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創業家很愛玩「危機處理」(下)
今日忙碌,遂再繼續本週另一篇「創業家與危機處理」的文章,請見以下……
成功創業家,往往也是「危機處理」做的最好的人;每次的每個危機,其實都是在考驗這位創業家。這些在最後能脫穎而出的成功創業家,也是在經歷多個危機之後的「生還者」,成功創業家為了應付這些危機,已經養成一套不慌不忙的「見招拆招」的訓練。
矽谷成功創業家周宏泰曾透過他辦的創業營來教導年輕人創業過程中的「危機處理」。他會丟出一個假設的危機案例,讓每位學員設法解決,結果三十個人就有三十個不同的解決方法,有的方法好,有的方法菜。就拿「有個競爭者跑出來做和你一樣的東西」的危機來說,有的學員會直接反應就說,就「請律師告他好了」。周宏泰會請這位學員再多想一想,這真的是否已是最好的做法?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嗎?把視距拉遠,或從其他角度看進來,這個做法是否有瑕疵?每個創業家在變成成功創業家之前,最好都能經過這樣的訓練,訓練了一次又一次以後,下次出現危機,就能以冷靜、果斷、細膩的方式,見招拆招,一一的給予最適當的處理。
拿到大量美國、台灣的資金在大陸創立電子設計公司的陳凱,也深深的感到,創業期間會碰到一個接一個的挑戰,他面對的方法,就是永遠用正面和陽光的心態來面對,先解除一個危機,再迎上下一個危機,「一個一個來」!
「一個一個來」,恰也是創過幾次業的焦生海的方法,只是他用得更出神入化,不但用來處理創業上的危機,也融入日常生活所碰到的一切事情中。兼任電機系教授的焦生海,以電機的專有名詞「事件導向」(event driven)來形容自己這套「一個一個來」的處事態度:他平常準備好,遇到有危機,就跳出來面對挑戰,把它解決了,回到原位,心平氣和的等待下一個挑戰。
焦生海引了張草的《菜根譚》:「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意思是說,風吹過竹子發出聲響,雁子飛掠水潭映出雁影,但都只有一下就恢復原狀。人的心也應該如竹林、潭水一樣,事物出現在眼前,心才開始活動起來;事情過去,心就要歸復原本的虛靜,任何事不留痕跡。《菜根譚》這段話就說明了「一個一個來」的禪境,以「一個一個來」的態度來處理危機,再艱難、再多的危機,都可以用最沉穩的姿態破解。
有趣的是,成功創業家之所以能這麼不慌不忙的沉著應付各種危機,其實也是因為他們有一股很強很強的信心,就算碰到再大的危機,看起來已經從「危機」正式變成了「失敗」?成功創業家仍能在心裡隱隱的覺得,情勢到最後還是會扭轉回來,他永遠是最後的贏家,每一個挫敗後面永遠會有春天等著他--
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劉常勇的《人才決定創業成敗》一文中,就提到了成功創業家的這種「不怕失敗」的冒險家個性。
「創業勢將面臨艱辛漫長的學習曲線,唯有堅持不放棄與願意不斷嘗試新方法,才有可能享受到終點的美好成果。這種願意犧牲一切,不達目的誓不休的堅持,以及承受市場挫敗的耐力,是成功創業者必須具備的重要特質。」劉常勇寫道。
劉常勇舉了毛澤東率軍長征二萬五千里的故事為例,說明創業家的「突破萬難」的毅力就是創業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當營運績效不如預期時,他們能勇於檢討決策失誤之處,遇到失敗時,他們會從跌倒之處再爬起來。」
有些人遇到挫敗,會非常非常的沮喪。曾在報紙上看到,某人失業回家,帶著小孩就在車內燒炭自殺,或者患上了憂鬱症,自暴自棄,將積蓄全都賠盡,妻離子散。在許多成功創業家眼中,這樣的做法可說是非常的不值得!好幾位成功創業家,都嘗過畢業後一年找不到工作,或中年失業,但他們不輕言失敗,提起精神走上創業之路。
多次創業成功的黃炎松,在創業之前,曾在嘗到被解雇的痛楚。黃炎松說,那時候已接近四十歲,被解雇,沒有天塌下來絕望的感覺,一意往好處想:「還好嘛,這是在不到四十歲發生,不然等到五十歲就慘了。」並把這個人生最大的危機,化為力量,「沒關係,這次想辦法解決它,讓它下次不要再發生了!」於是,黃炎松奮起創業,成了成功創業家,讓「裁員」這種倒楣事真的再也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黃炎松認為,每件挫敗發生之後,不可能完全沒有機會扭轉回來。「雖然你現在窮得一毛都不剩,你怎麼能保證,下一秒鐘天上不會突然有一個金塊掉下來?」抱著如此樂觀精神的黃炎松,在創業的過程中,果然就會有一塊又一塊的「金塊」,適時的解決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
