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茲的成功之道並非「膽識過人」,而是善用資源、小心翼翼!
我們都錯了。許多創業家(包括比爾蓋茲),他們的膽子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這麼大!
前天在暢銷書作者Tim Ferriss的部落格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這位暢銷書作者正在介紹另一位作者的新作品,叫《Leap》。這本書在講,你想要「大跳躍」嗎?想做出創新式的事業或舉動嗎?想要「創業」改變自己的命運嗎?這時候,你最需要的並不是膽量。
這本書…..試圖摧毀大家對於成功創業家的既有印象!
文章說,大家對創業家的印象都是「愛冒險」,所以,有些人創業到一半就打了退堂鼓,因為看到其他創業家拿房子抵押、以卡養卡養公司……瘋狂的模樣,他們發現自己做不到啊,終於放棄創業之夢,然後一嘆:「我已經不適合創業了,因為我已經有小孩,也有房貸要付……。」
我沒有X董的霸氣,沒有0董的不怕死,我不會成功的啦!不會成功的啦!
真的嗎?
這本《Leap》書竟然給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見解。它竟然說:大部份成功的創業家,其實並沒有這麼大膽,反而他們比別人更懂得小心的避開賭博的風險,一有機會,都只敢下注一點點!一開始可能先全職工作,一直到創業開始才開始辭掉工作,一腳著地,另一腳小心翼翼的試水溫,遜成這樣!這本書顯然訪問了很多成功的創業家,結果驚訝的發現,這些創業家大多數是一輩子沒有投資任何證券股票、一輩子沒有上過賭桌。到了賭城拉斯維加斯,他們只敢去拉bar,然後關在房間看電視休息。書裡面說,創業家不敢豪賭,往往是因為他們覺得以上活動他們沒有「控制權」。
還不相信嗎?也對啦,創業,其實是一個把方向盤拉回自己手上的動作,創業家的個性根本就不是賭徒型的!
而《Leap》一書最精彩的一段,就是打破了一般對於「比爾蓋茲」的印象,我大致翻譯了如下:
書中提到,比爾蓋茲於1955年10月28日出生。首先,他並非出生在一般的家庭,他的長輩們在美國的商界、政界以及公益界上都做過很成功的事,譬如他的曾祖父是州的政治家也當過市長,他的祖父則是國家級銀行的副總裁,而他的父親也是一個知名的大律師。當年,比爾蓋茲的父母先看到比爾蓋茲好像對科學與數學特有興趣,所以想辦法送他進入一間當時出名的嚴格的Lakeside學校,這間學校有著別的學校沒有的「好東西」,甚至在1960年代當時,就和奇異租了一年份的「大電腦」來給學生們使用--
當年的大電腦,使用方式以「時間」計,Lakeside學校和奇異租下一年的使用時間,但當時才高中的比爾蓋茲和他的好朋友Paul Allen實在對這台大電腦太有興趣,天天往電腦室跑,很快的把所有東西都學會了,也很快的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把一年份時間用光光了!還好學校對學生很好,又去向另一個組織Computer Center Corporation (CCC)借了一些時間,而比爾蓋茲大概發現這樣下去不妥,於是想辦法駭進CCC公司的時間測量系統,讓他們可以多使用一點時間。我不確定故事提到這一段的原因是什麼,可能是想提到比爾蓋茲雖有駭客大膽的作風,但只敢在安全範圍內駭,並沒有做什麼更糟的事,所以後來他也只被禁了幾星期,換來一兩頓訓斥,結果反而因為這段經驗,為他們換來更棒的東西──CCC看到自己系統的確一直當機,就請比爾蓋茲和Paul Allen幫忙找bug,找到的話,就可以一直享有無限制的時間使用CCC的大電腦。有趣的是,這時候比爾蓋茲卻又沒有放心使用這個資源,他們馬上又找到了另一台新的電腦,這次是在比爾蓋茲的父親工作的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在學校的幫忙下,比爾蓋茲和Paul Allen以高中生的資歷就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幫這台電腦系統寫一個排程系統(scheduling system) ,就如同他們當初在CCC那台電腦操作的類似;換句話說,當年的CCC在無心之下,引導了比爾蓋茲得到他此生第一個機會與第一份電腦資源,而兩位高中生從此就拿著這第一份資源,換來了第二份資源,再換來第三份….。
故事到此,仍舊沒有任何風險。沒有賭。
然後到了1973年秋天,比爾蓋茲來到哈佛大學就讀,文章說,這部份比較像是原本他家裡就期望他做的事,而不是他勇於往上打的結果。當時Paul Allen其實也可以上哈佛,但他選擇去學更實際的東西,文章暗喻比爾蓋茲其實沒這麼敢「創業」,反而是Paul Allen真的放棄了人生中的第一個主流蛋糕、轉向他創業之路。不過還好他們兩人仍維持很密切的聯繫,甚至在比爾蓋茲大一轉大二的暑假,Paul Allen搬到波士頓,以便兩人就近密切見面!就在某次Paul Allen到哈佛的路上,他經過了一家便利商店,看到一本《Popular Electronics》的封面故事是「世界上第一個微電腦(microcomputer)工具箱,對商用電腦產生威脅」,這個工具箱叫「Altair 8800」,由一間叫MITS的公司所做。看到這篇報導後,比爾蓋茲和Paul Allen火速打電話給MITS,告訴這家公司,兩位年輕人已經做出了一套BASIC電腦程式!可以用在Altair上面!
