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假根」的優勢創業大計
美國科技人共通的病之一就是濫用「假根」(Jargon),「jargon」這個字其實有點負面,意思是看不懂、刻意艱深且在沒要時濫用的字彙(據說以C字開頭的字很多,M又是management的意思,因此常有新假根取作CPM、CRM、CGM、CIM、CDM這種字母簡字),據說以每天五字的速度增加中,每年要製造一千個以上新字母字,這些假根大多是用來用最短的方式來說明一個複雜的概念或產品,且就稱作「理性假根」。
昨天我去聽了一個創業家的報告,創業家有錢、有資源、有動力、也有創意,他跟我說了他的願景,並且告訴我如何「樂活行銷」、「感動行銷」、「病毒行銷」,還有他們的行銷三步驟、四原則、五行動事項,引經據典,我頻頻點頭,卻不免有點想睡覺,因為我好像在聽一場EMBA課,不是在聽創業計畫?他們指著自己的menu說:「我們也用Web 2.0來規畫整個網路。」找來找去找不到任何Web 2.0的元素。
台灣的創業家(或所有的人)其實往往也有「濫用假根」的共通病,和美國不同的是,大家習慣性的使用之前的假根來形容某種精神與文化,因此叫做「感性假根」。
提起「感性假根」並不是在批評,而是想發掘與強調台灣在這方面的天份。仔細觀察會發現,台灣企業家是全球少數在公開演說中,刻意將書本上的企管字眼在演講中提及的人;在國外,許多企管書只有極少數的高階經理人在看,台灣則是全民閱讀(幾乎);台灣的書店將國外的所有各式各樣的「假根」書都拿回來翻譯成書, EMBA課程今天在台灣開得這麼泛濫且還有這麼多經理人前仆後繼的去上課,也是全球謹見的特殊現象。
「IT-enabled services」這句話讓我很有意見,因為這句話原本只是被國外一些產業者拿來當作「理性假根」在用,尤其後來被主要拿來形容印度為美國公司提供的outsourcing外包服務,在國外和其他科技字眼來說,是一個相對冷僻的假根字眼,但自從某天台灣有人看到這個字,大為驚豔,把它帶來台灣,揉著揉著、討論來討論去,就變成了國家的一個重點方向,於是讓這個字在台灣「遍地開花」,它不再是「理性假根」,反而變成有點像是來形容某種精神或趨勢的「感性假根」!每次創業動不動就提出「IT-enabled service」,老人院裝電腦也算是某種「IT-enabled service」,便當店裝叫便當大概也是「IT-enabled service」,全民都要「IT-enabled services」。到底「IT-enabled services」是有什麼好處,沒人在管了,先拿到政府的補助款再說!
學印度、學韓國,就像他們也想學當年的台灣的半導體。我們太注重學人家,連「創造」這個動作也要學,於是我們製造出其他關於「創意」的「感性假根」:「創意學習」、「創意管理」、「創意xxx」……。明碁近來受挫,台灣的品牌之夢或許又要碎了。為何「品牌」打不起來?它的原因,和「感性假根」的起源是一樣的,這是台灣創業家的罩門,或說,是「特色」,如果這樣,那或許該重新思考作品牌與創業的方向。
記得高中畢業第一次接觸電腦C語言,老師說過一句話:寫程式的人,需要的是邏輯直覺Sense of logic。後來我發現,同學裡真的有人把課本畫爛了,還是無法快速的寫出一篇程式;有的人只要學會基本語法,就能立刻寫得漫天飛舞、又快又好。那時候我想,原來,寫程式也要靠「天份」。
