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邦生活館的「四不一沒有」與「Web 0.2」

一般人印象中的智邦生活館,是去年發起的給薪網摘師風潮,以及最近力推的部落客免費架站計畫,還有公司內部從總經理到員工都是知名部落客(RoachJephJasDearJohn阿潑,以及熱情幫忙的迴紋針Christabelle艾瑪等)。表面看來,已成立七年以上的智邦生活館,似乎比其他網站還更積極的捕抓新網路趨勢,是一間「很像網路公司」的網路公司,但其實它仍不脫老成之氣,非常注重基本面,如此的經營理念也已出現實際成效。從2006年1月開始,智邦生活館已經連續逐月達到損益平衡至今,停止燒錢、開始賺錢。今年底,智邦生活館更可望將幾年來的累計虧損全部攤平,並開始配發小額股利,此消息不只對這間25人公司來說是莫大鼓舞,對台灣網路界來說,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成功案例。

如此一來,智邦生活館將晉級為「四不一沒有」的網路公司,所謂「四不一沒有」就是:實收資本額超過3000萬,收入來源以接案或內容苦力為主,只是一個資訊或購物平台(而提供真正產品),再是逐月燒錢的狀態,而且,沒有累計虧損。這樣的一間網路公司,有何好處?資本額小,通常的狀況是股東進可攻退可守,可以取創投資金再擴大成10倍併購案或上市,或者就慢慢拿每年配息紅利。不以接案或內容苦力的話,它就是一個可以擴張(scalable)的事業;不只是一個資訊或購物平台,這個網站本身便有了發球主導權;不再是逐月燒錢,單月損益兩平的情況下,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沒有累計虧損,財務輕盈,股東和員工就可以長久合作。「四不一沒有」絕非網路公司成功要件,但是一間達到「四不一沒有」的網路公司,在台灣目前特殊網路創業環境下,就像大象四隻腳穩穩的站在地上,可以慢慢等待下一個讓它一飛沖天的引爆點。

智邦生活館的確也有準備一飛沖天的架勢,目前主要營收來源企業架站hosting的部份,從2005年推出的2000家開始,上衝到現在號稱已有9000間設站,增加速度為目前業界最快;公司並指出,這個加總站數已直逼目前業界最大的戰國策

上星期,智邦生活館更再接再厲的進一步推出「10分鐘快速架站」,號稱比國外的Yahoo!簡單架站還更簡單的架站功能,只要會打字,輸入一些資訊,選一下版型,10分鐘內馬上就擁有一個自己的網站。雖然智邦生活館早就已經不是「入口網站」,但它仍然以「入口網站」的大開大合的全民角度來構思自己的產品,他們認為,網路生意就是要遍及每個民眾,才能做出規模,因此他們認為「Web 0.2」策略才是王道,也因此整天警惕自己「千萬不要做geek(技術獃子)的網站」,「千萬不要只提供服務給geek」。 自從提供1000元超低價架站以來,智邦生活館赫然發現,至少二成~三成左右的新加入會員,加入後就讓一個空白網站閒置在那邊,原來,這些客戶覺得請其他設計師設計網站實在太貴,自己又不知如何做出第一個網頁,只好暫時閒置,不知如何是好,因此智邦生活館才推出「10分鐘快速架站」,讓這些人都可以真正開始擁有一個首頁,訓練他們一點一滴變成網路達人,下次才會續約。據說這個「10分鐘快速架站」專案還特地委任給背景較無這麼濃厚「geek色彩」的網路人來製作,因為只有非科技出身者才能真正設身處地的,從使用者角度去細膩的規畫一套簡單易用的流程。

台灣一千萬名上網人口中,大部份其實並不擅用網路,因此這套「Web 0.2」的策略要推廣到這些人身上,絕不能只靠網路來傳遞消息,智邦生活館必須找尋那個「失落的環節」,把這些人帶到網路世界裡,因此除了禮聘迴紋針老師這樣的「非geek」的部落客外,目前25位員工中,竟有高達七位是客服人員,其中四位是客服工程師,三位是客服小姐,這些人使用vTiger的CRM軟體,對使用者的問題有效率也有耐心的解答,教他們使用最基本的東西。另外,每周都會在辦公室固定舉辦「電腦基礎班」,每次都有30 ~40位學員報名,智邦生活館為他們請來達摩媒體等公司,講題包羅萬象,都是最基礎的題目,大約每一個半月會把所有題目重新輪一次、重講一次,這些服務完全免費,通通包含在一年1000元的package裡。

