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賽蘿涵在微博突發「廣告文」,點出電子商務愈來愈成熟的「供應鍊」關係

上周傳出,應該正在戒毒中心管制中的知名女星琳賽蘿涵,就在昨天於她的Twitter的帳號上突然寫了一句:

「50% off on Gift Card..Great gift…Today only. Hurry >> http://lx.im/6XTF – ad」

顯然,這是一篇「廣告文」,而這篇廣告文,就在12月16日當天在琳賽蘿涵的微博上面不斷的「放送」,廣發給她的150萬名twitter微博粉絲。150萬人!你可以想像這廣告文的威力了,也讓整個美國網路圈為之嘩然。

大家嚇一跳,因為從來沒看過這麼大的粉絲團在發廣告文啊!

其實在這篇文章前,琳賽蘿涵已經有大約兩個多月沒有好好的寫微博了,和她三個月的戒毒期大約相符。上一次她連續po微博文,是在九月底的時候,提到的盡是之前被瘋狂狗仔隊跟拍的事,然後在十一月底才突然寫一篇「每一分鐘都有機會讓生命翻轉」的感想文,然後,到了十二月十六日,她突然寫出了上述的「廣告文」,而且在一天之內連續po了好幾次出來。

其實,了解網路生態的人,應該知道這句話,很可能並不是琳賽蘿涵自己親手寫的,而是琳賽蘿涵到了某網站給它授權之後,該網站再透過微博的API代琳賽蘿涵發送的。但總之,整個媒體已經為之瘋狂,紛紛寫道:「蘿涵為了錢而推特!(Lindsay Lohan tweets for money!)」,搞得全城沸沸揚揚,而據了解好萊塢的人士指出(包括連Perez Hilton.com也這樣說),琳賽蘿涵最近顯然很缺現金,因此,這樣做並不離譜,大家計算,琳賽蘿涵這次這樣一po,一天下來所賺的錢大約是在$2,985至$10,000 美元不等,也相當驚人。

有趣的是,當大家都在笑琳賽蘿涵,我們倒很好奇,到底是哪個網站如此神通廣大,能讓琳賽蘿涵為了錢而「犧牲」它的150萬粉絲?

譬如這篇報導就追根究底,如果詢那個連結進去,會發現這是一個叫「TaDa」的網站,此網站的長相,徹頭徹尾的像Groupon,也是像Groupon一樣打的是超級的折價,只是Tada好像仍是以商品為主,而非以服務為主。於是,記者一窩蜂的跑去問TaDa網站,怎麼回事?是TaDa去找琳賽蘿涵的嗎?沒想到TaDa網站竟然很嚴肅的「撇清」表示:「沒有啊!我們沒有與琳賽蘿涵『直接』合作。」

他們說,琳賽蘿涵是加入了另一個推銷網絡,叫做「MyLikes」,而MyLikes這個網站,是讓你寫文章也有錢可以拿,當然TaDa也是有和MyLikes合作,從MyLikes來的流量可以拆分一些錢給MyLikes,所以MyLikes再自己建立一支網路推銷大軍,只要你加入,像琳賽蘿涵那樣寫一段廣告句,帶來大量點擊,在TiDa上面買了某個東西(譬如DermStore的化妝品),那麼,DermStore就會出貨,傭金給TiDa,TiDa再給一點傭金予MyLikes,然後MyLikes再給傭金給……嗯,琳賽蘿涵!

這一個琳賽蘿涵的廣告文,突然間讓大家看到現代電子商務的「供應鍊」,你看,從DermStore開始,不完全直接面對客戶,而是由TiDa架團購促銷折價網站來賣,而TiDa也不完全直接面對客戶,而是再透過MyLikes來代為宣傳,最後,再由琳賽蘿涵「代言」成功。

你說,DermStore可以直接找上琳賽蘿涵啊!但DermStore中間有太多的knowhow沒有掌握,譬如怎麼團購,這些愛便宜的消費者在哪裡,怎麼請網路人寫文促銷,這些人又在哪裡……而這些介於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層層廠商,互相之間又可以層層疊疊的串起來……。

我想,這「供應鏈」中間,應該還有「插隊」的空間,你還可以想出什麼方法來「插隊」呢?

這也暗示了明星的商機。我們常說,在台灣最大的粉絲專頁不一定是7-ELEVEN,比7-ELEVEN大的大多是「明星」,明星至少有十來個是超過或幾乎等同於7-ELEVEN的近百萬粉絲的成績的,如果能有一個方法通到「明星」,那麼你等於是自己開了一個百萬人的粉絲專頁!問題是,每次到明星,都需要經過「經紀人」,有沒有何方法可以繞過去?

至少,剛剛這一大串的DermStore + TaDa + MyLikes,就真的繞過琳賽蘿涵的經紀人,讓琳賽蘿涵直接寫文賺錢了,不是嗎?

有趣的是,這間聲名大噪的「MyLikes」,倒是沒有出來發表意見,畢竟,能讓琳賽蘿涵跳出來做這樣的廣告宣傳,他們已經廣告夠了!所以大部分都是TaDa在幫大家講話,TaDa表示,應該是當琳賽蘿涵看到TaDa上面的商品照片,正在戒毒中心的她,一定是很喜歡,所以按下了「喜歡」,然後,就透過MyLikes自動送到Twitter裡面來了,記者也報導,有趣的是,其他也同樣加入了Mylikes還包括Snoop Dogg、Khloe Kardashian、Audrina Patridge、Jon Gosselin等人。

這樣的「供應鍊」,和傳統的電子工廠、紡織工廠的「供應鍊」也恰恰是「相反」的狀況,工廠之間的供應鍊,他們的「價格」是不斷的在被壓低的,下游廠想辦法找到更便宜的上游廠,自己也要不斷的cost down,從中擠出利潤,而電子商務的這些TaDa、MyLikes等等所組成的「供應鍊」的「價格」卻是不斷的在抬高的!他們負責賣一些平常買不到的商品,打打折之名號,其實自己主要是在增加價值,最後有機會將一個產品賣得更貴,而消費者也更心甘情願的購買!在這個供應鍊中,還有什麼可以做呢?

17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