有趣的是,文章指出,比爾蓋茲他們撒了小謊,其實他們尚未完整寫出這套軟體,他們是想「試試看」公司會不會接受,所以先試探一下,成了之後再來製作,真是非常的小心謹慎呢。有趣的是,其實MITS也是騙人的,因為該雜誌在那個微電腦工具箱還沒出來前,就先搶先報導上去,不過,MITS公司仍然硬著頭皮,請了比爾蓋茲和Paul Allen過來示範一下,於是,時間約在八個星期後(怎麼約這麼久!),八個星期的時間,足夠比爾蓋茲日夜趕工,將那套他所說的BASIC程式寫出來,由於Altair 8800並沒有給他們,所以他們也必須虛擬一下Altair 8800的環境,當他們把這套程式秀給MITS公司看,我猜想因為Altair 8800並不存在,因此MITS公司也就只能直接欣賞兩位年輕人模擬出來的DEMO,或許就是基於根本無法在市場上立刻測試,又看到比爾蓋茲這套程式或許可以為它尚未推出的Altair 8800加分(或彌補漏洞),於是MITS公司二話不說,直接將比爾蓋茲的程式,整套買了下來!文章說,這一段時刻,就是比爾蓋茲後來常說的,就在這一天,突然看到軟體可以成就一個大市場,軟體會是大商機!但注意,這一點是比爾蓋茲「觀察」來的,並不是「賭」來的;而這份「觀察」也不一定準確,因為,如果Altair 8800真的存在,或許也會間接影響它是否真的會立刻買下比爾蓋茲的軟體,比爾蓋茲沒有得到這個「突然被買下」的「指示」,是否會打消做軟體的主意?是否不會開設微軟?文章提出質疑,如果這件購買案真的讓比爾蓋茲感覺到「軟體是很有潛力的」,那麼,比爾蓋茲不應該又再等了12個月,足足一年的時間,到了他大三的時候……才離開哈佛,才與Paul Allen創立了「微軟公司」。
文章提到,事實上,中間還發生了一件更重要的事,發生了以後,比爾蓋茲才真正敢放心的離開哈佛!這次都要感謝比爾蓋茲的母親,她一直在United Way公益組織工作,做到了該組織史上第一任的全國女性會長,文章說可能是當時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慈善人士之一,當時IBM後來的兩位總裁John Opel 、John Akers,都曾經和比爾蓋茲的母親在同一個理監事會裡,比爾蓋茲的母親就近,就和這兩位IBM高層「提」了一下他兒子比爾蓋茲目前在做的事,然後IBM的兩任高階主管亦將此事傳進了IBM其他大頭目的耳朵裡。文章說,他們所知道的是,後來才過了短短幾個星期的時間,IBM就大膽的和比爾蓋茲新成立的「微軟公司」簽了一個專案,要他們開發他們第一部個人電腦的作業系統軟體,後來微軟一直保持著他們軟體的擁有權。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微軟與IBM合作的歷史,試想,如果不是比爾蓋茲母親和兩位IBM高層的特殊人脈,有一部份是否就不會發生了?一直到這時候,比爾蓋茲仍舊還沒做出任何的風險動作。
文章說,有趣的是,要等到拿到這第一個專案,讓當時的比爾蓋茲感覺到已享有一般年輕人明顯達不到的成就(幫IBM做一個專案,為一個未來產品做軟體),他,才終於向哈佛辦了離開的手續。甚至在離開的時候,他並沒有辦理「退學」,他只是以「leave of absence」之名,暫時休學;如果創業沒成功,他還是可以回來,畢業於哈佛大學,享有找不完的好工作…。
