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號成功分析室】Webs-tv網絡數碼、陳銘堯大剖析
「6號成功分析室」主要分析對象為網路相關的成功案例,不限於公司、網站,也涵蓋了個人、現象、新聞;無論是人還是物體,只要是在萬眾之中脫穎而出、在與同領域相似競爭者比較下創下十倍差以上的價值,就算是成功;只要是成功的,通通都可以送到「6號成功分析室」作進一步的分析。
每周四,Mr.6會貼出一篇引子,裡面會先開頭準備一些每個案例目前所收集到的資料與初步看法,引子只是初步,期待的是拋磚引玉的效果。有感想有意見的大大們儘管放肆的留言(或email給我也行),盡情享受、盡情評論。Mr.6未來有機會再,將所有目前搜集的看法做個總結,整理出一些有建設性的結論。
◎ 「Webs-tv」有何了不起?
Webs-tv(網絡數碼)是台灣最近最受注目的網路相關公司之一,相較於台灣前二大網站Yahoo!奇摩、無名小站樹大招風,每個動作受盡網路界的觀察與批評,Webs-tv相對低調,行事不像網路公司,反而更像媒體大亨,使其更添神秘感。事實上,它在2005年初起便開始主導四起以上大小併購案,直到以5.7億吃掉和信超媒體Giga ADSL一案始萬眾嘩然,接著又和國內第三大入口網站蕃薯藤宣布對等合併(公司否認2.9億台幣價錢),更是為國內網路界掀起一波漣漪。
其中,創辦人兼執行長陳銘堯為最受爭議之人物,才36歲的他,娃娃臉卻充滿網路大亨霸氣,被一些媒體形容為「網路小鋼砲」,其作風為台灣網路界少見,使得Webs-tv的未來會如何,掀起精彩的預測與討論。
目前,Webs-tv已擁有600萬名註冊會員和超過80萬名付費收視戶,為台灣的線上影音網站第一品牌,而且根據國內最大市調公司創市際的數據來看,Webs-tv領先目前競爭者近20倍。而會員中又有不少是海外華人,歸功於台灣在華人影音內容的領導地位以及Webs-tv自己對於一開始經營海外華人市場的用心。
產品來看,Webs-TV寬頻電視提供超過二十萬小時的線上隨選視訊,提供包括新聞、電影、戲劇、綜藝、音樂…等多元化影音節目,除此之外還有多重免費的加值服務,譬如超大容量的部落格(Blog)空間,包括網路日記、分類網誌、網路相簿、留言板等容量無上限空間,還有高達1GB的影音播客(Podcasting)空間及1GB的網路信箱、硬碟等。技術上,Webs-tv號稱可在隨選視訊上可以做到讓28萬人同時收看同一個節目不會有影像延遲的問題。
Webs-tv了不起的地方是,之前如Hinet、Seednet等ISP或媒體集團如年代,都有試著提供線上影音服務,以這些集團雄厚的資源與對媒體產業之瞭解,卻都沒有做起來(後者的I’m TV或許有些微機會),令台灣永遠得望著美國、日本、韓國已成功(甚至外銷美國)的商業模式興嘆;而Webs-tv懂得結合必要的流量、內容、頻寬三大要訣,有時以靜代動,有時又迅速出手,造就今天的成績。
Webs-tv在併購蕃薯藤後,結合更多資源,未來必然看俏。原本Webs-tv的每月不重複造訪網友便有373萬,涵蓋台灣上網人口的36.29%,而蕃薯藤網站為台灣排名第三大入口網站,每月不重複造訪網友近558萬,涵蓋上網人口達54.23%,兩者功能各異,所以業界估計未來的Webs-tv將可服務820萬名網友,涵蓋70%以上的上網人口,新的Webs-tv集團的員工人數也從四十人,一路爆增為250人。新的Webs-tv集團號稱將於未來3~6個月內(即在2007年第二季前)完成用戶、內容整合,之前併購的Giga media 之下的gigigaga網站內容也將併入蕃薯藤,確實是一家值得期待的網路公司。
公司內部分工大約為:客服部、節目部、版權部、行銷部、技術部、管理部、財務部、策略發展部和創新實驗室。去年(2005年)的生意狀況,月營收約有新台幣1,500萬元左右的水準。而國內媒體取得的財務報表顯示,Webs-tv的2005年總營收為1.4億元,獲利840萬元,併購案前最大股東為大學創投,五席董事中佔二席,但團隊自行財務槓桿借錢增資與併購後,據說經營團隊已成最大股東。
◎ 「Webs-tv」掘起的主要因素
-
