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號成功分析室】Yahoo!奇摩如何獨霸台灣網界?
「6號成功分析室」主要分析對象為網路相關的成功案例,不限於公司、網站,也涵蓋了個人、現象、新聞;無論是人還是物體,只要是在萬眾之中脫穎而出、在與同領域相似競爭者比較下創下十倍差以上的價值,就算是成功;只要是成功的,通通都可以送到「6號成功分析室」作進一步的分析。
每周四,Mr.6會貼出一篇引子,裡面會先開頭準備一些每個案例目前所收集到的資料與初步看法,引子只是初步,期待的是拋磚引玉的效果。有感想有意見的大大們儘管放肆的留言(或email給我也行),盡情享受、盡情評論。Mr.6未來有機會再,將所有目前搜集的看法做個總結,整理出一些有建設性的結論。
◎ 「Yahoo!奇摩」有何了不起?
Yahoo!奇摩為目前全台灣最大入口網站,遠遠超過其他競爭對手,它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它目前在台灣的成就已遠超過美國總公司在美國的成就。根據《e天下雜誌》引用國內最大創市際2003年底的調查,每個月約有962萬不重覆訪客,至少造訪過Yahoo!奇摩一次,高達全台灣上網人口之95%。而根據創市際年初資料,網友平均每個月使用Yahoo!奇摩16天,為第二名的「無名小站」的2倍以上。於Yahoo!奇摩的平均單次停留時間,更超過了台灣第二~第十名網站的總和。而總瀏覽網頁數更誇張,每個月在Yahoo!奇摩的總瀏覽網頁數竟超過全台灣前一百名網站的總和,意思是說Yahoo!奇摩只憑一個網站的價值,一夫當關,就可以抵抗全台灣所有網站的聯軍。
這樣的市佔率已為Yahoo!奇摩帶來了非常可觀的磁吸效應,幾乎壟斷全台灣網站的廣告產業,目前在網路廣告市場,Yahoo!奇摩的市佔率超過五成,而網路廣告也佔該網站營收的七成以上,而這些數字都還在成長中。
財務方面,Yahoo!奇摩早於2002年底便開始獲利,隔年的業績繼續成長三成以上,目前提供了新聞與各資訊、個人化服務、社群、娛樂、電子商務等近50項服務,其中較受注目的為拍賣、股市、音樂、信箱、即時通訊、交友、知識+、生活+等等。其中許多在總公司所在地的美國與其他國家,並不是Yahoo!的強項,但在台灣卻可以領先其他外商或本土競爭者,譬如Yahoo!奇摩拍賣,去年總交易額已達220億元,囊括幾乎所有獨立賣家,逼退eBay急尋PCHome合作伙伴。
研究Yahoo!奇摩為何了不起,主要目的不只是瞭解如何在台灣創立並維持如此受歡迎的入口網站,也包括如何和它競爭並從中搶得一些新的創業機會,盼大家儘量提供意見。
◎ 「Yahoo!奇摩」獨霸的主要因素
-
網路許多新服務都是在做Mass人潮的某種撮合,由於Yahoo!奇摩的流量已經達到臨界點(critical mass),推什麼新的服務都可以迅速取得必要的會員數與資料量,然後再憑它們吸引更多新的會員與資料。
-
同一個帳號可加入多個服務,網友容易加入會員
-
徹底延續總公司的「釣魚行銷」,先以免費服務讓客人習慣使用,再推出高階服務(premium service)讓其中重度使用者開始付費。
-
版面設計相當在地化,和美國已經完全不同,顯見總公司賦與Yahoo!奇摩相當大的經營空間,讓台灣分公司能充份在地化
-
注重數字,所有的網頁改版與戰略決策都需要接受投資報酬數字(ROI)的審察,將所有的服務的關鍵指標「量化」
-
新聞佔網友眼球大多數,但Yahoo!奇摩卻能以相對便宜價格取得新聞內容,以新聞來吸引網友不斷造訪其首頁
-
Yahoo!奇摩總經理鄒開蓮的領導能力佳,在領導分公司的同時並與總公司維持極佳默契?