這本書可說相當震撼,但我認為那篇文章與那本書的主要目的當然並不是向世人要匡正比爾蓋茲的故事,主要是希望為其他也在創業中或想創業的人,特別是這些猶豫不前,懷疑自己能力的人,帶來一些些的鼓勵。比爾蓋茲已經是全世界最知名的創業家,但他並不是全世界最大膽的風險家,事實上他都是在幾乎「零風險」的狀態下創業的,文章說,比爾蓋茲其實是最強的「降低風險家」(risk mitigators),並充份運用身邊的資源,創造了別人沒有的機會!這本書是在鼓勵人們,不要以為自己一定得是「敢賭」的才是成功創業家,成功創業家,都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這麼「敢賭」!
這樣看起來,也對。創業家離開社會所給予他的這個「魚缸」,離開了其他領薪水、爬階級、拚證照再加EMBA的其他「魚」(上班族),跳出這個魚缸,游到自己的大海,出來創造與別人不同的新人生,或許……正是因為他/她不相信這個魚缸可以為它帶來更好的生命。這樣反過來看,上班族才是真正大膽的風險家,因為上班族們竟敢大膽的把自己前途放在某間公司、某個業界,大膽又放心的把自己的前途交給一個素眛平生的老闆或主管,或大膽的把自己的事情建築在尾牙主持人喊出的「我們明年營收破十億」的口號中……。
不過,看了《Leap》裡的比爾蓋茲的故事,我也有另一個感想──
世界真的很大,以致於消息的傳播很不正確。網路的數字也顯示,到現在大家還是喜歡看大媒體公司所發布的新聞,從來不怎麼Web 2.0。而舊媒體本來就是渲染大王,我們所收集到的所有資訊,尤其是關於名人、偉人的資訊,很有可能都是一廂情願的詮釋,講的都是我們喜歡聽的故事,而這些帶了一點錯誤的故事,又會影響我們判斷力去錯誤詮釋另一個故事。最後,比爾蓋茲和其他創業家成功的原因,根本不是當初所想的,他們後來其實看不懂為何他們成功了(或許他們真的沒做什麼事,他們只是「沒失敗」而已),所以,他們又去穿鑿附會發明另外一個故事,交給傳媒和書作者去宣傳。
這就是人生。如果,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的時代,比爾蓋茲的故事都有這麼大的落差,那古代呢?
換句話說,有沒有可能,我們所學的、所有的故事,不只是有落差而已,而是全部都是後人自己所發明出來的?或許,從來都沒有「偉人」過,偉人的故事從來不是這麼偉大,真正偉大的,是我們口耳相傳的眾人的力量。
而自古以來,所謂的成功,真的只是充份運用身邊每一吋所有的資源,小心的「不失敗」而已。只要「不失敗」,就有機會留給世人一個傳頌的機會;只要「不失敗」,終有機會游到你夢想中的那一片大海。
常聽到成功人士都具有膽識
但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步一步穩穩地前進
打破一般的迷思
更能靜下心來聆聽自己 充實自己
給了我很大的力量
take calculated risks… hmm.. lets all “leap”~!
…….而自古以來,所謂的成功,真的只是充份運用身邊每一吋所有的資源,小心的「不失敗」而已。只要「不失敗」,就有機會留給世人一個傳頌的機會…….
“充份運用身邊每一吋所有的資源”就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何況,很多事其實都是沒有標準的,還是“宗法自己”吧!
