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打壓反而是DMD的大利多?談網路內容的大模糊地帶
今日忙碌,因此暫以這期在非凡新聞周刊撰寫的專欄文章和大家分享,這次提到的是最近很受爭議的Demand Media(DMD)--
上星期,全球最大搜尋引擎Google決定對某些「內容業者」宣戰,這些內容業者被稱為「內容農場」(content farm),專門製作大量的內容,放在網路上,這些內容包羅萬象,什麼題材都有,於是,網友搜尋引擎就容易找得到。
消息一出,大家馬上想到,最大的衝擊可能會落在一間叫做「Demand Media」的公司上。這間公司非常出名,也在上個月剛於以「DMD」的代號在紐約交易所上市,募得1.7億美元,第一天交易即漲了三成多,以每股$22.65作收。
這是怎樣的公司呢?
如之前在部落格文章提到過的,這間公司,一天可以「生產」4000篇文章,被Wired雜誌稱為網路界的「福特汽車」,比喻它如同汽車公司量產汽車的模式當時為市場帶來的影響,這些文章,都到了各大入口網站、各大媒體網站,做他們的「OEM」,此外,Demand Media自己也有自己的媒體通路,大約有65個子站。
有趣的是,一共有高達6000位寫手在寫文章,絕大多數是兼職在家、分散於世界各地,有的是作家,有的是編輯,有的是美術……這些文章進入他們的核心叫「Demand Studios」,如同生產線,機器負責在中間輸送東西和檢查,每一關再由「真正的人類」來塑模、上漆、栓緊、貼布………。他們說,一篇文章大約都會被11個人「經手」過,這11個人會對這篇文章做一共15件「加工」動作。
他們還會聰明的選擇該寫哪篇文章,比方說,他們會分析從搜尋引擎點進來自己網頁的人,他們發現,大概有10萬人打算想搜尋「天燈」(flying paper laterns),於是他們就趕緊號召寫手寫了好幾篇關於「天燈」的製作方式、參觀地點…也因此果然在後面的幾個月吸引了高達2萬位的天燈搜尋者來看--
Demand Media從2009年起,即以非常低調但非常迅速的速度在往上衝,在當年七月已成美國第24名,到了2011年1月,已成為整個網路上流量第13大的網站集團,他們的網站,一個月可吸引7千5百萬不重覆拜訪者!
這7千5百萬不重覆拜訪者,有大宗一定是來自於搜尋引擎。因此,Google這個「打擊內容農場」的消息對DMD可說是「利空」?
是嗎?
不,重點來了,Google這個消息,讓大家反而更仔細的去看Demand Media,這才發現, Google這樣一喊,反而讓Demand Media更獲得大家喜愛!
怎麼說呢?
首先是Demand Media發佈了一個有趣的「再訪率」的數字,他們說,在他們旗下的DIY網站「ehow.com」,每個月竟然都有高達80萬個使用者願意到訪「兩次以上」,這表示,他們的訪客不只是透過搜尋引擎找到,他們會再訪,表示eHow的資訊肯定是夠「有用」,讓這些訪客還想再回來一次!另一個有趣的數字是,單單在去年12月一個月內,就有高達10萬則eHow的文章被分享在facebook裡面,這些分享讓更多人拜訪。這點我已經感受過,在我的部落格置入facebook分享,便引來大量的拜訪。
更有趣的是,根據美國一位網站優化專家在SEObook.com指出,Google最近的調整,其實有可能獨漏了Demand Media旗下的eHow,換句話說,Google幫DMD殺掉了所有的競爭者,讓它自己更容易被搜到!至於為什麼獨漏,可能也是因為「情非得已」,因為,Google自己定義所謂的「內容農場」都是「重覆他人」的文章,但Demand Media卻確定他們自己的內容百分之百是「自製」的,請寫手大量的撰寫,至於內容好不好,已經不應該是Google可以管的範圍。當然,也有網路人指出,Demand Media可能有些文章是跑去掃描1923年以前的書本,這些書本已經過了版權保護,所以可以隨意使用,他們弄了OCR軟體,將這些書本大量的掃到網站內,寫手稍作修改,就是有用的文章了。你說,Google要以什麼理由將它禁了呢?