陳銘堯的個性大氣,多年來一直以大格局的思維去看整個影音市場,他的眼光(vision)自然與眾不同
-
陳銘堯相當懂得操作槓桿,無論是從產品來看、以財務來看,都懂得以小吃大,力圖迅速搶走市場
-
陳銘堯治軍嚴謹,對於網路公司而言很是罕見
-
Webs-tv付費服務中以情色產品為營收相當大的一部份,雖不是可以向外炫耀的成就,但為其奠定非常穩定、不可動搖的營收基礎
-
Webs-tv在一開始就特別注意頻寬,認為沒有頻寬就沒有好的服務。
-
Webs-tv初期剛好碰上網路泡沫,沒想到陳銘堯不退反進,以低價吃下別人不要的頻寬,反而讓Webs-tv度過二、三年網路泡沫之後的慘淡期
-
Webs-tv版圖慢慢佈局,跨足ISP與ICP市場,形成內容與架構兩者皆佔有的競爭優勢
-
原本Webs-tv想做的是網路電視,沒想到2003年部落格紅了起來,2004年跟著出現影像部落格(vlog),Webs-tv以現有的頻寬以及影片產品操作經驗,一腳就跨入了這塊未來看俏的市場,最有可能成為台灣版的YouTube
-
據說陳銘堯創業曾經失敗,失敗的經驗讓他特別懂得「商業談判」的重要,以自己擁有的資源,去換得更多的資源
-
時代所趨,頻寬日漸便宜,中華電信力推ADSL低價上網,讓等候多時的Webs-TV終於享受到成果
-
陳銘堯將「社群」(流量)與商品(收費來源)分得清清楚楚,甚至讓公司規畫朝向兩者分工制,有的不收費只拚流量,有的則收費來賺取月收入,如此一來,在炒高流量的同時卻也得穩定了公司每日財務
-
陳銘堯對「內容」異常的重視,這點和國內外許多網路廠商只專注架構、不碰內容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
Webs-tv發展中期,會各家ISP組聯盟,將自己視為「總店」,以合作去促成「分店」的發展,也加速本身發展
-
Webs-TV動用了許多人力以線上客服系統作客服,即時為網友解答,累積不少忠實使用客戶?
除了這些以外,Webs-tv掘起並稱霸的背後,還有哪些因素??
◎ 創立策略
自稱為高中輟學生的陳銘堯,曾經創立傳呼機加值服務公司摩斯電訊和赫茲電訊,開創語音秘書、一元傳呼機等熱門服務,於1999年創立網絡數碼,當時陳銘堯才31歲,便集合了來自大眾集團、神乎科技、睿揚科技及寶來證券等資金,初期實收資本額為1.3億元。
一開始,通過網路看電視還不是很穩定的時代,Webs-tv就意識到網路影音要成長必須要有足夠的頻寬支撐,才能改變消費者習慣(不然到真的需要看「世界盃棒球賽」卻突然大塞車,以後也不會進來了),因此,早在向普羅大眾推廣服務之前,Webs-tv就為了先確保頻寬,在各個ISP共設置7個IDC機房,必以高頻寬的光纖介接到網絡數碼的中心機房,並設置了400台串流伺服主機可以播送內容,毫不馬虎。
網路泡沬化後,據說Webs-TV與多家網際網路連線公司,馬上簽下多年低價頻寬租用契約,由於頻寬佔總費用的六成,此舉不但確保接下來的低成本,也因此讓它撐過網路低潮期。而在思維上面,當時陳銘堯就已經意識到要打「長久戰」,將眼光放在2、3年以後,而不像一般入口網站,希望在一兩年短時間內就急速竄起,因此當時陳銘堯還頗謹慎的運用資金,穩紮穩打。
2002年,Webs-tv開始與國內各ISP與固網合作「聯播網站」,包括了速博、台灣固網、亞太線上、seednet、新力索尼、和信超媒體、TTN等,另外還和入口網站新浪網的SinaTV合作,將自己視為「總店」,為其內容快速擴張播放通路(channel)。
事實上,Webs-tv創立前幾年都還在摸索收費機制,直到2003年才看到營收有顯著成長,當時年營收有5,000萬元;2004年的營收則加倍至1億元,會員並增加至50萬人;2005年又加倍成2億元,當時他們預測2006年應該會有4億元營收,並且「每年應該也會以差不多的幅度持續成長。」(2倍/年)
除此之外,陳銘堯一直認為,影音一定要靠「頻寬、技術、內容」,缺一不可。Webs-tv除了掌握頻寬與技術外,在內容方面,也與多家電視公司、頻道業者簽下獨家合作內容契約,此外,他也嗅到市場,認定了「情色節目」是寬頻的收費重要來源,二話不說就與三家頻道業者簽下獨家合作。而且,時代變遷,當時想做的是電視,現在vlog起來,Webs-tv迅速進入,開始累積「平民影片」,使得它成為台灣最有機會的「下一個YouTube」。
