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人建議:立刻進行「雙向業師」,拜公司新進的小朋友為師父?
這星期在廣告人必讀的AdAge有一篇有趣的專欄文章,這個地方常有一些行銷案例或行銷的最新研究,但這篇文章竟然在講「職場」,而且它提出了一個我從來沒聽過的新概念──
先講,我這個世代是「六年級中段班」,很多我的同學,現在做到主管或自己開公司,每次聊天,常常聽到的是:「現在小朋友……。」
現在小朋友很難管!
現在小朋友在想什麼我們都不懂!
現在小朋友定性差,現在小朋友遲到早退,現在小朋友不懂倫理,現在小朋友又怎樣怎樣……。注意,這個「小朋友」不是自己新生兒女,指的是公司裡面的很年輕的員工。想一想,這個趨勢讓我們蠻驚訝,主要是因為,我們這群人不過也是30幾歲而已,就已經稱人家為「小朋友」而且覺得好像「另一個世代」,那職場裡面的40幾歲、50幾歲,又怎麼看這些人?
怎麼看「我們」?
針對這個問題,AdAge的專欄作家認為,該是承認「跨時代職場」(cross-generational workplace)的時代來了!最有趣的不是這理念,而是她還引述研究報告,將這個理念和一個明確的改進方案連在一起,她說,無論你是哪一個世代,是老的,是年輕的,最後在職場最想得到的東西,就是「維持職場競爭力」(relevant in the job market of tomorrow),這樣就可以在原公司升遷,或在下一間公司換到更好的薪水或職稱!她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大部份的職員,無論是老的,是年輕的,都希望得到某種「訓練」,讓自己能「提升」在逽大職場的競爭力(若只是在這間公司的競爭力則誘因不是這麼大),尤其是在廣告或創意產業,甚至有高達63%的員工,認為「能訓練她」的公司,也會讓她滿意工作。
於是,她提出了這個新概念,叫「雙向業師」(two-way mentorship)--
她說,現在的職場既然是「跨時代」,那應該好好利用!其實,員工已經不必到外面去訓練,以往,都是由資深的帶資淺的,資淺的向資深的認師父,都是師父在帶徒弟,沒聽過徒弟也能「反過來」教師父的!但他們說,現在正是最佳時機,因為這些「小朋友」懂網路的程度、極熟練的「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的思維,應該想辦法讓它傳承給老一代的人,而老一代的人也可以繼續將這個業界的經驗,pass給下一代的人。
你說,誰是老一代的人,我不老啊!我們都還會玩網路啊!
但你知道誰是「鲶魚哥」嗎?你還知道幾個「哥」和幾個「姐」?
但你是在電視新聞上才得知「踹共」這些字,還是老早就在網路上看到的?
以前的職場只有兩個世代,一個叫「資深派」,一個叫「年輕派」,職場從來沒有承認過、也沒有發覺過,在最資深和最年輕的中間,就像三明治一樣早就多出了好幾「層」,上層的看不起下層,30歲的覺得20歲在迷的那些什麼哥啊姐的都是幼稚兼放屁,但,我們不必迷,只是要講出一個道理,這些迷的是什麼?它背後的意義是什麼?30歲已經講不出來了。
40歲更講不出來。
每一個世代,真的都有可以當老師的地方。讓一個30歲的人去拜20歲的人為師,失的是面子,贏的是裡子,因為「小朋友」自我主義很強,年輕人一進公司,表面上唯唯諾諾,事實上自己早有一套想法,當他有機會變「老師」,也更了解到「學習」的重要,也就是說,老人先拜了師,年輕人也更看到老人也有學習之處。
我想起,有一次在某論壇被問到一個問題:「職場主管,如何為自己履歷加分?」
我不是履歷專家,但從網路工作者的角度來回答,此答案很明顯了,每次我都分享一個實際案例:有一間公司很特別,是由大主管自己操作Facebook粉絲頁,自己寫文章,由其他的部屬來「觀賞」這位老主管的操作。後來我都以這個案例來回答所有相關的問題,但無論在哪個場合,得到的反應好像都是「還好」;我相信,許多50幾歲的職場老將,會認為這不是「他的level (層次)」。
不是他該做的事!
