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為什麼能以「小咖」身份,合併比它的大咖之100樣產品來做網路行銷?

Evernote是一個備忘錄工具,其實這種東西一直都有,但從來沒有一間像Evernote做得這麼好的。不過,其實,Evernote在我們眼中更像是一間超級會行銷自己的公司,它自己曾說過,他們的「產品」就是他們的「行銷策略」,意思是說,靠一個超有意思的「產品」,就可以「行銷」得如行雲流水,但他們沒有明說的是,其實他們的「行銷」也是他們的行銷策略;他們不斷的寫文章告訴全網路,他們是怎麼為自己做「行銷」的,每一招都非常巧妙,我沒有使用Evernote,卻對這間公司非常有印象,而且,非常非常的尊敬。

今天,我們更尊敬Evernote了!因為,竟然看到,Evernote開了一個……「App Store」,他們內部是稱作「Trunk」,但意思就是App Store,大家看這個字就知道什麼意思,蘋果的iPhone可以吸引幾十萬支程式在蘋果自己的「App Store」上面販賣,每一支他們都可以抽成,但蘋果是蘋果,為什麼EverNote這麼一間「小公司」,竟然也可以開一個「App Store」?

但,數字真的是驚人,他們說,默默的為這個「Trunk」佈局兩個月後,現在已經有高達2000名開發者,在幫Evernote開發app,你可以相信嗎!或許這數字有點浮濫了,但是,這個Trunk現在真的已經有將近100支程式在上面,每一個都乖乖的被收服,變成Evernote旗下的一個小程式,而這100支程式,包括了從大廠SAP推出的東西,包括了Lexmark推出的東西,而且這些廠商,全部都幫Evernote錄了一段影片,「We work with Evernote」,天啊!到底Evernote是怎麼做到的?

這可以說是一個新時代的發生,仔細拆開Evernote的策略,可以發現,這個Trunk不應該說是一個App Store,它本身,說穿了,還是一場極大的「行銷活動」

我們說,像那些做什麼事就抽獎、找明星代言……等等,只是小區域的行銷活動,因為它們只是圍繞著一個或兩個產品,推出一些噱頭,讓消費者注意到這些產品,但,像Evernote這種,像這種真的把「產品」拿出來,和其他「產品」來「合」在一起的,可以說是更高招的行銷,它在潛在是真的可以成為撼動產業的「Game Changer」,撼動的可能是Evernote所在的網路備忘錄的產業,更撼動的是這些廠商原本所在的產業!

為何?

就像它在部落格裡所宣布的,對於Evernote來說,這100樣商品,讓Evernote這個「備忘錄」的功能,瞬間可以和「掃描機」合在一起使用,天啊,掃描機 + 備忘錄,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然後,如果網友可以將twitter的訊息傳到Evernote,那又會是怎樣的狀況呢?那麼,如果像Voice2Note、pliq.me、Quicktate都已經將他們的語音辨識功能,和Evernote掛在一起,又會為備忘錄帶來怎樣的方便?甚至將那種心智圖軟體Zeptopad所畫出的計畫圖,輸出到Evernote儲存這種小事情,也可能讓使用者多做很多事,還有名片掃描機如ScanBizCards也跑來和Evernote結合……。

這是從Evernote的觀點,這些東西幫Evernote改了很多。但是,那些東西,尤其是SAP的軟體,為什麼需要去「幫」Evernote來改變「備忘錄」?

Evernote是怎麼讓大廠乖乖的幫它的忙?

不,應該說,他們是讓「備忘錄」改變了他們原本的產品。看,現在開始,Seesmic所發出的訊息,可以進入Evernote,然後Evernote再將它「輸出」到SAP的StreamWork軟體,幫助一間公司的內部一起工作。換句話說,Evernote變成一個「白手套」,將一間公司的東西,和另一間公司串在一起。Evernote雖算是新公司,好歹也號稱有幾百萬個會員,而且付費會員(表示非常重度)真的還有幾萬個人,這些人瘋狂的使用「備忘錄」,天天使用,時時刻刻使用,在電腦上面用,也在手機上面用,他們一個一個都成了「白手套」──SAP所看到的不只是Evernote的這幾百萬個人,而是這幾百萬個人可以幫助其他的產品和SAP的軟體結合在一起,所以當Evernote來與他們談合作,大廠如SAP也會「心動」,若加上Evernote若又願意提供100%的技術支援,SAP遂就很願意參與這場叫做「Trunk」的「盛會」了,讓他們的產品,前所未有的與其他100樣產品,以及Evernote本身,結合在一起!

