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ho原來是600人量產網路公司,個人工程師的末路悲歌?

這期的Fortune雜誌有篇文章,叫「印度最聰明的無名創業家」。這個人叫做Sridhar Vembu,真的從來都沒聽說過。不過,我想許多網路人都聽過Zoho這家公司,一度天天在TechCrunch上面打廣告,TechCrunch也樂於讓Zoho不斷的曝光,大家知道它做的是線上文書處理軟體,包括類Word類Excel類PowerPoint等等,做的還不錯,可以想像,Zoho背後的創業家一定是個聰明人、背後的團隊也一定像是37Signals這樣由高效率的技客們所組成的金頭腦團隊?但,沒人知道,哇塞,這家好網路的知名Web 2.0公司,竟然是一間……印度公司?

不只是印度人開的公司。它整間公司根本就在印度。它是一間來自印度的「網站外銷公司」

Fortune這篇文章一開始廢話居多,到最後面才點出精彩處。Vembu開的軟體公司,在軟體代工盛行的印度來說算是異類,它是少見的「產品公司」,拒絕接單,拒絕幫別人OEM產品,堅持自行製作自有產品,然後賣到國外去。妙的是,Vembu製作這些理應是「知識產品」的軟體,卻和工廠採用的方法沒有兩樣。目前Vembu的員工總人數高達600人,而在市場端的矽谷地區竟只請了八個人。然後,為了再降低這600人的成本,他甚至堅持不找IIT這種名校的學生,反倒找來不是名校但「聰明」的小伙子,據文章說,Vembu甚至派員深入高中校園,找來一些成績不錯但急著賺錢補貼家用的學生,訓練他們九個月以後,開始工作。

然,Zoho的哲學與Voofox有些不同。長期來看,我們也想找來潛力的年輕技術人員,予以長期栽培、讓他實現夢想,不過有視於英語市場的互聯網業界特殊的「正規軍撐不久,游擊隊不斷達陣」的特性,我們更希望這些同仁「獨當一面」,個個是大將,而不是到最後加入一個量產團隊成為努力工作的小螺絲釘。或許我們Voofox這樣一個十人團隊,有信心在最後打敗人家海外網路公司的60人團隊,但「600人」呢?我想全球沒人有把握能與之為敵了。若這600人之上還加上一套近乎工廠量產的嚴謹系統,有效的管理這600顆大腦,將成很可怕的力量。

除了Zoho以外,Vembu也做企業網路管理軟體。由於成本低廉,賣價跟著壓低,便大幅提高了他們在外銷市場的競爭力。據文章說,人家Salesforce.com的CRM SaaS每人每月賣65美元,Zoho的CRM軟體竟下殺到每人每月10美元。於是,Vembu以一介小公司,一年營收可衝到4000萬美元(合14億台幣左右),而且淨利竟還有1200萬美元(合台幣4億左右),利潤空間高達30%。如果把它拿來台灣,這樣的財報可以稱得上是台灣排行前五名的網路公司。不禁要問,台灣有沒有600人?有沒有辦法請8個駐市場的行銷人員?當然有。但是,在台灣開起這種知識量產公司,真的是我們所樂見的嗎

文章以「中國人的量產,印度人竟然用軟體來實現」來讚嘆Vembu這個事業家,我倒暗暗擔心,從個別的科技人的角度來看,這會是一個麻煩的趨勢。寫程式「曾經是一件多麼好玩的事」,這句話,也是我們現在勸那些在科技大廠寫軔體的、在外商公司維護別人產品的、甚至那些長期接政府專案的資深工程師過來我們公司上班的主要訴求。若有一天,這世界不只是代工廠,連自有產品廠和所有的什麼廠,通通都是用制度、用量產來玩外銷,任何「個人表現」的空間都被趕盡殺絕個殆盡,每一間軟體公司都變成像鴻海一樣,一片人海?面對一個對未來充滿希望的資工系畢業的年輕人,我就真的不知道,該帶給他什麼夢想了。

33 comments

  1. 一間公司養600個工程師!? 在台灣,恐怕任何一間大公司都養不起吧
    不過,把需要專業知識背景的RD當作工廠學徒來用,還真不可思議
    曾幾何時寫Code已經可以變成制式化,只需要不斷的反覆練習即可了
    雖然這對公司的老闆、股東來說,淨利這麼高,他們一定是樂不可支沒錯
    可是對那些有idea有個人風格的RD來說,真的是一件不好的消息
    希望台灣不會出現這樣的公司才好