有些人會將這些「小朋友」聯想起家裡正值青少年時期的兒女,更是有感:「他們真的要『被教』!」所以他們所玩的Facebook,所看的YouTube,也通通被「汙名化」了,至少,職場老將會說:「這些,不是我的層次!」
「讓那些『小朋友』來教我?有沒有搞錯!」
但,我們要問:「你難道不想學一些東西嗎?」
「學東西」這個動作,可以有效的提升跨世代之間的「相敬如冰」,不再只是「學姐好!」卻私下在笑他們,也讓「小朋友」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那是真正的價值,是未來明日職場的價值,向資深的挖寶不見得挖得到什麼新鮮物,現在,要向「小朋友」挖寶。
挖到寶,也挖到了心。
或許公司可以開始小心翼翼的規畫建立「雙向業師」制度了,只是小心,在上簽呈時,不要惹火了誰,小朋友難搞,「大朋友」也有禁忌的!
每一個世代,真的都有可以當老師的地方。讓一個30歲的人去拜20歲的人為師,失的是面子,贏的是裡子,因為「小朋友」自我主義很強,年輕人一進公司,表面上唯唯諾諾,事實上自己早有一套想法…
但是要讓自己跟一個比自己年輕,資淺的新進人員學習,拜師真的事不容易,但如果真能這樣做就真的不簡單,也就是與其他人不同了。
我覺得也難怪職場老將會認為這不是他的層次.年齡不同價值觀也會不同,硬是要老將學習年輕人的東西,還不如讓老將了解年輕人的東西就好.
用老將的價值a觀去看年輕人的新完意,或者從年輕人的價值觀來看老將的舊東西,甚至還可能因此激發出不同的想法.
在職訓練一直是企業HR頭疼不已的問題,或許這種破壞式的創新能帶來新的活水,但是最好中間能增加一位負責潤滑的專業人士,才能像知名動畫–衝浪季節中的Z帥和酷弟一樣,雙雙獲得重生的機會.
我個人今年 40 歲 ,
一位 ” 專業的故事人 ” ( Professional Storyteller )
從事 以 ” 敘事 “( 說故事 )為主題 的 專業演說與培訓 ,
由於 ” 說故事 ” 本身是 ” 跨領與的創意表達 ” ,
我所接觸的族群 ,
範圍 從 高度專業的專業人士 到 自主性強的大專生 到 活潑單純的小朋友 ,
對於這份觀察有很深的感觸 ,
簡而言之 ,
40、50 歲 以上的人掌握了傳統升遷管道 ( 小朋友眼中 的 ” 烏雲 ” ) ,
需要部屬的協助 ,
卻真的 拉不下身段 與 創意十足的 ” 小朋友 ” 溝通 ,
因此形成了一種無形內耗 .
” 雙向業師 “的概念提供了另一種 ” 合力促進 ” ( Workout )的可能性 ,
但不能忘記的是 ,
千萬要考量三件事:人性、人性、人性 .
篇幅有限 ,
有空 再 與 各位 分享 個人經歷過 的 有趣 個案故事 .
各人不斷學習,公司才有活力.
一個人若不肯反省自己、謙卑學習的話,這只說明了他停下了可以繼續成長的腳步。可以這麼說,我們人的一生就是在這樣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長的,不同階段的時期有不一樣的成長。所以,年長的人、有豐富經驗的人,千萬不要說自己已經懂得很多,太陽底下已經沒有新鮮事,抱持這樣的觀點只會讓我們自以為是。
錯了! 太陽底下還是有很多新鮮事,只要抱著開放的心胸,用心觀察這個世界以及觀照自己的內心,我們就可以看出其中細微處的變化。站在「學習」的角度,學到了愈多,愈會發現到自己的不足,其實還有很多地方我們都不懂,另一方面,學習的對象也是不分年齡的,只要他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就行。若能體認到這兩點,那麼,年長、資深、有經驗的大朋友,才能像參天大樹一樣,留下「智慧的年輪」。
新30世代的男人有苦難言^^
被稱小朋友 真是很奇怪~
社會正向成長,絕對不是倚老賣老,也不是自傲浮誇,雙向學習雙向溝通才能讓事情更有效率,人每個時刻都是在學習啊!!!
職場跟以前不一樣囉~
現在小朋友扯到爆 , 這已經不是誰學誰的問題 , 是人性變糟了!
這些小朋友真難搞
情緒化的字句可以發洩自己的感受
但有認真想過其中的奧妙?
人不斷的成長來自於學習
對於每件事都抱持自己的固有想法
學習也就停止了
希望共勉之
PS: 我是你們口中的”小朋友”
和同事間相處,常保年輕的心,
時時有學習動力,
就可不同世代都打成一片,
可以從年輕同事常玩的3C產品功能、
電影都可以互相討論,
當要替家裡小朋友選購3C產品或暑假娛樂的安排才能給予多元化、
適合的金錢花費
現在的小孩思想已經超越大人。
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這些80後必須保持最佳的心態。這樣不至於被這個社會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