如同Evernote常掛在嘴邊的,他們的產品,就是他們的行銷策略。現在這個Trunk,更進一步的將句台詞,擴展成「大家的產品,就是我們的行銷策略」,甚至,「大家的『產品』,就是我們這一百家公司,『共同』的行銷策略!

有聽懂嗎?

有哪間公司這麼有遠見,這麼會行銷,可以想辦法將這麼多不一樣的廠商的「產品」,在幾個月內,全部「big bang」的合在一起,讓他們願意高高興興的為你的產品背書!

有趣的是,這麼完美的行銷計畫,一口氣讓Evernote到了另外一個中小企業無法快速達到的「蘋果境界」,難道真的這麼「完美」、無懈可擊了嗎?

不,如果看看Evernote自己的部落格底下的留言,會發現似乎有不少的Evernote使用者已經在抗議,這些多出來的APP「並不是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說,他們喜歡Evernote,但Evernote還有很多新的備忘錄功能可以再增加,甚至還有一些應該修改的不方便之處應該快點修改,結果,親愛的Evernote竟然在這個時候,花了幾個月時間,搞了一個「Trunk」,帶來一大堆SAP、Lexmark…無關緊要的新功能?氣死他們了!他們說要離開Evernote了!

這種情緒我們都可以想像:如果你家旁邊開了一間十年的小麵包店,只賣幾種麵包,你一直希望他們能多賣幾種,甜的紅豆麵包啦,或是長型的大蒜麵包…該有多好!有一天,這間麵包店突然將它的店面擴充兩倍、新的架子都蓋出來了,你帶著歡喜的心情,隔天早上去買麵包,結果,竟然看到放在這些新架子上的「新產品」根本就不是麵包,而是和100家廠商談來的新產品,包括烤麵包機,還有麵包可以配的飲料,以及裝麵包的袋子等等……店家振振有詞的說:「這些都是買麵包的人,需要用到的『周邊產品』」,但買麵包的人生氣的說:「我等你們出新麵包等了一整年,現在只給我一堆沒有用的東西!」

但,這就是企業。顯然,對於Evernote這個已經很好用的產品來說,從85分再到95分,多了30%的頂級付費客戶,可能不是最有趣的「發展方向」,他們希望在這地方已經85分了,接下來,要到另一個跑道,去找「另一個85分」。原本他們是在當地的區運動會的跑道得到85分,現在他們希望到另一個更大的全國性的競技場的跑道,也得到85分!

Evernote的行銷策略再次讓人驚豔,也讓人更尊敬這間公司的行銷頭腦。Trunk本身也有機會獲利的,但現在,我們應該先從Evernote學到的是──

當你要行銷自己的產品的時候,有沒有辦法,找來其他公司的「產品」,一起來行銷?

譬如雜誌社有的時候會將某品牌的香水和它的雜誌包在一起,ok,這樣來看,雜誌這個「產品」的確利用到香水這個「產品」來加強它的產品吸引力,更多人可能因為這一包免費試用香水而買這本雜誌,但,香水這一端並沒有因為和雜誌這個「產品」合在一起有為自己的「香水產品」本身帶來任何新的思維,只有在「形象」上的,香水公司自己甚至還需要花錢買下這個跟著雜誌一起發送的機會。

譬如有些商店,會將麵包與飲料合成一包販賣,或者大賣場在中元節或中秋節,將所有零食包成一大包,一起販賣。對於參與在「那一包」的這些廠商來說,這個手法就真的是「用別人的產品,來提升自己的產品」,彼此彼此,互相互相,但背後「包成一包」的是這間大賣場,而不是產品公司廠商自己去兜出來的行銷。

這樣講起來,雖然廠商之間常常互相談一些「合作行銷」,但往往只是合作「贈品」,或者買這個就送那個,但,消費者自己也知道這些只是暫時的促銷活動,這個「產品」並沒有因為和另一個「產品」合在一起,而帶來前所未見、截然不同、從未看過的驚人新「產品」!

這樣講起來,Evernote真的很強。它不但拿別人產品來強化自己產品,還作「橋」,作「白手套」,讓別人產品也接到其他人的產品,讓100樣產品彼此互相影響對方,或許,實體的產品要達到這程度還要一陣子,先go的應該還是網路產業、軟體產業,讓我們來想一想,還有哪些產品可以做到這樣的?

你可以和另一個產品,談成這樣的行銷案嗎?

9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