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社群行銷 vs. 產品社群行銷,以虛設的二例分享
最近有一部頗知名的企業行銷短片在YouTube上爆紅,不知道大家看過沒有?
一群人在荒野打野戰,場面驚悚,和戰爭電影常看到的一樣,拿著長槍、迫擊砲、匍匐前進、丟手榴彈……「答答答」的機關槍聲不斷,火爆又刺激!但,這部影片用到的所有道具都不是真的槍或真的砲,而是「照相機」,有長鏡頭的、有短鏡頭的,有角架(如同槍架),有底片(如同子彈或手榴彈),而照相機連拍的聲音還真的有點像機關槍,大概是他們的靈感來源。
此片在5月16日上傳,大約兩週之後,已有134萬人觀賞,拍攝者是遠在加拿大卡加利的一間賣相機的小店「The Camera Store」,找來員工,為自家小店拍了這部網路廣告片,現在,好多美國人都知道了加拿大有這麼一間小店了,知名度大增。
重點來了,照理說這是一部很棒的行銷案例,但,如果說它還有可以再「進步」的地方,那會是哪裡呢?
最近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作者不是在講成功案例,而是在講一個關於社群行銷、病毒行銷、爆紅行銷的「看法」,他提出了「Product Social Marketing」(產品社群行銷)的概念──
社群行銷,就是在Facebook機制下設計「一個傳一個」、「朋友傳給朋友、再傳給其他朋友」。病毒行銷,就是社群行銷或也涵蓋像剛剛加拿大的相機店的YouTube拍片行銷,但,這個作者的看法是,目前這些成功的行銷案例,都只有把社群行銷的「爆點」放在「行銷活動」裡,由「行銷活動」再來帶「產品」。
他說:「很可惜!」
他表示,社群行銷的最高招,就是讓你的產品,整個「社群化」。
他拿之前曾經在美國知名的爆紅案例來說,一個是「Old Spice」體香劑,一個是「Farmville」美國版的開心農場,兩者都是受惠於社群媒體,大作社群行銷,但,前者只是一場「行銷活動」,是行銷活動充滿傳染力,但它的產品(體香劑)本身並沒有傳染力,反之,開心農場則是藉由遊戲的機制,將傳染力「融」進了它的主要產品(遊戲)裡面!他說,這個叫作終極的「產品社群行銷」。
這位作者認為,大家遲早會開始了解「產品社群行銷」的力量,會開始千方百計的想辦法將他們的商品裡面「融」進社群因子,世界會變得很不一樣──
他舉了兩個例子:
例子一:一間餐廳可能將它的點餐系統改為透過iPad來點餐,但,當你點餐之前,餐館會鼓勵你登入Facebook帳號,點菜之後,自動告訴朋友你點了什麼菜,可以獲得九五折扣。
例子二:一間三明治店可以將它的「買七送一」的集點券變成線上版,如果集了七個三明治,就告訴你的Facebook朋友知道,讓大家一起來幫你集滿。
但我深受這位作者啟發,反而覺得,這位作者的兩個例子,還是在一般的社群行銷走,還沒走到真正的「融入產品的社群行銷」。
讓我來修改一下:
修改後的例子一:這家餐館不必改點餐系統,但是讓他的餐變成一級餐、二級餐、三級餐,二級餐等於一級餐再加上一些特別的菜料,但是,抱歉,你平常不能點二三級;你必須帶一位朋友來,才能點二級餐,你們一同分享二級餐,平常的時候你自己來是點不到特別的菜料的!而三級餐,更是要找來另外五位朋友(家人),六位才能一起吃得到三級餐,而三級餐的特色可能是一級餐加二級餐然後又加入一些特別的食物──這家虛設的餐館說:不好意思,朋友不夠多,還無法好好享用本餐廳的完整菜色!
修改過的例子二:這間三明治店不必集點上網,不過,他們做的三明治很特別,是像pizza一樣,一大片的麵包和材料,照你要的口味,送到烤箱烘焙一番,出爐之後,再切一小片給你帶去當早餐,剩下的再零賣給其他人。不過,由於不見得其他人想吃你指定的口味,因次你的三明治價錢是平常的兩倍,除非,你願意整塊買下,就可以省一半的錢;但你說:今天吃不下這麼多?沒關係,可以先付錢、留在早餐店,過半小時後你再通知你的同事再來領取亦可(等於強迫大家集購早餐);或者,你可以用「欠」的,你今天做了這個口味、又想付便宜的折價,那你明天必須無條件接受別人所做的口味,如此連續三天之後,才又該你自己來選口味……。
以上兩個例子當然是非常之瘋狂,沒有這種餐廳、三明治店存在的,但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將「社群行銷」,融到你的產品裡面!
讓社群行銷不再只是辦一場活動提升知名度,讓它的好處就像開心農場一樣,整個地融入在你的產品裡面,那麼,也就真的不需要再做什麼行銷活動了,可以省下大把的預算!
但,產品怎麼帶入社群?
每個產品都不一樣,需要大家專業的智慧,這不再只是一次兩次的嘗試,也不再只是「行銷部門」的事!不過,若產品可以真的社群化,全世界的行銷層次,又整個來到了另一個境界了,我要謝謝那位作者帶給我們的靈感!
