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密碼》超好看,是因為它讓我們以為自己很聰明卻每次走不到終點
周末大家有去看電影嗎?美國電影總是熱賣全球,總覺得,沒什麼了不起,因為他們有的是驚人的特效,有些錢則砸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譬如好幾台攝影機的運鏡、用電腦動畫讓一些畫面細節變得更震撼……在這樣一部電影中的明星,當然就更紅了;紅了以後再來拍新戲,觀眾又多了一個看美國電影的理由。
但,《達文西密碼》真的厲害了。
同樣是知名作家的史帝芬金,曾經用「芭樂牌的冷凍意大利麵」(Kraft)來形容《達文西密碼》的作者丹布朗(Dan Brown)的作品,不確定他是在褒揚還是貶抑。用亞洲的方式形容,丹布朗就像一碗泡麵、方便麵,它的東西這麼簡單,但每次一泡,那種味道就是「好吃得莫名奇妙」,對肚子餓的人,說不定會選了這麼一碗泡麵而放棄飯店的山珍海味。
重要的是,《達文西密碼》並不是靠砸資金堆出來的作品,它不過就只是一本「書」,你可以說,作者丹布朗寫得出《達文西密碼》,沒理由我們寫不出來;為何他可以熱賣全球,讓全球觀眾讀了,都覺得很精彩?
那種精彩不是鉅世之作,反而是通俗得像一個麥當勞漢堡,很少人擋得住它的誘惑?
昨天出了一則有趣的小報導,它寫得不怎樣,但我看了後卻有很深的感觸,觸發許多思考。報導指出,專家研究過《達文西密碼》一書,終於找到它為何很精彩的原因--
原來,這本書故意安排一位「蘭登教授」,這位主角應該是聰明的一位學者,但,所有的「懸疑」,這位教授似乎都比讀者還要「後知後覺」,從一開始在羅浮宮發現屍體,蘭登教授就比讀者還要慢了好幾頁、甚至好幾個章節。讀者看蘭登教授在自己後面慢慢的解開謎題,很有意思。
報導說,這是第一個方法,讓讀者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知道,很聰明。
但是,這聰明並找不到解答,《達文西密碼》的第二招,就是讓讀者雖然看到前面的謎底,這謎底之後面卻又還出現另一扇門,又出現另一個謎底。雖然蘭登教授跑在讀者後面,但讀者自己也沒好到哪裡去,也是不斷的在發現新的謎底。
報導說,這種技巧,在腦神經學被稱為「尋找」(seeking)與「想要」(wanting)系統,兩者都是「好奇心」,這種好奇心經過刺激,腦中就會一直分泌出「多巴胺」,引誘事主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它引用了好幾個心理學家的話,只要一小小個點,就可以讓「多巴胺」繼續下去,每次打開一點點,卻又發現後面還有,那「多巴胺」又會繼續分泌……。除了這些前方的好奇心,讀者還因為一直被作者鼓勵,自己知道的事情比蘭登教授還多,所以更保持著一個動力繼續前進!這篇文章還說,丹布朗於這個月初刷650萬本、剛剛推出的新作《The Lost Symbole》,就是因為依然保持這兩個方法,因此他們看好有可能再重覆一次《達文西密碼》的成就。
這成就就是:騙了讀者,但讀者超happy!
報導說,人類的這種好奇心之大,不只限於書本內;這種好奇心,已經甚至超過了大腦另一個負責掌控愉悅的「opioid系統」。也就是說,我們不是只有在讀《達文西密碼》是抱著這樣「好奇寶寶」的態度,我們平時的生活,早就悄悄的被「它」所侵犯。神經學家甚至說,其實我們每天生活被「渴望」(desire)佔據的時間超過「愉悅」的時間(pleasure)。換句話說,人類就像關在籠裡的老鼠,旁邊垂手可得的飼料,牠不想吃,偏偏一定要跳到上方的滾輪,想吃那個吊在最上層的肉。滾輪一直轉,牠永遠也吃不到肉,但牠就是要吃肉,不吃旁邊的飼料。
專家的意思是,人類總不知不覺的不斷的追求「未知」的事物,不去享受「已知」的解答!