有關比爾蓋茲的創業傳奇,Malcolm Gladwell 在Outliers(異數)也提過,他是將蓋茲和賈伯斯一起談的,有點天時、地利、人和,或稱時勢造英雄而成的。
最近的日本卡通蒼天之路也說明成功決不是單一因素可決定,天時地利人和需具備才行,隻手逆天是不可能的事,平時便要做苦功夫,
不錯的分享,將Bill Gatesˋˋ創業的幾個關鍵點都詳細點出來了,不過有一個小地方似乎和一般認知的有所出入:Paul Allen是在哈佛廣場的小報攤看到Popular Electronics這本雜誌的… 😀
哇~這篇文章真是太棒了
首先,關於故事的落差這一點
我們常常可以發現,同樣一個新聞
不同媒體報導出來的內容或是數據都會有些許差異
這樣的情況常讓我都不知道究竟哪一個才是對的…
之前一位朋友被媒體採訪,記者一直問他月營收多少?
他堅決不回答
後來記者問一個月有沒有一百萬?
他說有
記者再問,一個月有到一千萬嗎?
他說還不到
但,你知道最後報導出來變怎麼樣嗎?
他的年營收變成”上億元”
真的是令人無言…
我一直都覺得,自行創業不代表伴隨著高風險
創業家大多也是經過審慎的評估才會去做一件事
許多人會覺得創業風險很高,覺得創業家很”敢”冒險
那是因為大部分人並不瞭解,在創業家行動之前
已經做了很多的研究和評估了…(當然,我指的是成功的創業家)
一步一步有計劃的穩扎穩打,加上善用身邊的”隱藏”資產
相信你一定已經在成功的路上了…共勉之
拿支放大鏡照一個所謂”成功”的人仕的優點應該不難~謹慎跟懦弱 魯莽跟膽識 自信跟驕傲, 你要套那一個相對詞給他? 錦上添花不是太困難§~~藉力使力是一個策略~稱讚一個”成功”的人就像是自願成為富豪的公關~多少沾點油水~~讓自己也能被規類為成功人士~~我並無對版主文章或個人有惡意~只是個人心得~~望請見諒
我只看到了比尔盖兹充分利用他拥有的资源。
对于没有什么资源,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和脑子的人。我想大概还是需要有冒险精神的。还是需要去冒险的。不过冒险一定是讲究方法的。
還是需要人脈的..
那樣子的情況會讓人覺得他成功是理所當然,從小接受的教育,父母給的人脈及金援,其實他沒有吃過什麼苦吧~~講這樣很酸,不過成功是需要相當的條件,尤其以現在資訊如此發達的世代,要闖出一番什麼更需要不斷努力且堅定的心智,且還要人脈及資金~~~
網站設計
我一直都這樣認為著!等到我覺得差不多有到位了…我就要開始創業…應該說半創業>全創業>成功or(失敗)
創業家都是膽小的….鴨王超級超級認同這一篇文章啦!
沒錯! 其實大家都習慣把事情看到負面上,
什麼沒有固定的工作薪水啦~沒有國家的保障啦~
其實這些都是大家【誤以為】所依靠的是永不改變的規則,
向說是公務員的福利和穩定啦~大公司的保障和規模啦!
其實只是看到片段的一面! 自行產生一種麻醉自己的幻想,
完全不知道這些幻想的穩定是建構在自己所無法控制的基礎上,
這樣又怎麼能夠稱的上是【穩定】呢?
創業家也就是看到了這點,
希望自己能夠掌控住自己的未來,
才會希望出來做自己的事業囉~呱哈!
如果是自己的事業! 賺錢虧錢自己最了解!
風險利潤都掌握在自己伸手可及的地方,
這不是才是真正的【穩定安全】嗎?
如果以這一面來看創業家,
其實他們才是最膽小最害怕的一群囉~
畢竟誰會願意把自己的未來交付在一群連長相都不知道的人身上呢?
感謝6兄的分享啦~感恩感恩喔!
時勢造英雄
thanks 六老師!~~
i like this…
it gives me direction to go for my dream….
学习了,谢谢 六先生!
其实,成功的因素真的很多。
细想,真的道不清,说不明。
不过,觉得:
唯有去做,才有希望!
当然,这“做”并不是指不顾一切去乱碰,
步子迈得太大了也未必好,
小心翼翼地去试探,试探,一步步向前,也不失一个好方法!
