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三成的上班族寧可「減薪」也要「多放假」,問題出在哪裡?
這星期在英國有一篇關於工作與假期的研究(其他的請見這裡、這裡),震撼當地的業界,這研究不是由學者做的,只是由一間叫Hyphen的獵人頭公司做的,但由於此研究剛好呼應了我們大家一致的猜想,因此,許多網路媒體跟著轉載──
這研究的結論就是,所有英國的上班族中,竟然有高達31.4%寧可「減薪」,換取要求更多「假期」。這個願望竟然是愈年輕就愈強烈,在16到24歲的超年輕新興職場上班族之中,竟然每五位就有兩位(也就是高達40%)的年輕上班族認為,雖然薪水已經夠少了,但,他們還可以接受「薪水再更少一點」,沒關係,只要能夠再多放幾天假期,薪水再少也ok。
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仔細一想,就很震撼!也的確是如此!我們現在徵才會發現,以前的上班族最忌諱的就是「工作之間有空檔」,也就是前一份工作結束後,莫名其妙「空白」了五個月,現在的履歷表常有這樣的情形,問對方是去唸書、去遊學、還是去結婚生子,對方全部搖搖頭,只說:「在家休息。」以前最忌諱的字眼「休息」,卻在年輕一族的口中很容易說出,因為大家的確很習慣「沒工作又怎樣」,在家休息,等到休息夠了再去找。
這篇文章引述專家說,這份研究表示,所有企業或許都必須修改一下他們的「薪酬結構」了。目前,一個新進的員工,企業給的就是一個固定的底薪,加上獎金,加上勞健保和團保,再加上「假期」;現在,既然年輕員工這樣認為,假期和薪酬的比例,就應該調整一下,或許大家一致減薪10%(大約少了3000元),但換來10%多的假期(大約就是一年多一天),或許進行更激進的調整,以滿足員工的要求?
另外,現在大家熟知的「請假制度」有可能也需要調整,目前假期包括事假、病假、喪假、各種假,說實在話,大部份的公司除非員工是要連續二、三個月不來,才要求員工申請留職停薪,不然,平常一個無故無由的請假,大概就是「扣薪」,也沒有其他處置的方式;有的公司有打卡制,遲到的話,也是「扣薪」,沒有其他處置的方式。以往的職場裡,「扣薪」是大事,但現在年輕人可不這麼認為,有高達十分之四的認為,寧可扣薪,也要放假,那,現行的假期制度也要跟著修改,以管束「亂請假」的情形。
看了這份報導,我想,這原本應該是一則欣喜的事,許多白髮族現在才想要「工作/生活的平衡」,但現在上班族顯然比白髮族還要更「豁達」,我們明明面對的是一個更辛苦的人生,房價飛漲,生活成本愈來愈高,但大家顯然不為所動,仍然希望以減薪來換更多假期,過一個「身心平衡」的人生!這代表大家觀念很正確!
但我也想請問,雖然更多假期,更「健康」了,但,這是不是代表,上班族已經對這個社會,某個程度上已經「放棄」了?
是否自暴自棄,對職場不抱希望?
