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部落客鬥媒體有感:當你不爽的時候,很多是因為「基本歸因錯誤」

最近全球的媒體都在瘋「世足賽」,連足球完全不興盛的台北這邊,也天天在報導「世足賽」;昨天的「早安打卡機」的問題是,最近哪一種新聞最令你喜歡?讀者也一面倒的選了第二個選項:「世足賽」。所以,世足賽當今全球主流媒體,最重要的話題。

但在美國的網路圈,不但沒有講世足賽,反而還發起了一系列的火線話題,這話題其實沒有連貫,但你可以看到,有很多人真的很「火」,事實上,是兩邊在「打仗」,一邊是「部落客」,一邊是「媒體圈」

部落客不是已經過氣的東西了嗎?

所有的美國部落格的流量沒有再顯著增加過,他們有什麼好吵的呢?

首先,是已被Amazon以上億美元收購的「每日一物」大站Woot,跑來跟「美聯社」抗議!抗議什麼?就是美聯社出了一篇新聞稿,ㄝ提到Woot最近有多麼的賺錢,而Woot竟然不喜歡這篇文章?為什麼?因為,這篇報導之中引用了好幾處是Woot的創辦人的部落格裡面的文章內容!由於「引用」的痕跡非常明顯,於是Woot的創辦人就老大不爽的要跑來「告」美聯社。有趣的是,他跑去引用美聯社自己對部落客的「規定」,拿一個自動填寫的表單,填入了他們引用了幾個字,計算出來,美聯社必須要支付該部落客12.50美元!

這種事,其實也沒啥大不了的!事實上在幾個月前早就有另一篇文章表示,主流媒體早就常常在「偷用」網路上的文章,大部份都很「野蠻」、完全不會「具名」的;以台灣的習慣,你會看到有時候記者就會說,「最近某某某政治家『被網友kuso』,當作是『小白兔』……」這一段所謂「被網友kuso」,其實是被某一位部落客提及,但報導是不會提到部落客的名字的。還有許多是「資訊」的部份,記者從部落客的文章中知道了這一則網路上的新網站、新趣聞,就直接拿過去用作今晚素材,直到該位部落客看電視的時候,一開始高興大喊:「哇,這則新聞我昨天就寫在部落格上了!」然後看到記者的「分析」,咦?怎麼邏輯與用字都與我「差不多」,愈看愈沮喪……。

結果,美聯社在一天後回應,回應的內容也很簡單,只有兩句話,語氣又狠又冷。第一句,他們說,他們「真的」有「訪問」這位創業家!而這些話不是從部落格拉出來,而是當場訪問出來的!而第二句,則故意顧左右而言它的表示,美聯社的一大組記者團隊正在墨西哥灣的漏油處作第一手的採訪,請鎖定以下這個網址……。看完這封email,很難想像這是美聯社寫出來的正式信函,可說是對部落客「挑釁」意味非常濃厚

差不多同一個時間點,知名網路人兼作家、「Web 2.0」一字的發明人Tim O’Reilly,則是槓上了另一位《紐約時報》的媒體人--只是因為,這位媒體人引用一句號稱是Tim O’Reilly親口說出的話,表示「『微軟』已經完全不在最酷、最新科技的軟體開發者的選擇雷達之內了!」,這句話實在太強烈,而且不太正確!平時就算了,但這句「引言」被報導出來後,讓Tim O’Reilly坐立不安,他好怕,以後大概再也沒機會與微軟合作出任何他們的書了。

於是,Tim竟然還極罕見的大動作的跳出來寫了方才那一篇文章,不但強烈譴責這位《紐約時報》的媒體人,而且完全在字裡行間再公開強調一次微軟的美好,他說,他完全不記得,和這位媒體人訪談的時候,有提到那一句話,Tim在訪談當時想表示的,其實是微軟還擁有一個龐大的、熱情的開發者社群,你不應該認為他們已經不在,只因為在舊金山矽谷地區看不到他們。的確,這是事實。Tim還認為,他的看法比較傾向微軟的副總裁最近的說法,認為「微軟還繼續經營一個很大的開發者相關的活動,微軟在開發者族群仍佔『很大』的生態圈」。雖然以上都是事實,但Tim大動作的跳出來,對於一些一直在讀O’Reilly的各種開放原始碼、免費工具的讀者來說,可能會嚇一跳。

然後,就在昨天,TechCrunch的大老Michael Arrington又剛寫了一篇文章,從頭到尾沒有提到剛剛兩篇,但是他走了另一個話題:他對主流媒體嗆聲:「新聞界需要更多的『偏見』!」他舉出好幾個例子指出,有記者因為在自己的微網誌表達了自己對一些中東情勢的「個人偏見」,就被報社給無情的fire掉了,然後Michael Arrington繼續表示,看,他家的部落格都不會管這些!部落格都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有的時候,直接把他們對某個產品的意見,直接就直接寫在標題裡!誰怕誰!這位部落客,挑了一個超級舊的話題來對媒體圈「挑釁」。