2004年起,Webs-tv開始大動作,先榮獲「金手指網路獎」網站類最佳電子商務獎的殊榮,接著於2005年,Webs-tv併購同業影音網及旗下的GoToWatch,營收遽增50%。然後也一步步開始如納入號稱華人世界最大的文化創作平台「創作線上」社群,納入自己旗下。
而今年五月,Webs-tv以五億七千萬台幣買下和信超媒體的Giga ADSL寬頻上網服務,準備將收費內容與寬頻服務進行捆綁式銷售,進一步強勢影響用戶的習慣,也取得gigigaga.com的經營權,估計每年約可省下七千萬支出。
為了完成併購案,陳銘堯欲籌4.16億台幣增資,但原最大股東大學創投並未跟,陳銘堯執意要增,以借錢的方式完成增資,也使得經營團隊成為公司最大股東。
今年九月,Webs-tv與國內老牌網站蕃薯藤以二億九千萬元對等合併(雖然所有數字皆否認),兩者皆保留品牌,陳銘堯續任執行長,而原蕃薯藤創辦人陳正然先生加入董事會,原蕃薯藤營運長蕭景燈則任Webs-tv營運長。
除了這些以外,Webs-tv的創立與發展過程還有哪些遺漏的?哪些是它成功的關鍵點?
◎ 競爭分析
以影像部落格來看,Webs-tv目前在台灣的競爭者有Yooler TV、I’mTV等,以IPTV來看,競爭者也眾,除和信超媒體與李澤楷的盈科數碼的全球版圖佈局外,還有中華電信的MOD與Seednet的DFC等,不過後者雖可強力透過會員來推動,但需要機上盒且在電視前操作,Webs-tv並不認為會對其隨選視訊產生威脅,因此認為它們是合作對象,而非競爭對手。
Webs-tv今天的最大強項之一,可能就是它的領導人陳銘堯,由他主導的幾起大購併行動,叫人眼睛一亮,令筆者想到,歷史上許多成功企業家往往都是在一片不叫好聲中反向操作,在大家熱網路的時候,陳銘堯維持謹慎;大家不看好,陳銘堯寧可借錢也要擴張,或許,搞媒體王國是要有這樣「逆勢操作」的決心?
不過,總經理個人特質,也有可能成為公司的弱項,據說,Webs-tv員工承受不小的工作壓力,流動率高,雖藉蕃薯藤再次納入相當多的資深網路高手,但這些新增人員還可以留多久,仍是一個很大問號。
此外,筆者問了一圈發現,由於陳銘堯個人特質的緣故,目前台灣創投工作者對他的印象普遍不佳。據說他的BP(創業計畫書)寫得非常「膨風」,這或許會是未來的一個重點。事實上,摘錄陳銘堯2000年新新聞的名言,也可發現他確實是有這樣的傾象:「預計今年底將增資至20億元,明年年底前將集合國內外股東集資上百億元,並進軍歐洲網路電視市場。」另外,陳銘堯號稱,2006年營收將跨過十億元大關,其中影音收視費用就要挑戰四億元,幾乎是去年營收的三倍。但這種說法已被對手踢爆,因為去年(收費網路影音服務)整體市場規模才二億五千萬元,今年至多成長到三億五千萬元,陳銘堯口中的數字似乎不太可能實現。
另外,可能也是Webs-tv作風緣故,在整併蕃薯藤後的第一步,就開始在蕃薯藤新聞上面放影音新聞,或許這是一個新嘗試,而據說在討論區有人抱怨後Webs-tv應該很快會修正,但如此「接收後立刻大刀闊斧」的動作太大,已讓一些本來就對此併購案持懷疑態度者,覺得不舒服。
而且,目前Webs-tv營運成本過高,2005年的淨利率只有6%,顯見這是一筆非常難作的生意,而目前他們以借錢來周轉現金的情況下,會不會突然「噎到」?值得觀察。
Webs-tv的另一強項在於,它一開始就經營海外華人市場,對於美歐地區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人移民,都已有過接觸,加上目前台灣的節目與藝人仍是趨於主導地位的情況下,未來要將服務從台灣擴張到中國大陸或其他華人市場,極有競爭優勢。
和一般空間提供者不同之處是,Webs-tv由於是經營影音內容,頻寬成本比純文字的網路業者高出很多,目前雖然網路影音播放的收費已經比一般出租店價格低許多,但網友仍然習慣使用免費的網路資源,對於付費產品一再地試圖破解付費播放機制,對於不付費的產品也絕對無法接受突然需要付費,這也是Webs-tv未來必須一直面對的挑戰。
除了這些以外,Webs-tv還有哪些強項、弱項、未來的機會與未來潛在的威脅(SWOT)?