-
Yahoo!奇摩的高層的策略相當靈活,新服務往往結合美國成功經驗和在地市場的特質
-
Yahoo!奇摩的高層的策略也相當大膽,勇於挑戰一些美國總公司從未試過(但或許在其他國家有見端倪)的新服務
-
充份把握先前奇摩Kimo站的成果,成功將它延續到Yahoo!奇摩新時代
-
與奇摩Kimo站合併期間,在人事上作了妥善處理,成功整合人力資源並在人力充份合作下,將兩間公司重覆性高的架構成功合併為一,未錯過網路復甦的時間點
-
懂得對於某些台灣在地特殊領域深入研究,譬如美食與美容產業。
-
公司內部產品交叉行銷,任何新服務的曝光度皆高
-
Yahoo!奇摩高層幾位關鍵女性經理人,大膽謀略中仍兼具細膩操作,居功厥偉
-
專注在扮演資訊中介商的角色,靠匯集整理外界資訊,來聚集大眾目光。只要在Yahoo!奇摩一切都可以完成,不必再去其它網站
-
據說為了注重團隊精神,公司內部不注重個人成就,往往整個團隊或taskforce一起受獎勵。
-
高層善以投石問路,高層每季固定拜訪200位以上客戶
-
懂得將美國帶來的服務更多的在地化,譬如「造型精靈」(avartar)的部份,為麥當勞服務員變裝活動即為一例。對趨勢敏感,譬如Yahoo!奇摩分類常隨流行而改變
-
經營策略的重點在「如何留住網民的目光」,讓它的流量除了每日固定造訪量之外,黏度高、停留時間長
除了這些以外,Yahoo!奇摩獨霸的背後,還有哪些因素??
◎ 創立策略
奇摩站(kimo)創立於1997年,原本念東海化學系的盧大為,自修程式設計,在精業、精誠八年半後,跨行網路界創立奇摩,除了入口網站必要的輔以搜尋引擎、線上聊天室、免費電郵信箱之外,盧大為特別專注在品牌行銷、創新服務(譬如奇摩站在1997年即推出股市即時報價,當時很多人不看好,現在則成為必要服務)四年後,奇摩站成為台灣流量第一大網。
盧大為於36歲時將奇摩以新台幣49.89億元賣給Yahoo!,盧大為簽約鎖兩年,至今盧大為仍認為是個正確的決定,假如沒有和Yahoo!總公司一起,奇摩在資金與大眾認同感皆無法達到後來更上一步。合併之後,尤其注重人心的整合,只花了8個月時間就完成全部整合工作,至此,Yahoo!的總公司資源加上奇摩站現有的流量與忠實會員,一舉奠定了今天全台灣最大的Yahoo!奇摩網站基礎,至今其它網站再也難以撼動。
而新Yahoo!奇摩由原Yahoo!總經理鄒開蓮小姐繼續擔任,MBA出身的鄒開蓮當時才35歲,曾待過奧美廣告,並成功經營MTV頻道,她在當時就已經有「年輕人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的堅持,也由於傑出的領導能力,將Yahoo!奇摩建立為一個保有美國Internet企業文化卻不失台灣在地競爭力的優秀分公司。
2001年九月,Yahoo!奇摩拍賣上線,其他產品也繼續陸陸續續推出,而Yahoo!奇摩於2002年第三季正式開始獲利,並跟隨著美國總公司,讓交友、付費信箱皆一一開始對網友收費,2003~2006年皆不斷嘗試與推出新的服務,收費模式也從網路廣告開始而漸愈趨多樣化。以奇摩拍賣來說,2004年4月,Yahoo!奇摩拍賣開始收取刊登費,今年七月更宣布,將依照網路拍賣新刊登並成功賣出商品的結標金額,向賣加抽取3%的交易手續費,收取費用以300元台幣為上限。
除了這些以外,Yahoo!奇摩的創立與發展過程還有哪些遺漏的?哪些是它成功的關鍵點?
