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還想買誰?答:「小二搜尋引擎」
搞網路廣告的DoubleClick上周剛以31億美元賣給Google,這個deal除了數字龐大外實在沒什麼好提的,因為DoubleClick歷史已達十年,如果說互聯網一年等於十歲,那它已是100歲的老人,而且曾經歷經轉型、併購、上市、泡沫然後被私募基金買下、拆解、分開販售,它的經歷,早已經不是創業家可做的公司,反而比較像是華爾街的玩法,它的路徑遠遠不及YouTube、Myspace、Facebook、Bebo、Digg白手起家在二年內就有億元身價的「西部牛仔、人人當王」的美妙。不過,Google的併購目標並非只有31億元的大公司,創業家的胃口大可不必大成這樣,目標設在一億美元左右,機會還很多。
Google還有可能買哪一種公司呢?就像網通併購天王Cisco的摯愛仍在網通產業、EDA併購天王Synopsys的摯愛仍在EDA產業一樣,搜尋天王Google的摯愛當然還是在搜尋這塊。而這塊,也是新一代網路創業家都應該考慮去探索的「大金礦」(註:沒想像中難做)。
最近幾個月整個矽谷最被看好的新世代網路公司非Spock.com莫屬,它做的正是「人的搜尋引擎」,TechCrunch上周披露Spock即將於本周正式公開Beta測試,據文章指出,目前網路上有高達30%是在搜尋「人」,由此可見「人的搜尋引擎」對Google的吸引力。而這個叫做Spock的網站早在三個月前就已經取得700萬美元 (近3億台幣)的創投資金,通常最近的網路公司一定要經過市場測試後才有創投錢可拿,為何Spock靠一個點子就可以取得資金?因為它重點不在被動的流量,而在主動取得的豐富內容,無論大家喜不喜歡用,總之它在開站時將自動收集並整理好1億個人士的資料開放讓大家免費搜尋。你可以鍵入「柯林頓」,就會看到柯林頓的生平資料、照片等,也可鍵入「政治家」,得到一大串的名單,再一位一位慢慢欣賞。台灣這邊大家很怕被「貼標籤」,但Spock的強項正是在「貼標籤」,主動且溫柔的幫每個人的臉上貼滿標籤(譬如將柯林頓定位成政治家、阿肯色州人、薩克斯風玩家等等),也想辦法整理出這個人和其他人的關係,通通免費告訴你。這間公司由兩間在美國工作的印度人所開設,目前員工有七人。
Spock之所以教人驚豔,是因為它是真正的「人的搜尋引擎」。之前我們看到所有的六度分隔理論專業人士交友網站,包括Linkedin、ZoomInfo、Streakr、ProfileLinker及原本的Wink初期在以巧妙方式快速集結了大量人氣後,都號稱自己是「人的搜尋引擎」,他們認為,反正大家都在上面了,當然就可以搜尋到「人」,而假如你在Google搜尋「人名」的話,有時也真的會帶你到Linkedin等網站的個人首頁或個人部落格。但這些網站專長並不在「搜尋」,他們主要提供會員一些交友的服務,而不是幫其他人來挖這些會員的資料,因此擔任「人的搜尋引擎」的角色是它們的副業而非本業,它們處於「被動」而非「主動」,造成的結果是,假如你想藉這些「人的搜尋引擎」來找人,人是找到了,沒錯,但資料不全,我們得一個站一個站的慢慢收集起來。比如Linkedin可能只能提供A先生的朋友名單,社群網站iMeem則收集了A先生喜歡的音樂,Wikipedia告訴你A先生的生平介紹,Monster則收集了A先生的學經歷表……。Spock扮演著一個「中介的搜尋引擎」角色,將這些四散各地的資料進一步整合起來,並且在這麼多同名同姓的「A先生」中,分辯出誰是誰,最後在你搜尋到「A先生」時,優雅的把它從網路上搜來所有資料,漂漂亮亮的給你參考。
