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Pepper的幽默行銷出了大錯,網路行銷不能「正經」一點嗎?

這星期六才剛開始新的一屆fb-MBA課程(第13屆),這一次我們添加的案例,其中之一就是上周才發生的「Dr. Pepper」在英國發生的嚴重負評事件

現在應該很多人都知道這件事了,先講講這件事到底是怎麼發生的,Dr. Pepper是可口可樂旗下的一個汽水飲料品牌,他們的facebook粉絲總數已達277萬人,是facebook上面最大的品牌之一,可想而知,他們一定也常常辦facebook相關的社群行銷活動。這些活動,Dr. Pepper有的並沒辦法自己辦,畢竟還是要仰賴這些充滿創意的整合行銷公司,才想得出一些荒誕怪異的新點子,而這次,Dr. Pepper委託了一間叫做LMFM的行銷公司──

看看LMFM為Dr. Pepper做了什麼點子?

歐美的社群行銷常喜歡以「開玩笑」為主梗,LMFM上一次想出的點子,是在愚人節當天大騙那些在聊天室的網友,這次,他們則辦出了一個活動,「只要你讓我貼塗鴉牆,就可以有機會抽到1000元。」

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不,重點是,假設是你的朋友「小明」來參加這個活動,如果只是正常的這樣貼到小明的塗鴉牆,一看就知道是小明玩了某一個遊戲或某個活動,但這次,他們希望為Dr.Pepper,成為網路瞬間人人在談論的話題,於是行銷公司下了「重藥」,竟然直接將一個不屬於小明的「感想」,直接貼到塗鴉牆去,看起來彷彿是小明自己寫的東西,而這些感想,竟然都是令人覺得「發窘」的,譬如:

「洗澡的時候一邊尿尿,有不對的地方嗎?」天啊,我若是小明的朋友,我就知道小明會在洗澡的時候……。

「我的小毯毯不見了,今晚要怎麼睡覺覺呢?」天啊,我若是小明的朋友,我會對小明的印象完全改變了。

為了1000元,而被貼上這樣的訊息,或許小明會有他的考量,但這個Dr. Pepper背後的行銷公司,一定是想藉這樣的訊息來激發小明和他的朋友之間的熱烈對話,可想像,當小明的朋友看到這則訊息,不可能完全沒有回應,有一兩個一定直接在塗鴉牆的「留言」區問小明,「你是怎麼會貼這則訊息?」小明也一定不可能忽略掉這些朋友的詢問,一定會說:「我參加了Dr.Pepper的活動……。」其他朋友就算沒留言也沒說讚,也會看到了這一段小明與朋友的對話,這樣的行銷操作可確保Dr.Pepper想要傳達的訊息可以從小明大量的傳到他的朋友,傳遞系數高,效果應該可以整個爆炸出去,fb-MBA的課程其實是拿這個案例當「成功案例」的!

但,這個案例,現在不但不是成功案例,而且竟然已經被「下架」!順便讓Dr.Pepper以及母公司可口可樂在英國的狀況「如坐針氈」!

發生什麼事?

原來,這些令人發窘的訊息中,其中一則訊息寫得「太過火」,行銷公司所設計的訊息是:「I watched 2 girls one cup and felt hungry afterwards」(我看了《2 girls one cup》然後非常的餓!)這句話一般人是看不懂的,只會想到,或許「2 girls one cup」就只是某一個電影或某一種好吃食品的廣告,沒想到,「2 girls one cup」竟然是在講一部「色情片」,而且這個事實,只要你有一點點想知道「真相」,只要去查一查,Google馬上就在第一筆、第二筆、第三筆資料都會清楚的告訴你這部影片的內容。這還不要緊,重點是,這件事後來並不是被一般網友給抗議的,率先發現的人竟然是一位英國的媽咪,她的女兒才14歲,有一天這位媽咪發現女兒的facebook上面怎麼貼了這麼一句「I watched 2 girls one cup and felt hungry afterwards」,這位媽咪竟然了解這個是什麼意思(或者她很小心的去查過了),氣壞了!你知道她為什麼氣壞嗎?因為女兒參加了Dr.Pepper活動就算了,更慘的是,女兒看了這句話,也很好奇它是什麼意思,於是,竟然上網去查了看看「2 girls one cup」是什麼意思!以上是這位媽咪偷查女兒的瀏覽器的歷史記錄才發現的,這位媽咪慶幸,還好她們家有加裝「色情守門員」,她女兒應該沒看到影片才是!這位媽咪氣憤難平,這件事也在英國的媽咪論壇整個發酵出去,傳播力不亞於Dr.Pepper所精心設計的社群傳播力,據說相關的文章已經在媽咪論壇出現了1千3百多篇,可口可樂連忙道歉,還考慮和這間LMFM行銷公司停止合作!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社群行銷不要太過火,近幾年來,因為許多「爆紅」事件其實都是「不正經」的,都是因為「kuso」而起,所以有些業者也會要求網路行銷公司,想辦法想出一個讓他們非常「驚喜」的kuso作品,希望藉此在網路上爆紅,產生很大的buzz。

有些企業,則因為認為網路行銷好像都很「不正經」,因此將網路社群行銷和「不正經」畫上等號,曾經有企業明確的告訴我們,他們希望我們設計得正經一點,不想做任何「不正經」的行銷,怕會low掉品牌,或者認為網路社群上面會做這些事的應該都不是高年齡層的網友,如果他們目標是要賣給30歲以上的,在網路上應該找不到人……。

主要也是因為,在社群行銷方面,歐美的國際企業走得比我們快,也因為他們總砸下重金,因此創造的一些成功案例,許多是在創意中還帶有一些開玩笑的成份,這時候我們一直在想,有沒有適合東方人的社群行銷方式?

歐美人喜歡幽默,那東方人喜歡什麼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已經有了,我們自己也已經做出好幾個案例:東方人喜歡的,是「情感」

一則「騙」華爾街的人去買茶的影片可以在歐美網路上爆紅出去,而在東方,不必開任何玩笑,如果我們能做出一個讓人「很感動」的行銷,它也可以爆紅出去。「情感行銷」在電視廣告已經有好幾部,但在網路社群上並不多,尤其是將「情感」的重點可以藉社群傳出去的。「幽默」一傳千百里,「情感」卻需要一個很明確的重點才容易傳播出去,那會是什麼呢?

當歐美行銷公司開始尋找「正經」,東方人可以捷足先登,情感是我們太拿手的一塊。

2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