◎ 競爭分析
在網路泡沫破滅時,人們開始排斥「只靠眼球」的網站策略,但Yahoo!奇摩證明了流量不但可以帶來極強大的競爭優勢,而且還可以藉流量繼續延伸出新事業。
Yahoo!奇摩的優勢之一在於它在行銷上的天份,譬如奇摩交友在從前的台灣光復節當天創立,口號是「光復愛情領土」。奇摩拍賣,「什麼都可以賣,什麼都不奇怪」,一直到最近的「頭家翻身大作戰」,幾乎每一兩個月就有新的花招,迅速的在市場上插上新旗幟,也讓它可以不斷推出新產品如知識+、生活+、部落格、奇摩摩人、音樂、學術搜詢等,如果加上目前掌握的使用者資訊以及目前的流量、會員忠誠度,它未來行銷效果更不是其他競爭者所能威脅。
Yahoo!奇摩設有專人專家長期觀察國內網路界,必要時合作,譬如Yahoo!奇摩購物中心與興奇科技合作,Yahoo!網路開店與網境科技合作,這兩間公司無獨有偶皆已取得創投青睞,這樣的力道優勢也是國內網站僅見。
不過,Yahoo!奇摩內部似乎對於一些新產品一直堅持自行開發,不以併購方式取得市佔或產品,譬如Yahoo!奇摩音樂,在市場上已有KKBox等競爭者,卻寧可推出陽春產品,遲不出手購買或合作;過度仰賴目前流量,是否可以在每個地方都贏?
潛在觀察目標包括網路家庭PChome與eBay合組的PCHome-eBay的新的拍賣平台將打免費策略,第四季上線後,網友將特別注意。Ebay在某些國家已飽受當地不成功,和國內另一善於操作網路的網路家庭是否會造成威脅?
除了這些以外,Yahoo!奇摩還有哪些強項、弱項、未來的機會與未來潛在的威脅(SWOT)?
◎ 退場機制
以Yahoo!奇摩這麼龐大的流量、且眾多功能來看,它是目前全台灣最能永續經營的網站之一,但網路變化快,且受到總公司的摯肘(譬如某些國外網站將無法與Yahoo!奇摩合作,轉而與他網站合作,侵蝕Yahoo!奇摩版圖),五年後是否可以一站獨大,仍是未定之天。
Web 2.0風潮下許多國外網站已開始試行以「上載後著作權歸網站所有」的新商業模式,將這些作品集結出售。未來看Yahoo!奇摩的重點在於它是否會跳出入口網站的範疇,開始往「內容」深耕。比如知識+與生活+,網友所張貼資訊的版權被奇摩保留下來歸他們所有,未來Yahoo!奇摩會如何利用這些?
除了這些以外,未來而言,Yahoo!奇摩還可不可以再往上推進一步?Yahoo!奇摩的價值(valuation)究竟有多少?Yahoo!奇摩的成功經驗,為其他創業家帶來怎樣的啟示?有沒有辦法理出一個成功密碼?
