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旅者」(micro-tripper):上班族將一年7天特休化為7趟不預告的旅行?
前陣子看到一個有趣的新概念,叫做「微型旅者」(micro-tripper)。
我們聽過「背包客」自助旅行,或是「團體旅行」,頂多是更高級的「客製化」的旅行,或是網路時代的和「部落客」去旅行……那,「微型旅行」會是怎樣的旅遊方式呢?
正如其名,「微型旅者」指的是非常短小的旅行,可能是某天早上開四小時車到哪裡玩整天,或者飛到哪裡去過一夜,有趣的是,「微型旅者」不常事先計畫旅行要去哪裡,而是突然間決定的,而且在很短時間內就要出發!
你說,為何這麼辛苦的進行這樣的旅行?
答:省錢!
報導說,這樣隱隱出現的新趨勢的背後推手,正是「團購折價網站」──團購網站上面除了餐廳,也有一些「套裝旅行」,比方說某某飯店的半價折價券,大家看到,哇塞,好便宜啊!正好覺得好久沒出去玩了,好吧,擇期不如撞期,這週末就給它「撞」下去了啦!於是你在週五下班前,訂下了明天的旅館和車票,趕快打手機給你的家人和旅伴通知此事,無論對方答不答應,先半哄半拖的決定了!
這篇文章很有意思,因為它提到幾個關於「微型旅行」的其他觀察──
首先,據報導,這樣的「微型旅遊」已經不像以前,上班族存錢存了老半天,就是求年終來一場非常長、非常大的旅行!報導說,微型旅者通常一年可以旅行高達三~五次,每次也不必特別請好幾天假,可能只要請一天,或者根本不必請假,就完成了一趟旅行。而且這種「微型旅者」本來都不是「背包客」型的,但因為微型旅行本來就「沒得選」,所以這些人也慢慢開始懂得享受那種「到一個沒去過的地方,看驚喜」的滋味。報導說,有高達75%的微型旅者去的地方都是他們很不熟悉的、從沒去過也從沒計畫要去的。
接下來他們還發現,我們以前都以為這樣的「被折價券所主導」的旅行,應該都是一個家庭裡比較常上網的人才會看到吧!通常這個人應該是家裡那個「宅男」在做的,結果不是!據報導,一個家庭中促成這樣「微型旅遊」的往往是「媽媽」,媽媽在家上網,逛的東西比較休閒一點,很容易就透過朋友看到了一些「旅行好康」,我想起我老婆昨天就是在看礁溪的某民宿,而她跑去看的原因是聽到另一個媽媽在講,她一回家就上網查該民宿的名稱。其實,在團購網站之前,民眾也喜歡逛所謂的「旅遊展」,展上總提供各式各樣的折價券,讓你一包買下,整年的旅行就已經幫你排好了,夏天去哪裡,冬天去哪裡,現在它變成了團購網站上面的限量搶購或每日好康,所以這些女性也跟著鼓勵家人開始進行「微型旅遊」了。
換句話說,「微型旅行」一開始只是因為「省錢」,但沒想到,它正默默的改變了忙碌上班族的「旅行觀」──
以往的上班族,將每年的「特休」集中在一週,比方說一間公司在今年給你七天的特休好了,你會將這七天安排在家人放寒假的時候,好好安排個「六天五夜」出去旅行。
記得有一年,那六天五夜的旅行計畫,可是讓我興奮了一整年!但,開始旅行後,往往在大約第三天左右,就會突然習慣了周遭的旅遊環境,你的心情也不再這麼興奮;最重要的是,到了第五天、第六天,竟然為著「好不容易」可以回家而雀躍,還因為怕回到了現實的世界、回到了公司而還要面對錯過一整個星期的堆得高高的事情而煩惱,「唉,旅行的快樂結束了,接下來要『補』回來了。」這種在後面還要「補」回來的痛苦與沮喪,恐怕將行前的旅行的愉悅都通通打掉了。
而且,如果旅行的目的是要放鬆自己、換一個心情,為何,它一定要早半年就安排好,排在冬天的某個時候?
一年之間,遇到不一樣的事情,心情起起伏伏,最需要旅行的時候,都沒有去旅行,反而等到旅行的時候,已經不太需要了!
現代工作環境下,我們有沒有辦法可以平均每個一兩個月,都來一次驚喜的「微型旅遊」?做一個瀟灑自在的「微型旅者」?或許,一年若有七天特休,應該平均分散在七個週末,每一兩個月,就給它來一個驚喜的「微型旅遊」?
無論如何,微型旅者,工作、旅行、旅行、工作,團購網站默默的改變人生,從省錢開始,明天的我們,突然間,多了一種幸福的方法。
一個月就可以來個一次!
(圖片作者:garryknight)
每次也不必特別請好幾天假,可能只要請一天,或者根本不必請假,就完成了一趟旅行。而且這種「微型旅者」本來都不是「背包客」型的,但因為微型旅行本來就「沒得選」,所以這些人也慢慢開始懂得享受那種「到一個沒去過的地方,看驚喜」的滋味。
不過如果沒有事先一個簡單初步的規劃,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卻沒得到任何的價值。
最需要旅行的時候,都沒有去旅行,反而等到旅行的時候,已經不太需要了!
若每個月都能有一次或幾次旅遊,像是給自己一個獎勵,在工作上也會更賣力,期待每個月的這天的到來,也會更充實自在而快樂。
一年之間,遇到不一樣的事情,心情起起伏伏,最需要旅行的時候,都沒有去旅行,反而等到旅行的時候,已經不太需要了!
每個當下的心境都在成長跟改變,想要的也會不同,這種轉折時的苦悶,或許來點突如其來意想不到,不在計畫中的micro-tripper往往能打開新的視野跟想法!!
一個月就可以來個一次!
MC?
O(∩_∩)O哈哈~
我認為旅行的類型,可以粗分兩種: 1) 休閒型,2) 體驗型。前者 micro-tripper 這種比較偏向休閒型,短時間幾天的旅行,純粹就是享受與放鬆心情,而後者體驗型,幾天的時間是完全不夠的,因為體驗型的旅行,是要去經驗不同地方的風俗民情等等的文化衝擊與薰染,甚至要完全融入當地的生活方式,去感受當地人的生活節奏與情感氛圍。這是兩種旅行類型最大的不同之處。
我十幾歲時就夢想著拎著背包去自助旅行,當二十幾歲第一次出發去自助旅行時,只準備基本的旅行資料,什麼都沒多想,傻傻地就這樣跳上飛機了,因為事先根本就完全沒計劃,所以也就不抱著任何期望,但也因為這樣的態度,旅途中,我遇到了很多令我驚奇的人、事、物。我想,旅行對我的意義,體驗型遠遠大於休閒型。
有意思喔~
可以轉載嗎?會標明出自這裡的。 : )
>< 我承認我常常會這樣快閃全台灣
我常趁著出差去順便旅行
所以不知不覺省下很多交通費跟旅費 (笑)
不知何時開始,我每個月一定有一個週末到外縣市住一晚~
看展或是到郊外走走,來一趟 mini trip;
原來我算是微型旅者呀! 🙂
但是如果要出国旅游,需要特地办签证,
类似的比较远的地方,难得去一次的,
还是不适合微旅,还是需要一年的长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