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虛的網路商品6要件

網站有幾個方法可以賺錢?廣告、會員、虛擬寶物等。這種賺錢法大多需要一段沉潛期,等網站規模到一定會員數後才突然爆發成長,而且營利一直會是創業家的痛腳,因為網路主要是在「賣服務」,賣一個新服務一定要讓網友試用,試用過後就已經用完了,誰願意付錢?在生意人的眼裡,這種「賣服務」的賺錢法有點「虛」,他們說,說來說去,哎,還是「賣東西」最實在。所謂「東西」,就是「item」,以「個」計算。一個「賣東西」的網站,不必等會員數超過1000人或拜訪人次超過10萬人才可以開始吸引人來買;只要東西放在上面,想買的就會立刻去買;每賣出一個東西,就立即開始有收入。

互聯網的「賣東西」發展了十幾年了,現在在互聯網上已可以買到新鮮肥魚、山上的水果、冷凍香腸,人類社會裡可以賣的東西都已經放在線上了,還有什麼可以賣呢?生意人的創意依然源源不絕,從eBay每天製造的幾則新聞可見端倪:最近有人在eBay上面賣「雪」,另外有人也成功的在eBay上以315美元(新台幣一萬元)賣了魔獸世界60級,遺失已久的加拿大古董金牌正在求售,失戀男子拍賣原先要與女友一起去玩的旅行方案、賣Wii和PS3的賣家出了趣味情色圖片奇招,台灣這邊的高鐵「紀念」票(黃牛票)也引起爭議。但這些商品顯然以開玩笑或游走於法律邊緣居多,「虛」到不行,拿來炒新聞可以,但作為創業方向或許得須三思。

另外一個同樣「虛擬」的,就是虛擬寶物和虛擬商品買賣,譬足ItemBay8591寶物交易等等。這部份真正是「虛擬」,但是是有價值的,取之於「虛」,用之於「虛」,既然這些物品本來就是虛擬的,在網路上交易它們是再自然不過了。但世上目前真正有價值的虛擬物品有限(大多在線上遊戲世界),卻有好幾間資本雄厚的公司在其中競爭了,根本沒有創業家的機會。

不過,有興趣在網路上賣東西的創業家,還是可以發揮創意,找到一些「不虛的網路商品」來放在網路上賣。給這種商品取了一個這麼冗長的名字,是因為它實在不容易解釋清楚;它不是像「賣雪」這樣開玩笑的,也不若「賣線上寶物」這麼無中生有,「不虛的網路商品」依然是個貨真價實的商品,只是這種商品一般不能在平常的時候賣,或許無法賺錢,或許嚴重受限於地理幅員太廣、不敷成本,但拿到互聯網上面來賣,不必郵遞、不必Shipping and Handling,用長尾理論運用在幅員廣闊的全美國、全歐洲、全中國或全世界的消費市場上。

TechCrunch才剛報了一間叫做WeatherBill的公司,此公司賣一些小型的、短期的氣象保險,譬如在西雅圖賣傘的阿婆,每個月一定要碰到十五天以上的雨天才能獲利,到了三月的雨季,阿婆可向WeatherBill買一張「西雅圖的三月有15天以上會下雨」的保單,假如真的下雨不超過十五日,阿婆就會獲賠一筆足以平攤她生意損失的費用。這種點子非常的新穎也充滿爭議性,不過,它是一個紮紮實實的「不虛的網路商品」,它賣的是貨真價實的東西(保單),賺錢的方法是賺差價,而讓他可以賺差價的是一套號稱非常精密的全美國氣象預測演算法,這演算法可以通用於美國各大城市。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做這種生意肯定虧錢,但現今互聯網可集合小眾成大眾、集短尾成長尾,各地皆可下單,各地皆可付款,各地皆可「取貨」,不必額外的成本,是完全自動化的一門生意。

所謂「不虛的網路商品」,應該要有以下六項要素:

  1. 它以「個」計算。
  2. 它不必用郵寄的。
  3. 商人有成本、有售價,然後賺差價。
  4. 主要資源的來源並非來自群眾。
  5. 它或許有前置成本,但在擴張到全世界時幾乎不必再拿成本,因此可以以低成本做全世界的生意。
  6. 這種商品,假如在實體有聽過(譬如用電話等),卻從未達到全部以上五項。

其他我尚可想到的「不虛的網路商品」,還包括向政府取得資料整理一下賣「祖譜」給你的賣個人的Credit History給你的賣減肥方案然後附帶賣產品給你的……。「不虛的網路商品」其實也沒有發明什麼了不起的東西,但它把原來不太能賺錢的東西拿到互聯網上面,利用上面的低成本的金流(Paypal)與物流(直接在互聯網上面下載、顯示),以及無遠弗屆的廣告效應與到達率,就可以開始一個一個的賣錢了。它是如此的吻合在人類已經成熟的經濟大體系裡,一點都不「虛」,它幫人們解決一些問題,最重要的是,它真的在「賣東西」。

我在想,雖然這些商品「不虛」,但畢竟還是和新鮮肥魚、香腸不同,在eBay上面賣,實在有點怪怪的。目前這些「不虛的網路商品」得自己架站、自己行銷、自己賣,或許,除了自架「不虛網站」外,創業家還可以來做一個新的eBay,幫這些「不虛的網路商品」提供一系列完善的架站功能,有些特殊服務譬如local設點等或許也可一併提供,做出這麼一個平台,進一步降低「不虛的網路商品」的建置成本。不虛的網路商品,目前看起來是「不需」,等到它推出來,這世界或許還真的再也不能缺少它們。

9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