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成下一個YouTube的玻璃必修課
上周有篇文章寫到一個叫Zoodango.com的美國社群網站的創辦人為韓裔的James Sun。他參加了今年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的「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的秀,並一路打進前四名。後來,James不幸在這幾天被刷下來了,比賽的大部份過程都在十幾台錄影機的記錄下,播送到全美國的客廳,所有觀眾都目睹川普對著韓裔的James說:「I didn’t like some of the dialogue.」(我不認同你之前所提到的一些話語)然後還補上一句,「you know what I mean.(你應該知道我在講什麼)。接著,川普照例把嘴嘟成O字型,說:「James, You are Fired!」
據說,賽後有至少300封email寄到James的信箱裡(大家都知道他開Zoodango所以信箱應該很好找),這些email都是在問他,到底川普是說什麼意思?你是不是私下有跟他講什麼?這位James自己可能也覺得莫名其妙,遂在隔天寫了一篇2000多字的部落格文章,其中除了謝謝觀眾的支持外,還對自己被fired的理由做出了一番分析,最後的結論是,對於川普把他fired以上這幾條主要理由,他感到無比的困惑(confused)與目瞪口呆(dumbfounded)。這篇文章被他所居地西雅圖的其他主流報紙看到後,大家可能覺得有理,當地專欄作家Maureen Moriarty與James Cook甚至為他撰文報不平。不過,大家談來談去還是沒有一個結論,因為沒有講到重點(也不方便講到)。
當兩周前維吉尼亞槍響不到幾小時,CNN等各大主流媒體都是這張亞洲人的大頭照,旁邊寫著明顯是亞洲人的拼名姓名「Cho Seung-hui」,和手機拍攝的那十幾聲槍響的現場畫面,不斷對全美國播送。我馬上喃喃和旁邊的人說:「糟,這樣美國的華人肯定歧視又要更深了!」
旁邊人沒有住過國外,他只覺得奇怪:「你…會不會想太多?」
果然,隔天電視台駐美記者,從他說的英文流暢度應是待在當地很久的華人,在採訪的最後,特別點出他的觀察:「美國傳媒很罕見的異口同聲的特別強調,趙承熙殺害的女孩並非他的女友,而是他的暗戀幻想對象罷了。」
「是否有民族自尊心在中作祟,值得觀察。」
我想,這位記者說得可能有點太誇張了。不過,說實在,很多事情,還真的要在美國生活許久的華人,才會有同樣的感觸。拉回創業這個氛圍來看,沒錯,華人是最好的技術伙伴,但不見得是最容易成功的創業家。上一期我在《數位時代》便討論了一下華人創業家可能遇到的「玻璃天花板」,這張玻璃天花板,並不是美國主流人士有意、惡意擺在那邊的。台灣人私下常對菲傭、泰傭、越傭說一些歧視的話,比較之下,美國人對少數族裔已經非常非常的尊重,美國人對華人印象更已完全改觀,現在的華人族群有一種專業、負責、技術高手的形象。但,無論再怎麼改觀,畢竟,還是沒有和白人完全一模一樣。
因為「沒有完全一模一樣」,所以問題就來了。社會上的許多「位子」,是一千人競爭之後,只剩下一~二位,這張非常少見的寶座,畢竟還是由美國主流人士自己親手挑選。很多時候,挑選的理由也說不上來,就像川普挑選最後的「接班人」,很多時候是「沒有理由」的,就是「gut feeling」的,或是「自己爽」的,因為許多因素,他們一定讓那些讓他們「感到親切」的同類者享有那唯一的資源。比如以美國創投來說好了,到底創投對創業家的投資有沒有所謂的「玻璃天花板」?我們知道,網站所尋求的創投資金,許多都是「初創期」(Seed Stage),初創期的公司,可能連個網站都沒有,創投看到的只有眼前這個「人」而已。所以,「信任感」尤其的重要,假如這位John Smith剛好生長在灣區,和這位創投先生念同一所大學,還和他的小孩念過同一所高中,那Smith先生取得資金的機會,應該就比別人高上許多;這不是偏袒,而是人之常情。創投會傾向把這麼幾百萬、幾千萬美元的大錢,給一個他了解的、同族群的年輕人,晚上才不會睡不著覺。