(本站對所有留言與來信維持具名引用的大原則,惟留言者之留言動作將視同給予本站站主自由出版其留言內容的權力,欲保留此著作權者,請特別註明)
以下為網路產業大老間關於YAHOO之討論供讀者參考:
============
我從1996年開始做網路,2000年回來台灣繼續做,發現臺灣網路業一路走來始終缺乏國外網路業者的野心和格局,所以才會造成今日YAHOO壟斷台灣網路的局面
台灣YAHOO成功的兩大關鍵,一是打從一開始他們定位就非常清楚,當大家還在討論網路是什麼的時候,YAHOO就認定網路=媒體,於是找來了一群媒體人來操作媒體,併購了奇摩並不是重點,當時他併購誰現在結果都一樣,因為它定意清楚、方向清楚,所以策略清楚,不像PCHOME一直搖搖擺擺定位不清,看什麼流行就做什麼,見一個愛一個,從入口、相簿、購物、SKYPE、拍賣、到現在的Web2.0,沒有大方向沒有核心,完全是短期操作,而且帶頭的詹先生文人氣息太濃厚,想法太浪漫,以致於明日報的慘敗,他的夢想、趨勢、執行都很好,只可惜TIMING、定位不對。
第三名的無名小站純粹是運氣好,因為TIMING對,加上無本生意(用交大的學術頻寬),創辦人(簡志宇)市場應對能力不錯,所以今日是第三名,但是我還是不看好他們後續的發展,因為他們缺少國際觀,和長期佈線的規劃能力。
Hinet是ISP服務、YAM走不出台灣且毫無特色(年底前或許會被某家併購)、MSN不作內容只靠IM在撐,發展已經至頂。
UDN、東森和中時三大新聞網站的共同缺點是無法拋下傳統媒體的包袱,來用網路人的思考來經營網路:
UDN – 平面媒體的包袱太重,第三代小開以報紙角度來看網路,很可惜太過保守發展有限,決策者的網路概念太舊太保守,導致下面的人做的很無力,施展不出好創意
東森 – 結合電視資源是好更是壞,同一個事業體以媒體角色來看,電視廣告收入當然是老大,所以看不起網路這塊媒體,自然不重視網站經營,更別說長期佈局了,東森購物是先以電視出發才另開網路,集團內的各個利益中心不可能無私合作,網站裡太多誇張的置入型行銷,例如報導新聞式的採訪但其實是廣告,讓人質疑他長遠的新聞公信力,實在也是個網路弱者
中時 – 我對他們不太熟,不過他們媒體群似乎比東森還廣,電視、雜誌、報紙、網路、廣播應有盡有,包山包海,若能有效整合的話其實會不錯,但現在我還不知道,畢竟網路在他們心目中佔多大份量我不知道
再來說台灣的購物網站: 排名為1) Yahoo (興奇科技) 2) PC Home 3) PayEasy 4) 博客來 5) 東森購物
簡單的說,YAHOO決定要做什麼就會是什麼的老大,連幾乎全心力作購物的PCHOME也不是對手,YAHOO的REACH是97%,PCHOME的REACH是75%,一點一滴的慢慢趕上而超越。
好了,所以Yahoo的第二個成功關鍵不是他們自己,而是台灣其他網站的不爭氣,在世界任何一個(先進)國家的網路產業,都不可能出現一個97% REACH的壟斷性網站,而台灣YAHOO做到了,因為對手都太弱了,弱的意思是沒有企圖心、沒有大志、缺乏長遠規劃,而且每個人都想做老大,不開放合作的心態與其他人合作,當然也是台灣社會缺乏信任的長期影響。
回來的5年我看到拍賣(拍賣王/eBay)被YAHOO超越、交友被YAHOO超越、EMAIL被YAHOO超越、搜尋被YAHOO超越、購物被YAHOO超越、下一個是線上音樂(苦主是KKBox)、再下一個會是誰??? 所以在台灣做網路非常可憐,因為當你做的好,只要YAHOO想做,他馬上可以超越你,你辛苦投資心血教育市場,卻被YAHOO收割。
除此之外,YAHOO獨大的情形對台灣網路產業還有兩大傷害:
1) 網路廣告的”效益”壟斷: 說真的,想要在網路下廣告,沒有人的廣告效益會比YAHOO好,所以YAHOO也知道這點,於是他可以”挾持”廣告主,所有的廣告只要比別人好就好,給任何一個廣告主大好特好是一種資源浪費,舉例來說,廣告主下YAHOO首頁一個月,前兩周的效益已經達到業界標準,後兩周我就給你輪撥,反正我還是給你比其他人更好的廣告效益,於是我可以賣很貴,於是我可以高姿態、因為我是台灣唯一有效益的網路廣告媒體。廣告主毫無選擇,要有效就得聽YAHOO,誰教別家網站都不爭氣。
2) 造成市場呆滯: 如上所說,沒人想跟YAHOO競爭,甚至沒人想過要挑戰YAHOO的龍頭位置,這點實在讓我對台灣的年輕創業家/創投/現任網路業者感到失望,難道這個市場就讓YAHOO繼續獨佔下去? YAHOO本身認為毫無競爭對手而不會想動,其他業者認為挑戰YAHOO不可能所以也不太想動,沒有競爭就沒有創意,沒有創意就沒有進步,台灣網路現在已經像是一灘死水,如此活潑的產業竟變的如此呆滯,實在是我們不樂所見
===============
YAHOO拍賣開始收”成交費”,一般是成交價的3%,我認為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策略,但是由於YAHOO獨大所以網民不得不屈就,賣家要移民也沒地方去
要不你就當媒體收廣告費(YAHOO的上架費,已經實施了),要不你就當通路收成交費(8/10實施),怎麼可以兩個都收,但是YAHOO就這麼幹了,因為他們的老大地位, 上次跟你提到的「廣告效益壟斷」,YAHOO不管收多少錢,他們的廣告效益都是最好的,所以它可以漲價,只要廣告效益保持第一名就好。
============
今天聽了一個謠言YAHOO將買下無名小站,
無名小站的天使投資者叫賈文中,是俗稱的丙種投資者,簡單的說就是像放高利貸的投機者,以炒短線維生,當初買無名就是為了能在最短期把它賣掉獲利
現在我預估無名大概能賣到5億以上,應該是最高點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無名創辦人簡志宇自己知道經營大公司他能力和自信都不足,這時很可能聽長輩的話(一直都是),獲利了解漂亮出場,簡志宇也是不會放手給別人的老闆類型,所以賈文中和簡志宇都有賣無名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無名佔了台灣廣路廣告近兩億的市場,YAHOO的BLOG又做不過無名,為了防止無名勢力的興起,直接買下就等於清除了背上的一根刺,最後加上GOOGLE年底要來搶食台灣網路廣告市場,買下一個LOCAL公司來鞏固龍頭地位、對抗國際宿敵是很合理,也很合邏輯的。
縱然爛得徹底、相挺的人還是很多」的原因正是「沒有令人感動能取而代之的存在」。
我想應該可以用這句話來形容為什麼今日在台灣,yahoo 一枝獨秀。
我是覺得台灣的網路缺乏多樣化的內容,就拿個簡單的相簿來說好了,一般的user 只會or 只會選擇wretch,高段一點的,會去用國外的flickr(因為英文,很多同學,朋友對英文很無耐………)。
所以造成yahoo一枝獨秀。
不過滿同意站主發表的一些意見。
我倒覺得 Yahoo 當初併了 kimo, 接收了大量的使用者是關鍵, 併別的網站都不會有現在的成就. 現在 Yahoo 想搞什麼就會變成第一名, 是因為它的 user-base 夠大. 而且我週遭的小朋友, 不熟網路跟電腦的, 通常上網也都用 Yahoo 的服務. 這些 “一般人” 不會像科技族群到處試新玩意, 所以也許有什麼新服務, 也都是等到 Yahoo 推出了才知道, 就順便用 Yahoo 的了.
無名要是能被 Yahoo 買走, 應該算是最好的下場(出場)了. 只有 blog 跟廣告, 我看不到遠景. 倒是 webs-tv 最近動作頻繁, Mr.6 要不要分析一下啊?
順帶一提, Yahoo奇摩最近有個 VoIP 2.0, Yahoo把招牌借給千里達電通, 卻又做了些撇清的聲明. 也許這會是 Yahoo奇摩在台灣殞落的開端….