行銷應該客觀考慮各種可能的結果,
而不是一味的往自我感覺良好的方向去想,
如果六位客人才能一起吃得到三級餐, 而我們只有四、五個人時 …
我會覺得 … 殘念, 吃不到三級餐, 下次有機會再來好了,
今天先去別家吃 ~~~~~~~~~~~~
也許上述例子都會實現,
但也許還要再等上個幾年,
「產品社群行銷」也許可能會盛行,
但還是需要加些「變化」,
因為已經有調查指出其實從FB轉去真正消費的並不是很多,
所以還要思考除了好友的推薦下還缺少什麼才能讓消費者真正產生購買慾望,
所以我覺得目前產生購買慾望的組合應該是:
本身需要 + 外界刺激(FB) + 大量商品相關知識 + 陌生達人的推薦 + 優惠
發現了嗎?需求的擴散是由內而外,相對的回應也要完整的由外而內,這樣才能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產品整個社群化,這真的是很有創見的想法。Mr. 6 修改後的例子,改得很好,很有想像力。
想像一下: 如果,今天,我們的世界所有的產品或服務,都走上社群化,那朋友少的人,不是很吃虧嗎?
原作作者的观点营销范围更广,可以使更多潜在消费者的分享与参与。使用IPAD的人作为病毒感染源效果更好。MR6的方法会有如下结果:到餐馆的人会与其他陌生人组队,一起分享三级餐。如果上网则类似团购的方式了,餐馆的利润会受影响。如果把三明治改成PIZZA,就改变了产品的形态,PIZZA其实可以单块买的。
我受到该文的启发是,使产品作为接力棒或者是社群行销的纽带,促使更多人来参与不断传递接力棒。
餐馆案例修改一:
餐馆定期邀请FACEBOOK上的粉丝共同创作一道菜,可以是粉丝的拿手菜,由该粉丝邀请跟随餐馆的人可以享受折扣。
三明治案例修改二:
买七送一上网并且变成制作七种口味的三明治,当大家一起购买七种口味的套餐时可以享受优惠。
另一个观点是,先有名气还是先卖产品。爆红的视频使商家出名以后,接下来的营销手段可以多样化。而没有名气的产品社群化行销之路可能会受阻,或者远不如有名气的产品进行同样行销。
test
Mr.6大真是厲害~觀察比人深, 見識比人廣, 推推~
社群行銷真是一個很新的行銷手法,期待mr6有一個成功的案例出來。
我也覺得Mr.6舉的例子比較像Product Social Marketing
看了您的网站,感到案例不错的,都有网络营销的味道.项目目标类似于网络公关,SMO,电子商务等;不足之处,网站显示时,页内有很多空的提示,不能正常显示.可能由于浏览器的原因吧。
如”取消操作
Internet Explorer 不能链接到您请求的网页。此页可能暂时不可用。
———————————————————————-
请尝试以下操作:”
经由PM先生的介绍,看到Mr.6的文章,也看到网友的意见,非常有创意。是值得经常来学习的地方。
行銷當然不能自我感覺良好
要有實際數據支撐
看到這些留言,越來越有一種『看戲』的感覺!
其實我對筆者最後的附註蠻有興趣的,應該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讓大家將自己的想法提供出來,只是有沒有一種保護的機制,因為意見是大家提出來的,如果將來有人引用了,而且也大放光彩的話,能不能分享到這些成功的果實。
我覺得,像筆者提的第一個提案可以這樣修正,因為太複雜了。
這必須要有一支小程式來搭配,
透過一支在智慧型手機上面的程式將餐的圖片拍照後,上傳到facebook上面,當然這支小程式會自動連結到餐廳的系統去取得一組『優惠序號』。所有是這個消費者的facebook朋友都會收到這個分享好處的訊息(有折扣碼),因此任意一個朋友再到這家餐廳消費的時候就可以享受到折扣的好處。當要輸入折扣的時候同樣的,會在他的facebook帳號上再記錄一筆『他在這家餐廳得到折扣的見證,和他也推薦這家餐廳的折扣碼』。這樣循環不息下去,只要後續有人去消費,永遠都會有折扣碼和見證者的產生,前面產生折扣碼的人也有機會去享受後面的人消費所產生的好處,完全實現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的極致。
米幣商城,您最佳的購物夥伴!
http://mall.smartweb.tw
从07年关注mr6,都是些和精彩的案例,分析也很有自己的风格..
我覺得 Mr 6 的評論越來越沒價值,常常都變成是講一些不切實際或自我感覺良好的idea 而已,所以我現在都只是把這裡當成獲取新資訊的平台,而至於 mr 6 發表的個人觀點/評論我已經不那麼重視了。
感謝分享
樓樓上po先生的觀點就像是
拿人好處又要挖苦人家(典型的殺價大嬸)
有些想法自己放在心上即可,用不著公諸於世,只會讓大家看見你另一面灰暗
創意的源頭,來自於不切實際或自我感覺良好的天馬行空
po先生,謝謝請指教,希望能彼此學習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