以上,一連串發生在這星期的「部落客 vs.媒體人」的事件,絕對不代表最新的「網路趨勢」,因為部落客身為新媒體這件事早就已經被「炒作」得過時了,已經不再是很偉大的值得再討論的事情。但,美國部落客,竟然在2010年的此時,又開始與他們曾經被以為可以抗衡卻終究不敵的「媒體大哥」作這些衝突、挑釁、筆鬥,雖得到網路人的支持,卻反而曝露了另一種東西──

叫做「人性的趨勢」

昨天剛好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人性有一個現象叫「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中文可翻作「基本歸因錯誤」。它是在形容,一個人,如何的容易去「歧視」或「偏差看待」另一個人,我們往往在評斷一個人的所做的事情,會太過於注重「他本來就是這樣的人」,而不認為他是因為當下的情況,才變成這樣的人。

舉例來說,妳在第一次相親約會的時候,看到對方拿出了手帕擦手、再擦擦桌子、再擦擦杯子、再擦擦碗和盤,妳會很自然的想到,「他」可能就是一個比較愛乾淨的人!當妳這樣問對方,「你很愛乾淨吼?」但對方卻不好意思的告訴你,沒有啊!其實……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擦這些東西,因為我看到方才妳的碗上有一個小小的不明殘渣物!你會覺得不可思議,認為就算他是有生以蘭第一次擦這些東西,他也一定是一個很愛乾淨的人,才會這樣做……。

妳的腦袋就是轉不過來!所以當你跑去他家一看,哇塞,整個房間亂得像垃圾山!突然間你真的無法理解為何他當天這樣細細索索的去擦拭這麼多的盤子和杯子和桌子,雖然他早就告訴你,「那是因為一個小小的不明的殘渣」,你依然無法被「說服」,那天他的行徑,真的就是只因為一個小小的不明的殘渣

如果連這點小事都出現這麼深的「誤解」,那麼這兩個人,遲早會發現對方可能在找自己麻煩,或者對方偏愛其他人,或者對方怎麼這麼不講道理……然後,衝突就會爆發!

「基本歸因錯誤」,就是人最大的劣根性之一,無法去思考每個人在當下的觀感,而將所有觀感歸諸於文化的差異、長相的差異、學歷的差異、年齡的差異……。所以,當對方和自己是屬於「同一個族群」,兩邊比較容易接受對方的缺點,但若對方和自己是「明顯屬於不同的族群」,那麼,只要一發生一件「看不慣」的事,我們就會很自然的認為──

「那就是你們這種國外回來的才會幹的事!」

「那就是你們這種長得比較醜的人才會做事的態度!」

「這就是像你們這種創業的才會幹的事,十個創業家有九個是白癡!」

然後,就會氣到爆!

就會打架!

就會暗槓!

這些看法,當然不會明白的講,但這樣的「偏見」卻牢牢紮在心裡,紮得比什麼都還要深!

這,不只是「部落客」這樣看「媒體」,完全不懂得「同理」媒體的規範,媒體也完全一開始就是恨著「部落客」。他們都是因為他們當下的情況而做他們做的事,並不是因為他們身為「討厭的部落客」或「腐敗愚蠢的媒體」才這樣做,但是部落客和媒體,就會因為剛剛說的「基本歸因錯誤」,會一直一直一直一直一直一直一直的這樣的想。

由於「基本歸因錯誤」的影響,我們一生中的人脈關係,已經幾乎訂立了。我們以為,我們還會再碰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和一些有趣的人共事,或者再跟到一些有趣的主管、老闆?但,我們會被一些負面的情緒給層層的關起來,儘管我們每次在社交場合或在面試的時候,都是將溫暖的大手熱情的伸出去!但,我們其實早就被層層的負面情緒給包圍住。

於是,我們不快樂。

一直到有一天,我們終於申請了國外的MBA,到了國外;或者是終於移民,到了哪一個城市,那時候我們會發現,以前我們都不會想和這些人在一起,他們都變成我的好朋友……。或者,直到我們參加了一支社區棒球隊,和他們一起打球,從來沒問過他們是來自於哪裡,就是大家一起打球歡樂。

或者,從來沒有這麼一天。

由於每個人都有「基本歸因錯誤」的問題,這是已被心理學家證實的存在於每個人心裡的劣根性,那麼,只要自己可以有意識的將這個「基本歸因錯誤」拔除,無論對方是怎樣的人,是比你小十幾歲的小毛頭?還是高不可攀的超級大美女?都可以從他/她的角度,來「重新的想一次」,今天花個五分鐘,將所有身邊人的角度「重新的想一次」,那,這龐大的無趣的上班的壓力,這永遠脫不掉的經濟的壓力,都會不見,而心情會好個兩倍以上,嘴角自然揚起!

17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