小弟之前也在某家網路公司做事~心中也有點感觸。
Yahoo Kimo很多優勢Mr.6都講得很清楚了,但我覺得其中關鍵之一是當年Yahoo跟media拿到幾乎免費的完整新聞content,從整合多家媒體即時新聞的優勢下,創造大量流量與高黏度,再以此為本錢延伸出多許副產品,迄今這些media也離不開yahoo kime了。
老實說,這些media供的稿對自己的網站流量或知名度一點幫助也沒有,僅是單純的把內容貢獻出去,但為了在yahoo上曝光,還是供的無怨無悔~
講起來,這些media也算是Yahoo kimo獨霸的苦主呢。
YAHOO併誰都一樣,因為一個企業的成功最重要的是「人」,如果說台灣網路界有50個真正高手,YAHOO就佔了一半,尤其是高層的那些娘子軍,不是性別歧視,但是這些女將用的招數真的”不同”,從小地方下手,譬如說擋競爭對手的信就是其一,這些人非常厲害,只要這些人不散,YAHOO會繼續壟斷下去,因為他集中了最好的人才
Webs-tv的老闆陳銘堯絕對是台灣網路最厲害的前五名的狠角色,他是一個天生鬼才,擅用(過度使用)財務槓桿,併購GIGA、YAM之後手上並沒有錢,但是陳是一個極度走在鋼索上的男人,口袋裡有一塊,他會做一百塊的生意,他的頭腦非常靈活,網路事業對他來說就是打仗,公司文化有一項就是”戰備”,全體員工連續工作一個月不休假,來達成一個艱難的目標,在戰略佈局上陳銘堯這個人幾乎零缺點,但是他一樣會功敗垂成,因為他最大的缺點就是毫無人性,留不住(也不想留住)真正人才,僅是一個介於3-4級的領導人(請看”A-A+”一書)
Webs-tv的下一步是併購百事達,最終戰場是夾著入口(YAM)、社群(天空部落)、內容(線上影音授權)進入數位電視產業,但是前提是他必須到處借錢、持續編織一個大夢迷惑投資人
Webs-tv的成功只用一句話解決,”穿著美麗外衣的情色網站”,但是陳銘堯還算是少見的網路業者,保有野心和衝勁,就是沒有人才
最新消息,無名小站確定以7億賣給YAHOO
同時webs-tv買下百事達
感謝 “-“大的留言! 好久不見~
無名小站的消息是真的嗎?
謝謝yslin,Webs-TV的確動作連連,該是對它作點分析的時候了
是yahoo買的嗎??
我聽說是MSN用十億買下..
也聽說..他們2008要IPO..
謠言真多啊…
我們家大頭 Larry, 前幾天在公司內部信講到, 買了一家什麼 wretch.cc 的小網站, 花了5000萬 USD ㄟ.
真怪.
真是超級精彩的討論啊
jwh提到『當年Yahoo跟media拿到幾乎免費的完整新聞content』,對於這點我個人還滿好奇的,不知道能不能請jwh聊聊當年的狀況?
— 先生.
你真的太厲害了!我指的不是消息快,而是分析人和網路服務的能力! 很想看你的個人網站! 但是用— Google沒有能力查到!哈!
很精采的討論,好多好多內幕!不過WebsTV我聽說好久囉! 是真的,無名變數太大,因為根本不需要賣吧! 另外一提,簡志宇不是一各那麼簡單的年輕人.它非常強(可惜我不能直接舉出實例),所以版主的評估可看出,它和無名一點都不熟(這我也可保證)
elgoog兄請問您是認真的還是來亂的?不是很好笑喔。
這篇的討論實在是精彩,也突然發現,對,台灣Yahoo獨佔、壟斷了市場很長一段時間了,這個話題值得多思考一些時間~
「–」兄提到的 webs-tv買下百事達一事,不知消息來原是…?
小弟回台灣兩年多,做了十多年的國外成人網站的經驗,發現台灣當站長的就是不愛聯盟起來交奐連結,深怕流量會跑掉,但是事實上其實不然,國外的成人網站偏偏就是同性質的會互相交換,以增加click rate,相對的CTR不會被PV所沖淡,若是各個個體戶網站能認知這一點的話,相信絕不會讓雅虎那麼的做大
台灣目前的狀況其實就是缺乏了所謂的網路人,我所指出的網路人是真正的從小做網站做到大,留著網路血液的人,下意識都知道網站的介面要怎樣做以及要怎樣去創造出新穎的網路商機,現在台灣不少的所謂網路人都是傳統行銷人出身,傳統行銷做的好不代表網路行銷就是可行,常見到的一些入口或是不管大小網站所做的網路活動,基本上都是為了做活動而做活動,試問操作活動的人,他們曉得今天辦活動的目的在哪嗎,GET MEMBER? 這一點來說,有想過是將流量從內擴外,或是由外引內嗎?
