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公司已經準備好,聘用自大的人?
我們知道,現在的企業最討厭草莓族,禁不起考驗,但草莓族可不這樣想,他們認為,企業「沒有資格」聘用他。
我開始在想,或許,草莓族是對的──
怎麼說呢?最近在美國網路界就有一個特別的「求職者」跑出來了,這傢伙開了一個網站叫「反過來的求職者」(reverse job applicant),什麼叫做「反過來的求職」?請先讀讀我在本周《非凡新聞周刊》的文章:
最近美國網路界流行以「毛遂自薦」的方式找工作,這樣的型態大約是在去年中開始的,最知名的是一位失業的金融家自製部落格,站在紐約華爾街的街頭找工作,後來,他還真的找到了一個好工作。然後,有一位仁兄跑到Google上面登關鍵字廣告找工作,他也還真的找到了工作,引發大家討論,後來還有一陣子,一些工程師拚命的寫「即時網」,分別被一些大網路公司主動聘用……。突然間,大家都開始流行「主動出擊」,自己找工作!而這個風潮,更在最近一個叫「反過來的求職」(The Reverse Job Application),達到最頂峰。
這位求職者可能在他的領域小有名氣,實力不錯,認為他的價值很高,所以,不應該他自己去找工作啊?公司應該主動來找他!
他深信這個概念,於是,就做了一個叫「ReverseJobApplicant.com」的網站,但這網站可不放「履歷表」。對他來說,「履歷表」是「公司的期望」,他覺得他夠了不起,所以「反過來」的列出一大串「他的期望」。譬如,他希望,身為他的老闆,你必須對這個產業充滿熱情和興趣,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產品,還要有強大的說話與寫作能力(竟然這樣要求主管),才能與他溝通……等等。
頗有道理,但是沒禮貌!
這位「反過來的求職者」對他的「創舉」還蠻自豪的。以往都是由求職者寫一份履歷表,還必須為了每間公司寫不一樣的內容,但在他的網站裡,所有來到此網站的企業主,都「反過來」必須填寫一份表單,詳述他們家公司的工作的內容,再由這位求職者來「選一間公司」。他振振有詞的表示,這樣「反過來的求職」概念,可以幫助他找到他想要的工作。
專欄文章中,我並未對這位「求職者」提出評論,不過我聯想到,這樣的「反過來的求職者」的態度,和西方的個人主義有極大關係,在這樣的概念下,歐美公司「惜才如命」,可以花重金去取得某一位人才,所謂的「簽約金」(Signing Bonus)司空見慣,不必到高階主管,平常的員工都有機會取得簽約金;美國的企業往往太注重單打獨鬥,有些很厲害的角色,由他們來撐起整個公司的未來,由5%的「聰明人」,拖著95%的「笨蛋」。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尤其在科技業,美國企業透過這樣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知識工作者為他們工作,知識工作者由於無法以傳統的方式來「管理」,因此美國企業讓他們「單打獨鬥」,完成許多了不起的事,在全球搶得先機。
但,我預測,當東方的企業也慢慢的將管理學,一步一步的帶進以「大腦」為主的知識相關的公司,以從前管工廠的那一套,拿來管知識工作者,慢慢的抓到訣竅,到時候,全球企業的競爭優勢,可能從「西」移到「東」。所謂工廠式管理大腦,是大腦依然自己在工作,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做法、有自己的走法,但是,它卻能在一間公司如工廠般的制式規則下,充份的發揮自己的想法來運作,這個在目前是不存在的,不存在於歐美,也不存在於亞洲;歐美可能不需要這樣的公司,但亞洲向來善於將人們融合進一套系統,「工廠」的制度在歐美格格不入,在亞洲卻非常OK,現在,我們思考,要怎麼做出這麼一個制度來?
目前這個制度顯然不存在,看,如果一個很「自大」的人來到你的辦公室,你,敢聘用他嗎?
當一個很「自大」的新同事來到辦公室,你,會覺得他可以融入嗎?