  2. 我喜歡這段話:
    任何「個人表現」的空間都被趕盡殺絕個殆盡,每一間軟體公司都變成像鴻海一樣,一片人海?面對一個對未來充滿希望的資工系畢業的年輕人,我就真的不知道,該帶給他什麼夢想了。

  3. 軟體量產?? 奇怪了,長久以來那些發明語言、Class Library 和 Framework的終級夢想,不就是這個嗎? 不懂有啥好悲哀的?? XD

  4. 當 programming 遇到 business 的時候. 就不能如同 Knuth 大師, 以 藝術角度來看待. 對以實踐軟工精神的印度國家來說, 這一點也不奇怪~

  5. 發明語言、Class Library 和 Framework的用意,
    我想是為了增進軟體的開發速度,
    降低軟體開發人員花費在coding上的時間,
    能有更多的時間去激發創意吧。
    如同最近的RoR熱潮,不就是標榜如此?
    而當軟體人員的出路都變成這樣的公司後,
    誰來發明語言、Class Library 和 Framework?
    誰來激盪出下一個YouTube、Facebook?
    在印度有這種提供600個"工作機會"的公司,
    或許是件好事。
    但在呼喊著"藍海策略"、"知識經濟"的台灣,
    我們似乎該多加思考。

  6. 打從網路開始串起這個世界就註定了人類的知識的資產可以被快速的傳撥、加工甚至量產。未來可能不在是人吃人的世界,而是腦吃腦的廝殺。誰的腦子變的快變的讓人措手不及,那一夕之間的王朝傾滅就不會太令人訝異。

  7. 如果看過人月神話, 或是最後期限這兩本書, 600人其實是個迷思, 如何規劃產品線,讓這600人分工才是學問, 人多不一定好辦事. 不過有一件事值得注意的是創新的idea被以大量的廉價人力模仿, 這真的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8. 很少看到六先生以負面的想法來寫文章
    Zoho的夢想跟六先生應該不一樣吧
    但是我相信任何成功的創業家都會有一個夢想
    才會給員工前進的動力
    不論是金錢或任何成就
    但是要怎樣不讓員工成為資本主義下的機器人
    那是每個老闆需要思考的

    昨天聽了信義房屋的董事長演講
    他是一個考了4.5次才考上大學的人
    經營房仲業20年
    開始佈局全球(中國、日韓)
    他的業務員不知道有沒有超過600人
    但是他堅持不給加盟(除非不用信義的名字)
    他說:信義為本,止於至善
    是他經營的理念
    他創業的時候寫了70個字的創業宗旨
    每個新進員工都要倒背如流
    他說:背得越好升得越快^^(詳情請見我的部落格)
    我覺得一個企業壯大是成功創業的必經之路
    不同在於:
    你想要當業界的壞人,或是好人?
    但是不可否認的,會賺錢不是壞事:P

  9. 寫程式…只是一大堆很長的邏輯判斷跟組合…
    Framework 或者是 Fundation library 都是為了方便加速開發
    以及可重複利用的價值…
    使用這些東西來開發別人已經構思好的軟體設計架構…
    這對新手而言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很容易的上手使用…
    可以節省出大筆的人員訓練費用…
    重點在於…
    那些設計出幾乎是制式化或規格化的工程師…
    以及設計軟體架構及規格的工程師…
    對於使用這些人設計出來然後照著她們的想法去寫程式的人…
    只是被壓榨的廉價勞工…
    在印度有這樣的市場…也有這樣的公司…
    在台灣也有這樣想法的軟體公司…
    其實好像並沒有什麼特別的…
    這樣就被扼殺了…@@"…
    或許要想一想…
    這六百人的工程師的公司…
    是以軟體代工為導向的公司…
    所做的軟體規格都來自客戶的要求和設計…
    這家公司只是一家軟體工廠…
    以這個理念為基本…自然很容易可以理解…
    這樣的公司該採用的經營方向…
    只要有少數的資深工程師…
    設計出良好共通的開發架構…
    有效率的程式碼管理系統…
    自然可以很快的讓新手上路…
    壓榨他們…
    寫太長了…
    覺得很正常…
    創意是不會被扼殺的…

