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Q事件反思考:供應鍊奴也有春天?

JSDWAY

捷達威(Jsdway)沒有代理或自製任何遊戲,只是一間遊戲點數卡通路公司,代理各種寶物、點數在台灣3000多間網咖銷售,在上下游之間卡了一個漂亮且堅固的位置,今年的生意可做到十億台幣,每股盈餘達4.5,在未上市盤商間行情看俏,認為捷達威可將這套創意軟體通路的經驗拿到中國大陸進一步發揚光大。看到軟體通路商捷達威的成功,再比較看看台灣各式軟體製作界的疲軟,我有一些想法。 

在台灣提到「我要創業」,周邊人士除了先用一種非常不信任的眼神看你一眼,接下來肯定要拷問你下列問題:「你有貨源嗎?」「你的客戶在哪裡?」「他們為什麼要跟你買?」在亞洲,古代攀附家族封建制度所留下的遺毒處處都在,講求的是承先啟後、上下有序,先顧現實面再圓夢想;這樣的心態讓中國人做起生意來可以媲美聰明的猶太人(香港商人發威全球),但也讓中國人永遠只能「做生意」,在現有的世界秩序中去找一個自己可以穩穩賺錢的位置,而不是自己去創造一個位置 

台灣人講「創新」,已經變成只有皮、沒有肉,以為「創新」就是不照國外母廠的設計,自行設計一個獨一無二的仿iPod又不會侵犯它專利權的新式外殼?而台灣一直要打「品牌」,更是常有脫軌之作,有的人把它想得太簡單,以為只要在產品上面貼個商標就叫「打品牌」;有一批人又把它想得太難,好像是要像麥當勞一年砸十億行銷費才搞得出的東西。 

我常在想,為何台灣能在硬體方面,創業總是創得如此成功、如此自然?你看,一間接一間,如此源源不絕;PC後有NB,網通基地台之後有各式手持裝置、GPS、遊戲機、機上盒,個個都是外銷,個個都是未來之星,原來,因為許多台灣創業家習於以「供應鍊奴」的心態來思考自己在產業的價值,他們一定要看到中間那個「洞」才會出手,一旦看到有機會低價買與高價賣,卻也出手得非常果斷迅速。而相較之下美歐創業家總常常自以為是,永遠是直接夢想自己變成下一個新力、下一個Apple、下一個微軟,對他們而言,供應鏈反而只是在要發展產品的時候才去考慮的事情;當年在創投與來自舊金山的一間設計超迷你PC的品牌公司OQO打交道,發現他們對供應鍊一竅不通卻完全不害怕,反正「只要來台灣,就會有人會幫他們做出來」,已經感觸良多;原來世上有些地方的創業家天生就可以玩品牌,有些天生就是要當「供應鍊奴」。 

原來,能不能打品牌,已經註定在血液裡。這樣說來,BenQ在德國的挫敗或許是因為對品牌渴望的過度躁進,相反來看,卻也代表台灣創業家在沙漠待久了,對於品牌這杯聖水過度渴求,看到海市蜃樓也趕快去抱住,以致於跌了滿鼻子都是沙。 

既然能不能打品牌已無奈註定在血液裡,反過來走,或許也有一條新路。尤其是對於軟體業而言! 

台灣在軟體上做得這麼彆扭,原因就是軟體創業家還想把自己塞進某種供應鍊裡,他們先問自己:「哪裡有需求?」答案就是這些需要做網站的企業、需要e化的工廠;他們再問:「哪裡有便宜的生產工具?」於是他們看到政府補助了各式各樣的基金,於是以申請它們作為依歸,這樣徹頭徹尾的忙了一陣,不知不覺間五年、十年就過去了,公司營運順利,也永遠限於資本額一千萬、五人以下的規模,無法上市上櫃,無法被併購,無法被創投投資,no nothing。這是供應鍊奴心態的後遺症。 

最近安排「二人創業媒合小聚」,我想找幾間專門為人自製網站的公司共襄盛舉,我以為,讓他們來聽聽點子,他們應該會很樂意;結果我上網找了一圈,打了十幾家,全部都拒絕參與「二人創業媒合小聚」,原因有幾個:第一,你的網站不像購物網站,無法套用任何現有的套裝軟體。第二,你不注重美觀,但我們最強的地方就是設計漂亮的網站。第三,我沒有技術這麼強的可以幫你做這麼複雜的網站。第四,像你這種高度客製化的網站,我一開始做就永遠沒有讓你滿意的結束,永遠收不到尾款。不能怪他們,因為這些公司打定主意要在供應鍊中做一個類似於「工廠」的角色,大量的幫客戶做類似的網站。 