我在同一篇專欄中另外提到,去年在矽谷各創業活動中,常看到一位年輕美國人,白皮膚、金頭髮,頂著大塊肌肉,穿著T恤、牛仔褲,四處參加活動,打算籌錢開網站。大家聽過了他的點子,並不覺得特別突出,不過,因為他外型搶眼、又能言善道,在「美國主流的長輩圈」據說蠻吃得開。幾個月後,友人告訴我,這位白人創業家,還真的跌破大家眼境,取得一筆為數不小的創投資金,成立「MyMint.com」,做個人財務規畫的軟體,以低價和新功能來對抗Quicken等出自軟體大廠的產品,與Wesabi等其他產品競爭,應該會趕在報稅季開站。而,物以類聚,這些白人主流在網路創業圈互相拉拔的影響力只是會與日俱增,這些人之間本身就有一些「同梯戰友」的交情,其中某位創業家又曾幫某某創投賺到錢,某位創業家又因為把公司賣給某大網路公司而和高層主管結為莫逆之交,這些人慢慢自成一個圈圈,裡面有執行者也有出資人,有創業家也有經營家。這一大群人,正漸漸組成類似現在猶太人在金融、媒體、學術界的版圖。
從這邊看看YouTube的成功,或許會有不一樣的視野。有人說YouTube是華裔的驕傲。但在美國住過的華人或許就不會這麼莽撞的下結論。Chad Hurley與陳士駿的合作,當然是兩個談得來的朋友一起創業的,但仔細看,陳士駿是標準的技術高手兼鬼點子特多的人,可猜想YouTube初期的技術與點子或許出自於他,而Chad當然也幫忙出點子,但他原本在Paypal時其實只是一位負責設計使用者介面的設計師(UI Designer),我沒有說UI Designer不能成為成功創業家,但他在YouTube的工作或許不是這麼吃重,至少,假如沒有陳士駿的話,Chad或許無法獨力創出一個YouTube。將同樣的問題倒過來問,「若只有陳士駿而沒有Chad,YouTube會有今天的成就嗎?」應該也不會有。因為,除了前面所提的玻璃天花板效應,許多人沒注意到的是,Chad Hurley的老婆Kathy的父親(也就是他的岳父),正是互聯網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SGI與Netscape創辦人Jim Clark!這層關係,儘管當事人已經盡力的低調再低調,但不禁要歎,雖然美國遍地是黃金,撈撈金沙是OK,但要坐上那個「黃金寶座」,或許不是隨便一位創業家隨隨便便就可以打中的。
我們不是要批判這個現象,而是藉由點出這現象,讓我們知道這現象的存在,不要小看了到美國發展的風險,對它有萬分的準備。不是只有英文好,就可以打入美國的市場,不過,互聯網上面仍然人人都有機會,如何巧妙的運用互聯網的遮蔽效果,然後巧妙的運用「以夷制夷」的策略攻入歐美市場,取得當地創投資金,取得關鍵合作伙伴,最後被人家捧銀子嘩啦嘩啦買走,正是每位有心闖美國市場的華裔創業家應該上的課,而這堂課,在北美住過十年以上的人,都可以好好教你。
深有同感。許多人以為把英文講好就可以和美國人說話,其實背後的文化才是關鍵。想一想一個八十歲的阿媽和一群十八歲的年輕人在一起。雖然大家的語言是相通的,但是我想絕大多數的阿媽都會插不上嘴,聊不起天。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就像其實有許多人認為 Friends 並不好笑,搞不懂為甚麼美國人那麼愛看一樣,因為文化不同。文化不同再加上外表不一樣。每個人的心裡就已經把牆築一半了。所以我也覺得一定要有當地的人才能和當地的人溝通。
呵,那 Mr.6 也不應在之前一直感嘆台灣創業家眼光不放在國際市場。
資金規模小(自己出錢)當然只能放在自己熟悉的文化和市場中,真的
要打美國市場,就算跟時間熬下去不成問題,被抄襲搶功的風險還真不
是普通的大。
而且即使是華裔都會有這種顧慮了,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更是難窺堂奧,
話說回來,這是一個大問題,有心人應該可以從中看到並抓住機會。
有意進軍歐美的網站,還是要先找到負責PR/IR的Male WASP
分享–
2007eMarketers’ Forum第七屆數位行銷應用研討會
日期:2007年5月3日 (星期四) 上午9:00 ~ 下午5:30
地點: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201DEF 會議室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一號)
費用:全部課程免費 (名額有限!)