    海永遠都是藍色的…

  10. 量產後產品價格才會低,才易於普及化,消費者才能買到便宜又好用的產品。
    公司要營利,就會講究執行力,上班本來就是把8個小時時間賣給公司,但下班後時間就是自己的,創意不會被扼殺,就怕一些上司喜歡用過多的工作量扼殺員工下班時間,要他自己來做也不一定能完成。

  11. 將工程師強調成英雄式個人主義的公司,難以成大器。

    “若有一天,這世界不只是代工廠,連自有產品廠和所有的什麼廠,通通都是用制度、用量產來玩外銷,任何「個人表現」的空間都被趕盡殺絕個殆盡,每一間軟體公司都變成像鴻海一樣,一片人海?面對一個對未來充滿希望的資工系畢業的年輕人,我就真的不知道,該帶給他什麼夢想了。"

    在精準制度下所產生的創意是持久的,亂槍打鳥的創意所能維持的熱情有限。再好的創意沒有團隊的支持下,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下將無以為繼,我覺得過渡的強調個人技術或創意,對公司沒有多大幫助。

    我想 Mr. 6 是因為目前公司的現狀才這樣說,我可以理解。

  12. 出会い系サイトとはインターネットを利用して不特定の男女が出会いを目的としたやり取りをするウェブサイトの呼称です。その歴史は非常に古くインターネット草創期である1995年には存在していました。1996年にはインターネットでの出会いをテーマにした映画「ハル」が公開され、出会い系サイトという言葉も少しづつ定着しつつありました。まずは当時流 行っていたリクルートの個人情報誌じゃマールをそのままオンラインにしたような掲示板サイトから始まり、1997年くらいから全国的な人気になったのはヤ フーパートナーとエキサイトフレンズの2サイトでした。

  13. 同意七樓講的。
    這篇文章………胡說八道。

    六先生的文章已經走入極盡誇張的能事了。

    建議六先生文章寫完,先收著一個禮拜,自己讀三(十)遍。
    不覺得後悔再放出來。

  14. 同意Forte所說,Class Library 和 Framework要加強的效率,可不是個人!而是整個工作群組!
    物件導向,framework,web service。。。等等,近幾年發展的東東,其實就是在實現軟體量產。
    雖不樂見,但卻無可奈何啊!
    而且,印度600個開發人員的軟體公司,據了解,不算大型的=..=

  15. 做面包这事,最先出来的时候,可能也只是少数人会做。
    那时候那些会做的人称这是一种艺术。
    但面包这东西,大家都要吃。
    所以面包需求量大,势必要求大规模产出。
    就是只能量产。
    慢慢的,面包的生产方法就广为人知。
    所以生产面包的人就成了生产车间里一个工序操作员。
    再后来,连人都省了,用机器。(现在有很多代码生成程序)
    在后面这些阶段,做面包而同时被人看作是艺术家的人,有还是有,但相当少了,也更难了。

  16. 微软做office据说用了2000人,它用600人模仿微软,也没有什么特别有优势的地方,至于说个人工程师的末路,大有杞人忧天的意思。你知道这600人写的代码里面有多少是引用开源框架的,而开源框架大多是个人工程师奉献的。

    google这样的公司才称的上伟大,他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创新的。zoho这样的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的,没有什么前途。

  17. 這樣的故事很值得大家省思呀.不用去想說這些個人的夢想.
    我想有很多人.還是一直活在自我的中心.卻又不肯走出去.

    沒錯,有很多人想去開公司,想要自己當老闆,但是真正有去做的能有幾人.

    看事情除了要看別人的短處外,最好多看看別人的長處,
    他們用了600人去做量產.office也用了2000人去做了.

    可不可以借鑑呢?當然可以.如果自認不會創新
    可以跟著別人的腳步走.

    沒有說成功一定要創新,成王敗寇,
    只要可以成功.又不偷又不搶就好了.

    誰要去弄一個5000人的,或1萬人的?
    鴻海雖不是弄軟體的.但量產iphone雖沒用了80萬大軍
    (快像古代打仗了,動不動幾十萬大軍的?

    但.要量產,符合市場需求,提高利潤.
    要怎麼做.不言可喻了
    未來也很明顯了.不是嗎?

  18. Were a gaggle of volunteers and opening a brand new scheme in our community. Your web site offered us with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work on. You have performed an impressive process and our whole group will be thankful to you.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