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頒獎典禮就在今天(與我的8點觀察)

昨天不知在哪看到一則留言說,「Web 2.0」就像「王建民」一樣,最近聽到太多次,有點想吐。這點我想特別解釋一下,王建民是一個運動明星,為偶像人物,但Web 2.0是一個產業。你也可以選擇聽到「晶圓代工」就想吐,但它維繫著整個地區的商業競爭力以及許多專業人員職業生涯與生存命脈,也是許多人押寶夢想的寄望所在,要吐的人自己到旁邊吐,剩下的有興趣的,一起來熱情經營這個機會。經營的人是誰?誰是主角?昨天這股關於Web 2.0創新服務網站應用的熱情,全都在台北老城中、接近此島最高權力核心的附近最高的一棟叫做永豐餘的老大樓裡了。

十幾位評審、工作人員和51個入圍創業團隊、100多位創業家,經過一天的決選,依積分排出了名次,而今天,4月23日星期一早上,經濟部技術處與資策會FIND團隊將舉行一場「新世代網路服務創新趨勢論壇暨國際交流會」,這麼長的名字,你或許不知道要去幹嘛,但假如告訴你,這場活動就是「頒獎典禮」,會當場宣佈這20幾位經過激烈競爭脫穎而出的得獎團隊,加上從DEMO野村綜合研究所、在中國大陸投資網站的台灣創投家Matt三位來賓,分別代表美、日、華,和各位分享網路的創業理想與經驗,從9時起到中午12時,短短三小時會有這麼豐富的內容,今早看到這篇文章的,假如剛好有空,建議買一把雨傘,頂著滂沱大雨到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去觀摩觀摩。

由於我不是主審也非主辦單位,關於團隊的細節及評分的來龍去脈,無法發言,還請各位今天自己到現場去聽,這裡只能很含蓄的在不揭漏機密的前提下發表我個人的看法與意見。這次的評審標準中,「實作」是個重點,我們會一直問,「這個網站到底有沒有機會達成一個Proof of Concept階段」?所以,只要已有雛型的網站,或許會比其他還在空想階段的稍佔優勢,可是在初審的時候,那些顯然已有大公司、「大腳」在背後撐腰的團隊,卻很快就會被刷掉,畢竟這還是一場小額創業比賽,機會要留給身無分文的年輕創業家。這是我個人的評審準則。

看了這麼多團隊,我自己也整理出幾個有趣的觀察:

第一,解決「問題」:點子有很多種,這次的點子,主要都是從市場面出發,就是看到一塊很大的市場機會,所以針對這塊需求市場來做一個點子。但有另一派點子,往往更能夠打動評審的心,那就是能夠真正「解決某個問題」的點子。

從前在美國參加創業大賽,業師就一直提,一定要點出「你想解決的問題」(problem to be solved),然後點出這點子「如何解決這個問題」(how to solve the problem),我當時很納悶,為什麼我的點子一定得針對某「問題」?周杰倫會紅,也不是因為這市場有某個問題而它解決了那個問題啊!沒錯吧?但我近年才發現「有問題」和「沒問題」的差別在哪裡。因為評審知道,創業家自己最懂自己行業、自己族群,創業家就是專家,當創業家提出,「我們大學生最近遇到一個嚴重問題」,然後他接下來的點子就是要解決它,評審馬上就可以判斷這網站有絕對的需求,因此是一個絕對的商機。反之,假如創業家只講到,「我們大學生應該會有五萬人會愛上我這個新網站」,就算那個數字有佐證,相對的,這樣的網站仍然沒有比「解決問題」還要更迷人,而且等於要讓評審自己用自己的觀念(LKK的觀念)去幫創業家思考到底問題在哪裡,得到的答案當然一定不如創業家自己去描繪還動人。這次創業大賽排名前幾名的,幾乎都在簡報的一開始,就振振有詞的點出了某個「問題」,讓他們很容易脫穎而出。

