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網路服務殺出重圍妙方:拉高定價三百五十倍?
兩天前我在Facebook專頁寫到這個消息,據消息指出,有一個iPhone的知名開發者Tommy Refenes做了一個「瘋狂定價實驗」,想證明無論哪種遊戲放到iPhone去都可以賣,他故意做了一個叫「Zits & Giggles」的爛遊戲,一開始只賣0.99,果然沒人買。
他開始提高價錢,將這個小遊戲一口氣漲價十五倍來到15美元,以iPhone的水準來說,這價錢已是很貴的了!結果,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他赫然發現,已經高價15美元的爛遊戲,竟然還是有3個人購買?
他不信邪,再次升到50美元,結果又是4個人買下來了。再來他索性升到299美元,結果在情人節當天竟然有14人買下!現在,這個爛遊戲已升到350美元,也就是一般遊戲的350倍,擺在那邊慢慢賺,最後這傢伙總結算,此遊戲單單在15、50、299美元的三個價位點就一共為他賺進了4千4百美元,也就是14萬5千元台幣,這是之前賣0.99美元時完全沒想到可以賺到的水準。
以上這則故事,原本只是搏君一笑,其實不是一個很好的成功案例。我認同留言者「Ben Yang」一語道破,Ben Yang表示,這個遊戲只是「靠破壞大家對軟體訂價的『默契』來獲取小利」,搏君一笑之後,不應倣效。
不過,若是到了另一個產業呢?
這星期出現了另一則新聞,之前在這裡曾經寫到過巧妙以比賽創造1.6億元撮合業績的「99designs」設計者媒合平台,推出了一個令網路界有點耳目一新的「Logo Store」,什麼叫Logo Store?就是說,如果你的公司需要一個美美的Logo,自己用小畫家畫不出一個正點的,又找不到設計師?沒關係,只要來Logo Store,花99美元就可以馬上買到一個logo,這間公司會在24小時內幫你把公司名稱放上去,做給你!
企業會說:讚耶?畢竟,每次一踏進設計公司,對方就會從你的上上下下來給你一個整體的意見,原本只要設計一個logo,最後給你一大串的形象大改造,連商業模式都差點要改掉了,這時候,企業主終於嚅嚅的問了價錢……。
「嗯,100萬美元。」設計師說。
以上是五年前從朋友那邊聽來的事,矽谷某間後來很成功的公司,當它還小的時候,竟然就花了100萬美元,請真正專業的設計者來為它搞定它的取名與整個企業識別CI。有趣的是,當時那間設計公司到那間小公司簡報時,其實給了三個名字和三種設計,我那個朋友後來離開那間公司,就偷偷的「借」用了其中一個後來沒被選中的名字與設計,找人大約畫了出來,後來這位朋友的公司也跟著做得很好!他大嘆,這100萬美元真有它的一套!
不過,不用說100萬美元了,連1萬美元(30萬台幣)都已經不是美國許多企業主,無論大、中、小可以接受的範圍!因為這年頭實在太多選項,你到網路上面找外包,包到印度、越南去,非常便宜,這是設計界共同的痛處,甚至在之前也曾經寫到,美國有一些網站設計者,明明人在美國,但和其他美國業主溝通時,必須故意裝作自己在菲律賓,才找得到生意可做。而99designs這次推出的超便宜99美元Logo Store,對美國設計業者來說,真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你要Logo嗎?只要到Logo Store,看到一個喜歡的,付了99元,馬上買走!
想賺這99元的設計師們,與其花一天時間精雕細磨一個世紀設計放到自己的porfolio作品集永世流傳?不如勒緊褲帶今天一口氣做個100個芭樂logo,放到上面賺到口袋爆!99元已經夠多了咧,最近還有一個網站叫「fiverr.com」,很有趣,專門讓世界上任何人只要「5美元」就能幫你做些事情 !