後來,我認識一個人,看到他申請美國學校相當順利,二十家中了十九家,有人找他幫忙寫SOP、讀書計畫,但他的英文並不是完美,寫得全都是很簡單的東西,不過,從他的讀書計畫就是嗅到一股「氣勢」,那股氣勢就是一種自信的味道,一副一定要加入這學校不可的樣子。那時候我想,原來,申請學校原來也有「天份」。
後來在矽谷創業,參加各式各樣的創業活動,也聽過無數場所謂的「創業計畫書」的寫法,我才發現,雖然很多書上寫到「創業計畫書」的各種從市場需求、競爭分析乃至財務預測等必要成份,但我就算照著寫出一疊一百頁厚的BP,畫了各式各樣的格子圖,但創投永遠是還看不完第一頁就把它扔了;即使裡面舉的所有數字都對,但在創投眼裡,就是串不起來,「該作夢的地方顯得非常平庸,該保守的地方卻亂作跳躍式的結論」,原來,創業、想點子或許也需要「天份」。
寫程式需要「天份」、申請學校需要「天份」、創業也需要「天份」,但它們所需要的「天份」顯然完全不同!以一個超強的軟體工程師不見得可以在工作數年後申請到MBA,一個申請到MBA者不見得能寫出一份好的BP。台灣創業家的「天份」在哪裡?我們常常說要打品牌,我們看到印度也想來用「IT-enabled services」結果做出什麼了?現在我們看到「Web 2.0」,是否也想來濫用這個,就好像這家公司說,它的menu是「Web 2 .0」一樣?
台灣有許多很有創意的人,是很會發明並運用「感性假根」的。我看法是開明一些,既然事實就是這樣,那我們就應該好好利用「感性假根」的特性,遠眺中國大陸的大市場,用「感性假根」來行銷是其中一塊最具品牌、價值最高的服務,拿企管的訓練市場來說好了,雖然大陸的企管講師個個是演講高手,但台灣去的企管講師目前仍然較受歡迎,為什麼?因為台灣的講師據說言之有理,幾乎每十秒就可以吐出一個艱深的新的「感性假根」詞彙,每二十秒就說一句以「感性假根」為底的順口溜,將美、日、歐各地管理大師的精神,全盡濃縮在一堂課裡。
「感性假根」的現象,或許也是網路創業家的一個機會,哪天發明出某平台,某新工具,讓這種「感性假根」的民族性更加發揚光大,甚至發明某種「感性假根程式語言」,讓大家都能寫出自己發明的「假根宣言」,並大量外銷出去?我想,絕對比在那邊空喊「IT-enabled services」還要有建設性多了。
(附圖摘自http://www.cpartnerindia.com,某間印度的IT-enabled service公司)
Dear Mr.6
其實有個更通俗的語彙,可以來形容感性假根
那就是,「唬爛」
古語有云,商人就靠一張嘴
雖然半開玩笑,不過這樣說應該也很符合現實吧 ^^
也就是業務行銷啊!
只是這種業務行銷的嘴臉靠著廣告還有包裝設計重新弄在Web上而已。
說的是精美包裝,實際上只是平凡不過的東西。
那”引用”算不算呢? 諸如”藍海策略”,”病毒式行銷”這類的專有辭彙,如果在說到的時候,引用該書或該名詞來源者的一些話語,那麼是否算是有引經據典之功效?
這麼一來,儘管一場演講下來,說得都是別人的主張跟意見,但因為是自己把他串連統整下來的,所以大家還是會為自己喝采。
姚子2006.9.24
名辭不重要. 重點是,談了名辭之後.
有沒有作為.
日本談U-Japan.是扎扎實實的把基本功做好,台灣呢? 呼完口號就結束了.
創意是可以抄的. 但不能只要表面功夫.
文字遊戲玩玩. 事情是不會有結果的.
老麥 2006.09.24
哈哈~「唬爛」真的笑死我了^__^,不過倒也真的很貼切。
什麼東西真的都需要天份!