你一定會說:「如果他表現得好,就沒問題了!」
但,問題就在,你怎麼知道他表現得好?如果一開始就是團隊工作,這樣的自大狂,從一開始就惹火了同事,大家都說他價值不高,但,真的不高嗎?自大的員工,一開始也惹火了主管,主管就覺得他不行……在東方團隊合作的氣氛下,可能永遠看不出一個自大的人的真正的績效,以致於我們永遠不敢聘用這樣的一個人。
這讓我想起「草莓族」,也是公司同樣不敢聘用的人,這位年輕人無論他/她的外表是一個弱不禁風的小姐,還是髮型怪異的少年,還是服裝特色的嘻哈,就會發生和自大族一樣的狀況,但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覺得草莓族還沒準備好,但草莓族也覺得「公司還沒準備好」。
當然,這很像一個小朋友,喝了一小口咖啡,很高興的說:「我長大了!」草莓族還需要很多很多的訓練,他們在初入社會之時必須想辦法好好的讓自己待在一個地方多磨練,才會有成長的一天,一開始就太有想法、太有主見、太「自大」,他的職涯不可能再進步。
問題來了,一間公司無法容納草莓族,那麼,可以容納一個自大的人嗎?
草莓族不只反應了年輕人的問題,它也意外的反映出公司的問題──或公司的機會。
這篇文章寫出來以後,到了昨天,這位仁兄再發了一篇稿,這篇稿子的目的無他,就是要告訴大家:
「你們別再罵了,我………找到工作了!」
他說,真的有十幾間公司,有的還不錯的,主動填了他網頁上的那張表單,然後他真的加入了一間新創公司。我想,這位先生以後的日子不知道會過得怎樣,他或許繼續耍自大,在一間美國公司還是可以單打獨鬥、和同事保持表面關係,得到同事的尊重,但他的性格不會改變,他曾經做出了這麼一個「Reverse Job Applicant」,那個叛逆的、自大的「靈魂」,永遠在他的心中。
在我預測的全球企業的競爭勢態,將會來到下一個階段之前,有哪間亞洲公司「好膽」敢去填那張表單去聘用這位「倒過來的求職者」,就表示你可能已經研究出來了。
那麼,如果有這麼一天,那麼,第一件事不是到該網站去填表,而是先接受下一個莫名其妙、遲到早退、自大得和什麼一樣的草莓族!
這篇文章充分了展現了您對7年級生=草莓族=自大=弱不禁風=嘻哈等等等…的刻板印象。
我也去弄个。
似乎每一代都不如一代
但是社會卻愈來愈進步
而且創意的東西愈來愈多
看來真正自大的昰老人
老昰用自己的規則去看世界
未來如果有”榴連族”又會被”草莓族’嘲笑..
通常自大的人會不斷吹噓自已多厲害~但是真的要上戰場了,還真的沒有幾招耶~我看太多了~就我目前看到的是這樣在台灣~
不過我也認同有能力的真的有一些相當的自我~但是他不是自大~所以請分清楚~,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因為我知道自已的能力,可以為公司帶來多大的產值。所以我要求我的合理報酬~這不是自大~
再者我覺的5%聰明的人帶領95%的人,這樣自我感覺的良好的人,可以不用加入公司~因為不可能,今天google沒有哪一些優秀的人可以成就他的事業嗎?
李開復的離開,google因為這樣公司就無法進步了ㄇ?
那請問一下李開復現在成就了什麼?
答案很明顯
只需要5%的人嗎?
不可能吧~只能說哪5%的人為公司創造極高的產值~除了他別人不會的~
哪公司把生殺大是都在哪5%的人風險太高~您覺得有可能嗎?
相對的需不需要哪95%的人?,需要~沒有哪一群人,不好意思哪5%的人什麼都不是~
http://minmaxeric.pixnet.net/blog
很不一樣的行銷方式
在這個多元與不斷突破的時代,我個人覺得….成就的判定,已不同以往。
我個人覺得,這個案例的主角,並不是自大,而是選擇了一個不同以往的方式去”搜尋”工作。誠如Mr.6所說,西方國家重視個人主義,如此而已。
此外,沒有人會說,Google 沒有了李開復就不會有進步。但總遺憾 Google 少了一位人才罷了 ……
至於李開復未來是否會有更大的成就 ? 對我來說,他的勇氣與創意,已足以成為我們年輕人的典範了 ……
彼此勉勵,這個世界會更美好 …… 加油!!
不要在消費年輕人啦
我已經看到政黨在消費台灣人了
現在又加了個
劉威麟,美國史丹佛電機、管理雙碩士正在撰文消費年輕人
我不想看到台灣人消費台灣了
要是你不相信5%的人比95%的人更重要,甚至認為沒有了那95%的笨蛋,那5%的人啥也不是,你有九成機會以上是那95%的一群。
要是你不相信5%的人比95%的人更重要,甚至認為沒有了那95%的笨蛋,那5%的人啥也不是,你有九成機會以上是那95%的一群。 +1
別再罵啦!難道你看不出來重點是…他找到工作啦!
