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發:為何我瘋狂寫作

img

在台灣有心做網路大創業的創業家沒有創投的支援,但「創意家」倒是做出大大小小的好用、好玩的「小工具」,被網友深深喜愛並搶著傳頌使用,譬如HappyWeb Widget雜誌專訪產生器Din Ben Don!訂便當系統BBS看板備份服務,還有mashupYuan.cc Maps黑米誰在背後講我(此list有許多遺漏煩請各位大大留言提示)。這些小玩具的共同意義在哪裡? 

第一個跳到腦海的肯定是類似「好玩」、「順手一做」、「想解決某個問題」的結論。在網路上,這些都是創意家最好的保護傘,因為假如它有意無意變成了老貓提出的「連結吸子」,或更進一步的有意無意的成為某百萬$$創業計畫陰謀論,創意家立刻身陷險境。 

與其繼續「防禦」,小弟認為,不如改變我們創意家自己對於創意的想法。 

在這個部落格裡談了許多「創業致富論」,我今天來作個小岔曲,將「創意」這個動作的層次再拉高一點,不,應該說是回歸我心中的原想。許多人不解我為何可以每天寫文章,問我一天花多少時間?當我說我已經連續五個月、一周有六天都是每早天還沒亮就起床,當對面大樓的玻璃反射出第一道微光、樓下市場的公雞引頸鳴啼時,我已經找足資料並勾勒了當日文章的大概架構。這樣的動作,每天需要兩小時。許多人認為我一定是「為了什麼」。但認識我的人知道,這不是這五個月來Mr.6開站才開始的事,事實上早在寫Mr.6之前,我寫的是「日記」,從15歲開始持續了十五年,也是早上起來寫,每天花一個半小時、每天兩千字,現在在房間裡有一只半個人高大竹籃,小心存放著15年來所有的作品。 

創意,從不在於追求「正確」,而是「脫掉他人他物的拘束,自行的自由的追求更好的解」。我欣賞創意家、創業家的努力,為他們流下喝采的眼淚。我認為人類社會有著無可救藥的「流水性」,除了一些重要的基本道德理論之外,其餘的所謂「正確」、「不正確」都是時代的暫時產物;每個創意家,都曾經在他們的時代被認為做的是「不正確」的事。真正創意家的「反骨」是針對時代的流水性,而不是針對其他現有的羈絆。「反骨」是跳脫一切羈絆,而不是回來分析與在意著這些羈絆。 

人類的流水性的其中幾個特質就是「活在當下」,「現在就是全部」;人類明明知道自己一闔上眼就「有可能」永遠、永遠、永遠幾億萬年都不會再有「我」,卻沒有人感到驚慌,因為大家認為「時候未到」。今天我們使用的習慣語氣,在二年前不曾出現,二年後也不會再回來;我們以為讀了這麼多書,可以掌握並理解現在發生的所有事情,但文明的一切還是以無人能掌握的速度在不斷的向上成長、向外擴張,自己也因為年齡增長而不斷的變成連一個自己都不認識的人;人類認識自己的世界就好像自己大腦的使用率,只有5%不到,人類因為健忘、易塑性等種種因素,所以對這些事情渾然不覺。我自己的想法是,反正既然只有一百年可活,那麼與其順著人類的流水性當個渾然不覺的人,我或許想要選擇不活在當下給我設定的框架內,而去海闊天空的腳跨過去與未來。 

一個過度受限於各家宗派而揉合而成的「好理論」,只是樹幹中的一層年輪,它或許享有十年的吸子效應,但它註定要被下一代所取代;但一個使上創造力與現有的狀況所歸納出來的「新理論」,卻是人類之樹所旁生的一株小花,成為了這個創意家曾經活過的痕跡,也是人類文明的美麗,或許還可幫助整個社群更快往下一步變化過去。所以我一直覺得,世代不同了,創意世代來了,現在的世界,尤其是網路世界,不屬於分析型的人,而屬於創造型的人。不只是從$出發,而是從人類的意義著眼。 

對我來說,寫日記是為了揮灑創意,不寫日記時也揮灑創意,然後把這些活過的痕跡全部又記回到日記。每天醒著的12小時撥個2小時來做這件事,我覺得天經地義。 

而互聯網是創意的試煉場,它讓創意家有了一個新舞台,所以把這2小時再撥來寫互聯網的創意,欣賞它,記錄它,應該也是天經地義。 

但,「創意」在網路上面畢竟其實很容易被限制。因為創造本身是一種嘗試,而「嘗試」這個動作所代表的,其實就是做一些一般人(包括自己)並不習慣的事;這種事有人很愛做(反骨的創意家),但也有人一生都非常不喜歡。互聯網儘管是集體智慧的展現,但它也有可能因為過度快速的收集眾人一時的情緒、或者小量收集某一群特定個性的網友的意見,而形成輕微的集體偏導的現象。因此,網路雖然創造了創造的環境,但也不幸的對創造這檔事設下了許多檢視的關卡,假如這關卡是公平公正的,或許對創意家而言是一件好事;但不幸的,這些關卡仍終究因為人類的「流通本質」而變成只是當下一群的某一時代的一個共同想法。可怕的是,當創意家知道這些關卡的存在,或許會為了防禦自己或純粹想繼續自己創作環境而開始操弄(manipulated)它,當這種事情發生的時候,當創意家開始去迎合這個「流水性」的時候,創意家便開始偏離原本的本質了。很多創造是不容被分析的、不容被質疑的,因為所有的分析與質疑,本身還是嚴重受限於時代「流水性」的盲點,一陣爭論下來,到最後,大家什麼也沒多出來,卻少掉一樣東西了:一隻創意家的靈魂。人是群居動物,畢竟還是受社會所牽引,當創意被過度分析之後,創意本身會變得貧乏枯竭、舉步維艱,當創造開始因peer pressure而轉變成順著大眾邏輯思路在回頭分析時,創意家本身形同只剩空殼。 

在這裡我以提新理論為樂,也邀請所有華人一起來搞創造與創意;我們共同面對與檢視的不應是彼此,而是令我們逃不出去的人類的共同的流水性;它不是缺點,而是機會。做這種事不是為了金錢,而是我特殊的志業,我不要掌聲,也不需要鼓勵,因為沒有部落格我照樣已經寫下,我認為這是人生最終極的意義。假如你問我為何瘋狂寫作,以上就是我想要說的話。 

(附圖摘自http://www.swr.dk 

2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