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影片網站教我們的事:放棄全民上載

再談「低SWR」(Sharing-to-Watching Ratio,何謂SWR,請看這裡)的創業商機。影片市場這麼大,還沒有玩到頂點!YouTube已成龐然巨站,隨便挖個牆腳分杯羹,就可以吃三年。創業家很自然想到的點子,就是開發「特殊影片」,專攻某一族群的垂直市場,而目前喊得最大聲的「特殊影片」就是「教學影片」,也就是透過影片,告訴網友如何靠幾招空手道防身,如何綁童軍繩,如何煎一條漂亮的魚,如何自製孩子玩的泡泡水,如何倒著S型溜冰,如何用自家車「撇輪」…等等。YouTube本身已經有「DIY頻道」,但顯然教學影片不甘於只作百貨公司裡的一個小小專櫃,大家都認為它可以另外出來自己另外開店!

因此,目前在市場上已浮出水面的「教學影片網站」實在多得驚人,包括Videojug甫於五月取得3000萬美元創投資金,還有最近蠻常聽到的以色列公司5min.com打算提供「生活大百科」,每一段百科在五分鐘以內;還有歐洲網站Sclipo,重點是在「broardcast your skills」,還在一場比賽中打敗了5min,而SuTree則想做教學影片的「全球大索引」,Expert Village號稱已有2000位專家駐站,其他競爭者還包括VidipediaHelpfulVideoViewDoTeacherTubeBetter.tvExercise.tvGroupRecipes about頻道HomeAndTellCurbly等,連原本只經營文字的教學市場的如InstructableseHow也開始鼓勵影片教學。

有趣的是,以上每一個教學影片網站,做教學影帶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比較「正常」的是以色列的5min,就像YouTube一樣,讓使用者自己上傳影片,不過它靠技術量身加強了這些教學影片,讓影片可以zoom in,看看老師畫的那幅水彩畫裡面的紋路是怎樣,也可以調整播放速度,用超慢版慢慢學習老師怎麼調整身體重心衝浪,更提供了旁邊文字跟著影片播放的「口述」功能。除了5min,另外比較極端的是SuTree,認為不必這麼麻煩,只要請熱心的網友將目前網路上的教學影片全部都整理到這個站就行了,省了頻寬的費用,也不必什麼技術,因此SuTree只提供索引,等於只是一個書籤網站。而又站在另一個極端的Videojug,則認為「教學影片」這檔事,不應該仰賴網友,所以所有的教學內容皆為「自製」,也因此擁有所有的版權。

目前來看,在這些各式各樣的玩法之中,Videojug竟然穩穩的領先群雄,而它,應該是這些教學影片網站中,SWR最低的

看在一些美國專家的眼裡,Videojug以低SWR來攻「教學影片」,也是有道理的,首先,教學影帶是「置入型廣告」的大天堂,一位理髮師教你怎麼梳世界無敵的公主頭,她穿著曼都的制服,後面一個曼都的招牌,如何?她拿出潘婷牌的定型露,抓著菲利浦最新出品的強力吹風機,如何?假如自製內容,就可以掌握這些廣告。另外,幽默、搞怪也要看靈感,拍到爆笑影片也要看運氣,YouTube站方無法抓到全世界最好玩的影片,所以仰賴全民一起來幫忙拍、幫忙找、幫忙上傳,但教學影帶這檔事,十年來人們最愛「學」的東西,坐下來想一想,資料查一查,應該可以想出1000堂課,這1000堂課可能就已經滿足了目前80%的學習需求。因此這種教學影片網站或許並不必仰賴全民,像Videojug這樣in house製作其實就可以了。假如要打敗Videojug,不是從「開放給全民」著手,而是想辦法策動一些真正唱作演俱佳的專家們自行錄製影帶申請進來,幫他們開頻道、開個人館。若以台灣的BSP為例,就有如StreetVoice之於無名小站,但「專家」還要更少,SWR還要更低。

