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泡沫與Web 2.0的孜然粉

上個星期的同一天,TechCrunchVentureBeat一前一後的點出幾間Web 2.0公司已經泡沫化:Raw SugarFilmLoopBrowster甚至Google Answers決定收山不幹,另外優質點子如PeerFlixJobster也黯然宣告裁員。算一算,Web 2.0網站熱從2003~2004年開始,到2005~2006年達高峰,應該也到了該「作個整理」的時候了。

開網站就像炒菜一樣,由於互聯網充滿了無限多的可能組合,這些當大廚的網站創業家們,可以拚命的發明新的佐料,去炒出一道又一道充滿創意的菜色。可是有的時候,炒出來的這盤菜沒人吃,抑或有人吃但不願付錢,廚師盤纏用盡,這盤菜就被稱為「泡沫」了。從2000年的教訓我們知道,只要泡沫破的時候別傷到任何人,它其實只是造出下一個超級好吃的菜的「成本」,而當初幫廚師付錢的創投也甘之如飴,他們已經學到,只要不過度投資,即使死了幾家,只要其他一道菜突然為他們賺幾千萬、幾億、幾十億美元就好。至於這論點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們應該相信,「在MyspaceYouTube之後,還有下一道更好吃的菜?」

因為,網路將人相連。人的社會裡,「連線」是最基礎的建設,這條六十億地球人之間的網際網路連線可以做的事,絕不只是賣賣東西、交交朋友、看看新聞、寫寫部落格而已。我認為,目前網路像大腦一樣只發揮了百分之五。

上次與某矽谷網路高手討論到這個問題,他笑,大家說「Web 2.0」被人拚命炒作,但「Web 2.0泡沫」這件事也是在炒作。泡沫本身竟也可以炒?一個TechCrunch加一個VentureBeat在同一天提到「泡沫化」,所有的部落格如TheQViewRag’s SoapboxRob HyndmanHitchhiker’s Guide to 650Zoli’s BlogChurbuck99Rides都在講泡沫化,隔天紐約時報也再補上一篇,接下來會有更多絞盡腦汁思考其中的箇中邏輯,終於「Web 2.0泡沫化」本身竟然也可以炒了出一盤菜,這盤菜吃起來還真是很有味道,就像電視上的綜藝節目一樣,吃完以後並沒有什麼營養。因為,人類社會並沒有因為這盤菜而多了一個新網站、新服務,反而還會因此而慢下腳步,少了一些新網站、新服務。

所以,我們應該在小心泡泡不傷人的情況下,繼續嘗試新菜。TechCrunch點名的這批犧牲掉的Web 2.0公司,教了我們一些事情,譬如,Peerflix的交換商業,要重新思考。還有譬如,Jobster的徵才網站的需求可能挖得過了頭,要拉回重新整頓。不過,大家開始討論這些失敗的公司時,卻!忘!了!現在我們之所以看到公司開始泡沫化,是因為已有一段時間過去了,時間是最好的試劑,有些網站撐不下去,有些網站卻撐了下去。當有些Web 2.0網站死掉的時候,同時也有一些網站已經「成熟」了,被證明了,被喜愛了。該是好好的放眼全球,看看這些網站在做什麼事,為何能撐到現在?

目前大家對Web 2.0的認知皆嚴重的受限於美國的網站,所以大家看到成功的就是Myspace、YouTube,其實還有其他相當成功的網站、很成功的模式在其他地方。The.Next.Net部落格列出了一些全球其他地方的Web 2.0網站,可以看出,譬如Quintura將搜尋結果給視覺化,它出生自俄羅斯;Nooked提供RSS行銷工具,它出生自愛爾蘭;Plazes將你和附近的人串連,它來自德國。不過這些網站之所以會被搜到,還是因為它們附上英文版、被美國部落客報導過,有的甚至擁有駐美國的辦公室或聯絡人員(這點原本起源自歐洲的Bebo做得最徹底也最成功),除了這些網站,肯定還有很多各國的新網站尚未英文化、尚未被英語部落客報導過、尚未到美國開辦公室。因此,當Web 2.0的公司開始作整理的時候,不但不應停下腳步,反而應該到全世界開始搜刮搜刮這些奇珍異物。

我想到,這城市的人近年還蠻愛吃新疆烤肉,新疆烤肉總會加入一股有點像花香又有點辛味的氣味,叫做「孜然」,有人稱作「中國小茴香」,感覺上孜然似乎是某種極邊疆、極特殊的佐味料,但你知道嗎,孜然在全世界其他地方比咖哩粉、沙茶都還受歡迎,它是除了胡椒之外,全世界第二大的調味料!但這種資訊,長期只吃美國、日本、法國菜的,哪能相信孜然這麼厲害?現在我們想問問,「互聯網的孜然在哪裡?」

來看看印度的Web 2.0好了,在美國工作期間與印度人交手,印度人已將軟體融在語言與文化中,因此印度的網站的水準肯定不差。他們當然也是一堆在學Digg的網站如PutvoteIndiagramIndianbytes等,不過他們也蘊育了一些外人少聽過的,譬如Techtribe,是某種放了一些小圈圈(tribe)概念入六度分隔理論的社群網站,另外有Cyn.in則像37Signals專寫企業應用小工具,在印度這邊剛好合了外包業主的口味。另外還有一個叫Tezza的「意見引擎」,以另類投票站的方式收集所有人的「意見」。我沒深入研究,但似乎還有蠻多寶物可以挖的。

所以,如果說2007年會是Web 2.0重整年,厲害的創業家會開始搜尋全世界,找一找這些已經經過一年、二年的網站,它們經過群眾的試煉,得到群眾的喜愛。找到下一個孜然粉,炒出一道不虛此生的絕世好味。

2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