像Spock這樣的搜尋引擎,真的可比擬為「搜尋引擎2.0」(Search Engine 2.0),因為它一方面用的是一代搜尋引擎的爬蟲方式,但它「爬」對象主要卻是那些「Web 2.0」的網站,把這些使用者提供的資料聰明的整合起來。好處在哪裡?我們看,假如Spock真能如號稱的在開站當天便已爬到並整理好1億個人的資料的話,我們知道目前Linkedin的會員數僅900萬人,其它方面不敢講,但在「人的搜尋引擎」這檔事上面,新人Spock和老資格的Linkedin之間馬上就出現十比一的懸殊差距。而所謂「搜尋引擎2.0」的強調的不只是「量」而已,接下來它的重頭戲(以及競爭優勢)是在把這些四處抓來的內容作個整理,這就不是Google可以做的了,整理得好壞就看這創業家自己累積的經驗,早點開始做就早點開始累積經驗,早做了半年就是領先別人半年。總有一天我們會看到,目前的Google所給你的搜尋結果就像一桌散亂的文件,東一個、西一個,這位叫做Google的員工拿著這亂七八糟的桌面搖搖晃晃的去跟老闆說,「你要的東西,我找到了!」老闆大呼效率真高,但不免「唉」一聲嘆,「假如你(Google)也能幫我稍稍整理一下,給我一篇完整的報告,該有多好?」假如是搜尋「人名」,就有一篇關於此人的報告,假如是搜尋其他類別的東西,也有適合該東西的「報告」,以最合適的規格與呈現方式獻給使用者。目前我們看到「人的搜尋引擎」已有太多人在做,但世界上值得好好搜尋的可不只有「人」而已!大家知道的還有股價、匯率、商店、路名、地名…這些目前在Google上都已經有特殊的引擎,你搜尋了Yahoo!股價,它會直接在搜尋引擎的最上端跳出當日日線圖;你搜尋匯率,它會直接跳出當日的轉換價,你搜尋地名,它直接跳出天氣預報…。還有哪些其他東西還沒被想到的?這些東西又已經有一些Web 2.0時代的使用者提供內容(UCG)的網站可以供你的小爬蟲去爬爬爬、抓抓抓?
舉例來說:「藝術品搜尋」,像這類特殊題材的搜尋,需求不大,但有此需要的使用者在上面一找,你已經幫他整理好所有資料瞬間送給他了。這樣的「小型的二代搜尋引擎」,且將它稱為「小二搜尋引擎」。Google不可能為了一個小小藝術品搜尋的「小二搜尋引擎」去養一個專看藝術品的團隊,所以它不會介意以幾百萬或幾千萬美元把這個小而美的「小二搜尋引擎」買下來。除了藝術品搜尋外,在台灣的創業家不見得要自外於這場饗宴,可思考一下還有無可發揮「在地全球化」的本地優勢,比如說,一套將英文拼音轉而來搜尋中文古書的引擎,呈現出整理好的資料給對方,我們人人都可以燒製一套特殊提材的「小二搜尋引擎」,
「搜尋引擎」代表的是未來的超級入口網站,以後的網路使用者,做什麼事都會從那個簡單的小搜尋框框開始,目前Google在美國搜尋市場似是獨大局面,「誰不用Google?」但其實它的市佔率也不過是45%左右而已,會有愈來愈多人對著「搜尋引擎」的「全民入口網站」的未來地位猛流口水,再過幾年,說不定微軟的Live Search、Yahoo!的搜尋拉近了和Google的差距,搜尋引擎便會進入真正的戰國時代,這時候,它們都要為自己添加「新戰力」。最顯然的新戰力,就是「特殊類」的搜尋。也就是說,只要你自製的「搜尋引擎」可以做到某程度的成就,很可能就被囫圇吞的Google給重金買下,不然也被急著登科的微軟、Yahoo!搶下。「小二搜尋引擎」真的值得創業家們多多開發研究。
(圖片來源:Spock.com ABOUT頁面)
推薦一個台灣網友製作的”小小二”Flickr圖片搜尋引擎(http://blog.nahoya.com/archives/2007_04/162),如果,能再加上其他圖片Web2.0的範圍與其他功能的話,有機會成為六先生所說的”小二搜尋引擎”吧!?
感覺好像徵信社…..
