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銀行與Myspace的500萬計畫

Softbank plus Myspace

軟體銀行(SoftBank)即將與Myspace500萬美元共同合資成立「Myspace日本」。新網站的內容不明,但日本第一大社群網站、網站創業傳奇的Mixi(ミクシィ)或許將出現極強烈競爭對手。不過,這新聞的重點不是「軟體銀行」,因為這招已是軟體銀行常用的,自從它在1995美國Yahoo!第二輪募資時就變成Yahoo!股東,成立Yahoo!日本並擁有42%持股以來,軟銀常常有這樣的動作。這新聞的重點在於,這場投資只要「500萬美元」,而且是與News Corp公平的持股各半 

500萬美元(1.6億台幣),對全世界任何國家的創投而言皆如九牛一毛,資策會的資鼎創投也勉強拿得出來,但台灣創投哪些可以去談到這種deal?就算有意,人家News Corp會讓你投嗎?這些人脈如何一日內經營起來? 

目前軟銀旗下有八百家轉投資公司,總資產高達一兆七千億日圓(140億美元),軟銀旗下擁有的幾個知名公司除了日本Yahoo!外,在中國大陸也曾投資過盛大、阿里巴巴、分眾傳媒等,還有日本目前最大的寬頻服務供應商Yahoo! BB,前年還買下日本職棒強隊大榮鷹。它力推透過網路看電視「IPTV」,佈局廣涵亞洲,包括台灣的國際泛亞數位媒體,而今年,絕對又是軟銀更兇猛的一年,年初才斥資買下Vodafone並改名為軟銀移動(SoftBank Mobile),以可攜走門號與降價兩招,目前已嚴重威脅了日本前二大電信廠商NTTKDDI,另外還放出嚇死人的消息「將與蘋果合作iPod手機」,這場新投資所貢獻之營收在財表上已佔母公司56%,母公司今年第二季淨利並因此揚升一倍。 

一般視軟體銀行為「創投公司」,因為它總願尋找異業的投資標的,且大多和互聯網有關係。早在1990年代,它在Internet上面所投資的金額與大膽度已遠超過香港李嘉誠的長江集團與台灣辜家和信集團,也因為如此,網路於2000破滅時,當年手上擁有超過100間各國的互聯網公司的軟體銀行被認為是受害最深的創投之一,但今日它顯然已經元氣恢復、更創高峰,最重要的是,當年和軟銀一起耕耘軟體創業市場的那些美國創投家、投資家,現在都和軟體銀行成了life-long buddy,軟銀在美國的名氣與地位已遠遠超過其他亞洲創投,也因此能輕易取得像Myspace這樣好康的合作案。 

如果要以「創投」來定義它,事實上軟體銀行又是一間很不一樣的創投公司,因為它竟然會自己主導開公司,也是貫徹個人意識極強的投資公司。孫正義根本不像一個冷眼冷血的創投家,他那股熱血的創業精神在言談中表露無遺,曾經自己比喻軟銀的發跡過程:「當初擁有的只是夢想和毫無根據的自信,一切從這裡出發。」 

這形象貫徹在軟體銀行的投資上,我們可以看到軟銀常常對某些未成熟的大領域(如當年的互聯網與今天的IPTV)作出不可思議的過份投資。雖說「成功的投資冷門」是包括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在內一泡而紅的重要關鍵,但一般創投由於對股東的承諾,並不適合以這樣的態度來作投資案;不過,軟銀的方式是,就是因為喜歡過度投資、冷門投資,因此它也常常堅持「自己下海去搞」,喜歡獲得主導權,甚至把公司改名為「軟銀」,自己動手把這塊夢想拼起來,或許這也是創投可以考慮的另一種新搞法。 

因為,撇開對股東的承諾不算,唯一讓創投不「自己下海搞」的原因只有兩個,第一點,與剛剛輝映,就是「自己下海搞」如同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資金需求大,部位集中,以致於總和風險太大,不符合創投「投多機會多」的原則。第二點,下海經營一間公司所需的人才,與一般投資公司的人才未盡相同。若有心的話,這兩點其實都可以克服。 

在什麼地方、什麼時代,就要做什麼樣的事情,在台灣這裡的網站環境,目前來看似乎處於「創投不投,創業家不搞」的雞生蛋蛋生雞的死結中,需要更高視野的人來帶領台灣網站創業家像半導體產業這樣「走出去」、「賺外國人的錢」,創投罵創業家不長進,創業家罵創投不投資,怎麼辦?假如有富有的人真的想從這裡賺到錢,只好自己下去搞了。記得,只要500萬美元而已 

搞法?就和孫正義一樣,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先和外商合作,創投自己也藉此多學學互聯網怎麼玩。創投人脈強,親眼經歷太多創業過程,又有國際觀,知道怎麼容易成功,而且最重要的是,談到和外商合作時,因為外商知道「你是投資客,不會把我吃掉」。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假如創投這裡願意這樣玩,他們可以成為國外網站尋求在地支援的極佳選擇。 

國內很多創投,事實上偶爾也會這樣「下海玩」,通常讓創投下海的投資案,都是電子產品的「代理商」,除了可以順帶代理自己旗下投資公司的其他產品,也是因為上述這樣的一個合作性質使然。既然這樣,為何不能弄「網站代理」?代理不到的,為何不能弄「網站自製」? 

一切,最多,也只需要僅僅500萬美元而已。網站在台灣現在肯定算是「冷門」,當它熱起來之後,今天所有讀到此篇Mr.6文章的創業家與投資人,都有機會像孫正義一樣,讓夢想「一切從這裡出發」。 

沿伸閱讀: 

5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