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Stake案例有感:如果大家都想打破Middleman,那麼它絕不是夢想

這周看到四月甫出來的一間新公司,這間公司叫「Fashion Stake」,創業家是剛從哈佛商學院畢業的男生,看準了「時尚界」是一個高利潤的行業,品牌被高拱在天,中間的「middleman」層層剝削,所以「Fashion Stake」打算一口氣把品牌拿掉,把製造商拿掉,行銷公司拿掉、百貨公司也拿掉,拿掉拿掉,全部拿掉……,讓那些有想法、有天份的服裝設計師,可以直接幫「民眾」設計衣服

什麼意思?

原來,「Fashion Stake」就如它的名字,網友不只是觀賞衣服,如果喜歡一個設計師的衣服,可以透過此網站,以現金「贊助」這位設計師的新品牌,然後,以後這個新品牌在此網站上面販售的衣服,你也可以抽一份!換句話說,這個網站朝向一般民眾著手,它想辦法讓一般民眾也想要買衣服,甚至還因為看在以後可以抽成的份上,就花下以前的10倍的金額來贊助一個新的品牌!而這些錢還不是白花的,「Fashion Stake」顯然是將這些「抽成」的金額,不是換成錢來還給使用者,而是將這些錢當作「虛擬貨幣」,可以在網站上面拿來購買這個設計師或其他設計師的衣服!

換句話說,以後,不必再到昂貴的時裝店買衫了,全部都在「Fashion Stake」買足你身上所有漂亮的衣服,你的同學同事朋友都會問:「哇你的衣服是在哪裡買的?好漂亮喔!」你可以驕傲的說,這是一個新牌子,我還是股東之一喔!都要謝謝「Fashion Stake」啦!網路的文章都說,「Fashion Stake」是一種將時裝都「眾包」(crowdsourceing)的概念!

眾包?

這個字用得不太準確,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它是一個比較老的說法了,讓人不想再看下去。奇特的是,「Fashion Stake」竟然再次受到好幾個部落客(如這裡這裡這裡)以及媒體的提及,路透社的新聞稿還說,這間公司對於時裝界的影響,就像p2p軟體之於流行音樂界的影響!有這麼誇張嗎!

聽完這個點子,可想像若將此點子拿去給投資人看,他們一定覺得「太天真」。被認為「太天真」的主要原因是,愛看時尚的不會吃這套,不愛看時尚的就算你給他賺錢也不會進來。一般民眾真的有這麼美國時間去當「伯樂」,去喜歡、花錢贊助一個沒沒無聞的品牌嗎?況且,給「素人品牌」的網站早就一大堆了,想自己有個品牌?沒問題,可以來到「CatWalkGenius.com」PO自己的作品,那邊已經有一群人願意支持少男少女的流行品牌,或是更大眾的來到「etsy.com」也可以PO上自己的設計品,讓大家欣賞,網友有興趣就購買。以上這兩個網站也是ok而已,若再踏深一步,所謂「Crowd Sourcing」,或什麼Web 2.0,在網路一日三變、一年千變之下,已是有點老套的字,從來沒有真的很成功的證明?

不過,真的完全沒有成功的證明嗎

「Fashion Stake」認為時尚界那些塑造品牌、將它高高拱在天上的「middleman」通通都可以「拿掉」,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已經看到,「拿掉時尚品牌middleman」某程度上已經開始實現!這星期在電子商務界有一則重大併購案,之前在這裡曾寫過一間英國的高檔購物網站「Net-a-Porter」,傳出已經被全球最大的珠寶商、瑞士的Richemont以高達5.3億美元(160億台幣)吃下67%的股份了,此併購案一點也沒有投機,所有人都覺得Richemont真是做對了事,也讓該珠寶商的股價再創兩年來新高!其實Net-a-Porter這個網站是專賣高級品,它就和一般購物網站沒兩樣,後來業績提升主要歸功於2008年間他們「選產品更小心」,和一些知名設計師談「獨家販售」(exclusive)。這些超漂亮的衣裳上了Net-a-Porter,少女與熟女們吃好相報,紛紛前來購買了,最後Net-a-Porter每個月一共吸引了250萬購物者(大多為精準的女性購物者),總共賣到170個國家!

想想,Net-a-Porter這個點子和「Fashion Stake」在本質上其實相距不大--

Fashion Stake是要平民化,讓一般長尾更後端的設計師都有機會,而Net-a-Porter則是取頭端以下的一塊,非一線但差不多是一線的設計師,幫他們直接與民眾接觸。想想,台灣這邊知名購物網站PayEasy先前與牛爾與其他素人老師的合作,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不是嗎?結果是:Net-a-Porter已經被群眾所接受,而且據自己當時寫的文章,他們2008年的超棒業績其實並不是每天平穩,而是靠一波又一波爆衝上天的「設計師產品」,一年內靠幾個二線設計師突然製造幾個「亮點」,有一天據說就賣出了100萬英磅(約台幣7000萬的衣服),靠這一天就可以休息一個月也不必怕!

不過,這一次,我們卻沒有轉頭過去不看,因為,我們漸漸學會一件事──

自己看,不準確。

要看「風向球」,才準。

一個網站開始賺錢,當然是最好的風向球。不過,若要找到比那個還要「更早期」的風向球,只要看到「很多人喜歡的點子」,雖然還找不出賺錢方法,就是很多創業家都往這裡面跳、跳、跳,可能就是一個未來的「風向球」。至少,我們從「合購」這件事有了一些感想。最近Groupon大爆紅,所有人都愈來愈對這個有興趣,其實Groupon只是一個合購的點子,但它又比合購還要更在地化、更直接的,你找來一家高檔理髮店說100元就讓你理髮,讓它爆來1000個客戶,這也是很好的廣告方式。其實「合購」已經講了很久,Groupon一繳出成績,立刻點醒大家的頭腦,「來喔來喔!」的聲音不絕於耳,因為這是一個大家早已熟悉的夢想。

也好像當年兩人創業媒合小聚有個點子,要改變房仲業、保險業,打破他們的middleman,將「房屋」、「保險」全部移到線上去賣,榮獲觀眾票選最喜歡的第一名,當然你會說,不對啊,這樣的點子終究還是受限於「這是一個需要人去引導」的行業,甚至說這行業會「長得這樣」一定有它的生成原因,不可能「認為」就可以打破?但連200年的報紙的方式都可以在十年內打得殘破,網路只需要十年的時間,就可以改變;只要當初認為「可以這樣做」,這方向一定是通的!

當然,從「Fashion Stake」到「Net-a-Porter」,這條路可能還很漫長。而且,現在大家對於像「Fashion Stake」這種點子的「賞味期」會愈來愈短,以前做這種網站,我們會很要求「點子很棒、民眾尚待教育」,所以不會要求馬上產生利潤,甚至不必馬上產生營收,但,現在這麼多購物型的網站在那邊,個個都賺了很多錢,以Net-a-Porter一年前的營業額達到8150萬英磅(1.4億美元、50億台幣),那麼,「Fashion Stake」也很快的會被要求必須快點賺錢!不過,大家能共同喜歡一個點子,是很難得的事。它不是集體催眠,而是集體產生的風向球。

大家都這麼喜歡,所以,Middleman一定會被打破。

現在只等這股風變強,「Fashion Stake」也有機會成為下一個Net-a-Porter或Groupon。

1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