這類服務感覺蠻恐怖的
看他們懸賞5萬美元徵求更好更有效率的找人方法….心就涼了一半
以前人們要了解其他人各項資訊要慢慢一個一個找,現在只要幾秒鐘….
服務前景大好,不過也讓注重隱私的人不安
不過蠻同意最後結論的!!
1、专业搜索的前景的确还不错,但是挑战也蛮大的;
2、对于作者说的“对零碎的文档进行整理”的事情,技术难度相当大。
3、对于搜人的网站的这个想法,我的朋友在2年前就和我们商量过打算做,但是最后放弃了。主要是因为隐私问题。在大陆去年有一个网站试图做,但是被人骂到最后,放弃了。
其實這感覺真的很可怕,以後人只要一犯錯,一輩子就有一個記錄。而且就貼標籤這部分我覺得就很邪惡,而且很主觀。
如果台灣也有這種東西,那人力銀行的市場應該會有起伏吧,想想當你去面試的時候,面試官連你的履歷表都不看了,直接Google打你的名字,你以前做過啥事通通跑出來了?..Oh! MyGoD..XD
你好~
本人最近本人最近對於.com類的市場有一些想法,但是本人只是一個個人 ,
雖然已經在盡力撰寫營運企劃書,但是對於部分企劃書該提供之資料實在
不是個人的力量能夠提供良好正確的數據的(本人的工作團隊也不足以支撐
我此次準備提出的案子),雖然本人認為我個人的案子有其優秀的一面
,但是今天面對.com市場的經營;我撰寫出此案之後,我突然發現此案有一點像是一隻巨龍般,我個人目前的能力無法有自信將他掌握的好;此案的經營必須要有某些經驗跟能力者來操盤,對我而言若要想此案成功必須引進具有的某些經驗與能力的人,畢竟我的部份經驗不足;好比方說,我有一個好劇本,但是我目前不一定就能夠同時扮演一個好演員或者是好導演;我的意思是,人是各有其份的;今天假設如果我的企劃案確實是一個好案子;而我也願意跟認為此案是好案的經營人共同努力本案的經營,對我而言再好的案子沒有好的經營人仍然是一個失敗的案子;在我這樣的態度下,我仍然適合投案尋找VC嗎?我能要求VC提供管理嗎?
劉先生方便提供給我一個良好的意見嗎?謝謝!不勝感激!
蔡calvin 0932206725.,03-4916390 桃園
TechCrunch的Conference Mr 6會去參加嘛
http://www.techcrunch.com/2007/04/16/techcrunch20-conference-site-live/
To all the above questioning the model,
挑戰的部份就是他們的KSF,他們有區分同名同姓,還有認識你就是哪個人的機制,同時,貼標籤的比重也會因為是你本人或是其他人而有不同。
扯到隱私權的話,目前來說,Google能搜的就夠多了,而且負面消息那個人還不一定是你,看起來還是應該期待這個人的搜尋引擎好好發展才是。
是否有哪位姐妹需要”男人的情史搜尋引擎”?
當然,下標籤是用很2.0的方式.
本人也相當看好,垂直搜索引擎「小二搜尋引擎」的發展前景。因為GOOGLE只有吞并或聯合了這樣的「小二搜尋引擎」才能在以后的搜索引擎戰國時代立于不敗。
這就是戰國時期的「合纵连横」。
to FUNCK先生;
雖然狠想要情史搜尋器,但是擔心這種發明以後會回馬槍打到自己,所以可以忍住,還是私下去找徵信社好了。不過如果這個情史搜尋器公司可以採會員制,要繳很多錢才能有資料,或是給她很多錢可以改變歷史的話,那還不賴。
你知道部落格放流行音樂也是違法的嗎?你的部落格裡面有音樂嗎?
台灣警方已經開抓了,目前已經有300個部落客被抓走!
提醒大家快拿掉盜版內容不然今天晚上就被警察伯伯用手銬帶走喔!
http://blog.xuite.net/pkeynet/fun/11187125
I found one of people search engine which already index and tag over 100M Chinese people: http://www.ucloo.com. The model seems spock.com and over 2 years on the 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