網路上「內容為王」,可見中間還有多少商機!可確定的是,Demand Media不會是最後一間因此上市的公司的。
這種只是想衝流量,不靠實質內容的網站,能活多久,我很懷疑。
Demand Media 一定不是最後一間,因為一定還有其他只想炒短線的傢伙。
豐富的內容是使人一在重複拜訪的關鍵,如果這一些寫手的素質跟水準是不錯的話。哪一些內容一定會是很多人想要看的~
流量一定暴高的~所以只能說google說:內容為王~現在人家的文章不錯~又說人家流量太高~goole還有當多久的王~也不一定吧~
未來是行動瀏覽的時代~誰掌握最新的行動介面誰就是王~
http://minmaxeric.pixnet.net/blog
豐富的內容是使人一在重複拜訪的關鍵,如果這一些寫手的素質跟水準是不錯的話。哪一些內容一定會是很多人想要看的~
流量一定暴高的~所以只能說google說:內容為王~現在人家的文章不錯~又說人家流量太高~goole還有當多久的王~也不一定吧~
未來是行動瀏覽的時代~誰掌握最新的行動介面誰就是王~
http://minmaxeric.pixnet.net/blog
其实dmd这种方法也不错。看到大家想搜什么就写相关的文章。和论坛上人们热衷做的各种合集差不多。
内容为王的时代,还能撑多久?
最後說的可以去早期的失去版權的書上抄文章,這點確實沒有想到,不得不佩服啊!!
有的拼了喔~
相比之下,这些人更聪明,如果是在大陆,中文内容的采集基本上没有什么修改
辛苦阿,這我早些年就想過了,其實”知識通”那邊也可以挖,人反覆會問的問題是有一定的數量,針對這些撰寫就可以,頂多加一些”時事”的東西,就像學語言依樣,常用就是那幾千個單字.
我有一個想法,判斷business model的好與壞,通常以要花費maintain的功夫大小為主要判斷,如果要維持一個model要費很大的力,通常不是很好的商業model,好的model要很容易maintain,而且容易擴散,像DMD這方式缺點就是要廢很大的力才能運作,而且還不能停止,像mr.6寫這blogger一樣,如果有一天停止了,人就散了,所以辛苦阿,要維持有缺陷的model,需要費很大力.
參考…mac
重點在於,雖然號稱是寫手,但這些寫手大多真的只是寫手,而非提出原始內容的人,他們的內容大多數來自用軟體收集、綜合與改寫,而非自創。
若有花功夫做綜合比較或加上不同觀點或翻譯也罷,但幾乎就只是把別人的內容,換句話說,這也算是COPY。
網路上COPY很多,但起碼要給個LINK。不過,他們都當成是自創。
內容我到覺得其次,重點是內容是否為可用的資訊才是重點!
1.是否可請貴團隊提供 高流量 不等於 高獲利的案例 給大家參考看看
2.內容產業不是只有 原創者如何創造一篇文章的問題
有效的資料來源平台架構 & 有效的搜尋 & 創造讀者讀後的價值衍伸平台
會是內容產業大放異彩的關鍵
感谢博主,让我知道了DMD。不明白谷歌为什么要对这样的网站宣战,不是内容为王吗?
內容其實就是網路運行的基石
Google自有一套判定內容是否抄襲的機制
抄襲太大
就會列入黑名單
甚至被丟入沙盤
但是
如果人家的文章確實是自己找資料“修改“或“摹寫“出來的
用Copyscape的機器人篩選標準
其實是無法辨別的
內容好不好是另一回事
內容有獨特性、跟其他人不一樣
Google有啥資格替人家的文章打成績?
6先生好几天没有更新了啊。最近很忙吧。
時代的變遷,老年化的社會,到處都是草莓族
當代在家賺錢的工作,由你自己來評估~歡迎你免費註冊體驗!
http://goo.gl/zjVyD(無誠勿試)
PS:謝謝您的閱讀。
若DMD能提供給需要資訊的人幫助
我基本上是支持的
這有點像是網路文章的集散地
雖然道德上是踏在灰色地帶
畢竟有部分是參考他人
———————————
Photoshop 私藏筆記+一些些對世界的觀點
網路知識真是博大精深了解不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