以我自己為例,記得之前換工作換得最頻繁的那一年,也是我最想放假的時候;當我進入一間沒希望的公司,不必等一年了,大約兩個月後我就會想出各種名目自己「放假」去了,所以,當員工開始放假,第一個該檢討的是企業自己,是不是自己提供的工作不符員工所需,或是自己選錯員工,找來一個對此工作沒興趣、沒動力、沒天份的人,而讓其他更值得(qualify)的人選摒除在外,沒有聘請入公司?但,據文章指出,現在可不是這個情形喔!現在是,「整個社會」竟然有高達三分之一的人,明明薪水已低、工作很多、物價偏高,但大家仍堅持一致表示:「寧可減薪,也想放假!」那麼,這代表另一件事,整個社會已經無法給上班的人一個「希望」。
什麼叫「沒有希望」?上班族的心聲,可能像以下五點中的其中一點:
低薪資論:「這麼拚有何用?我的薪水從2萬3起跳,已工作十年的在我面前,薪水不過就是4萬元,十年也才這麼少,我看我還寧可多請假在家做股票!」
高房價論:「這麼拚有何用?我的薪水再怎麼加,也買不起任何一棟房子,終身大概就是要租個小套房了,那我乾脆把租屋吃飯剩下的錢拿去玩一玩。」
不娶不嫁論:「這麼拚有何用?反正我已經決定終身不嫁(不娶),我也不需要這麼多錢,未來就是我一人獨活,我看還是趁年輕多玩一點點。」
靠父靠母論:「這麼拚有何用?父母已經給我一棟房,再怎麼拚也是只多一棟房,租給人家,乾脆就繼續待著,蹲個十年之後總有一片我的天,這一年內反正沒差,少一點薪水,先去休息一下吧!」
豬頭老闆論:「這麼拚有何用?再拚、再升遷,一看到公司高層看起來也都像豬頭老闆,我不想變成他們一樣,所以我寧可多放假,不要天天看到他們!」
從前,大家都想過更好的日子,而把這個夢想寄托在自己每天的工作上,現在辛苦一點,以後享受成果!但現在,有高達三分之一的人,顯然不認為未來可以靠上班來過更好的日子,或者覺得現在的日子已經夠好了,不想再往上成長。或者,純粹只是因為現在的工作實在累到太辛苦,以致需要更多的假期。
不過,以月薪3萬元來看,一天所賺的錢,等於是在1000元左右,如果你多了三天不支薪假,就是少了3000元。你願意放三天假,還是少3000元?
人最慘的就是沒有未來、沒有希望、沒有夢想、沒有奮鬥的動力,如果現在的公司讓你毫不猶豫選了第一個選項(放三天假),那恐怕就要重新思考一下,這生活是否是你要的。
(圖片授權:Dan4th Nicholas)
人最慘的就是沒有未來、沒有希望、沒有夢想、沒有奮鬥的動力!!我想我會是先努力成就自己的事業,然後有些穩定成長的現金流後趁年輕去體驗這個世界!!
我認同這種現象是因為對職場不抱希望
剛畢業的那年因為沒有工作經驗 學校學的和職場需要的技能有很大的落差
最後只能挑選自己沒興趣的工作
但以長遠職涯規劃來看還是希望能做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啊
這時就會希望有更多自己的時間來充實自己不足之處
當然上班時間越少越好 能過得去即可
這應該年輕人比較有這種傾向的原因之一吧
因為現在的公司並非是自己未來希望的道路
我認為這牽扯到很多問題
不一定只是不想工作的享樂主義
不過從另外一層面來說。
我認為現在社會參與的方式也不一樣了,
機會更多,更彈性,更多窗口。
所以不像以往,要扛下社會的責任,
會比較像日本的企業形式,
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另外一點額外補充,我覺得除了中流砥柱外,
社會還需要很多梯子,
這也是一種很缺乏,但是效益很大的角色。
單純的多放假不是壞事,只要不要變成上班維持假期就好。
一點彈性對身心都好,
已經太多”工程師的血淚自白”這種東西了。
就像運動,生活裡面放一點點,對工作效率、思考,都有很好的幫助。
“…這個願望竟然是愈年輕就愈強烈…”
我覺得這很合理:年輕人有很多事情想做,年紀大的沒上班不知道要做什麼 XD
如果三天只差三千元,那當然無所謂啊
如果三天會相差升遷、個人在產業的競爭力、或是大筆獎金,那就有差了,
如果員工有沒有請假只差三千元,那才真的是一種悲哀,那跟工讀生有什麼兩樣。
以三萬來算,三天三千,
二萬五來算,三天二千五,
而二萬來算,三天二千。
所以賺越少的反而在假期上是賺到了~
+10%假期怎不是多37天假勒??
