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教我們的未來人才學:完全保持菁華湯汁的多品牌策略
上星期全球最大購物網站Amazon出手併購了另一間購物網站「Diapers.com」,之前我曾寫文介紹過這個「尿布.com」網站,當時提到,這個網站名符其實的全部都是賣「尿布」,什麼牌子、什麼型號的尿布都有,這個名字太好記了,所有新科父母都被吸引過來,除了尿布,當然奶粉、紙巾、奶瓶、副食品…甚至較高單價的嬰兒推車、嬰兒床都有賣,然後再繼續擴展到衛生紙、化妝品……他們的產品高達2萬5千種,現在一年業績高達1.8億美元,今年預計成長到3億美元。
一般都認為,Amazon買這樣的網站下來,一定是想借用Diapers.com的「長才」,它雖然在2005年才成立,但它的成功重點之一是因為良好的工廠流程,甚至還有一隻叫「Kiva」的自動機器人運送器,這間公司後來循「Diapers.com」同一個模式,也再開了一間「肥皂.com」(Soap.com), 用同樣的系統,也是同樣的方式成長,到了明年Soap.com的產品可能會高達10萬種,琳瑯滿目,什麼都賣!大家認為,Amazon看到這套工廠流程,這套Kiva機器人,怎能不心動呢?一定會想辦法「據為己有」,再慢慢的移轉到Amazon上面……。
有趣的來了,昨天看到一篇VentureBeat出來的分析,卻打翻了這個推論──
他們終於發現,Amazon併購這些購物網站的背後真正的企圖。
Amazon的併購案,讓人摸不清頭腦,可能是因為大家已被矽谷網路公司的併購案給「定型」了,看到Google買下某公司,一定是要和搜尋、免費工具、流量扯得上關係的,而Yahoo!買下某公司,一定是要想辦法將那個東西融到現有產品的。但網路人沒料到,其實Amazon在做一個簡單不過的事!它不是要融入它的產品,據這篇分析指出,Amazon很有可能只是想創造一個「多品牌」的零售通路 (multibrand retailer)。
多品牌的零售通路的意思是,在Amazon「集團」下,有好多個品牌。目前這種東西不常見,我們或許看到家樂福只有一個「家樂福」,全部都是在「家樂福」品牌下。看看Amazon,拚命買一些購物網站,甚至非購物網站,以購物網站來說,它買了BuyVIP.com、Zappos、Diapers.com,以非購物網站來說,它買了DPReview、Shopbop、Javari、IMDB、Small Parts、Fabric.com,而沒被這位部落客寫到的網站單單我之前就寫到的專賣舊書的「Abebooks」……這些網站,被Amazon買下,它並沒有打算為這些網站「換招牌」,Amazon還是繼續讓它們「活著」,看起來網路上還是有好多好多的網站可以讓你去shopping,但其實你去的其實都是Amazon;目前Amazon的觸角還沒有伸到3C產品太多,但是在一般日用品的購物網站方面,「Amazon集團」已經漸漸鋪天蓋地,怎麼走都是他們家的網站--
這位部落客分析得很有趣,他發現,每次收到Amazon對投資人的報告,都是說他們會加強他們的「Brand」,而不是「Brands」,Amazon將這個企圖「藏得很好」,一方面可能怕被政府的反托拉斯法盯上步上微軟命運,一方面可能也不想讓其他的實體通路的「集團」(譬如Wal-Mart)有所警惕、和它搶著買。現在,Amazon已經買了這麼多網站,到現在竟然還是讓他們各自獨立運作,集團並沒有做整合,尤其是在「表面上」(網頁上),這麼多網站中,只有Endless.com和Small Part兩個站可以使用Amazon會員,其他都不行,宛如和Amazon一點關係也沒有!大家都以為Amazon還在想辦法搞定這些網站的歧異性,殊不知Amazon早就已經打定主意,要做一個「多品牌的集團」。
問題來了,你會說,一個網站的「品牌」有這麼重要嗎?
就全部都納在同一個域名Amazon.com下面就行了,分這麼多個,會吸引較多顧客嗎?
我覺得,Amazon是聰明的,很簡單,就因為兩點──
第一點:網路公司的競爭力在於它的「人」:一間網路公司最重要的兩件事,一個是「網站」,一個是「人」,之前看過很多併購案,被買走的那一天起,員工互道珍重再見,也跟著打包離開了公司,甚至跟著原創辦人出去再開公司,但如果Amazon動也不動,就好像大火燜燒鍋,所有的醬汁和人才都留在了這個「鍋」(這間公司)裡面,不會流失,可以繼續打仗,不會讓其他更小的競爭者有任何機會超越!
