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的時代早已經開始,早有人默默開始自加IQ?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覺,它在講一個已有一兩年的概念,但我還沒看到中文的看法,所以就自己發表一下。這個概念叫做「集合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
這篇文章說得好:「忘了IQ吧,現在是CI的時代!」
更直接的說,不要再算「IQ」了,大家來算「CQ」吧!(Collective Quotient,集合智商)!
CQ要怎麼算?
注意,「集體智商」的概念並非大家第一次聽到了,當初Yahoo!這個網站是從楊致遠自己所收集一堆網站清單開始的,後來的Google何以收集了比楊致遠當年還要更多的網站?正是眾網友的貢獻,每人寫一兩篇文章、引用一兩篇文章,讓Google爬蟲去撿到現成的「集體智慧」。另外「維基百科」更系統化,大家直接對某題目主動貢獻自己所認定、所知,創建史上最大的百科全書,以上的案例,有人叫「群眾智慧」,有人叫「眾包」(crowdsourcing),這是五年前的老掉牙話題了啦!
不過,「集體智商」和上面的不太一樣。這概念是由麻省理工學院MIT所發起,他們甚至為了這些群眾智慧的東東開了一個學院,試著想「計算」出,如何利用電腦將人們串在一起,來提高他們整體的「集體智商」?這篇文章引用了一段由該學院的領導教授在今年於瑞士的一場演講,提到他們是怎麼計算出這些數字。注意,以前只是讚嘆大家可以協力完成,而現在,這個「協力完成」竟然可以換算成「智商」,也可以算出,三個臭皮匠到底能不能打敗一位諸葛亮;這和病毒開始人畜共通一樣,連「智商」這麼個人的東西,竟然真的可以加總!今天這個「群眾智慧」換成「集體智商」,「慧」字換成「商」字,突然,看著自己的小孩走進學校,接受了我們以前的教育,心中竟然油然而生一股「不對」的聲音--
可怕的是,報導提到「集體智商」與「個人智商」的差異,在於他們的「成長速度」。他們說,根據一個叫Flynn Effect的現象,其實人類的「IQ」是在逐漸成長中的,可能是營養、教育、或優生學的緣故,竟然每十年就可以成長3分左右,依這個數字,所以你家小孩比你聰明是應該的,因為若三十年是一世代,你家小孩平均會比你還要聰明9分以上,如果你是智商90,那小孩就可以到智商100,不錯吧?如果你將一些「進修」這種事情也視為智商的成長,那麼你可能花時間去努力學了某一樣東西,花了三年,讓那方面的IQ成長了幾分,不錯吧?
不過,他們說,進入了這個不該的現代,這樣的智商成長,一點也沒什麼了不起了!一比較接下來幾年會有多少人再上網、加上再有哪一個網站真的能像開源概念(Linux)、搜尋引擎概念(Google)、維基概念(Wikipedia)再創造集體智商,報導大膽的說,「集體智商」將會成為主流,打敗「個人智商」,因為它的「成長」速度會很快、快很多!
這句話想一想,真是意義深遠!我們發現,所有的教育制度,都是為了「個人」而設計的,我們是在強化自己的競爭力,來讓自己在履歷表上面是漂亮的,然後得到比較好的工作;公司付成本給員工也是根據他們所能提供的「個人智慧」為重心,什麼「EQ」、「AQ」說穿了只是輔佐每個人的能力,實底子還是以IQ為重,成為一套循環不絕的系統。但是,如果未來的公司,是靠「集體智商」來獲勝呢?尤其當這個MIT的學院已經研究到如何將一間公司的十個人、二十個人,透過電腦的串連有效的提升他們的集體智商到非常之高,那時候,又會是怎樣的世代?如報導說的,這樣的系統,能將聰明人、普通人和笨蛋三種人,同時在裡面工作,就算聰明人也沒有永遠的聰明,笨蛋也不會是永遠的笨蛋,這個系統可以將每個人最好的付出集合起來,或許最後計算貢獻度(薪水)就是由誰貢獻的最多來決定,這會是一個時時處在浮動狀態下的計薪系統,肯定打破目前的學歷、經歷、證照制度!
那時候該怎麼辦?
表面看起來,這樣的系統,和現在大家說網路是「個人化」恰恰相反。看起來,現在的電腦世代,「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所有事,可以開一家公司、有一個網站、印名片、開公司專屬帳號……需要外包就外包,一個人幾乎無成本,就可以開始經營一切!