◎ 退場機制
Webs-tv的業務極度仰賴寬頻的發展,而關於國內寬頻發展,許多好消息還在後面!譬如2008國發計畫中很重要的600萬寬頻到府計畫等等,若財務運作順利的話,未來Webs-tv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樂多Roodo與Yam是合作關係,整併蕃薯藤後的Webs-tv與樂多的合作成功與否,或許會對國內Blog service provider的生態造成重要影響,也間接的影響到影像部落格的生態發展。
未來,陳銘堯也提過,「未來不只用電腦收看Webs-tv的節目」,未來勢必走向電視收看,這部份可能也讓他們會引進電視媒體的投資或甚至以它為出場的方式,值得期待。尤其Webs-TV一直強調,期望藉由完善的寬頻影音服務平台,「整合提供影音內容(Content)、線上社群(Community)、電子商務(Commerce)以及web2.0的概念。」他們講的這些元素中,目前「電子商務」這塊在Webs-tv版圖還不是這麼明顯,加上「電視」的想像,或許Webs-tv意圖的是類似東森購物台的廣大市場,未來說不定還有更多的併購動作,這點也值得各界人士繼續觀察。
亞洲的日本、韓國的影音網站,都已經打入美國市場,或許在打到全世界;反過來看,也因為在華文地區的優勢,佔有廣大市場的商機,Webs-tv美國有機會以上市,或以被併購的方式高價出場。
而,對於所有在旁看著Webs-tv大行險路而虎視耽耽的企業家而言,目前看到Webs-tv已經整合這麼多服務,只要它的財務操作一有不順,「噎到」了,或許可以立刻以低價接受這大片江山,所以Webs-tv會如何「退場」,會以怎樣的姿態「退場」,還在未定之天。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網絡數碼五席董事中兩席為大學創投,該兩席董事合計持股約佔三成左右,而大學創投董事長則為大眾電腦董事長簡明仁,而簡明仁之子簡民一,是串流音樂網站Kkbox的董事長兼負責人,由這樣的關係可以見到大眾集團佈局網路事業。年中Webs-tv增資案,大眾未跟著原有比例增資,是否表示陳銘堯與大股東兩者之間已有嫌隙,未來大眾會如何佈局(或重新佈局)網路事業,也值得關注。
除了這些以外,未來而言,Webs-tv還可不可以再往上推進一步?Webs-tv的價值(valuation)究竟有多少?Webs-tv的成功經驗,為其他創業家帶來怎樣的啟示?有沒有辦法理出一個成功密碼?
(本站對所有留言與來信維持具名引用的大原則,惟留言者之留言動作將視同給予本站站主自由出版其留言內容的權力,欲保留此著作權者,請特別註明)
“2000年新新聞的名言”…
說實在的,當年網路正熱,有誰沒說過要超英趕美打大陸?名言太多了,現在來看當然只是美夢一場。不過如果能活下來,就有圓夢的機會。
認清情色內容是基本盤,是非常重要的(就生意上來說).這可能也是在技術與頻寬居領先地位的Hinet,沒能把MOD做起來的原因之一.
就現在來看Webs-tv所處的時空環境,不但ADSL普及,內容供應商因競爭激烈而急需更多通路回收權利金,會上網的青年上班族因工作時間變化而需要更靈活的收視方式,影音部落格的成熟….等等.這些大利多,都是在5年前所不容易推測何時能萬事具備的.能有今天的成績,除了整個團隊能非常靈活地因應環境調整發展策略之外,我想其資金調度的來龍去脈,勢必也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精采案例故事….一場華麗的燒錢冒險!!
未來,Tivo以及類似iPOD與PSP影片付費下載的服務(KKBOX,ezPeer,Yahoo!都做得來),是否會侵蝕到Webs-tv的餅,我想這也是值得觀察的.
