頰」?正是TechCrunch的老大知名部落客Michael Arrington,寫了一篇「大家都要冷靜」。他的意思是,DEMO與TC50之爭已經不是新聞了!這篇「緩頰」文章中,他還順便幫TC50打出五點廣告,指出這次TC50吸引了1300位觀眾、1000個報名者,TC50裡面有52間公司其實都是當場宣布「開站」,轟動氣勢可以想見,而且還順便打了之前他們在媒體產業的頭號對手CNET一拳,指出TechCrunch部落客們絕對不會預先寫好這些廠商的文章,絕對不會有「媒體兼主辦單位」的優勢。

有趣的是,Michael在去年初創TC40第一屆時,攻擊DEMO的火力其實遠比Robert Scoble還要野蠻、兇猛。他當時就直率的指出,DEMO根本就是一個「要付費才能上台的舞台」,這樣的做法,Michael用了一個很強烈的字來形容:「不道德」(unethical)!這樣的形容當然不很正確,因為據了解有些廠商是受DEMO看重而被特別邀請上台,旅費上台費全包,不必付DEMO一毛錢,但這個「次八卦」本身或許又會吸引更多理由去講DEMO的不是,畢竟為何有些人要付這麼多,有些人不付?我自己也認為「unethical」根本言之過重,商業體就是商業體,做網站做產品就是要賺錢,打著「付錢就是錯」來評論網路產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是恰當的做法,除非它自己真的是NPO,不然任誰都難逃商業的影響。

但,不恰當歸不恰當,這泥巴戰術,正是最容易的吸睛術,Michael靠這個方式可以容易的切入,給DEMO第一記重擊,據Mercury News的訪問,Michael Arrington直率的說,「他喜歡樹敵。」

「我就是希望(DEMO)倒店。」Michael說。

當今年四月TC50宣布舉辦的時間,大家看到他們竟選在同一時間,Michael更直率的再重述他的目的:「DEMO必須死掉。」

ok,現在,是誰死誰活?

首先來看看雙方去年號稱的參加人數,據TC40的記錄,去年他們一場就有1100位觀眾,其中800位真的付了2500美元的超昂貴門票費,單單門票一場就得250萬美元,還要加上贊助廠商等等。而DEMO這邊則有700位付費進入的觀眾,門票費為3000美元,若再有些網站公司真的付了18500美元搏一上台機會,賺得絕不比TC少。至少比目前來看,還沒有衰退的跡象。

那是去年,但今年的狀況呢?雖然矽谷的網路人大多都看好TC50,但矽谷的網路人不見得代表全部的網路。這點尤可從媒體參加狀況略知一二,據CNET這篇文章說,目前看起來,可確定的是DEMO已經贏得傳統媒體的青睞,高達100多間正式媒體會派人到聖地亞哥,其中華爾街日報等等據說只去DEMO,不去TC50。但是,TC50顯然吸引了更厲害的媒體──網路部落客們,五大部落客幾乎都以TC50為重心。當然,仍有媒體如CNET、Wired、BusinessWeek,會派出兩組人馬出來。

最趣味的是,單看這些派兩組人馬的媒體就可以隱約察覺一般人對DEMO與TC50看法的差異。像BusinessWeek,就是派他們的電子媒體記者到TC50,紙本媒體記者則到DEMO。換句話說,服務年輕及重度網路使用者讀者的記者就到TC50,服務資深與輕度網路使用者讀者的就到DEMO。對他們來說,兩者都不錯,但兩者也都有缺點,DEMO的缺點就是剛剛說它是付費上台,所以上台這些公司不一定是當年最棒的公司(窮網站可能就上不去了),而TC50的問題,則是它太TechCrunch個人風格,雖掛著「公平」的招牌,但仍被把持在幾個人與幾個組織的手上,當然TC50本身仍處於剛起創的非常時期這樣做也是對的。

這場紛爭誰輸誰贏,影響到一件事,而這件事要從一個問題開始問起:網路是電腦與電腦的連線,這樣的模式從基層就讓「通路」這件事情不再重要,只要有實力,不怕人家看不到;只要有實力,不怕被老舊大廠給壟斷。但,網路上真的沒有壟斷,沒有通路嗎

如果沒有通路,為何這些廠商要拚命的想辦法擠進TC50?或,想辦法登上DEMO的舞台?