當然,支援這麼一個「Web 0.2」策略的背後技術,可不能跟著「Web 0.2」起來了。智邦生活館除了客服工程師外,另外尚有5~6位技術人員,在架站技術上花了不少工夫,比如說最近推出所謂「2 x 7」備援系統,資料備份七份,同時有兩台主機運作,當了一台,另一台立刻後補;就算兩台機都當,只要改一改IP馬上又可以接上,當機的時間從幾小時縮短到不到一分鐘;另外,智邦與一般作虛擬主機最大的不同處在於,別人是空間搭email賣,空間為主,email為輔,但智邦生活館早年便以email起家,空間為輔,因此在email的技術方面相對較為深厚。對於個人來說,網站或許比email重要(因為email總是拿來轉寄到私人信箱),但對中小企業而言,email的重要性並不亞於網站本身,智邦生活館在這一塊有獨特歷史優勢。

既然架站與email為主要的收入來源,那智邦生活館近來最出名的MyShare又扮演什麼樣的地位呢?專作架站服務的智邦生活館反正本來就已談好中華電信頻寬,也有既定的email會員,不如將這些資源作些運用,於是才推出一系列的內容摘選,自己順手作媒體,期待靠流量帶來其他的流量。人工「網摘師」在半年後功成身退,MyShare回到人人可摘的初衷,第一位經由摘文、推文、自動升級「平民網摘師」也於上個月初出現了,接下來還要做個「智邦逗陣網」,使用者可以自己設定只收哪些標籤(tag)的RSS,自己製作頻道,自己聚成群組,可說是Yahoo! Pipes的簡單版。

有趣的是,智邦生活館知道,企業架站只是服務之一,而內容只是行銷與增黏度的方法,真正的超大網路事業,其實還在未來。智邦未來的事業絕不止於企業架站,目前它已經是一個擁有9000個站、2萬多個企業電子信箱的聚落平台,等到這平台慢慢再更大起來,它可以變成一個通路,就如同7-Eleven,什麼都能賣。最近已有創業家和智邦生活館談,想將禮品透過智邦網絡賣給企業用戶,智邦生活館會好好把握。

而智邦生活館掌舵者Roach本身為極資深的網路人,從這邊的Roach個人簡歷可知,Roach早在1999年就曾加入協助智邦生活館重整電子報平台,並引進生活作家葉怡蘭等寫作者,同年China.com中華網以1800萬美元投資智邦生活館,取得60%股權,估值3000萬美元(10億台幣),成為China.com在台灣的三個事業的其中一個(另兩個為Taiwan.com悅氏網Yes!Net)。兩年後泡沫破滅,智邦將生活館股權買回自行經營,此時智邦生活館恰好缺乏營利模式,由Roach導入了信箱付費制(VIP)與企業信箱,這個模式讓智邦生活館撐了三年,Roach回憶,這生意其實蠻好做,只要比Yahoo!等免費信箱容量大一點,價格便宜一點,新會員就會接踵加入,最高記錄曾達900萬個信箱(補註:現在已流失許多);另外的營收來源來自智邦生活館自己發行的eDM,只要在嚴格總量管制下不要寄發過多廣告擾亂客戶,開信率可以高達70%,且客戶並未抱怨,此時Roach已回到花蓮看診、遷入宿舍長居,但沒來得及休息太久,Google與Yahoo!又相繼推出1G容量的大容量免費信箱,對智邦生活館再次產生衝擊,也將Roach再次帶回智邦生活館,十月任總經理,當時正值公司最低潮,單月虧損60萬,全年虧損約400萬。

扭轉財務,必須拓廣收入來源和裁省營運費用兩者雙管齊下,首先Roach觀察,單筆案子談得太大,業務員的overhead立刻增加,因此他決定不做大,只集小,積小成多。它一次性的和中華電信談下較大的機房與頻寬,看起來不敷成本,但一但積小成多的業績過了一定水平後,平攤下來就很便宜,這種格局或許是其他小型公司比不上的。因為這些成本控制得宜,智邦生活館自2005年起主推架站服務開始,業務已有四倍成長,智邦的員工卻依然是25人左右,在其他費用沒有增加多少的情況下,營收已增加四倍以上。這些都是智邦生活館的格局規畫得當所致。雖然說累計虧損的平攤方面,其實也得仰賴五年前的China.com那場運氣併購案,但,以智邦目前已建立的「四不一沒有」的堅固根基,再以「Web 0.2」的態度擴張出geek的圈子,智邦生活館正在默默進行一場更大規模的網路事業,也正在幫自己「網摘」到台灣網路名人堂裡。

2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