5美元、99美元,再便宜下去,還可以看嗎?於是昨天有一位在美國的資深設計師,終於受不了,寫了一篇發人省思的文章,文章的題目是「我們不需要你來設計了!」
這位設計師諷刺的問,現代的網路生態,「設計」真的有必要嗎--
他說,連設計師現在也都開始三思,自己的「重要性」是否這麼高了?競爭之下,企業已經分得不太出來專業設計與不專業設計,甚至分不出來「設計過」與「沒設計過」的差異,他先舉出超賺錢的美國線上鞋店「Zappos.com」,開站十年,一直到最近才終於開始將它的網站真正的「美化」,但儘管他們美化得如此之慢,他們依然是很成功的公司,而且客戶的滿意度非常的高,那麼,為何需要網站設計?
然後,這傢伙又舉出另外一個更殘酷的例子,畢竟網路上強調的是「誰先到」,所以,之前的Foursquare只要設計得普普通通就可以,而它的後進競爭者如「Gowalla」設計得明明比前者要「高明」許多,卻完全無助於打敗Foursquare?另外還有一個設計得更爛的「MyTown」的流量,甚至還超過他們咧!同樣的道理,之前的Twitter的「設計」,絕對沒有比Jaiku等後進的網站還好,甚至連網站最基本的主機的強度都沒有後進者還要完備、經常當機,但是人家就是靠「內涵」一路贏到底,這個事實,真是叫設計師非常沮喪!
不過,這篇文章有點不對的是,所謂「設計」已經不只是「美觀」(aesthetics),以網站來說,現在的設計師還會注意到使用者的動線的防呆機制、頁面妥善配置來提升點擊、甚至還要負責自己的語法是否與飛來飛去的程式碼配合無錯…當然還有高超的網站的配色與識別已經和傳統的原則不太一樣。一個成功的網站,看起來不怎麼樣,甚至看起來「不像有設計過」,但其實很可能都是背後設計師巧妙的安排!以速度和耐看度為主要考量,所有的「設計」被埋在網頁處處中!
有趣的是,這位設計師最後提出的「結論」,相當有意思──
這結論,也就是這個題目《我們不需要你來設計了!》,原來有點「雙關語」的味道。設計師想表達的其實是「他們都不需要我們來設計了」!但,設計師怎麼可以這樣放棄自己的理想?所以,他喊出了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呼應了文初的那個瘋狂又成功的iPhone App「350倍」定價實驗──
在現今的網路生態裡,設計師應該大幅調高自己的價錢!
「我們了解設計的重要,並不表示其他人(企業主、網友)也瞭解,所以現在要瞭解的是,他們真的需要我們來設計嗎?」
「顯然,不需要。那麼,我們(設計師)要做的,就是等到他們需要的那一刻。」
平常要做十個人才能賺錢,現在只要等到一刻,只接一案,完成一件作品,就賺夠。
有可能嗎?
這不是做生意的考量,但,如果你現在做的工作剛好是很喜歡的工作,而此工作的價錢又不斷的正在壓縮中,那麼,為了你的人生,或許可以考慮聽這位設計師的話,走這一條路──
大幅拉高你的定價,拉高至少350倍。
我也是從事設計業,心有戚戚焉
不是便宜就一定好賣,訂價是一門消費心理學.消費者願意為自己付出的價格表示對自己身價的認同與相符.
99 Design這個網站,對我來說真的還挺有用的。當一開始要做一個網站時,沒有錢、沒有設計師、甚至連好一點的Server都沒有。如果可以花個3000塊台幣就做出一個真的還不錯的網站LOGO。真的會想試試。一個新網站初期功能也許很陽春,可是如果連LOGO都很醜,真的很難吸引使用者來。
今早才收到99Designs的信
As a valued member of 99designs.com, we have special news to
share with you – 99designs has just launched a new Logo Store!
我喜歡這樣的網站
先機能後裝飾
千古不變
商品訂價策略,一直以來都是個學問。市場上,除了經濟學講的,供給
和需求的機制外,還要去暸解消費心理學。
若像是用的、吃的這些消耗品,很容易比價的東西,成本價格低,會
吸引很多消費者。網路上一包八塊錢的乾麵,賣到缺貨,想買,就要
排隊等三個月。
但如果是藝術、設計這種商品,價格偏低會讓人覺得沒有價值。用很
低的價格買下來感覺就不對,沒有那種FU;要是以高價購得,反而會
有種該好好珍惜的稀有感。
所以要想辦法壓低成本,能夠賣一顆一塊錢的好吃水餃,就比同業有
競爭力。要不然,就用創新、創意、與眾不同的產品來提高價值吧!