就以這個為例,如果說DEMO與TC50都是未來新創網站一展歌喉的通路,誰能贏得這個通路?

我認為,兩方都無法完全得到。

同樣的爭議,早就不斷的在網路上演,在網路上,基本上永遠有兩個以上的通路--愈看DEMO與TC,就愈覺得,它們分別代表著兩組人馬,分別代表兩個完全不一樣的風格,因為對方的存在,更顯示出自己的極端。令我想起「鄉民」這個字,潛在的分化了世代,樂於當「鄉民」的覺得這兩個字代表了他的處境與心聲,也就愈來愈安心的猛幹鄉民的事,這時候有些人也因為看「鄉民」成群結黨又敬畏又不爽,而反倒興起了或保持著網路的另一個派別,但,就算鄉民再眾,不可能某天每個人都變成鄉民,但鄉民這玩意兒也不可能絕跡。DEMO上面講得都是好聽的話,每個人都是最棒,大家按照著相對傳統的方式來做事;而TC50充滿了你厲害我才跟你在一起,剛好合乎部落客的痛調(tone),突發的狀況連連,harsh當幽默,這下子,其他網路上的entity,現在要被迫選邊站了。

網路上很多事情被野蠻地改變了定律,大家不分階級與年齡,在同一間大會議室,這是唯一的會議室,夠多人在裡面翻滾,一群小朋友的聲音可以用堂皇的道理幹掉一位老教授,很多新邏輯也搭著舊的邏輯出來,到最後只有幽默至上,愈沒道理就是愈有道理(Sorry我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例子)。這次,Chris Shipley這位傳統的辦活動人,雖已經學會用Friendfeed、Twitter,但現在應該終於體會到網路最野蠻的地方。

TC50誰勝誰敗?我會覺得,兩邊都有發展的空間,一邊不可能到另一邊,尤其是這次,兩邊都有優秀的台灣創業家參與(活動尚未開始無法先透露)。不過,創業家在未來可思考的機會,看看DEMO的依然存在,代表著這一塊還有地方可以做,畢竟,對於還沒有碰過網路的「中間選民」來說,一個有禮卻無趣的活動,比一個野蠻卻有梗的活動,還要好消化多了

6 comments

  1. Mr.6你說: 還好台灣這邊參賽的公司優秀、沒被點名到

    不過台灣參賽廠商UGA還是有被點名到
    11. UGA Digital has probably the worst example of marketing I’ve ever seen. It’s the antithesis of what Gary Vaynerchuk does. Who cares whether your team is in multiple countries? I love companies that claim they have “boundless imagination.” Certainly isn’t demonstrated on their Web site.

    不過一看就知道亂罵, 完全沒有好好看網站內容.

  2. 對於美國兩隻大狗熊互打的感想不多
    反正如果兩邊只顧的亂火拼搞弄得太差,遲早被有創意的第三者崛起。

    不過,比較關心的是台灣類似DEMO的活動有哪些?

    目前我只知道之前台灣網誌青年運動會有Demomo Show,還有哪些活動請知道的朋友麻煩不吝告知。

  3. 台灣也有一個類似DEMO的活動叫做IDEAS SHOW的
    今年是六月二十五號舉辦過了
    模式跟DEMO是一樣的 只是採用了小型規模
    明年不知道會不會辦就是了

  4. DEMO fall 到目前為止(session 1),感覺最精采的還是台灣廠商 Mobishow 的 demo。

    比他們 IDEAS show 表現好很多,雖然用的是微軟平台…

  5. 看過 Demo fall 的每家網頁, 感覺上真的是比較像 “展場". 很多公司都已經成立已久, 且還有頗具知名度的公司也在參加之列. 比較缺少真正創業競賽的感覺.

  6. 我们是大陆这边的,感觉TC50难度大一些。今年我们通过INTERVIEW并得到DemoPit的参展资格,不过由于未入TOP50,最后未派员参加。(DEMO我们没有兴趣。)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