另外,Webs-tv在廣告業務的開發,動作也越來越多了,若未來Webs-tv有顯著地把業主的電視媒體採購預算搶過來的事蹟,這場大戰就精彩了!!
台灣網路市場很久沒這麼刺激了,很值得期待:)
我職場生涯跟WebTV 和Gigamedia 關係密切(曾經是兩公司的員工),但看到Mr.6這篇卻也都沒辦法補充什麼像樣的訊息,真不知道Mr.6消息如何來的這麼完整又這麼的正確!(至少我知道的都正確)
對於WebTV軍事化的公司管理,賞罰分明的作風,我親身體驗過,也因為反感而離開,或許陳因此留不住太多的人才,但是,公司是群體戰,整體戰力的堅實或許是WebTV能夠闖出一片天真正的原因。
另外,WebTV一直都以小巧的精實部隊來應戰,所有的決策陳明堯事畢恭親,
但是目前兩百五十人的規模,不知道陳是否能調整好帶大軍的能力。
技術與內容整合絕對是難題,但這次與蕃薯藤是以對等合併,兩公司的企業文化勢必也要整合,以目前的差異,兩邊企業文化更是得破壞性磨合,我很好奇是否番薯也會出現軍事化管理?!
很好奇web-tv如何面對PPstream, PPlive等大陸業者的攻擊。由於P2P架構以及大陸寬鬆的法規,相較於web-tv,他們的營運成本低多了。
傳聞中的百視達與webs-tv一案,George 可否分享一下如果成真, 到底SWOT為何? 擁有實體通路對網路公司是好是壞?
G-Music 便是一個對比的案例, GigaMedia 買下了大眾跟玫瑰唱片,卻沒有為網路帶來綜效. webs-tv 如果買下了 Blockbuster, 除了擴大營業額 (這部份跟線上內容是互斥的) 是否可以拿到更多影視版權呢?
如同山丘大所講,Webs-tv是個軍事化的網路公司,很多文化是獨特、有效、但缺乏人性的,有名的「戰備月」文化就是其一,戰備時期通常為一個月,戰備期間不得休假,一樣是遲到一分鐘就扣錢,戰到每天最後一班捷運收工為止,第二天繼續,直到戰備結束,把富有創意的網路人當做軍人操兵,來達到陳銘堯自己從天上抓下來的一個戰備目標。另一個特有文化是公司員工必須會玩世紀帝國這個遊戲,每個部門是一個Team,不定期會舉辦高額獎金比賽,目的除了培養Team Work,主要還是加深”打仗、搶地盤、把敵人消滅”等作戰觀念。
陳銘堯的極端賭徒心態,和冷血的人事處理,乍聽下是留不住人才,事實上是陳故意不想留人才,就好像男友想和女友分手,故意做出一些讓女友無法忍受的事,讓凍未條女友自己提出分手,不留人才的原因包括”什麼我自己來就行”、”沒有真正可信任的人”、和”打死不給員工股票,利用完了就該分手”。
陳銘堯是個典型的Control Freak,大事小事一把抓,賺來的錢絕對不投資”人”、只投資事業,一流人才最凍未條的事莫非於”老闆不肯放手讓我幹”,絕對的控制慾望讓他絕對找不到忠心的人才,這點競爭者可以放心
反方面Webs-tv的決心絕對如鋼鐵,陳的策略佈局和商業談判是他的雙劍,跟他開會你就看著他水汪汪的眼睛聽他說吧,想從陳的身上佔到便宜,那是不可能的,不吃虧太多就算你贏了
Webs-tv的長期規劃是挾著入口(YAM)、社群(天空)、和內容進入數位電視產業,百事達的併購讓他的電影內容大增,當然以陳的談判藝術能讓他買到網路授權、再送行動電話授權、再多ㄠ一個數位電視授權,而且是個後悔都沒用的長期合約
Webs-tv會不會做P2P, 當然會,陳銘堯什麼都想做,就算不是那麼懂也照做,天空部落的存在就是為了P2P合法的那一天。沒錯,各位又可發現陳的弱點,就是戰線拉的太廣,想包山包海,這似乎只是步上PC Home的後塵,樹立許多不必要的敵人,陳以一人之力對抗千軍萬馬,他,自認,可以的
6大說的經營海外華人市場是高估陳了,事實剛好相反,陳不是那麼在乎海外市場,因為他的個性和經營都非常LOCAL,陳走不出海外,這是他的天生限制,所以Webs-tv只會在台灣硬擠出收入,而單一市場的勝利也不夠好到足以上市
最後說到陳的退場機制,哈哈,壓根兒他沒想過這事,反正賭光了就重來一次就好,賠上了員工生涯也無彷。事實上就我知道所有從Webs-tv出來的人都很厲害,現在都能讀當一面,也不定期會有舉辦”同學會”交流心得,Webs-tv可以說是台灣網路人才訓練營,這也可說是陳對網路的另類貢獻了
身為網路使用者
我想補充web-tv的代言人—蔡康永應該算是有貢獻吧