第二,地圖:幾乎每兩個團隊就有一個所提出的網站,使用了UrMap的地圖,而UrMap的卓總經理剛好就是台下評審之一,形成了有趣的對映,也讓人對UrMap的前景更加看好。這也讓我們看到一個缺口,那就是目前各大主流網站中,仍極少由「地圖」來當作一個主要的使用介面,往往依然以「文字」或「清單」為主軸,地圖只是輔助工具,但這次已經有好幾位創業家提出令人眼睛一亮的「以地圖為主要操作工具」的網站,運用在各行各業。地圖就擺在首頁,其他的內容直接顯示在地圖上,或圍繞在地圖周圍,每一頁都有地圖,這樣的服務已經不是LBS,而是LCS,Location Controlled Services。創業家發現,這樣的服務在一些應用上遠比文字介面還要容易以直覺操作(intuitive)。我們可以期待這樣的「LCS」將帶領下一代網站突圍而出。

第三,實體鏈結:也有好幾個團隊,提到某種與鄰居、朋友及實體社群串串起來的點子,也就是說,這個網站並不是只有在網路上運作,而是透過網站讓實體的某種已存在的互動、流動變得更緊密、更頻繁。大家知道「團購」一直起不來,為Web 1.0時代最大的失落之一,但也可能是未來的一個尚未實現的大機會,現在創業家想到的點子皆已經超過團購的範圍,各式各樣和周邊的鄰居、同學一起做的事,這方面是年輕族群目前共同看到的一塊需求,值得研究。

第四,穿著打扮:還有不少創業家提出了關於「穿著打扮」方面的點子,用不同的創意角度去出發,各有各的絕招,至少有三~四個團隊都和此有關,當然它們各有自己的重心,但都沾有一點點「穿著打扮」的味道,也因為這樣,好幾個點子真的直接「撞點」,反倒讓評審自己嚇一跳,哇靠,這種點子真的這麼紅喔?我愈不覺得這種點子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就愈驚覺自己的衰老,「我也才剛過30而已,沒想到已經這麼跟不上時代。」有趣的是,我們看到創業家用各種創意來攻擊這「穿著打扮」這一塊商機,目前台灣卻還真的沒有專門在搞這一塊的。無論這些創意是什麼,真的很期待其中任何一個團隊,好好的把方向的點子實作出來。

第五,Google AdSense:幾乎所有團隊在提到營收來源與財務預估時,都會提到Google AdSense為他們第一個營收來源。從前在AdSense尚未登陸前,創業家可能只能以「網路廣告」淡淡帶過,但現在有AdSense,只要有會員預計,就有流量預計;有了流量預估,就可以從目AdSense的參數大略估出營收;雖然全部都是預估,但創業家有想過一遍,至少知道自己期待的是什麼。不過我有一點想法,AdSense是適合中小型「個人」的營收來源,正式的創業公司絕不能以AdSense為主力,當然創業家也提出了其他來源如會員費、虛擬寶物、合作抽成等等,但有點失望的是,很有意思的「估值」(valuation)方面,51個團隊幾乎都沒有好好提到,也沒有提出很有創意的「退場策略」,讓人不禁有絲絲稠悵。

第六,影片代講:幾乎每三個團隊,就有一個自己錄製了「使用情境」,Screen Capture早就落伍了!現在大家都用Motion Capture,直接在眾評審面前動態展示網站的操作情境,創業家事先錄好影片,讓大家看到滑鼠游標移到這個超連結,點進去,顯示下一頁,再到這個欄位填某某某,按下這個按鈕,又會到下一頁,評審們好像在看電影,無言勝萬語,讓評審很容易理解整個網站的使用流程。有些團隊更厲害,自行錄下一段廣告般的情境影片,雖然短短一兩分鐘,看完之後卻讓評審心中出現隱隱觸動,雖然觸動歸觸動,不見得可以提升評分,不過創業家在這方面的天份,令人很是驚豔。這點觀察也反映了一個和海外不同的現象,許多台灣年輕創業家並不像海外出身自資訊技術本科,創業家的專長從公關、媒體、行銷都有,大家的PowerPoint都做得極為炫麗,網站的mockup也都做得不可思議的美麗,以美國標準來看,這樣的氣勢,肯定不是一兩個毛頭小子做的初創網站所可以呈現出來的,但在台灣,這樣的版面竟已成「標準配備」,現在,如何把這些關於「美觀」的創意,轉移到點子上面,讓點子本身也成為真的能做起來的大生意,大家應該一起思考。

