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jiva之後,還有誰可以再做好政府資料的「重新詮釋」?
根據上周這篇CNN Money的報導,Apple竟然試圖封鎖了眾所注目的iPad的「進口資料」,這樣一來,大家就算不出來到底Apple是進貨多少台、賣多少台;是否之前曾抨擊過亞馬遜賣Kindle不透露多少台的Steve Jobs也會自己開始這樣做不得而知,不過,這些文章也讓美國網路人再次知道:「喔,原來海關的資料是公開的,而且…。」
而且……有些「網站」已經在靠這些公開資料,巧妙賺錢!譬如CNNMoney這篇文章就提到兩個網站,一個叫「ImportGenious」,就是一般的市場智慧的服務公司,另一個叫「Panjiva」,顯然就非常有趣──
上星期我在《非凡商業周刊》的專欄就提到了這間「Panjiva」美國網站。它雖然滿手拿的美國政府公開的進出口資料,但是它卻不只是將這些資料死板板的整理、分析、給你看……這個「Panjiva」真有創意,竟然將這些進出口資料,拿來變成一個「B2B網站」!沒錯,Panjiva和Alibaba提供的核心服務有一點點像,提供美國工廠到國外找貨源所需要的「製造商資料」。目前已經成立了三年,顯然證明了還是蓋不到阿里巴巴,不過,像Panjiva這樣的點子,是否還可以再往上發揮?
因為,Panjiva本質和阿里巴巴與其他B2B網站全然不同--一般B2B網站,吸引廠商來網站上面貼資訊,然後接下來就是以廣告或網友(也就是廠商們)的評鑑機制來排列陳列,但Panjiva不同,由於有「政府資料」的加持, Panjiva號稱,當它陳列這些廠商時,它並不仰賴這些廠商,Panjiva可以參考了美國海關的進出口資料,也就是所有在美國境外的廠商,有和美國人做過生意,所留下的所有進出口資料,然後,靠分析這些資料,來幫助這些國外廠商做出「排序」,決定誰前、誰後,若是進出口資料完整、出貨量大的就排在前面,資料比較不全、沒和美國人做過生意的就排在後面!政府的海關進出口資料,就是Panjiva能夠篤定的告訴他的客戶「哪一間國外廠商值得推薦」的秘密武器。
來看一個例子--
譬如說,我們要在Panjiva搜尋「LED Lights」的供應商,看到了一列廠商,第一名是香港商「Holiday Creations」,它的「Panjiva指數」目前是98,而且是「上升中」,右邊的資料顯示Panjiva不但從政府海關資料取得這間公司的相關進出口狀況,還另外加了一些自己分析的資料。而第二名是「Favour Light Enterprises」也是在香港,這間雖排行第二但上面秀的是「下降中」,Panjiva顯示這間公司它上手除了政府資料、自行分析資料,還有其他來源。總之,Panjiva的獲利模式也非常簡單,你可以花249美元(台幣8000元)買下該公司海關資料,但只能買下它對20間美國公司的資料(原因不明,是要保護Panjiva自己的演算法嗎?)或Panjiva也順便幫另一間專門認證亞洲供應商的公司SINOSURE賣它們的報告要價一份150美元,或者你全部都買就只要448美元(還加另一份報告),還是說你可以直接「訂閱」Panjiva整年可能還更便宜這樣。
Panjiva為何會想出拿政府資料和B2B平台做結合?原來,當年這位創業家原本在E-ink工作,某日,他老闆要他去找某個元件的供應商,他搜遍了各大B2B網站、產業雜誌、Google,得到的結果都不太一樣,重要的是,他認為,有的廠商再怎麼掛什麼「金質廠商」的桂冠,似乎也無從去百分之百保證這間廠商就是較可靠、就是較好,他發現,顯然無論如何都必須實際去「飛一趟」才能作比較?後來,他將這個問題告訴了他在MIT的朋友,於是他們於2006年就創辦了Panjiva,從衣服類開始,將那些枯索無味的資料,全部整理過以後,直接就給美國廠商一個「數字」,讓他們自己去決定要不要使用某間亞洲的供應商,一直到現在,Panjiva收集了一共7萬筆供應商的資料,雖然它至今仍然一直無法在B2B打出名堂,但它的資料,至少也已經被一些認真的美國廠商拿來當作「徵信」用。
政府資料,恰恰也是現在的趨勢。看到網路的風潮,各國政府也不落人後!之前已經寫過,有好幾個大城市政府已開始提供開放資料,而且不是要去調閱公文的那種,而是已經做好Excel檔,甚至已經轉換成程式可以閱讀的XML碼的資料。以Panjiva來說,他們號稱從高達200個政府資料來源去萃取資料!