如果把這些專幫企業網站的公司以及由這些公司所架出來的電子商務的網站全都當作「網站公司」的話,台灣的網站界的活絡度其實不會輸給美歐;最近公佈的e-21金網獎得獎名單,有Coffee CenterET Mall購物商城KUMICO衛橋主題酷一番市場,都是很特別的創意主題,都設計得很完善,真的欣欣向榮。但對於在矽谷習慣周圍都是沒有供應鍊羈絆、直接思考「改變全世界人類習慣」的網路創業家,看到一個地方都只是開這種網站,會嚇一跳。 

不過,假如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件事,它會就變成「機會」而非「缺憾」了。和PC、消費性電子、甚至遊戲軟體比起來,「網站」產業的供應鏈目前還沒有「國際化」,也還沒感受到價格壓力,也就是說WordPress所有的plugin都是免費提供的,製作人沒有壓力;News Corp在美國就能買到他們喜歡的公司,不必到全世界去找;Google目前靠在地的8000名員工就可以支撐,不必像OracleMicrosoft一樣大量外包給印度寫程式。試想,假如有一天,「網站」的供應鍊也必須國際化的時候,台灣死氣沉沉的網路業就會好像僵屍復活般從棺材裡爬起來,突然所有人都知道該怎麼做、創什麼業,創投也來了。 

等不到那時候的話,有興趣的策進者,可以開始先自己來嘗試自行架設這一條「國際供應鍊」,讓這條線開始量產「網站」這種產品。這一點我覺得這些網站製作公司肯定很強,因為他們這些年來已經設計了好多自有網站框架,也演練了一套流程,如何和客戶以最少次數溝通完成?如何用最便宜的人力來完成網站?如何同時進行十個以上的網站製作?他們懂得將「網站量產」當作是個生意,也可以是未來「國際網站供應鍊」的發光之星,就像今天的台積電友達鴻海廣達一樣。 

7 comments

  1. 做不到也許就是契機,不管是網路不管是實體不管是哪方面。看見契機需要知識與經驗,實行卻是需要勇氣與毅力。代工下的春天,也許是堅持自身品質外並且有夢去想像市場的廣大。只可惜也需要很多力量的支持,最近有在報導大陸廠家藉由併購想要越上國際卻一一發生適應不良的狀況,包括最近台灣BenQ一樣,但我卻想要問迪斯奈從創立以來不就是經歷過很挫折才逐漸坐大,但是他過往的經驗卻無法複製在香港的區域中,但他卻不放棄因為他藉由這次經驗中又上了一課,中國人的課,一個下一步的經驗。失敗不可悲,可悲的是失敗後,眾人退縮的態度,一個沒有經驗累積的社會是處處就像浮萍跟著變化來四處遊蕩。

  2. 我們願意提供一部份的資源做這樣的服務,如果願意的話 不妨聊聊?
    我想只要找出一個雙方都可行的獲利模式 這樣子協助也是一件大家都樂見的事

  3. 有那個國家的創業者 一開始不是機會主義?
    很想瞭解Raven您創過何種業呢? 🙂
    商業模式 千百年來,除了買跟賣 付錢與不付錢 賺錢與不賺錢以外, 有何曾創新過呢?
    創業最難的就是去面對難關,如果創業者不願意去面對難關 勇敢挺進
    不是嗎?

  4. 台灣一向只看「實體」的東西,才認為有價值,而很少認為那些什麼創意啊、藝術啊、品牌啊是有價值的資產。韓國則相反,結果現在人家不韓流成為風氣,韓國品牌也逐漸打出名號,從線上遊戲到電子產品,乃至電視,不但為韓國創造了累進的財富,而且最重要的,這些財富是人家無法取代的。反觀台灣,還在以代工為己任,結果就是永遠幫人家打工賺取幾趴的利潤。
    歡迎到站長俱樂部 http://www.webmasterclub.org ,這裡有許多類似的觀點討論。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