重點不是六先生怎麼看,也不是你我怎麼看
而是真的去填表格的公司他們怎麼看
這是真的有趣的地方
如果你心中已設定公司是工廠,又只找來一堆乖又聽話的員工,那請不要期望員工能替你創造什麼樣不一樣的業績.
呵呵,我又来了,谢谢你的分享!!!
蔣友柏曾說「30歲以下的人,我不用! 」
沒什麼本事又怕累怕苦的草莓要憑什麼自大很難想像
台灣失業率不低,而引進的外勞超過失業人數的一半
說明了自大而吃伸手飯的確實還不少
最近二期的 商業周刊 有關 「史上最難管的一群人代 — 80後」 的封面故事
在時間點上相對地呼應了 六先生 的這篇文章
80後 的屌是前人很難理解,就算到最後,也很有可能是不得不 ‘接受’
因為,個性鮮明、遠較之前的世代強調自我,以及具10年前仍不存在的緒多特異功能,例如網路社群、搜尋整理資訊,尤其是網路軟體開發等的能力
都是全球的社會型態邁向全面網路化 (三網、三螢時代) 的創新與成長關鍵
80後挾其無遠弗屆的網路串連能力
讓任何有意義的小眾也能在短時間內集結、發聲、產生影響力
是另一種長尾理論的當下效應
個人不是 80後
但對此議題感到高度的興趣
從現在的時間點來看,80後 的議題應該不再只是一個社會現象
這個現象,很可能地,是一種未來發展的重要訊號
非常值得持續觀察、並從中看出危機 (某些可能 被改變 的人事物)、找出商機,以及就個人而言一個 新的安生立命的 位置
以上淺見
公司內部已經有開始聘請8年級年輕人,比較下相對來說,一種是聰明又有動力努力學習各種新的事務,因為他們的年代早已習慣大量接收各種新知識~ 另一種則是連上班所有事物都用MSN跟你連絡,請假也是用MSN傳個訊息就結束了,然後工作更是有超過1/3時間在看新聞跟進行MSN,所以應該不是說台灣人多不好,是環境造就了這群新鮮人!!! 問題是你我的孩子或是將來的老闆及員工都要去思考如何面對這些人,及如何管理這些人,也許他以後才是你的老闆
看了之後,我也想去弄一個… XD
剛好最近想找工作~~ 只是……. 我怕點閱率根本是0就是… 😛
敢要的人, 不一定有能力
沒有能力的人, 不一定不敢要
有能力的人, 不一定敢要
不敢要的人, 不一定沒能力
不敢要的人不會永遠吃虧
沒有能力的人不會永遠吃香
用人還是要小心!
我用人就像開車一樣, 講求 “安全、舒適、節能”
在大陸的工廠擔任過多年的高階主管,看過許許多多的老闆,台幹以及來自中國四面八方的員工,我只能說,在絕大多數的情形之下,是老闆與主管本身沒有能力,而不是新的世代不適用。我不覺得有什麼草莓族,跟不上時代的通常都是那些以舊觀念舊思維來經營管理的人,不思進步,只知道用牛的方式來要求所有的人都做一頭認份的牛。對於年輕人冠以任何輕蔑的稱謂,只會更凸顯自己對於用人的無能。
我同意#18的說法
一直用草莓族給年輕一代貼標籤的通常本身一定有問題
“愈年輕的人,愈懂得看不對就閃”,
不要葬送自己的青春在不對的地方
相對於草莓族的老一代或是老個二三代的,又算什麼族
…..只知道用牛的方式來要求所有的人都做一頭認份的牛。對於年輕人冠以任何輕蔑的稱謂,只會更凸顯自己對於用人的無能。- 讚!
感覺佷像看到104人力銀行的觀點,勞工就得配合資方要求的一切,就因為你該死的是勞工,而不是老闆,就算你天生不是樂觀開朗善溝通肯無條件配合加班的人,也得硬著頭皮假裝你是,才能換得一頓憐憫與溫飽…
哪些公司已經準備好,聘用自大的人?
感謝非常好文章!
看起來很漂亮輕輕一捏就爛了
自大的人有一股莫名的傲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