這一篇真的寫出很多設計公司的心聲~~~
真的~一大堆在競爭~連還沒有畢業的視覺傳達系,也硬說他也是設計師~~
我還有遇過從來沒有做過設計工作的來公司應徵設計師~
我就問他你有作品~他更扯的是居然拿小朋友用鉛筆畫的~跟我說他有很有設計天份~
可能我看不出大師的傑作吧~~哈~~~
真正的設計價值很難在台灣產生~價格殺的很嚴重~現在都已經轉型拼服務了~~
http://minmaxeric.pixnet.net/blog
這讓我想到:我有個朋友是幫人擦電話的(15年前手機不多時代)。擦一支電話才 10元…他一直很努力…仍然很辛苦!!有一天一家壽險人員總務告訴他:
既然這麼辛苦,不然提高服務價格。他根本不相信!!
有一次他也試試 !! 一次把價格拉到 50元(多提供了成本不到5元的服務)。
這個價格造就了他成為大台北地區最大的電話清潔公司。
這是個真實故事,當然,現在沒人需要這項服務了…..產業也就淡了~~~
99Designs真的很好的一個網站,希望台灣也有這種的網站!
只賣貴的,不賣對的。利用消費者心理引導出的營銷策略
現在除了美美的設計感之外,
網站、軟體最重視的是使用者體驗(UE)吧,
我覺得設計師(網站、軟體相關)必須進階到具備規劃、設計好的UE才有未來…
很可惜, 這樣的設計人才在國外都不太好找了,
更別說在台灣了!
(因為台灣企業不願花大錢找專業, 連帶的整個產業人才都很少人有意願更專業)
這樣子的結論好像完全不用考慮市場的機制,而且在以前資訊不發達的時代,你可以利用資訊的不平等(賣家擁有比買家更多資訊)來提高價格,但現在資訊這麼發達,還能這樣做嗎?萬一買過的客戶在網路發表”物差所值”的評論文,讓其他客戶發現事實上你的產品並沒有這樣的價格,你的高價還能支持下去嗎?
這也是為什麼定價不容易的原因,外面的人只看到他售價提高,業績也變好,但是看不到他售價提高但流失客戶,然後再以高品質或產品的差異性贏回更多客戶.
假如這麼簡單真如六先生所言:
為了你的人生,或許可以考慮聽這位設計師的話,走這一條路──
大幅拉高你的定價,拉高至少350倍
這有什麼困難?!拉高售價有誰不會?就看你真這樣做,能撐多久!
事情看表面都比較容易,就好像你只看到水面上天鵝優雅的滑行,卻看不到水面下天鵝的腳如何努力地划水.
設計的價值常常是粉難界定的,
如台視,長榮航空找國際知名的logo設計公司
那當時真是在台灣轟動的天價
(沒記錯好像是2000萬)
但
這跟公司經營好壞…又是另一回事
我自己也是個設計
只是我喜愛這工作
要靠這賺錢
自己也是要會包裝自己
常參加比賽得獎來提高自己身價
(連比賽也是粉黑…..欸)
現在轉型作企劃
也還是要兼著作設計
有人說現在的設計行情粉混亂也粉爛
但
市場不就是如此嗎!
就跟買包包一樣
就功能面不就是裝東西
有數百萬的柏金包
也有不是真皮的lv包
還有免費贈送的環保包
各階層不同
看自己能做到哪個層級吧
一樣是廚師
不是每個都能在五星級飯店掌廚
那個…6樓的大人,
我只是想說,
飲食類的產品,
價格較低的確會吸引較多的購買者,
但是1顆1塊錢台幣的水餃?
雖然知道確實有廠商推出,
但為了健康著想,
還是不吃為妙吧!
典型的 便宜沒好貨心態嗎? @@”
http://www.gigme5.com
What is Gigme5?
Is a market for both buyers and sellers where a variety of mini jobs (gigs) are offered for the flat rate of just five Dollars.
Mission:
To provide platform for both buyers & sellers who:
1. Need fast cash for small tasks getting completed.
2. Need an extra $500 – $1000 per month.
3. Want to get rid of those “little extras” that come along each month.
4. Want to being in control of own destiny …
5. Think that “Enterprising” is ch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