第二點、「人」保住了,竟然在周邊產生連鎖效應:Amazon開始買網站,每次買下,就像大火燜燒鍋,將原公司原封不動、碰也不碰,其他的網站看到了也會比較想將他們的寶貝賣給Amazon,讓Amazon在談其他公司的時候比較順利一些。另外,因為就像就像大火燜燒鍋,從該網站的原老闆到員工全都保住了,Amazon的其他更大的競爭者譬如Wal-Mart就沒有機會出手了。據說Amazon買的一間網站Quidsi就是一例,之前Wal-Mart對此網站有興趣,但Quidsi的兩位創辦人就是看到Amazon會像大火燜燒這樣將所有的人汁留在公司內,才將自己賣給它。
這件事,我們感同身受,邏輯如下:
1) 你看到一間很棒的公司或人才。
2) 很希望可以與他長久合作。
3) 但對方由於是太棒的公司或太棒的人才,其實沒辦法、不願意加入、或永遠被融合到你的品牌。
4) 於是,只好放棄,無法合作。
太可惜了!依Amazon反過來這個邏輯,它說,我們送你錢,你給我們股份,就這樣而已。剩下的,你就和原來的你一模一樣,我們只會大火燜燒鍋,我們沒有買下你,沒有買下你的靈魂,你繼續做你原本在做的事……。
人才愈來愈難找,這件事已經正在發生中,有些人才,幾乎不可能透過正常的管道去找到,但,老闆們沒有想到的是,或許這正是未來?明天會比今天難找,後天會比明年難找,因為下一代的年輕人寧可自己餓三餐,也要追尋自己的未來,待在家裡電腦前面想辦法弄出一個東西來,遲遲不去求職、面試。他們不會將他們的靈魂出賣給你!一天也不能!
這樣的話,誰能像Amazon這樣,看遠的呢?
我不知道這樣說對不對,但在未來,這可能變成理所當然的事,而Amazon早先看到了,已經抓下這麼多網站、這麼多人才,好一個「完全保持菁華湯汁的多品牌策略」!
後註:我手癢了,你不想找工作,想自己開公司、自己創業的年輕人,歡迎來信我們公司看看,或許有機會我們來做一場,「沒有負擔、各保靈魂」的合作呵。
这招很棒。不过我觉得以后他还是会整合的。
說的好啦~多品牌的經營模式~不過相對的行銷策略,也要敢放手讓原經營團隊繼續經營~這也是不容易的
不過這樣的策略市成功的~不錯的分享!
http://minmaxeric.pixnet.net/blog
其實這招應該也不是什麼新點子,不就跟創投一樣嗎? 只買股份、不干涉公司事務
主要是看到阿X才回應的~純路過~:P
又有新招!
快學起來!
「Kiva」的自動機器人是獨立的公司,並不屬於Diapers.com的專利
http://www.kivasystems.com/index.html
第一次来博主的博客,文章写的不错
說得很好阿! 我跟幾個朋友們一直在想一些點子想要自己出來創業,還在努力中…不過礙於經濟的壓力還是得邊工作邊想…
這其實還蠻高招的
你想買一件產品 但是每個人一定有不同網頁的喜好或是不同公司的喜好
一個購物網站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喜歡
所以你要買一件東西 搜尋了以後
第一個跳出的網站你不喜歡
換到第二個去買 —沒關系 那間公司還是第一間公司的
第二個不喜歡
跳到第三個網站去買–沒關系 那間公司還是第一間公司的
一直到第N個網站
你以為是別家公司嗎?
錯了 其實還是第一間公司的
當他撲天蓋地讓所有公司都是他的時候
你怎麼買都還是買到同一間公司的東西
就可以吃掉不同喜好個人的市場
其實不只amazon 已經有很多公司都是這樣
只是你不知道其實他們都是同一家公司而已
Very informative post.
Is that similar to / different from Amazon’s Zappo acquisition?
其實他有點類似7-11那種加盟式經營,不同的只是多品牌
这也说明了,企业要走多品牌,专精品牌才是最终出路,大卖场那种迟早会被淘汰。
如果您是:
* 家庭主婦(夫),不便外出工作者;
* 失業無工作者;
* 各行各業精英利用閑暇兼職者;
* 退休賦閑在家者;
* 學生兼職者;
如果你希望:
* 能夠在家照顧孩子的同時還可賺取額外收入
* 能擁有一份永久的工作和收入
* 能不影響目前收入而同時擁有安全的第二收入
* 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您親愛的家人
* 能隨時選擇放假,並決定假期的長短
* 能在舒適的家裏工作,並能自由選擇工作時間
那請選擇您想要的生活方式—-> http://happylife.ftp.cc
謝謝您撥空閱讀,請別連瞭解的機會都放棄,瞭解對您絕無損失!
Amazon教我們的未來人才學:完全保持菁華湯汁的多品牌策略
感謝非常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