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SMS GupShup提供吱吱喳喳簡訊服務大爆紅,談「行動 + 小企業」市場

昨日在《BIG Media》行動大未來論壇上,做了一場「行動行銷」演講,這一塊最熱門的領域,其實有一些有趣的點子以及有趣的創業機會,本身也是新型態行銷的製造機。這周讀到一篇文章,創辦知名外包仲介網站的「eLance」的印裔創業家,今年竟然回到老家印度,去創辦一間新的公司,就是攻打「行動」這一塊。

行動市場美國也有,為何他要跑回印度?

這間公司叫「SMS GupShup」,非常的有意思,它雖然主要是做行動之中的「簡訊」(SMS),但所謂「GupShup」就是印度文的「吱吱喳喳」之意,什麼叫做「吱吱喳喳的簡訊」呢?基本上,它是讓中小企業可以創造一個「簡訊群組」,只要讓你的客戶加入這個群組,那麼公司可以定期發簡訊,讓這些客戶收到,不過和一般簡訊服務不同的是,在某些設定下,客戶也可以回覆並讓其他人也看到,這叫做新型的「簡訊群組」。

問題來了,這樣的服務,好像以前就有了?難道從前沒有嗎?

不確定從前有沒有,但SMS GupShup打的口味有點不同,等一下再分析,先說SMS GupShup今年在印度的驚人成績,果然是elance的創辦人!他一出手,這間公司幾個月下來,每個月都發出15億封簡訊。從SMS GupShup發出的簡訊之多,竟然已經佔了全印度簡訊量的5%~10%。它的收入不明,但至少從簡訊收入來看,就有機會收到一年1000萬美元的營收,還不包括其他的收入。目前這間公司故意低收,加上公司也快速成長到200人、並得支付龐大的頻寬費用,預計明年中會損益兩平。

有趣的是,「SMS GupShup」絕不是唯一的一家,這樣的服務,在今年剛好在美國也出現了一家!這家公司叫「GroupMe」,GroupMe的概念就是,任何手機用戶都可以成立一個群組,群組最多只能25個人,只能加入你的至親好友,之後,你只要寫簡訊給一個電話號碼,它就會自動發給你群組裡面的所有人,然後所有的簡訊的前面再「加上」你的名字,好像透過簡訊進行線上聊天是一樣的意思,不過,GroupMe顯然和上個月爆紅的「Kik」不同,GroupMe的進行是全部建立在基本的簡訊SMS上面的,所以更陽春、更直接、範圍更廣,而GroupMe這間廠商從今年三月創立,一開始沒什麼人注意,一直到幾個月前他募了80萬美元,然後最近聽TechZone360寫了一篇文章說Twitter有可能搶在其他創投進去之前,先行併掉了GroupMe,才讓這間公司突然浮上檯面,幾個月前,GroupMe宣布達到4萬會員,而還有另一家競爭者叫做「Fast Society」也有1萬會員(後者比GroupMe還要「小氣」,只讓你一次發給15個人)。

在「SMS GupShup」之前,看到像GroupMe這種簡訊服務在美國,都會覺得,這可能是個擾亂的不值得注意的訊息?因為美國的行動市場發展較緩,加上美國青少年喜歡發簡訊的程度超過其他地方,因此我們老是認為,GroupMe就只是那些關於簡訊的幾百個創意服務的其中之一矣矣,但現在我們看到GroupMe,再看到SMS GupShup,同步在今年創辦、今年成功,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有趣的新的趨勢方向──

從前我們創業,都以我們找到幾家「500大企業」為重要目標與指標,但現在,我們應該「反過來」,從「500『小』企業」著手開始

為何從「500小企業」?

現在的成功之道,已經些許改變了。現在是,你可以讓「小企業」都買,就有機會成為一個驚人的開始,Google的廣告和Facebook的廣告就是一例,只要你的點子有機會讓小企業進來,甚至從小企業收前,那麼,它有可能會打中一群最驚人的族群,而且這些小企業其實是在幫你的網站在加使用者!接下來,當小企業都來用你的產品了,有一些「大組織」或「非企業的達人」也會過來了。

譬如文章提到,SMS GupShup有個客戶,就是在印度北方的偏遠部落,此部落透過SMS GupShup的服務,成立一個群組,讓遠居其他地方的「老同鄉」們,可以隨時收到來自故鄉的最新動態,誰結婚了,誰生小孩了,誰去世了……這類的「動態」!天啊,單單這個群組就有6萬5千個成為「粉絲」了!這樣的「小企業客戶」,小到說只要一個人有興趣,來設定也可以,目前SMS GupShup有的小群組,皆只有10~20個粉絲,但他們的「組長」覺得無所謂,還是在那邊發簡訊發得很爽,而且努力的幫SMS GupShup繼續拉入新會員!這樣的低門檻,反而讓一些原本很小的群組迅速的「長大」──

以SMS GupShup來說,目前他們站內的最大的100個群組中,個個都有10萬名以上的「粉絲」,內容則是標準的笑話啦、宗教訊息啦…等等。這個狀況,讓人想起三年前Facebook粉絲專頁推出之後的成長狀況。當Facebook甫推出「Page」,一開始不禁讓人質疑,為何企業還要在自家的網站之外另開一個頁?但很快的大家不想再問這個問題,因為已經有一堆「小企業」(或個人達人)在裡面開了起來,由他們來示範為何要開,然後,他們開起來,竟然完全不像小企業,拉了幾十萬名粉絲之後,大企業就尾隨進來看看了……這時候Facebook再不斷的調整效果,讓這些企業可以從中得到很多行銷上的優勢,建立一群死忠網民。

這種「500小企業」的專注,甚至你可以這樣看──這算是「後Web 2.0」時代的一個副產物,Web 2.0原意希望網友都來使用,後來證明是不通的,但是,沒關係,我們「倒退」一點點,將那些點子修整之後,供給「500小企業」去用,並付費使用!如果你這個「小企業」服務,又是架在「行動」的原則上,那麼恐怕又更是驚人,我終於理解,為什麼SMS GupShup的創業家,要從美國回到印度去開這麼一間公司,因為簡訊的確是可以貫穿這樣的市場,甚至如果將這個點子外銷到其他國家,連非洲都可以打得穿

還有哪些點子可以想?「行動 + 小企業」這塊,創意肯定不只GroupMe和SMS GupShup,而你可以做的地點,也絕對不只美國和印度

1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