當真正缺錢時,沒工作時,男人的養家壓力、社會的異樣眼光,排山倒海而來,景氣有轉好嗎??
只要,不超時工作而累倒,家庭、生活、工作都要兼顧,工作不再只是生計,還有興趣使然,只是通常難兩得….^^
羨慕喔 ^^
有意思~
上班族描寫的心聲非常透徹。
當放假時,用「time is money」的觀念來看,或許可以產生某些補償的作用。
關於公司選擇,另一種思考,當放3天假時,你覺得這3天所作每件事情都比上班更有意義的話,也許要考慮在這間公司上班是不是正確的了?
我也寧願減薪每個禮拜多放一天的假期。
的確,沒有希望就會沒有替未來努力的動力。
現在的上班體制的確讓人失望,
但這樣的循環對一個人的人生來說好嗎?
只看眼前,只享受眼前,安逸現在,不尋找其他機會,
都可以看到自己未來二、三十年過得是什麼樣的生活了!
這樣人生當然沒什麼樂趣!
我還是選擇不放假喔!
放假與否的選擇並不是因,而是果。
選擇放假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短視、享受眼前、安逸現在,
造成這樣的果,其因素應該很多,
但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思考:
1.這個人認為他願意花一千塊台幣買「放假一天」,
他認為休息值得這個價位!
2.他覺得自己的付出並沒有得到適當的回饋,
如果回饋相對於付出的比例到最後越來越小,
那並不值得付出這樣多的成本
會有一堆人講眼光放遠一點、現在沒有回饋以後也會有啊,
我想問,你怎麼能「保證」以後一定有?
如果沒有,做出保證的人要付給他嗎?
我想再問,以後才會得到的回饋是他想要的嗎?
要等到以後才能收到,怎麼可能現在確定這就是他想要的?
一個月多放假兩三天就沒有這些收穫了嗎?
一個月多放假兩三天就一定不會有其他領域或類型的收穫了嗎?
會有人說「熱情」
那這些人是不是應該遠光放長遠一點、看廣闊一點,
人生所有的熱情都要投注在這一份工作上嗎?
不能懂得怎麼樣活得更好?不能多花點時間做另外的充實?
不能去想利用多點時間完成一些非關這份工作的夢想?
如果他們覺得,
一個月少三千卻多了三天可以完成某個夢想和理想生活的目標,
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大的回饋?對自己是不是有更多的熱情?
作研究的人一看到數據顯示大家想放多一點假,
就認為他們是想在家裡睡大覺、玩樂、浪費生命,
這樣的先入為主一點都不科學。
他們有問過這些人為什麼想放假嗎?
根本就沒有
我想說的是,我們應該要反向思考,是不是台灣的企業給員工的薪資都太苛了? 員工的付出(貢獻)很多,但是薪水很低,付出與得到的完全不成比例。是不是台灣的企業可以思考一下調整薪資結構,儘量做到合理與公平 ?!
雖然少賺3000,不過往往因為放三天假,而又多花3000以上,這樣一來一往,絕對是划不來的!
人最慘的就是沒有未來、沒有希望、沒有夢想、沒有奮鬥的動力,這句話超中肯,因為我在一般企業感受到的就是這種感覺!
就一, 二已經是大部份人的心聲了吧, 這一代早就被前人透支光了
大部份勞動人口的薪資真是不長進, 而且台灣的假期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少
工作這麼操又沒有前景, 任誰都會想放假的
也許是因為待遇越來越差,壓力太大所以才情願多放假,舒一口氣嘛。
最後一段中提到:
你願意放三天假,還是少3000元?
似乎有筆誤的成份
應該是
你願意放三天假,還是”多”3000元?
沒動力的時候真的好想放
Article is very nicely written, and never forgetting to mention that it can be very informative as well. Kudos to you towards the terrific job nicely completed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