不囉唆了,潛水潛很久了,很高興認識各位,希望以後有機會可以聊聊,不要讓老外認為台灣只是個網路的殖名地,相反的,大家的KNOW HOW可以輸出國外才是王道 ^___^
當初yahoo是要找蕃薯藤的 但聽說是創辦人覺得自己也可以做大 因此拒絕了yahoo跟微軟的併購 想要自己拼 錯過了時間點 才導致現在這種情形
事實上讓我想到出了ps跟ps2後大獲成功的sony 推出昂貴的機種還想要讓人家照單全收的霸主心態 實在不可多有
姚子2006.9.15
這篇的”留言”怎麼那麼精彩。
給steven,
>>簡志宇不是一各那麼簡單的年輕人.他非常強
就憑你這句話,我也可以斷定你跟簡先生本人也不太熟,更不熟知台灣blog與BSP發展史,才會講出這麼….的話來。
Mr.6,不好意思,剛好看到我非常介意的部份,說了重話請多見諒。
謝謝歐~ 我想和它熟不熟這各東西,你評斷的點應該是-我說他好.還是說他壞?
原來字典可以這樣解釋的! 好棒耶.
台灣blog & bsp我不敢說我了解多少發展史—-因為本就只是過去的狀態,我認為個人網路服務化的發展重點並非在於目前狀況的前導期;
我在乎的本就不是這各,我說出怎樣的話也只是因為,我想說出我的看法,謝謝.
Dear 6先生抱歉ㄋ..造成困擾請多多包含歐!
steven,我覺得你很奇怪耶!為什麼只因為Mr.6寫的這篇文章,你第一個留言會講他跟無名一點也不熟,根本就是搞錯討論標的物、放錯焦點。
再來看你回我的留言,我個人覺得你也沒看懂我要講的是什麼。如果你有實證說明簡先生很強,請你亮出來,要不然我可以對你說簡先生很強這件事產生懷疑。
言盡於此,我們都等著看Yahoo怎麼買無名,如果這是確定成真的話。
Dear All:對大家說聲抱歉,要看以下我對alice小姐的回覆(抱歉對大家感到困擾的話)
Dear Alice: 我從未提過雅虎和無名Deal的真假,謝謝.基本上我想機率很大,因為我聽到不只一家想要買,其他佳的價格都開好了! 現在或許消息只是增加買家的興趣度,無名很賺錢起碼它現在在浪頭上.
但我想大家或許不清楚中間的過程,
我想許多包含F先生的EXNET也曾經想循著無名的模式找尋頻寬以及其他支持者,只是無了了之.這是為何? 種種的東西我們都知道,不是只有幸運那麼簡單.
關於簡先生我也不想在重複申論了,我只是看到網友評論他對於-簡先生想要賣掉公司的態度而提出我的想法,但可能我忘了網路論壇上誰都有自由發表權(但只限於挑對地點發表言論).
另外,我從不和沒有給我提出相對點資料的人去拿出實際上我擁有的資料,來和它辯駁.
我回應或許不清,你可以在舉出些例子來證明你的立場,感恩.
hi, s和A, 您兩位好像有點在雞同鴨講。作為一個路人我就斗膽問一句:兩位是否有跟簡先生共事過?