但,大家可有發現,近年來,常有文獻提到,他在「某某」小時內就完成了「某某某」,創造了「某某某萬元」的營收。這些規模可能小到連一個網站都不是,只是利用某個產品,就Hack進去,就賺到了一狗票的錢,這些「過來人的經驗」,在近年來不斷的被分享到網路上面,有的甚至鉅細靡遺的寫出所有細節,譬如,我曾經讀到Jerry Seinfield是如何記日曆的故事,我也曾經讀到某個人是如何只要一周工作六小時就可以賺到好幾倍的薪水……。
網路人對這種事有多熱中呢?
亞洲這邊的網路人還好,但這一兩年碰到的幾乎所有的國外友人,一聊起網路上流傳的這些「秘訣」,大家似乎都聽說過,這些人並不是網路人,但是對這些網路上流傳的「技巧」都很熟練,聊得不亦樂乎,可見大家都崇尚這種個人工作的模式,不過,個人工作,卻比一位在萬人大企業工作的上班族,還要懂得去索取「集體智商」。他們在網路上找尋最簡單的方法,來做到最難的事,保持一個人的清閑!
有些「作者」不斷的分享他們成功的秘訣,只會讓這些「讀者」更獨立、更有自信「我也可以做得到」。你說或許那些成功方式無法被複製一次,但絕大多數應該還可以再複製的。你說,這是不是叫做「集體智商」呢?
原來,所謂的「集體智商」和大家是不是有EQ,或是有沒有使用電腦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由一些喜歡分享的人將秘訣全都講出來,再由一些人瘋狂的閱讀它們、運用在自己的工作上、再寫一些心得報告……。目前還沒有一個網站將這些都集合起來,所以這些「智慧」呈非常非常的分散狀的,不過,有興趣的人,早已經進入了這個圈圈;史上最大的「IQ提升」,其實早就已經在進行中了!
你是其中一員嗎?
太久沒更新知識了哈哈,讀過你的文章讓我對於集體智慧(CI)有了初步的了解,謝謝囉!
這也足以證明,以後還是團隊的時代。
小孩子從小就要教導與它人合作的觀念…
{A,B,C…Z}+Q,很快26個字母Q就用完,行銷名詞有時不必太在意.
也許我是其中一員.但仍在努力學習這看似簡單確精深無比的學問
我也是其中一員
“「EQ」、「AQ」說穿了只是輔佐每個人的能力,實底子還是以IQ為重”
三個臭皮匠有時可以勝過一個諸葛亮
但是為什麼不找三個諸葛亮呢
有些東西是一萬人也生不出另一個愛因斯坦的
我傻瓜,網路聰明
不過不是有研究指出一群人的創意是比不過一人創意的理論嗎?
因為會有”旁觀者理論” 所以Google不要一群人想創意~拆成2~3人小個體專門負責專案的規劃~比一大群10幾20個人的創意強很多~
當然各家門派的理論真的狠多~不過到底要一群人還是一個人~真的有的討論了~
http://minmaxeric.pixnet.net/blog
有互联网的地方,就要遵循share的游戏规则。
由一些喜歡分享的人將秘訣全都講出來,一些人瘋狂的閱讀它們、運用在自己的工作上、再寫一些心得報告……。
似乎是無可避免的潮流,也是一種內心的改變
這其實跟電子書市場根本就是可以結合的。只要每個人願意將自己的經驗分享成一篇短篇幅的電子書(檔)就可以讓成千萬人下載閱讀,且吸取真正寶貴的經驗。
很有趣的觀點,很強調個人貢獻同時也強調集體智慧
不得不想到就像是拼接一樣
偉大智慧也是擷取個人身上的一段
自己不再將是自己 而是一顆有貢獻的齒輪
有種將身體切割出售的感覺
唉啊…跟一群笨蛋集體智慧後,還是笨蛋…
谢谢分享。
很有意思,我们一面不断提高自己,一面又不断学习融入不同群体。不过,如果 IQ 和 CQ 都增长,不是更好吗?
让我想起之前看锵锵三人行,李承鹏说“中国男足缺乏差异化合作”,好像也是这个意思,嘿嘿。
There is a book is about this CI theory, “The Wisdom of Crowds” by James Surowiecki, it has many example of this kind of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CI is clearly not the ultimate solution for everything, and actually there is no such a way can solve any problem, so it is up to how to apply it.
第一次听到这概念!学习哦
呵呵,网络时代的世界变化可真快
cheap shoes wholesale
團結力量大的意思
一群聪明的人如果集体动脑的话是肯定会变笨的,CQ关键在领导。没能干的领导,团队通常比个人还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