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吃」已是世界出名的愛心又節省,但有沒有一日變「世界專業」?
台灣的「吃」已是世界出名的愛心又節省,但有沒有一日變「世界專業」?
最近大陸福建《海峽導報》有一篇文章在說,台灣人都很節省,包括餐廳會主動告訴客人,你這樣點菜已經點太多了,或主動問客人要不要打包,避免浪費;而中午上班族點外賣,小吃店也會主動問要不要加湯,避免浪費。
同些時候,一名牙醫請高雄的網友吃300份雞排,後面又阿沙力的追加300份,最後發出520份,雞排店老闆也會退80份的錢給牙醫,整個的傳為佳話。
這些都是和「吃」有關的消息,看了以後,突然想起一個故事──
我以前鄰居的那個剛畢業的兒子,想在巷口開一家很特別的牛肉麵。
「你打算怎麼開?」
「我這個很特別,」他說:「買一碗就捐一碗,然後貧窮的免費吃!」
我聽了,只問:「你心裡是真的想幫助弱勢,還是只是想『紅』?」
他想了想,還蠻誠實的說:「想紅。」
「那,」我說:「我建議幫助弱勢的想法,等你紅了再來搞,現在,還是先專心的做一碗非常『專業』的牛肉麵吧!」
這位年輕人沒說話。
後來,這段對話無寂而終,後來聽說他和他的父親說,Mr.6好像很世儈,不懂捐助弱勢的重要。我覺得有點冤枉,我只是想點出以下的區別──到底應該很驕傲的開一碗「專業」的牛肉麵,還是要開一碗贊助弱勢的牛肉麵?
我想對這位鄰居年輕人說,你是到底是在認真的開一間「專業」的牛肉麵店,還是意圖透過「消費」弱勢話題來促銷你那不是很專業的牛肉麵?
以前曾有華裔朋友說笑,創網站,到美國,創餐廳,到台灣!
美食產業裡幾乎全是創業家,而且照這樣看,你在台灣搞個餐廳,成功率搞不好是50%以上,兩間就有一間賺錢說不定!
如果這樣,台灣這邊的美食產業,是否應該會脫離民俗的水準、小吃的風俗,而榮登「世界的代表食物」?
既然生在這塊土地,活在這塊土地上,我們每個人,對美食產業都有一份責任,一邊吃、一邊買、一邊討論,讓它變得更「專業」,而不要不小心搞錯了方向了。
— 廣告分隔線 —
知名媒體人張瑀庭老師的《美食的大趨勢、小細節:教你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美食部落客》,將會是台灣這邊第一個帶有趨勢觀點的美食課程,張瑀庭老師會教我們怎麼做一個專業的「餐館觀察者」,專業的「小吃享受者」,還有專業的「美食思維」。
一堂課讓你徹底的了解,台灣這邊的「吃」的產業,還有如何ENJOY在其中。
張瑀庭老師曾在《蘋果日報》擔任美食組組長長達8年的時間,之前曾在《壹周刊》美食旅遊記者近2年,在壹傳媒長達10年的工作期間,採訪過上千家的餐館,吃過各式各樣的美味;撰寫過無數篇超專業的「食記」,也以「美食專家」身份與無數朋友交流。我們可以說,在台灣,號稱是「美食家」的很多,美食部落客也很多,但,真正寫過這麼多「食記」的,全台灣可能只有張瑀庭一人;而真正看過這麼多專業食記、了解吃的產業的整個流程的,全台灣可能也只有張瑀庭一人。
就在2月22日,張瑀庭老師第一次以10年的美食記者資深身份,教全台灣的美食愛好者,以大趨勢看美食,以小細節看美食,怎樣寫出更好的「食記」,怎麼做一個掌握脈動的「美食部落客」,以下是這課程的內容:
一、台灣的美食「趨勢」(所有吃的)。
二、20條可以當話題的「美食知識」。
三、教你採訪出真正專業的「食記」。
四、教你以「食記」來擴展人脈。
五、如何以「食記」來推廣餐點。
附贈:課程進行中,張瑀庭老師會請大家享用她從幾處私房餐館買來的滷鴨翅、滷味、老母雞米粉湯、Q餅、有機茶飲,還送一小包有機米喔,有吃又有拿!
準備好了嗎?
主題:吃的大趨勢、小細節:張瑀庭教你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美食部落客、美食行銷
時間:2月22日(餓餓餓的星期五)晚上7:00開始
地點:台北市捷運南京東路站附近
註:因場地因素名額有限,歡迎儘快訂位。
講者: 前《蘋果日報》美食組組長張瑀庭,專業美食家,著有《只吃好東西》。擁有廚師執照和護理師執照,超過15年的美食記者生涯,令她體悟到「吃好東西,是愛自己的開始,而選擇好食材是烹飪美食的基礎。」。
在接下來的五年間,你只需要這堂課,對台的「吃」的產業就不再只是坐壁上觀。
歡迎報名。
(圖片來源:david_hwang)
市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