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報》的極限定價,談「免費」與「超貴」的定價藝術
最近歐美媒體無論是報紙或雜誌都「喜訊連連」,上次《華爾街日報》在iPad賣出一道彩虹,接下來輪到《Popular Science》,iPad上面一本賣4.99美元,和書報攤定價一樣,沒想到竟然也賣到列名全館第39名暢銷。此外,《紐約時報》網路版亦確定將於明年一月開始全面收費。已經試過「免費」而且開始懼怕「免費」,就算Sunday Times已經作出預估,開始全面收費後,網站流量將從每日122萬人陡降到只有6萬人,瞬間削去90%,也是無所謂、沒在怕的!
這時候,有一家媒體,竟然反其道而行。
這是英國的《衛報》(The Guardian),它竟然「不怕死」,決意繼續「免費」,而且不只免費,它打算完完全全的公開它的內容,讓開發者可以100%的使用。注意,它可比當初紐約時報開放的API還更徹底,開發者可以用程式去爬到「所有的內容」、「完整的內容」,而且,還可以大方的將這些內容用作「商業用途」,拿它來賺錢,《衛報》都無所謂!全部給你用!天啊,比「創用CC」的標準還開放!
為了讓此事明瞭一些,他們還特地派了一位「開發者宣傳大使」,特地在北美州宣傳,要更多的開發者,盡量來使用《衛報》的內容!
這樣好嗎?
仔細想想,這很厲害!那些專開廣告網站的「網路蟑螂」,應該會開始亂爬《衛報》的內容,做出一大堆《衛報》的「分身」,你說,《衛報》賺什麼錢?簡單,它顯然打算在它的內容中,隨處置放廣告。開發者在簽合同時,必須同意讓《衛報》繼續保有這些廣告在內容裡,我可以猜到《衛報》真正的想法是,現代的「新聞」,早就不一定是公正新聞,說實在,他們一天出十則新聞,可以只有五則是新聞,其他五則是廠商購買記者去寫出來的新聞稿、廣告,當大家都自動在抓《衛報》的內容放到全世界上百個、上千個網站,《衛報》的「新聞」變成炙手可熱,人家讓華爾街日報登一下也就幾百萬人看到,給了《衛報》卻可以上千萬人!這就是他們打的如意算盤。想一想,報社最後就算收不到廣告,他們最核心的「出新聞」依然是廣告主眼中的最佳的廣告版位,透過這樣大膽的「超級免費平台」,這樣的廣告版位,整個拉到最大。
妙哉!
目前《衛報》還在Beta推廣,竟然已經大紅,號稱已吸引高達2000位開發者,已開發了高達200支應用程式。200支,環繞在《衛報》的內容周圍!一夕之間,《衛報》變成媒體界的大熱門,或許媒體人訕笑它走回頭路,準備餓死,但在矽谷的Google總部說不定暗自冒冷汗。
趁此文章的機會,來談談最近對於「定價」的感想──
每次推出一個新產品,「定價」就會經過非常深入的討論,甚至找來所有認識、可信賴的好友,一起聽聽我們的「定價」,再估算我們的成本,算出最有「道理」的一個價錢;我曾經為了一個定價,反反覆覆的睡不著覺,一下子加個幾千,一下子再少個幾百,稅前與稅後…那個數字反覆的推翻、反覆的調整。
不只是我們,所有做生意的人,往往都很注重「最佳定價」(optimal pricing),這最佳定價,代表著你的利潤達到最高,你的客戶量也最大,甚至你的宣傳效果也最好……。我們都好希望我的商品一開始開價就是「最佳定價」!但,新創產品,即使今天剛好是最佳定價了,但只要過了一陣子,說不定你的價錢會因為熱門而調高、原物料漲而調高,也可能因為競爭激烈而降低,很快的就不會再是「最佳定價」了,麻煩的是,全天下沒有一個消費者可以接受你的產品的定價是「上上下下」的浮動狀態,所以身為一個商家,在新產品的定價上,必須小心謹慎,可能先透過市調問一問作為參考,等到推出後,有一說是將定價拉高,若拉得太高,沒關係,你付3萬元,你報名了我就送一台1.5萬的筆電給你,於是定價等於調降到1.5萬元……用「贈品」的方式來「調整」定價,是商家常用的手法。
但我漸發現,即使如此,「定價」仍然不是一個容易的事,難怪商學院特別開一課來講定價,對於網路上的新創公司,定價更難,所以我們與其一直被「最佳定價」給纏住、傷透腦筋,不如……直接採取「極限定價」!