公司在美國上市的成功創業家陳宏也深深相信,每段低潮、挫折的背後,必然有它值得樂觀的一面。陳宏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其實,我們現在一直在看到的「全球化」現象,本身就是低潮過後所出現的「春天」。因為本土造價昂貴,讓一些成功創業家的公司愈益難與競爭對手抗衡,於是聰明的他們,就想辦法將生產線下游的部份一段一段的外包給其他國家,就讓了全球多個地區有機會在新經濟中大顯身手。「所以,低潮也代表著機會。」陳宏說:「整個外包(Outsource)產業,都是低潮所帶來的生意機會。」
既然成功創業家常有「不輕言認輸」的精神,創投家在投資一位創業家前,可以用這特質來測試眼前的創業家是否經得起考驗。曾經創業成功、現為矽谷知名創投家的陳勁初,就常常故意潑出幾桶冷水,出言「刁難」一下來向他要錢投資的創業家,看看他們的反應如何。
「你這個技術,我看大概不行吧?」
「你提出的這個商業模式,我覺得太天真了一點?」
「你看,這裡、這裡,好像都有問題!我看你還是回家好了。」
有些創業家,一聽這樣的批評,當場就愣住了,然後就會很沮喪的模樣,不想再辯論,就走掉了。像這種創業家,就算他的想法再高明,陳勁初依然認定,他對自己的想法不夠周全、不夠信心,無法承受大風大浪。
反而是有些創業家,聽到陳勁初的批評,不但不沮喪,反而更有精神,和陳勁初辯論了起來。陳勁初可以感覺到,這位創業家是非常的「渴望」想把這個想法變為實物,渴望到了已經聽不進別人的話的程度。所以,很多創業家可能都會發現,每當籌募資金快要成功的時候,往往都是那些最常罵你的人給你錢,而那些對你很好的人,反而一毛不拔。原來,這都是創投家是在測試創業家對他的想法的堅持度。
陳勁初說,從對危機的態度,不但可以預測創業家會成功或不成功,也可以測試究竟這個創業點子是否是這位創業家自己的想法,抑或是他從別處「抄襲」來騙錢開公司的。那些抄襲他們點子來騙錢開公司的人,一碰到危機就會馬上退縮,不可能堅持下去。唯有那些真的想出這個點子的人,才會把它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帶著它衝破一重又一重的危機。因此,一般人想出一個很棒的科技點子,都不敢跟別人分享,怕被偷走,陳勁初認為可以不必這麼害怕。就算被其他人偷走,他們也不可能多珍惜它,最後還是只有原創者會走到終點線。
最後,有趣的是,當我問成功創業家最尊敬的人是誰?他們不約而同的對於那些「不輕言認輸」的奮鬥家,非常推崇。好多位成功創業家都覺得,在創業的過程中,只要有這個「不輕言認輸」的精神,表現出來了,就可以說此人是個成功的創業家。其他行業裡亦同,「不輕言認輸」的人,最受成功創業家景仰。
公司上市後又開了兩家光電公司的龔行憲覺得,人生沒這麼簡單,愈到困境總是難免之事。真正值得尊敬的人,總是在愈困難的時期,就會愈樂觀。龔行憲特別喜歡美國九一一事件的紐約市長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朱利安尼在危機的時候,一個人站起來,讓每個觀眾看到他力求沉穩、鎮定的樣子,讓美國民眾覺得好像甚麼難關都可以度過。另外的例子是電影「美麗世界」,主角是一位得了精神分裂症還發明出重大科學理論並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但龔行憲認為更值得欽佩的是他的老婆,老公患精神病,還能力排萬難的獨立撫養小孩長大。「這就是成功。」龔行憲說。
沙正治最喜歡講的故事,是二十世紀初的探險家夏柯頓(Earnest Shackleton)的故事,這故事後來也被美國多間商學院拿來做為教材。話說夏柯頓帶了一個探險隊到南極,本來打算用雪橇橫度南極洲,還沒到南極,他們的探勘船就被冰塊給封住去路,船身被冰擠垮,他們被迫棄船,乘三艘救生艇,划到一個小島去待援。夏柯頓安頓好船員,帶了六個人,靠六分儀和天上的星星,想辦法划到另一個有捕鯨船的小鎮求援,不料港口已經結冰,他們只能在另外一邊靠岸,還得攀爬過一座冰山才能到港口。最後,夏柯頓讓每個船員都獲救了,沒有一位死亡。
聽起來乏味的故事,幾十年後突然被傳開了,因為後來一直有探險家想試試當年夏柯頓所走的路線,但總是被南極的大風浪給嚇退,也從未有一人能從那個小島的西岸,爬過那座大雪山到東岸。後人都不解,到底夏柯頓當年是怎麼做到的?