時勢造英雄
一點都沒錯
(從來都沒有「偉人」過,偉人的故事從來不是這麼偉大,真正偉大的,是我們口耳相傳的眾人的力量。)……..「偉人」「偶像」「英雄」「神明」產生的方式都是一樣的.
I really agree with the points. It really encourages me a lot that I can build my business step by step..
創業真的是要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地利或許可以靠好的策略與執行力最佳化, 但是人合往往是控制在他人手上的, 你看 Bill Gates 當初如果沒有碰到 Allen, 沒有成功的家族, 沒有媽媽的 network, 那也是另一個寫 Basic/DOS 的的軟體工程師罷了.
真的很難想像
上班族才是真正大膽的風險家,因為上班族們竟敢大膽的把自己前途放在某間公司、某個業界,大膽又放心的把自己的前途交給一個素眛平生的老闆或主管,或大膽的把自己的事情建築在尾牙主持人喊出的「我們明年營收破十億」的口號中……。
=======
寫的真好~~對這句特別有感覺=__=|||
第一次这么听说。前几天还写了一篇文章,说我们应该以周围普通人为榜样,而不是以那些特别杰出的人为榜样。不知道是不是一样的道理? 这是我写的文章地址: http://u.cyzone.cn/11831/117184
《Leap》是為賦新辭強說愁,因為扭曲而扭曲。
作者不知道有沒有先看過【微軟英雄】DVD,或者聽聽中國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的演講。
創業的關鍵就是要「敢踏出那一步」,這就是膽識。
蓋茲在那個時代做了沒人做過的事,加上運氣與人脈,所以他成功。”risk mitigators”只是馬後炮。
其實說膽識過人也沒有錯
膽識過人並不一定代表能夠豪賭那10%的機會
如果大部分人在80%確定能成功的機會下都不敢去嘗試
那這個確認70%機會能成功就去嘗試的人
就能夠被稱為「膽識過人」了吧~ (膽識超過大部分人)
Tim Ferris的部落格和六先生的部落格一样,是我最爱阅读的。
有关创业家的胆识,我认识两个创业家,他们的事业现在都很成功,但说真的,一直以来都没看到他们做出冒险的事情,连停车在路边去买一下东西,虽然只需要花个两三分钟,而且大家也是这样子乱停车,但他们就是不愿意随便停在店铺前,宁愿兜圈子找个远一点但合法的停车位。
我在创业初期,他们也给了我很多意见,但那时候我总觉得他们会不会太过谨慎了?!但是事后却发现他们都是对的!
反而一些富有“冒险”精神的“创业者”,都是那种昙花一现的成功呢!
原來比爾蓋茲的故事有這樣的小插曲啊~~以前讀到的都不是完全正確的呢。的確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才造就他的成功,不過他還是有冒險的精神啊,只是所有比較冒險的步驟都是在風險相對小很多的情況下執行的。當然這跟一般人對於創業者都很敢衝的印象完全不一樣。
這讓我聯想到唐納川普,出了名的敢衝,從他之前的節目「誰是接班人」跟他的書就看得出來。但是太敢衝的人真的是大起大落啊….風險太高了,金融海嘯一記重擊,現在就倒地不起了….
實際上他在開發微軟系統的時候
也是拿了全錄做好的滑鼠操作介面下去做改良
如果他真的是一個冒險家 就不會拿別人的東西來成就自己的系統
這點之前比爾蓋茲的傳記電影是有演到的
他的成就並不是大膽冒險而來…
而是他凡事都有路走 有退路逃…所以就算是情發展不如預期
還是有退路可走…他真的很小心計畫他的創業之路…
一個人的成功, 應該是要綜合很多條件才會成立的.
成功了, 可以找出100個成功的理由.
失敗了, 當然也可以被找出100個成功的理由.
吃太多了,好飽。
另外一個說法是,IBM一個VP和比爾的老媽是舊情人,所以特別關照了
善用身邊週遭資源 + 努力創造資源
我只求英文能合格
善用資源这个很难做得到啊.
比爾蓋茲 這輩子真是夠了.有人說他是外星人?!
請問這本書在台灣有在賣嗎?
有中文版的嗎?
因為我上博客來找不到!?
跪求這本中文書名!!!我一直找不到Q口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