什麼叫「極限定價」?
所謂極限定價,就是將價錢設在「最低」與「最高」。最低,就是零元,甚至倒貼。最高,就是沒人會買的價錢。
開這兩個價錢出來,然後努力。
怎麼說呢?
先講「最低定價」,這部份就是《衛報》現在的策略,它透過免費的方式和競爭者產生強烈的區隔,通常這亦是最好的行銷方法,譬如最近拚命在亞洲宣傳的AirAsia釋出了100萬個免費機位,另外美國書店Barnes & Noble也推出一周一本免費暢銷電子書,連續五周的大贈送。不過,新創公司「免費」已經是常態,又不是大品牌,行銷效果有限,站在商場裡拿免費的東西給人吃,群眾見之趕快閃,尷尬萬分,一點用處也沒有,所以我認為,對於新創公司而言,最低定價,並不是行銷手法,而是為它帶來「不用成本」的「夥伴」,如同現在的《衛報》就是吸引了2000位這樣的夥伴,靠「免費」定價,讓他的陣營裡頭,多了一群和他的競爭者完全不一樣的人,也讓他反而另闢好多條新路!
然後,再來講「最高定價」。為何要將價錢定在「最高」?
這不是因為「高價看起來有價值」這類的虛無、是是而非的理由,而是有一個很堅固的理由在後面──有人很怕定太高,認為定太高就沒人來,這是大家對「量」的迷思,認為「量」是很重要的,但這卻忘了,新創產品本來就需要去「教育」買家,這個新產品為何有幫助、為何有價值;也因此,其實我們更需要去好好對待那些潛在客戶,不厭其煩的告訴他們,買下來有多好;另外也好好照顧這些初期的買家,讓他們覺得百分之百的好。所以,定價偏高,「量少」反而可以專注在幾個客戶,讓新創產品更好。
那,你問,這樣的話,只要「偏高」就好了,為何定價又要「很高」呢?
當你定價「很高」,高到你都不好意思說出口,這,就好像你今天說,我要追「林志玲級」的女朋友!正常的情況下,你跑去找她,她一定連看都不看你一眼。於是你開始調整裝扮,讓自己眼神多一點電力,下次見到另一位,發現她雖然沒對你有印象,但好像對你至少開始多注意幾眼了!下一次再改變自己說話的方式,多準備幾則笑話與故事,哈,她開始和你講話了……你再回家想想,明天還可以怎麼進步。
原來,定價很高,就順帶的為自己公司設立了一個更清楚的「目標」,所有的行銷行為都有了明確的目標,也有了明確的「檢驗成效」的方式。要嘛,就是沒有成功的追到林志玲當女朋友,要嘛,就是她變成你的女朋友!我們知道,那個目標達成,我們可以舉杯慶祝,到那個時候,我們進步了好幾倍!新創公司並不需要「正確」,需要的是「士氣」,而高定價帶來的是無限的士氣,低定價只會磨損士氣。
我自己也曾經因為急著有收入,有時候無法完全實行這個「一高一低」、「極限定價」的策略,胡亂出了低價,到現在自己都還在學習中。但我知道,如果我一輩子都要不斷嘗試新事業的話,它會是我活著的這時代要永遠記住的策略。有時候,定價不用考慮太多,盡量「極限」就對了。
借個版面宣傳一下
【工商時間】
5 月份Web Tuesday 盛大舉辦
對象: 網路人(工程師、 網路從業人員、行銷人員、創業家、內容創作者)、欲異業結盟的各領域的精英、投資者
費用: 免費 (附飲料、茶點)
由優學網創辦人,Gary Cheng 和網路趨勢作家Mr.6共同創辦的Cross Web Ventures,在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二舉辦以網路創業家為主的聚會 – Web Tuesday,歡迎網路創業家來和各領域的精英交流,以增加人脈提升網路創業成功的機會。