市場上傳出Yahoo!奇摩有意購併台灣最大的部落格網站「無名小站」,無名小站今日否認此訊息。無名小站的經營團隊成員表示,這是網路上的謠言,他們對於不斷湧入的詢問感到非常困擾。
網路消息指出,Yahoo!奇摩看好部落格的發展潛力,有意以新台幣七億元左右的價格併購無名小站。但無名小站今天澄清,表示沒有這回事。
無名小站是全台最大的部落格和社群網站,1999年由交大校園發跡,一開始是校園BBS站,後來經營電子相簿、部落格,2005年商業化,目前是台灣流量第二大的網站,僅次於Yahoo!奇摩。
請看這裡
yam 賣給wed.tv 陳正然說台灣媒體不能落入外國人手裡?! 結果很不爭氣的賣給…..
無名小站不賣不賣,現在似乎已經到了審查階段!
就生意論,好價就快出手否則經營越大負擔越大.
但就理想性,台灣網路生態之險峻,創新和理想越來越無法申張,yahoo可以輕易的將任何一個新穎的business model 摧毀掉,只要他看到誰出頭~
這是台灣網路市場的悲哀 ….
我很難過, 真的.
聽說,接下來這星期就要一番兩瞪眼了,只是商場險惡,無名那些小朋友老朋友耍了不少手段,相信一定很精采吧!
在這留言 是想問一下 怎麼樣才能進入會員 怎麼樣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個人的簡單觀察是… 雅虎應該不會永遠獨大 除非他們有不斷創新的服務
坦白說雅虎的所有成功產品 都不是在台灣或亞太的創舉 但是大流量的確相當容易的吸引特定族群 道理就像是… 任何人都可以靠賣泡麵賺錢! 只要當寡眾市場的母群體超過十億人口時 儘管市占率只有萬分之一也能養家活口 更何況 雅虎有八成以上的到站率
然而 到站率是假象 從人類史的觀點來看~ 過去世界的廣告效益從實體紙張走入 電視媒體~ 之後又被網路自選式的客戶導向媒體所改變~ 有一種感覺可以發現~ 遊戲產業的興起也改變了人們上網停留與互動的百分比
時間花在哪裡 成功就在哪裡 這是媒體操弄的關鍵成功因素
消費者在某一處待久了~ 假的媒體訊息也會覺得是潮流 是時勢 是真的
而預測平均人們花在雅虎的時間肯定在比率上有下降的趨勢
至於人類型病毒性的議題也不斷嚴重
從以前的垃圾信件到後來的情色渲染
甚至於是 在情色渲染下長大的 青少年與青少女
在部落格大膽解放的表現 與搶占點閱率的自豪過程
已經替入口型網站種下了衰弱的種子
經營媒體最怕的就是垃圾與黑暗訊息充斥
對老一代口袋超有錢且保持對網路世界活躍的網路人來說~ 寧願看股票跟新聞也不會再去玩交友與部落格
交友已經改去用打怪來取代 不知道雅虎內部是否有統計新增交友的比率遞減了?
慢慢的看新聞還是去專業的新聞網站 組織架構比較完整且連貫
要不然就是看新聞時很少看廣告 而且也太常被關鍵字置入式新聞行銷廣告給騙了 所以也不太按最上面那幾條
至於部落格~ 還真的是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只希望情色能少一點~ 心靈能多一點
不然NCC很快就會盯上了八! 就像衛生署盯上麥當勞的炸油事件那樣
原來很多網路媒體還真的是很不負責任
不確定最後一個推倒的骨牌是哪股力量
但網路服務從來沒真的永續過
微軟網站算是最持久的了
再怎麼感覺不是很貼心的服務
在全球人口數觀點下還是有用戶數的
網路讓人可以把泡麵賣到全世界去
但不代表全世界的人不會吃膩了
當併購不斷發生時
其實對併購者是個最大警訊
再補一句話: 假如企業都靠併購成長的話! 找個會計師當總經理就好了! 這樣還能省下龐大的 薪資成本! ROI肯定超標! 以後有MIS人員與服務整合的IT團隊即可! 也許操作得宜~ 會計師還能當上集團董事長…
不小心看到這篇舊文,這篇舊文討論的真熱烈!!
現在很少看到了~ 😀
現在Yahoo獨霸已被當成理所當然…
所以除了yahoo.現在首頁還有不少人用iGoogle嗎?
其他真的都沒搞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