夏柯頓碰到很多危機,但危機只會讓他更堅強。雖然前面的路完全未知,他還是一個一個危機的解除。後人再試的時候,因為已經知道有夏柯頓在先、知道這個島與那個島之間的距離有多遠,再加上他們也沒有夏柯頓當年的毅力,所以沒有一個能重覆夏柯頓當年的壯舉。
在某個角度上來講,夏柯頓沒有依計畫用雪橇橫度南極,所以他的探險計畫完全的失敗。但夏柯頓其實又是史上最教人崇敬的探險家之一,他用他真正偉大的探險精神,寫下了一篇比雪橇度南極還更璀璨千倍的故事。
最後要拿來勉勵讀者的,是美國上市公司的葉炳輝,以整整十年的時間成立他的第一家公司,又經過另外十年的時間來讓公司成功的上市。矽谷記者卲丹在《扭轉乾坤》一書中提到,葉炳輝在1979年就寫出了第一份創業計畫,找到團隊,七個人開公司,被創投不客氣的評為「烏合之眾」,沒人相信葉炳輝這套未經證明的技術真的可以做出來、賣給客戶。一連串灰頭土臉的失敗後,差一點能夠和宏碁合作進入半導體市場,後來還是沒談成,夢碎。十年間,葉炳輝的創業團隊慢慢的散了,最後,連僅存的一位友人也離開了。
然而這些挫敗都還打不倒一心想創業的葉炳輝,他豁出去,以房子作抵押,找到另一位友人以二十萬美元投資,創辦了他自己的電子設計公司,再由台灣朋友投資五十萬,慢慢擴大。好不容易有了這家公司,還是問題多多。他跟著潮流做記億卡,想與硬碟機相抗衡,但卻叫好不叫座,92年電腦大展,意識到產品缺乏市場,此時手上只剩二十萬資金,雖然開發兩三個產品,仍無起色,讓他緊張到晚上都睡不著覺,情況一直到後來拿到硬碟大廠的資金才扭轉,並在公司再度面臨存亡之際,趕在1995年上市,美國媒體還曾特別報導葉炳輝「四十五天上市」的傳奇。後來,葉炳輝開發四十多個新產品,而且在技術上履創佳績。過了這麼多挫折,葉炳輝終於還是做起來了!
多次創業的矽谷創業家菲德(Michael Feder)表示,「永不放棄」就是成功科技創業家的致勝之道之一。「這並不表示不要放棄一個做得不好的專案,也不是固執得不認輸。」他說:「而是永不放棄這『追求夢想』的過程,無論有再多危險,都會克服。失敗了,跌倒再站起來。成功永遠有過來的一天。」
這就是成功創業家的特質,原來,成功創業家最成功的不是「成功」,而是「失敗」。
讓我們共勉。
成功創業家本質應該是「還沒成功」,還需要修正而已,箇中滋味還是要自已經歷過才知道
跟我過去這篇,寫給小孩的話.內涵有點像.再看一遍,更覺得當初其實是透過寫給女兒,在跟自己說的.
這跟考試最後一晚讀書的效果遠勝一整個月是一樣的道理嗎?
Corner11脫稿三日主題『資訊爆炸,你選擇相信誰?』
http://corner11.blogspot.com/
所以,「創業」在本質上更像是一種「個性的磨煉」,危機則是磨煉過程中的考驗。過一關,就破了一個瓶頸吧。
如果總是從成功的例子來找尋成功的機會
那麼永遠無法從失敗的例子找尋成功的機會
換個方向思考吧
*/* 你很想成功創業,但缺少一個機會嗎?每天兼職3至5小時,月增加一筆收
入。直銷結合網路平臺,只需複製就能倍增組織,在家輕鬆賺取被動性收
入。想擁有,自由的時間、財富、健康、不是夢,想註冊經營需己成年。
想是問題,做是答案,輸在猶豫,贏在行動。
【免費註冊網址】http://px3434.weebly.com/
您還在努力工作 幫老板致富嗎?
朋友~~
如果現在不為自己賺錢,何時財務自由?
如果現在不保健身體,老了養醫生~
告訴您一個很棒好消息
(讓你財富+健康+自由三者兼得)
點入下面網址免費註冊體驗~評估!
http://px3434.weebly.com/
朋友
當我們抬頭從窗戶望去,
有人看到污泥,有人欣賞繁星。
看到的是「污泥」還是「繁星」?
一切都將「取決」於自己的心。
人生難免都會有「得意&失望」
成功&失敗的時刻。
如果,我們的情緒和心境隨之而
「起起落落」,只會一下子感到
前途無量,一下又跌入萬丈深淵。
要學習以正確的見解,馴服煩惱,
做個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