有那個代言人可以365天都在各大入口網站出現呢?就只有他家可以 web-tv的廣告打到讓我很懷疑 後來我想他是情色片商就覺得不懷疑了
(是的我一直以為它是一家以情色為主的網站 兼賣下片節目希望沒得罪曾工作該公司的人)
不過我在想一件事如果它真的可以成功 會不會有一天看到xx節目在web-tv首映
2000年網路泡沒化前說大話的老闆到處都是, 聽過就當沒這回事就好
Mr.6 這篇評論寫的很棒, 關於Webs-tv的併購和擴張, 看來像是老闆個性使然想急於稱霸網路市場, 不過他合併的幾家公司本身的問題都很多, 我不認為併了這幾家公司會有 1+1>=2 的好處. 反而要擔心有沒有辦法整合這些公司, 人事的鬥爭會不會發生. 跨太多領域, 他是否有辦法同時兼顧, 而不被其中一家給絆倒
關於現上影音產業, 我覺得頻寬問題不是最大, 重點還是內容, 什麼樣的內容會吸引使用者付費? MLB.TV 算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另一個遠憂是一旦現上影音產業進入成熟期, 巨獸雅虎也一定會出手, 以雅虎所具備的優勢, 很少廠商可以在相同產品上與之競爭. 不過雅虎的經理人普遍缺乏市場敏感性, 短期間內完全不用擔心.
長期我不太看好 Webs-tv, 尤其是有人事問題的公司, 公司越大問題只會越加嚴重, 留不住人才的公司會有什麼前景? 如果老闆只顧自己賺飽, 我寧可看到這樣的公司早早倒掉.
靠網路吃飯的公司竟然不准員工使用網路原生產品 – IM,這就是Webs-tv的老闆陳銘堯。”—“大說的是,”毫無人性”。陳正然手下已走了一大票人了,看來剩下的人被陳銘堯氣走也是遲早的事…
不準用IM在傳統製造產業或金融業中就算了,竟然連網路公司都看的到…編織的理由洋洋灑灑寫了一堆安全性問題,不消說全部是bullshit。Webs-tv這樣搞,大家等著看。
有些東西看不太懂, 例如
“讓28萬人同時收看同一節目而不會有影像延遲的問題”
這句話要表達的是
#1 有些競爭對手認為影像延遲不是什麼大的品質問題. 而Webs-tv確認為是一種品質指標, 所以webs-tv 是….. (以高服務品質來要求自己?)
或
#2 所有的競爭對手都認為不該有影像延遲這種爛服務品質, 但是目前大家都只準備到同時服務2萬人的等級. 所以webs-tv 準備到28萬人的scale, 在決策上(對於市場預估)真是有魄力 (或是頭殼壞去)
或
#3 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準備到同時服務28萬人的水平, 但webs-tv 只花了其他人 1/10的成本就做到了, 真是了不起 (或10倍的成本, 真會燒錢)
可能需要有類似的相關資訊, 不然對小弟這樣的門外漢來說, 不知道webs-tv到底是決策厲害, 還是執行上很厲害, 或是剛好都相反…..
觀察webs-tv這家公司,覺得他主要的營運成本應該是寬頻與打廣告,坦白說很佩服webs-tv在媒體燒錢的能耐,但是我並不看好線上影音的市場,畢竟在電腦上看節目是痛苦的,至少我就沒辦法目不轉睛的盯住
我的19吋螢幕看電視
我個人是從比較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短時間內和好幾家大公司合併,這樣的企業文化整合很容易出問題,很多公司合併後反而因為企業文化衝突而倒掉,過去幾年也有好幾次兩家超級大公司合併整合,但是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效果,我現在很好奇的是web-tv這樣的併購速度和上面多為所提的經營管理方式,是否真的能夠達到他所想要的效果…很可能會被他併進來的其他大公司給拖垮掉
看完Mr6的分析,最讓我訝異的是獲利比居然只有6%,PChome好像也是很低…一年只有幾千萬的獲利怎麼養的起這樣的大公司呢?? 我覺得web-tv的商業模式應該做一些轉變
多年以前,我都是用IM跟他們的窗口跟工程師直接溝通的,看來管理政策是不斷的緊縮。
To ankh,
如果28萬同時觀看沒有澎風,你只要計算一下頻寬與處理器計算能力需求,再想想如何將系統面設計到能夠同時處理,就知道真的十分可怕!