之前提出「SWR」時曾提到,創業家與其把重點放在繼續加強「促進更多人分享」,不如把重點放在「減少站方對於分享的期待」,也就是分享者不必這麼多,分享者只要「多到剛剛好」,剛剛好讓一大堆觀眾都衝破門進來玩得不亦樂乎,也就夠了。以低SWR成功的標竿網站就是About.com,這個網站養了600位專家,付他們底薪和流量獎金,據說有幾位年薪可賺到10萬美元,雖然Alexa只排到第113名,但Nielsen卻說它是全球前10大網站,它也真的被買了兩次,兩次都在四億美元以上。它的SWR可以說是超低的,當然不像一般傳統線上統媒體這麼低,卻有效的槓桿運用(leverage)網路平民資源,讓它年賺2000萬美元之後還有盈餘。

透過上述的「教學影片」市場觀察,我們或許可以理出一個簡單的創業成功定律:假如今天你要創業,打算以革命性的「技術」(如Skype)或革命性的「新使用界面」(如YouTube的嵌)來攻一塊大市場(如影片分享市場),那你要盡量做得「廣」一點,也就是所有種類通通包,所有使用者通吃,如現在最熱的Joost,在這情況下或許高SWR是有道理的。假如你要做的是某一特殊領域的網站,則或許應該做得「窄」一點,並盡量壓低SWR,在這樣的商業模式下,原先那些廣義的寬網站(在影片市場就是YouTube、Google VideoRevver)沒辦法與你競爭,而且你可以坐享一些它們享不到的立即利益,就算只有100個內容也可開始吸引眾人目光,開始談廣告收入。

YouTube發財史的重點,就是兩個半年輕人看到影片大市場,為了做出與競爭者的區隔,而努力想新出一個新使用情境,最後一掃市面上所有競爭者,還順便擴大市場好幾十倍。不過,YouTube的故事換個角度來看也是有點「誤導」的。早在YouTube創立前,就有人想出「特殊影片」的市場,教學影片也早就有人想過了,但和其他影片網站一樣,沒紅,默默的沉沒;直到YouTube出來,大家看到原來「讓大家上傳、大家嵌」的網絡效應這麼厲害,於是後來的所有「特殊影片」網站也都想學YouTube,搞「全民上傳」,卻忘記並不是所有的點子都適合「全民上傳」的。他們有可能搞錯的一點,就是YouTube的出現不會教這些「教學影片」的創業家什麼特別的事,因為兩者除了同為「影片」外強調的是完全不同的重心,YouTube頂多只能幫忙訓練一般網友養成在網路上看影片的習慣,幫忙擴大市場,也讓創業家如果做出自己的「教學影片」網站,可在YouTube播放「一分鐘預覽短片」,拉一些YouTube的觀眾到自家。這些特殊影片網站的「甜蜜點」(sweet spot),還要自己去挖掘,目前還沒有任何影片教學網站摸到,就算Videojug也尚未摸到,但這麼多網站一起摸,總有一天會摸到,我認為那個甜蜜點應該還是會建築在比YouTube還更低的SWR之上。

像這樣的「低SWR、特殊領域」的影片網站創業,就算在台灣可能都還有機會。可惜的是,台灣的網路創業家看到整個創業環境很差,大家不敢貿然做video,和任何創投提到要「我要做影片分享」,就連從沒看過網路的投資人,也會用沉重的語氣告訴你:「年輕人,影片需要很重的頻寬投資,你知道吧?」管它影片網站的投資報酬率並不低(就像買宏達電那種高價股),管它影片其實是未來的希望,管它影片是網路上最可以直接移到手機或電視的內容物,管它創業家其實可以不必自己host這些影片,可以用VideoEggBrightCove等供應商的機房!不過,創業家就算找不到敢砸錢玩影片的資金,只要朝「低SWR」思考,有一個好點子,或許可以來玩玩影片這塊很明顯卻又沒幾個人敢玩的市場;顯然,這一塊聽起來雖無新意,卻沒人在經營;聽起來沒什麼創意,卻還是沒有人在創造,創業家是機會主義者,這,不就是一個屬於創業家的好機會?

18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