場次 時間Time 主 題 Topic 主講人 Speaker
– 9:00~9:25 Welcome 歡迎報到
– 9:25~9:30 Welcome 致歡迎詞
1-1 9:30~10:30 搜尋行銷趨勢 Google
張成秀 台灣區總經理
1-2 10:30~11:30 銷售機會偵測-掌握最有購買可能顧客
WebMAX™系統之應用
MIGO功典資訊
許志成 副總
1-3 11:30~12:30 數位時代的-
虛擬與實體的行銷整合
wwwins 知世網絡
蔡秀麗 執行總監
– 12:30~13:30 Lunch Break (請自理)
– 13:30~13:45 Welcome 報到入場
2-1 13:45~14:45 Web2.0 與360度行銷 OgilvyOne奧美顧客關係行銷
張志浩 董事總經理
2-2 14:45~15:45 顧客行為分析與精準行銷-
案例及經驗分享
Fullerton富爾特科技
曾仲銘 數位行銷事業部經理
王喬婷網路行銷服務事業部經理
– 15:45~16:00 Tea Break
2-3 16:00~17:30 eMarketers’ Forum-
中國大陸數位行銷經驗分享
與談人:
中國實力傳播互動行銷
吳湘玲 總經理
麥肯MRM China
王雪如 業務發展總監
偉門Wunderman China
徐欣 客戶群總監
wwwins上海知世營銷
黃敏尉 副總經理
主持人:
MIGO功典資訊
鄭偉成 中國區總經理
– 17:30~17:45 Close
※ 以上主題及演講人暫定,待確認演講人後將視演講人建議調整
※ 由於場地席次有限,主辦單位將保留審核報名成功與否之權利,敬請見諒~
※ 報名截止日期:2007年5月2日
主辦單位: 協辦單位:
http://www.migosoft.com/2007emf/agenda.html
常常逛Techcrunch就可以看到其實還是有很多公司被創投看中﹐本人覺得其實只要產品夠viral﹐感染度夠高﹐那就是創投公司相爭來投資你。但是文化和地利真的是蠻重要的一環﹐像www.facebook.com一樣﹐在短短時間裡發紅發紫﹐完全是因為在地的美國人了解當地人的需求。幫你放www.ingwin.com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你的好文章。
拋開時事或者原因不說,其實他也不應該勝出。
一直的表現就是他太輕狂,說話太容易亢奮
相比之下Stefani則沉穩,關鍵時候表現又很出色
沒有被排斥過,被攻擊過
Donald Trump應該都看在眼里了
没有办法。换了你是 VC,你会投资在一个在白人创业界广受欢迎、六个月就能够找到第二次投资的白人,或是投资给举目无亲、孤军作战的华人?花花轿子人抬人,世界就是这样现实吧。
– 如果華人世界出了一名Donald Trump, 搞了一個Apprentice電視徵才節目,而你覺得最後贏家會是黑人或白人嗎?
大眾媒體就是要符合大眾的口味和期待
– 華人世界再多出幾個VC,我們一樣有前途
– 華人要在白人世界成功不是不行,但是一定要找一個”符合大眾期待”的”代言人”
如果當初Jerry Yang沒有David Filo, 會有今天的YAHOO嗎? 您覺得呢?
I like the idea of James’ site — using video clips. I think that can be very useful – especially in Asia – to put a face with a name.
創業籌資的確是有地域性限制的,
兩週前參加O’Reilly 舉辦的 Web2.0 Expo , 其中有場Venture Capital 2.0 的 panel, 其中一個 panelist 是矽谷知名創投 Jeff Clavier
panel 結束時, 許多人跑到台前(包括我)圍繞著他交換名片,
A: 我是個歐洲的 startup, 我們做…的, 可以跟您交換名片嗎?
Jeff: 我只看美國公司(拒收名片)
B: 那我自我介紹一下, 我是 based 在紐約的 startup.. 我..
C: 我是芝加哥的 startup, 這是我的名片
Jeff: 我只看 Bay Area 地區的公司 ..(拒收名片)
D: How about me? We’re based in San Francisco
Jeff: 沒問題, 給我你的名片吧!
我們或許覺得他太極端, 只看矽谷公司, 那不就可能錯失一些其他好的標的?
但以他的觀點, 如果公司不在矽谷, 他就無法 monitor 他投資的公司, 他的時間有限, 且矽谷就有這麼多標的了, 還真的很難管到芝加哥, 紐約, 甚至歐洲亞洲的公司啊 …
You should take part in a contest for one of the best blogs on the web. I will recommend this web site!
As a result of researching through the the net and getting basics that were not helpful, I was thinking my life was well over.
Good sharing of concept here in whatever way thanks for posting valueble information..before I really could thank allowed coment on your blog, I buy a lot of information of your stuff, If only I could be much more information within you .
This really is great content. Thanks a lot with this. I wear it my website to also find latest gaming and technology news and reviews . I linked returning to your site and bookmarked it so i could call at your new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