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ok本周推出四本電子書,「只」加了影片就產生三個特色
電子書不一定要獨立播放器。這麼多電子書的規格裡,有沒有什麼新方法,不需要太多技術,只靠某一種創意來引領新風潮?
這星期,美國各報開始提到一個叫「Vook」的電子書嘗試,它的名字取得好,就是「Video + Book」,所以變成「Vook」。這間公司位於舊金山,早在四月就傳出風聲,前天他們終於正式出了四本「vook」,皆由大出版社旗下Atria Books推出,其中兩「本」是故事類,兩「本」是指導類,可以在電腦上面看,付費$6.99美元,也可以在iPhone上面看,付費$4.99美元。
你說,Vook似乎就只是一個電子書閱讀器,有何了不起?
如這本書《Return to Beauty》,講的是老祖宗如何護膚,裡面有83頁文字,但中間穿插了16則短片,等於平均每4頁就有一則影片可看。他們說,Vook這種新格式或許有機會成為地鐵乘客們主要用來打發時間的閱讀器。我之前就認同一個「等待商機」,大部份的人,一生中要花很大一段時間在等待。事實上我們所看到的所有服務業,都是一直的在等待,有的要值大夜班的可是一口氣等很久,但現在許多等待的商機愈來愈片段、愈來愈片段……這時候,他們會玩俄羅斯方塊,玩俄羅斯方塊只在助他們「無聊的打發」這段時間,Vook或許可以助他們快樂的打發這段時間!
我自己看Vook,有以下三點特色:
首先,和其他電子書平台、硬體相比,我們會驚覺,Vook做得也未免「太簡單」了?畢竟以現在的技術,我們可以非常輕鬆的在一個閱讀版面,置入各式各樣的控制項、甚至小遊戲,為何Vook不做?Vook似乎聰明的知道,當一本電子書變得太離開文字、太厲害,一個問題就出現了──這本書變得「很難寫」!將電子書想像成原本的書本再來做一個「頂樓加蓋」,許多從前想出來的互動式規格,等於是將原本三層樓的老公寓上面再蓋個十層,建好了,非常炫麗,找人來看了,人人讚好,要求付錢?這才發現這棟13層的龐然巨宅似乎沒有需求、賣不出幾個棟。Vook的概念就是,那,我們就只求在三樓建築上做一個「簡單的加蓋」即可,加蓋的就算不是原作者也無所謂,但,每次加蓋的都是同樣一種人,這種人,最好也是四處都找得到的──
是誰?
對Vook來說,這種專門幫它做「頂樓加蓋」的,就是拍影片的人。這樣的人肯定比做互動flash程式的還多,就算你給它簡單的工具可以自行編輯,拍影片的人還是比較多、多很多。而Vook,就賭在了這個「Video + Book」的標準格式上,這標準格式將由「作家」與「錄影師」共同來完成,它將平常的書本,除了原本的文字和圖片以外,再穿插「影音」,直接嵌在每一頁的空白的地方,好像圖片一樣,按下去就會自動播放!
你說,這……這……這不就等於「只是」現在的新聞網站嗎?每一篇都是有文字,下方還有影音。以前我們說TagStory這樣做真偉大,現在人人都這樣做了!現在導入eBook有何不同?
不,Vook和一般新聞網站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其實是在頁面之間置入這樣的影片玩意,等於是將影片置入到正在連載中的文字裡,文字還沒結束就先輔以影片,一段一段的上去,穿插再穿插,這,突然令我突然聯想到兩年前幫我剛滿一歲的兒子在舊金山買的「互動書」──
這本書,就是幫小朋友念一段之後,那一頁角落就有一個「按鈕」,按下去後,這本神奇的書竟然當場播放劇情裡的一些聲音。我清楚的想起,當時我還蠻喜歡這個感覺的,體會到人們在看書的時候,有一種「扒光所有飯粒」的強迫習慣,我們看了這一頁,很自然的從第一行看到最後一行才翻頁,就算亂掃也要大致從第一行看到最後一行,其原因就是這種一定要看完所有東西的感覺。這時候,一頁裡面加了一則影片,我會想順便點一下進去一看,覺得有完成的感覺(當然前提是不能播放太久,太久就不想點了)。
更重要的是,從讀者的角度來看,雖然我會因為想「讀完全部」而可以接受「影片」,但我不能接受「小遊戲」或隨時考我什麼謎語之類,任何的互動,對讀者來說都是壓力;我們是來靜讀的,不是來互動的!Vook在這點抓得很好,它的書就是只有「文字」和「影片」,其他所有的互動或註解,通通都不存在這種電子書裡,和一些更先進的平台相比,顯然Vook相對要「保守」些。他們笑,保守行大運!
以上三點是Vook的特色。或許,最後能勝出的player,一定有好好的去想過,人們為何看書?看書的每一個感覺,都要把握住。這和做網站的時候我們總有一個迷思,我們總會去想到底該怎麼做才符合人類習慣?但我們忘了,連「書」這件事也都算是新的習慣,重點是,到底這個習慣最核心的那一絲的「快感」是在哪裡?這個快感被抽出來,雖然長得完全不一樣,甚至被很多人捏一把冷汗,但就是會有效果的。
還有一個觀察也很有意思,從前我們不會這樣想,但,你看看目前推出的這些Vook書的價錢,線上要6.99美元,而iPhone版本要4.99美元,有沒有覺得哪裡「不對勁」?
嗯,哪裡不對勁?
是……價錢!
它,其實太便宜了。Amazon上面的電子書一本賣9.99,但,另一批人又會說,不不不……它,怎麼這麼貴?