看來看去都是金錢遊戲。
看不到企業責任,
看不到網路願景。
是不是等著人家來買?
這還蠻像生意人該做的事。
有無退場機制,好像有,聽說陳已經找到外資,至於是否是被買,還是純粹的資金投入,還不清楚,陳現在最缺的是錢,擴展的過程當中,如我有缺錢斷糧的危機,說倒就倒的。陳很霸氣,口若懸河,但聽蕃薯藤的員工表示,合併的過程中,陳都講的頭頭是道,不過合併後,就不甩你這一套,提早的軍事管理,背棄原先的口頭陳諾。陳是否能成功經營,如果你常去webs-tv原本的網站,除了你想看的節目外,你會發現,其實沒什麼好留戀的,營收是否因併蕃薯藤而顯著增長,仍舊是個謎。
前陣子聽朋友說陳因為網路業經營不易,股東也是以高標準來要求管理團隊,甚至每季就依照營運結果的進步或退步,調整一次管理階級的薪資package,並不是想替陳說話,而是反思網路業的生存競爭,是否是逼迫陳必須以軍事化管理為獲利手段,我也不贊成冷血的企業文化,但是網路界目前給我的感覺是打戰的地方,幾個成功的公司都以龐大的資金優勢在全世界進行併吞,剩下外國人比較難進攻的華文影音市場,還是台灣人的機會,然而面對如香港tom.com等有大財團支持全面性的進攻,台灣的網路影音業者真的是很悲情,明明技術方面都比別人不差,甚是奇才頗多,卻總是輸在團體戰,或是資源戰,說不定孤芳自賞的後果,到時候又是被外國兵團群雄割據的局面。
其實,本人也覺得WEBSTV規模擴大後的經營危機重重,甚至覺得陳需要更有組織經營的長才來與他互為表裡,搭配經營,然而對於陳這樣有心想拼起網路業的人,也不得不佩服,畢竟網路創意與企業經營,有時候似乎是兩回事,不賺錢的企業,再多創意與自由也沒用吧,大概兩個月就得關門了。 但我還是很佩服能把別人不會用的創意拼成有大價值的人,我想要做到像google. yahoo的創始人這樣的人,很少吧! 更何況比起自由創意臺灣人更擅長的其實是快速的模仿,市場這麼小的台灣,可能在還沒跨入世界競技場前,早就都被吞吃光了,也養不出像google.yahoo這樣的大企業吧,所以我認為要善用台灣人靈活的資源整合優勢,好好的打組織戰,十年前台灣不是靠這個在世界的加工業稱雄嬤!!
我也認為應該多給點鼓勵,畢竟台灣網路界有雄心壯志,又能勇於排除萬難與網路強權競爭的人真的不多了.
現在的關鍵是
1.燒錢的速度會不會大於資金週轉的速度!
2.現在我在網路上看到對於陳的人格特質和經營手段,都是一面倒向不好的方向!
3.依第2點,會不會影響金主的支持度就看陳的今明年營收,這是騙不了人!或許大眾金主的態度,己經有點方向球的意謂!
4.台灣市場可以說是極小,所以營收很有限,想發展出美歐的經濟規模是不可能的!退場機制-由外資入主?機會大概會很小,要死守台灣?又不是四行倉庫!
看到一些回應, 再來討論一下。
是該給人家鼓勵啦, 但我不贊成”因為要和強權對抗不簡單,所以要鼓勵”的看法, 打敗了強權, 這不是造就另一個新的強權嗎? 孤狗說”Do no evil”, 但它現在隨時可以是個”Devil”… 當然, 站在”更多良性競爭對網友比較好”的觀點, 則是令人接受的。 至於前面提到”競爭逼迫陳必須以軍事化管理為獲利手段”, 這個我覺得不合理, 競爭環境下以軍事化管理和冷血文化, 才是成功必要關鍵? 至少就我和相關同業的了解, 並非如此。絕大多數體質健全,穩定成長,獲利能力佳,吸引人才的公司, 不是這樣的吧! 落入那種迷思, 恐怕反而會害了那個公司的所有員工和整個公司接下來的發展, 尤其在這個產業更是如此吧。這樣就太可惜了。
最新後續..