台灣的青青學子考大學選校不選系
因為大家都怕自己沒考試天份…
如同浪費社會成本
搞教育也需要天份的
台灣教育部看來很沒天份
研究所考試還想改為聯招
我想沒有其他國家會有這種事的
哈哈,感同身受。對於“Web凸歐”是看越多東西越不敢說懂,反而身邊的人無論是否是網路領域,使用的頻率都以指數增加。背後的深層理由先不論,表面上台灣就是喜歡一窩瘋,深怕自己不提那個就矮人一截。
Btw, 姚子說得那個整理沒錯,就算全部都是用別人東西,有創作的編排是以另一個獨立的著作權保護,也就是承認編輯著作的價值(連走的較慢的法律都這樣,商業更不用說)。
從以前我就發現台灣ㄉ商人很會炒短線 –
感性假根 = 「唬爛」. 不管什ㄇ樣ㄉ商品, 只要到ㄌ台灣後, 一定天花亂墜.
什麼NASA認證, 又某某國家元首或名人…etc, 我從以前就一直想設一ㄍ網站專門來踢暴台灣(不入流)商人的虎濫 ^^
ITES – 我看就是被人用來騙政府專案ㄉ錢.
就我知道, 有一群人就是這樣玩ㄉ, 再加上我們ㄉ官員要是審核不嚴謹 (更多ㄉ是官商勾結) …>
說的通俗,就叫做虎爛
說的有學問點,就叫做包裝
再結合外語,就叫做Jargon了
不過..很多人都吃這一套吧 ^^
「唬爛」,也是要有「天份」的!不然,怎麼能夠「唬唬生風」呢?
坦白說,一開始我還以為這是篇kuso文,但愈讀愈覺得言之成理,因為真的看到很多人把這一套把戲耍的很好!很多補習班老師、企業講師、電視購物專家,都比學校教授「講」的好!所以,別再說我沒有真材實料,沒有domain knowledge,我也是有我的天份的! :p
妙~妙~妙~
開口不離web2.0,長尾效應滿天飛,最近遇到的就是這樣。
這些觀念時間久了一定會發酵或更加明顯,(老實說,我覺得以前也不見得就不存在了),可發在誰身上又是另一回事,大家忙著把”名牌”網自己身上掛,沒這樣講很落伍嗎?
這讓我想到,以後聽到Webx.0時,可以喊一聲BS…
see: April 25, 2006
* How to Stay Awake in Boring Meetings
對了,要講一下,jargon 原本沒有負面的意思吧?
http://en.wikipedia.org/wiki/Jargon
題外話, 在這裡還是想倡導一下不知道哪裡看來的兩句話:
“比web1.0好用的, 就算是web2.0 ”
“連web1.0時代的user都不會用的web2.0, 不算是web2.0”
共勉之 ~~
其實各位看倌也不要匠嘲諷jargon現象,
這個事實已經存活在以美式強國科技為主導的軟體網路世界
從早期的infomation at your finger tips 到
DNS(Digital Nerveus system),Thin Client,到近期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以至到XP與Vista 的user experience 與SOA ,Web 2.0..Gooooooo??..web n.0??!
據微軟的高階跟我笑談,每年美國的一些美國先進(如 MS/Sun/Apple/Oracle
…At&T跟數不盡的大廠)都跟全美大學研究一些新口號以主導全球經濟以其
保有老大勢力的口號(Slogan)而已
不過就跟全球的股市對賭發生的經濟大崩盤一樣….這些口號下的公司有人成功
有人敗的很慘….問題在哪?
這些口號的確代表一些趨勢,但是….問題是
你掌握到哪些? 哪些是對,哪些是陷阱…??
我想這是後進國家與Slogan Follower 該反省的時候了…
ps:想想當兵時的…所謂的心戰口號是一樣的
留給看倌的是….思考一下…人家可是有很多以大搏小,車庫創業的例子
那台灣很多失敗的例子只怪別人…聰明嗎?
Dig it out 也許不錯吧…
What really needs talent!
Students chhoose best university for search the best results and show their talent.
感謝分享。非常有幫助
非常感謝~
gfj5n31yhj5mfg
This Hey it’s such a Great Article,
information is not just helpful, it is awesome. I really appreciate how you have described all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in the blog post. Just going to share it on my social network.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