本次特別在「普富科技數位媒體中心」交誼廳舉辦。普富科技數位媒體中心占地520坪,志在提供網路人良好的辦公環境。
請按 連接到留言者的網站 »
如果我一輩子都要不斷嘗試新事業的話,它會是我活著的這時代要永遠記住的策略。呵。此话很透彻。这是人活着的动力和意义。
写得很好
有一點像Google adsense 內容聯播網~利用內容去吸引目標客戶群~賺取廣告費用~
不過這一點不錯喔~開放大家免費看
~讓大家免費使用~利用病毒行銷創造超高的散播率~~
不錯喔~這也有一點像在維基經濟說到的開放比封閉好~讓大家來幫你工作~~
http://minmaxeric.pixnet.net/blog
網站設計不難, 難在創意跟 “行銷”!!
s/是是而非/似是而非/
“原來,定價很高,就順帶的為自己公司設立了一個更清楚的「目標」,所有的行銷行為都有了明確的目標,也有了明確的「檢驗成效」的方式。要嘛,就是沒有成功的追到林志玲當女朋友,要嘛,就是她變成你的女朋友!我們知道,那個目標達成,我們可以舉杯慶祝,到那個時候,我們進步了好幾倍!新創公司並不需要「正確」,需要的是「士氣」,而高定價帶來的是無限的士氣,低定價只會磨損士氣。”
…….
如果是高定價不可行的目標或困難度過大,則可能帶來無限的挫折,最後除了經理外,其他位置經常在換人,滑不來啊。
定價真是一門藝術啊
其實現在是網路時代了,回頭看很多產業都還是用工業時代的思維以及眼光在經營。
遲早被時代洪流淹沒……..
趣活族創意商品
定價真的是一門藝術喔
記得之前有看過很多書專門討論訂價策略的哩
網頁設計 網頁設計公司
我ㄧ直懷疑ipad ipod風潮是怎樣搞出來的 美國這幾年股市大好 跟以前的日本一樣 所以錢多到沒處花 其實蘋果的ipad 好像幾年前就有類似的 benq就有 其他大公司我猜也有 怎麼都沒造成風潮 差別沒那麼大吧 我猜蘋果一定是撒了很多錢 做新聞 就像衛報一樣 全球各地都買 推出的同時 每家報紙電視台都大幅報導 搞的好像出現了外星人一樣 嚇死人的新聞量 以筆電來說 我覺得日本sony 做的還比蘋果有質感 重量也輕 可是就沒有這種新聞量
以前的平版電腦沒成功的因素在於壞的使用經驗與無類似app store的支援,跟行銷費用不是很有關係,當年微軟和INTEL對於平板電腦、UPMC、及MID辦的記者會與投入的廣告費用超多,但還是沒拉起來,軟硬體READY的時機在那時刻還未來臨.(無線上網/3G的時代也未來臨)
價值/價格兩者,最讓消費者/訂價者兩難!如何讓這兩者趨近,不管是向上趨近,或是向下趨近都是好事~ 但是價值/價格,如果再加上”行銷”手法,那就有趣了~
呵呵,这个定价策略,有意思
感謝分享這句話實用’定價不用考慮太多,盡量「極限」就對了。’
這個案例很有意思…
感謝Mr.6分享也預祝新課程成功喔
喜歡adidas一起交流吧
免費與超貴大家比較愛
中等價碼反而沒人
高定價帶來的是無限的士氣,低定價只會磨損士氣。
要嘛就免費
不然就極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