工商時報文章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1+122007011000371,00.html
看到這篇文章,第一直覺就是替員工抱屈,唉~
----------------------------------
2007.01.10 工商時報
新老闆管太多 蕃薯藤爆離職潮
何英煒/台北報導
蕃薯藤數位科技高階主管爆離職潮。去年九月份賣給網絡數碼國際(Webs-TV.com)的老字號入口網站蕃薯藤,在農曆年前爆高階主管離職潮。蕃薯藤併入線上影音業者網絡數碼約四個月當中,已經有一半以上的高階主管陸續離職。員工私下表示,兩家公司文化融合不易,是許多員工離職的原因。
蕃薯藤數位科技離職員工透露,不少員工及主管因為不適應新公司、新文化而萌生退意。舉例來說,網絡數碼國際要求所有員工一定要九點準時上班、打卡,而且要做早操,這點讓大家最不適應,因為蕃薯藤過去都是採取「責任制」,只要求員工達到所設定的目標即可,對於遲到早退的情況,並不嚴格管理。
近四個月來,蕃薯藤離職的高階主管,包括業務副總陳中和、企業電子化部門(ESD)的副總經理錢文南、人力資源部門主管聶念慈,另有多位IT技術部門的工程師也不續約,至於品牌行銷部總監王慧儀也將於一月底離開。蕃薯藤內部人士透露,協理級以上的高階主管原有十二位,近四個月來流失了近三分之二。據了解,各主管離職原因不一,但離職員工透露文化磨合不易,的確是加速員工離職的因素之一。
對於企業文化不同的質疑,網絡數碼執行長陳銘堯表示,網絡數碼去年併購了多家公司,一定要用單一制度來管理,否則很容易成為多頭馬車。
他表示,過去蕃薯藤有部份員工存有公務員心態,工作態度散漫,不時發現有員工,早上十點出去買早餐,或者是中餐時間出去直到下午二、三點才回來等情況。
網絡數碼接手之後,陳銘堯明白告訴員工「要打起精神來、面對現實」,因為市場上所面對的競爭對手是Yahoo!奇摩、中華電信等業者,都是很強悍的對象。
雖然偶有聽聞蕃薯藤員工對於他的管理風格有意見,陳銘堯心中也很五味雜陳,但是他強調,要求紀律是不得不然的,因為一旦員工習慣於安逸的生活,那麼網絡數碼就會失去市場競爭力。
----------------------------------
陳銘堯替自己的不當政策辯護是無可厚非,人之常情,但是將所有的員工打成一類人並且污名化(什麼叫做工務員心態?什麼叫做工作態度散漫?),就哪麼令人不欣賞。
總之,員工看到這篇文章恐怕更心寒,離職的人大概會更多吧!
精明如陳他會不知道?
別被陳或淺層媒體給騙
陳根本就不想留這些人
什麼精英份子? 真正的精英份子只有陳銘堯自己,真正會留下只是那些身家都押在陳身上的超苦難員工
女朋友受不了男朋友要Morning Fuck(早操)而離開
不配合陳的就滾
“爆離職潮”這個東西在Webs-tv早已不是新聞
沒有”人和”一切免談
這邊好像有不少WebTV前”前輩”…^^
以同業的身分來說 老實講, 並不希望這家公司太快消失, 因為共同教育市場可以替大家分攤一下行銷預算, 再者, 市場行為養成也是現階段性任務, 台灣雖然小, 但仍不是一家IPTV科技公司就能完成的.
諸位IPTV戰將們, 別因”人禍”(if any)就放棄這個領域, 歡迎無法忘情者與我連絡連絡感情, 說不定會有新玩法出現(ie. IPTV2.0)…
為了併購蕃薯藤以及百事達
以高度槓桿比例下
企業的經營風險一定有相對程度上的變高
在未併購之前的獲利率6%來說(十數億的業績850萬的獲利)
利息支出加上股本的增大再以企業併購的耗損
接下來的管理經營才是重頭戲 (股東對ROE ROA的要求?)
併購的新聞到是幫了 Webs-TV 做了一個免費的大廣告
讓我們接著看吧 呵呵
[url=][/url]
您好…
我是就讀媒體產業相關科系的大學生
因為報告製作的需要…
不知道可否引用您的言論作為參考??
ray j sex tape [url=http://www.authorstream.com/User-Presentations/rayjsextape]Ray J Sex Tape Information[/url] ray j sex tape [url= http://www.authorstream.com/User-Presentations/rayjsextape ] ray j sex tape [/url]
感謝分享。
感謝您的分享喔~
當初這個還蠻轟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