隨著政府資料愈來愈「解禁」、愈來愈網路化,創業家有福了!當這些資料都被公開,就會出現一些新的網站,可以從中萃取出一些資訊,問題是,一般的創業家,就只會死死板板的將這些資料「整理、分析」出來,那有什麼了不起?更厲害的是,從政府的資料的「加持」,可以拿來攻打另一塊已經在網路上確定成形的產業,這就很有意思了,就如同Panjiva拿政府資料試圖「跨界」到B2B電子商務網站,雖不成功但足夠讓大家嚇到吧。
另外,如我在專欄中寫的,可確定的是:創業家的效率一定比政府還高,一定還有很多「還沒有做」的事圍繞在這些資料旁,可以做。創業家的另一機會,就在「政府資料的重新詮釋」,在任何一個產業創這樣的網站,都有機會成為「大黑馬」!
B2B一樣身處變動的網路產業中,還有更多可能性等待我們去發掘.
將來會不會有B2G2B 或是G2B2G 的模式出來呢?
更精準為客戶找到理想的供應商,不錯的ider,不過很多大型b2b平台都已經有提供類似
的服務,如阿里巴巴,global sources 等比較大的貿易平台 !
如果真的想要更進一步, 必須提供更精準及創新的服務!! 不過善用資源創造新的商機也不錯喔~
http://minmaxeric.pixnet.net/blog
其實萃取政府資料的網站台灣也有,以研考會的政府電子採購網http://web.pcc.gov.tw/pishtml/pisindex.html為例,國內至少看到三家網站萃取其資料,分別是:
1.免費 — http://www.tian-wei.com.tw/pccs/
2.收費 — http://www.taiwanbuying.com.tw/
3.收費 — http://www.1-buying.com.tw/
政府資料是全民的財產
應以免費公開為原則
只有極少數極特殊情形才能不公開或收費。
嗯。说得有道理
這些資訊的公開,對製造商來說是非常非常有利的。
廠商的評等,對於製造商來說真的是很重要。
可是以服務業來說,卻還是沒有看到一個評等統合的網站。舉例想找一個裝潢的師傅,搜尋到幾百個,卻也不知道每個師傅的"評等"如何?
其實有很多網站都在提供免費資料幫助使用者分析,像我自己就常上這個網站看看資料 http://www.facebook.com/pages/wang-lu-xing-xiao-yu-ying-yong-yan-jiu-shi/305060740131
B2B的功能太強大了,以後網絡營銷會越來越發達。
levis特賣會 levis牛仔褲 converse帆布鞋 adidas nike
台灣官方色彩的台灣經貿網也有類似的服務…..
但是,坦白說,這些都只是外貿的一小步,廠商也只會參考。
真正具有影響力的層面還是在行銷能力。
^^
蠻酷的耶~~
呵呵,有意思.
比panjiva更专业,数据更全的的网站:www.tradeinfo365.com除了北美数据,另有其他二十个国家的海关数据,还有中国的进出口数据。
联系方式:021-60898388转8004
就我瞭解, 其實美國海關進出口資料的取得並不難…甚至您也可以透過PIERs, D&B 等業者間接取得較低價格, 因為海關資料是商業徵信的重要依據之一, 因此他們也提供這樣的海關資料服務.
若PANJIVA 能只靠賣海關資料過活, 那的確少見. 但目前B2B網站生態多是靠著產品圖展示實力, 進而獲得inquiry, 如果PANJIVA能結合這一塊, 將會讓其會員更瞭解採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