這些驚稱Vook很貴的,是因為他們和iPhone的APP直接做了比較。我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努力完成一個iPhone app,賣個1.99美元已經覺得離百萬富翁很近了。但,電子書呢?一口氣賣4.99美元,毫不心軟,而它的題目,啥?《90秒健身大法》,就可以賣4.99美元?
你說,這麼貴沒人買?不,會有人買的。我們知道的,若真的做到好,是會有人買的。你說,寫電子書有可能寫了老半天結果還是石沉大海,但做iPhone軟體、寫網站不也是如此嗎?但,書本是多麼的有彈性,而它行銷的手法是多麼的多樣化,它就像一套可以變化多端的程式,這是電子書起飛後的文字創業家的未來所在。Vook將此事簡化成「文字」和「影片」,這些文字創業家可以更容易想出花樣。
不過,這篇文章認為,這種vook或許還蠻適合「how to」的書,但不適合故事小說。它舉了幾個例,那些影片試著製造氣氛,在影片的氣氛下,再次將文字「唸」出來,可說是沒事情找事情做,重覆了文字的事情,也沒有特別好看!我則認為就像所有電子書的平台一樣,就這樣妄下定論實在稍嫌太早,現在不精彩,不表示以後就不精彩,只能說,目前他們「還不知道要怎麼拍這類影片」而已,慢慢的,他們會摸出該怎麼拍,同一篇文章舉了另一本Vook似乎比剛剛那本還精彩,因為它讓情境影片在內容讀出前就先播放出來,這個小小的動作,就讓整個感覺好很多,接下來,還有什麼可試的?還有什麼其他的組合可以標準化之、放到電子書裡?我們很期待!
對歐美的電子書市場感到樂觀,對台灣的電子書前途感到悲觀,台灣出版印刷業已經沒落了,電子書在台灣做不起來,也不會有什麼發展
我覺得 Vook 是在為明年初推出的 Apple Tablet 先作卡位的動作, 因為那樣的裝置正好可以拿來看 Vook 的書, 所以才會用不同的標價積極把大家導向 App Store 去.
我相信電子書會有市場,因為「我就很想買」!對於大量閱讀的人來講,我希望我的生活空間不是被書佔滿,我希望我可以直接搜尋某個關鍵字就能找到答案…但台灣電子書為何沒感覺起色?我看到的是目前出版印刷業的領導人都太老!雖然年齡不是阻止學習的關鍵,但這些老人有哪幾個會習慣用螢幕看東西?有幾個像是沒有網路就會死的年輕人?最重要的是有幾個能相信年輕人會比你更懂?我覺得這種前無古人的行為模式如果你不是身歷其中,是很難做出消費者願意買的商品!我看到一些影印行也在談電子書,結果說穿了只是讓客戶能從網路發稿來直接影印罷了~這樣也叫電子書?
电子书在国外是个大市场,在国内还没有形成大众消费习惯。也许以后形势会好吧。
如果電子書的每一段、每一章節、每本書後面可以自己寫書評,聯網後還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書評,就好玩多了(閱讀時可以選擇不顯示或顯示書評)
還有,目錄或檢索結果中標明哪些被拍成電影,只需付少少費用就能下載來看。
對於不愛玩遊戲的我來說,很希望電子書帶來的樂趣能超過PSP。
Just Do it!
HD 1080P camcoder with 60GHD just around US$1000.
take your own VideoBook asap lo!
看來電子書的發展還是眾說紛紜…
但不論如何,能為目標客戶提供價值才有機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電子書的延伸似乎與網路文章大同小異,不是嗎? 就像現在我用pda看mr. 6
如果一套一樣的電腦軟體,網路版300元,彩盒版350元,差別在於,
網路版是下載後安裝,彩盒版有小本的說明書,用光碟安裝,不知您會
選擇哪一種?
電子書內容也是一樣,沒有實體,要大家改變翻書習慣的感覺,除非有
很大的誘因,例如價格低、有動畫、影音,或是政府政策…等等。
你說這是趨勢,但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問問自己是否會拋棄拿到一本書
時,聞到書香那種感動,和隨手翻頁時的快感,以及用五顏六色的筆做
記號深入研究的感覺。
when YouTube type VideoBook webs start to charge for
1GB NT$1 in 2010
1GB NT$0.9 in 2011
.
.
.
1GB NT$(0.9^n) in 2010+n
for next decade econmics. VideoBooks will be the best virtual goods in next decade.
another possible situation:
Price 1GB NT$1 in 2010=> Profit =NT$100 in 2010
Price 1GB NT$0.9 in 2011=> Profit =NT$100 in 2011
.
.
.
Price 1GB NT$(0.9^n) in 2010+n=> Profit =NT$100 in 2010+n
人潮/人氣不一定等於錢潮
(電影”August Money”是不錯的電影)
Each content provider can get NT$100/year per customer in this pricing model is really amazing.
电子,我对这些不感兴趣啊,呵呵,不要怪我哦,但我一定尽量去关注这些东西
三樓說的那個從網路傳輸檔案至列印店列印並裝釘成書,這是POD的出版模式,並不等於電子書。
其实要是说到阅读器对于用户的体验程度,游戏机,尤其是掌机有更加丰富的经验,买个NDSL玩玩就知道了,文字载体和影音的互动将是未来的趋势所在
不就是把插圖變成動態而已。影片拍不好~更會破壞讀者想像空間,相信愛看書的都了解。應該去呼應情節,而不是重複敘訴。
寫起來很麻煩,不過如果有了很多模板跟經驗的積累,相信會輕車熟路的。
讓人值得深思的問題。
—————————————————
我喜歡穿adidas的鞋子,家裏衣服大部分都是nike,偶爾有幾件PUMA及vans,嘿嘿…..
除非這些真的是一種fashion,線下要過2個月才出來,不然。。銷量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