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獨的3D,長尾的2.0

img HappyWeb本周將再次舉行,上次的HappyWeb碰到一個年輕帥氣的創意家Wayne帶著自行發明的一個新玩具「3D數獨方塊」來參加活動。這方塊大約巴掌大,長相類似魔術方塊,只是每個小格子不是顏色,而是數字。「數獨方塊」的六個面,分別都是一個四格的的數獨謎題,玩家要想辦法讓方塊的每一條線(總共六條)都有數字18 (沒有重覆)。玩數獨的上癮的人,一看到四宮格、九宮格,腦中就會自動開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雖然這顆數獨方塊和2D的數獨玩法有些不同,但好處是可以帶在身上、弄亂後可以無限次重玩,不必題庫,不必充電,輕巧又耐摔。它的網站在這裡,設計得非常美觀 

翻出二年前的Fast Company文章,有兩間美國發明家的公司也讓人印象很是深刻。第一個發明家是Shayne McQuade,本身熱愛登山,他發現,每次上山帶了手機、攝影機、照相機、GPS,常常沒電,電池又重又貴,不想多帶,靈機一動,為自己設計一個靠太陽能充電的背包,內插各式電子用品,將它取名為「Voltaic Backpack」,並自己開設了一間公司以及一個漂亮的網站進行銷售。另外一個發明家的創意更猛,將汽水的汽泡感(碳酸)打入新鮮的水果中,吃起來會有刺刺的氣泡感,創立了Fizzy Fruit公司以及一個漂亮的網站進行銷售 

發明家發明了一個特別的產品,都會做個漂亮的網頁來販售,上面會想辦法教育來訪的訪客這個產品怎麼用、為什麼應該用、怎麼買,不過,我有時不禁有個感歎,發明家介紹自己產品的網站,一直仍停留在相對的1.0時代,相當被動的,對於這麼棒的新發明而言,是否錯過了一些行銷的機會? 

長尾理論只是一個理論,敘述了Web 1.0網站如何成功整合小眾成大眾,但在2006年的今天,由各大網站與各大店面縱橫整合小眾之後,所剩下的小尾巴已經變得比以前還要更分散,而且他們渾然不覺可以被歸類為同一種,也根本不知道要去哪裡購買這樣的東西;創業家要花很多資源去各個可能的出處去收集這些人,或許以Voltaic Systems來說,只要到登山區去登個廣告就了事,以Fizzy Fruit來說,只要到孩童健康雜誌登個廣告就ok,可是,這樣的話是否只掌握到不到四分之一的潛在族群?而且,發明家一開始肯定沒錢,誰來出這個廣告費用? 

三個月前曾提出「長尾2.0」這個蠻特別的新想法,也就是「Web 2.0 + 長尾」,鼓勵透過更多的Web 2.0元素來推銷自己的東西。理論上來說,假設「人人Web 2.0」,每人都有一個分享的小圈圈,或許是HEMiDEMi的族群,或許是自己的部落格(與別人共筆的部落格),或許是自己的MSN list。發明家與其立即想辦法花錢讓一群陌生小眾一起共同認識他的東西,不如分頭先想辦法讓少數的各門各派的小眾知道這件事,然後由他們去教育自己身邊的小小眾,使它們各自愈滾愈大,合併起來依然可以成為大眾。 

重點是,欲靠「長尾2.0」發達的網站或產品,最需要的就是「子彈」。這是所謂的Web 2.0的子彈,子彈有太多種,可以是一篇文章或至少一段引經論點又很好笑的描述,讓大家可以digg;可以是一段九十秒精采到爆的影片,讓網友瘋狂嵌在自己網頁裡或轉寄給對方;或許也可做個小小的虛擬widget,讓網友放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至少也做一張貼紙)。目前數獨方塊的網站只提供Forum,但討論區並不是第一天就可以開始起效用的東西,它不完全是一顆有效的子彈。 

據矽谷好友說Meebo創辦人曾與他透露,去年此時Meebo正式推出時,網海如此浩瀚,根本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推銷這一套好用的東西,思考之後,他們技巧的主動聯繫各行各業的power blogger,人氣部落客,將產品的細節先一步讓他們知道,讓部落客去自由的去寫,讓他們的讀者知道即可,然後這些讀者自己或許也有部落格,開始引用或自己寫一篇呼應,再傳給自己身邊網友。有興趣的,自己會去傳給身邊其他有興趣的人;一群在之前渾然不覺的小眾,就這樣渾然不覺的被聚集到Meebo的掌中。 

台灣的創意作品很多,就算開個網站,英文版,也只是方便介紹給各國客戶罷了,發明家們應該已經發現此作法的效果有限。不過,輔以Web 2.0幫忙製造「子彈」,或許真的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門,能讓天下知」,一切不花半毛錢。 

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