第七,行動點子:從初選到決選,評審應該都發現,關於「手機」的點子還真不少,最後也一定會提到手機,希望未來的某一天能把這個網站做進行動裝置,但我自己個人評審的準則是將手機與網站分開成為兩回事,手機這塊的競爭程度及效果,和網站產業簡直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產業,所以或許應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評價。假如這個點子一開始就從手機出發,那它值得好好的一聽並且研究研究。但大部份時候,點子都是從一個網站出發,講了一堆網站上面的商務模式,然後順便提到「by the way」扯到手機,最後給人的印象或許只有扣分效果,而手機環境實作不易、不敷成本只是問題之一,更重要的是,目前放眼全世界,並找不到任何初創公司,在一年內可以同時在網站、手機兩部份都攻下疆土而且還相輔相成的點子(除非像Twitter把目標放得這麼專注、這麼簡單)。不過,從創業家對手機的熱中度來看,假如真的能實作出來,明年、後年一定會有愈來愈多的「行動點子」如雨後春筍冒出,令人萬分期待。

第八,「全吃」:看完了一大串網站,有位業界的資深評審一嘆,「為什麼Web 2.0網站都長得差不多?」對啊,為什麼會長得這麼像?照理說,每個點子都這麼有創意,彼此都這麼不一樣,不可能差不多啊。原來,每個點子都很貪心,想在自己原創的那個點子的周圍包上更多的功能,如同在熱狗周圍裹上麵粉,把自己弄得更肥大,提供全方位所有功能,想要「全吃」,什麼功能都要做進去,所以每個都長得差不多。在Web 2.0時代,功能愈完整的網站,就愈像一碗大雜麵,吃完以後沒有特別的味道,既然市面上已經有這麼多種牛肉麵任君挑選(也就是Yahoo!奇摩、PChome、天空),有時不免覺得,假如來做一盤超好吃的小菜,來配這一碗牛肉麵,或許可殺出一條更容易成功的路。

今天這場頒獎典禮其實只是整個活動的第一步,這場「創意選秀」才剛要開始,它所輔導的20餘個團隊接下來還得證明實作,明年再回頭來看看這些團隊會不會出現耀眼的巨星。不過,以現在的成績來看,這場活動對台灣的網路產業氣氛應已產生一些影響。據說已有好幾間廠商主動表示,願贊助頻寬予這些入圍團隊,還有人嫌資策會選出二十隊太少了,他們就算五十隊也能贊助。也有一些業界人士對著他們喜愛的點子說:「就算他們不來找我,我也會去找他們!」評審們也以期待的口吻歎道,假如這些網站真的都能做出來,那今年台灣的網路界一定變得分外熱鬧!

而此活動之所以能進行得如此完美,主要是資策會和經濟部相關人員的努力,雖然大家待在冷氣房辦公,不致於要奉獻「汗水」,但我想這些工作人員在沒有加班俸的情況下,周一到周五晚上常加班到十點十一點、連周末也要上班(因為要辦活動),這段期間他們犧牲家庭時間趕工,肯定都有一些暗自吞下肚的「淚水」。無論如何,相信對於所有參與其中的年輕創業家、工作人員與評審而言,這幾個月絕對也是一段值得記錄且在未來不斷回憶的時光了。

24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