這是無法修改的!我們才知道,為何人類永遠都是如此欲求不滿、喜新厭舊。為何人類永遠生活在「比較級」之下,今天要痛苦一點,明天就會容易快樂;今天快樂了,明天還想要更快樂。年輕人時時刻刻一心想有錢、有錢、有錢,當第一筆財富從天而降,我們享受了一陣子,很快就麻木了,又想要變得更好,才會再產生滿足感。一開始我們明明只羨慕若有天能開一輛雙B多拉風!等到雙B入手,接下來又要羨慕其他更有錢的人有遊艇、有私人飛機……。
這個領悟,也讓人聯想到,我們之中有許多人對現在的生活不甚滿意,或許是「失望」的,因為覺得自己已經奮鬥已久,卻不見顯著的成績,還看到有些朋友現在已經結了婚、買了房子、當上主管、月收入破xx萬………。我們一直對「未知的未來」而惶惶恐恐,但,你可知道,這是很多人羨慕的生活?
你的生活,就像《達文西密碼》小說,正進行到中間,正是最精彩的時刻,但,我們從來沒有好好的享受當下自己正在經歷的《達文西密碼》過!
我們都以為我們人生有目的,死命的往那個目的衝去,或許,人生是沒有目的的──
我們唯一的目的,就是「追尋下一個目的」。
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是蘭登教授,花一生的時間去尋找達文西密碼,沒有真正找到的一天,永遠都有續集在後面。如果我們要人生永遠都要像《達文西密碼》一樣精彩,那我們所在的位置本來就不能是「終點」,甚至不能接近「終點」。最好是連終點在哪裡都看不到,每次以為自己看到了,霧一散去,又什麼都不見了。
這才是好玩的人生。
《達文西密碼》不只對寫小說的人是一大啟示,對做網站、創業的人也是一大啟示,然後,對人生更是一大啟示,要讓讀者(自己)覺得自己很聰明,卻永遠得不到最後的答案,人就會不自覺的陷下去、陷下去、陷下去,但愉悅感卻會不斷的升起來、升起來、升起來。對於未來不一定要這麼釐清,只要隨時保持前進、隨時都在運動,然後要好好的享受這一分鐘,自己是主角的《達文西密碼》。
活在當下…是極多人會忽略但又很重要的一件事…
在追求目標(目的)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就要好好「享受」
享受的是追求目標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目標」而已…
同時,人生應該是全方位的成功
目標也該是多采多姿才對
心靈雞湯的作者馬克韓森要每個人都必須擁有至少101個目標
現在想想,真的很有道理,讓我們有更大的驅動力去挑戰
並且享受過程…
當一個目標達成後,再去追尋下一個目標
達成人生全方位的成功
或許在這不斷挑戰的過程中,我們能夠得到更大的滿足與成就感吧!
人因夢想而偉大
有目標才會不斷求進步
呱哈哈~所以囉~貪婪才是人類進步的動力啦!
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黑暗的話,
那麼光明可能就變的沒有必要了吧!
這也能解釋為何大多數的行銷手法,
都是遵循著合人性去推行的囉~呱哈!
感謝6sr.的分享啦~感恩感恩喔!
有空應該來把這一片看看才對!呱哈~
“Davinci Code” management skills are also pretty cool and useful. 😛
人生需要目标,达到目标需要智慧,智慧需要人生的积累
我觉得书比电影好看。。。。。
天呀,偶落伍了! 我還沒看過耶XD
說穿了,人性可用貝xx那一字正確描述。
真的很難懂 ^^
有點深澳 !
最近一段日子发现了博主的博客,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能够帮我们至少帮我拓宽了视野,继续加油
的確
追尋下一個目的很重要
才會有更多期待
“Life is just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 Forest Gump’s mom
很多時候, 人就是靠著期待未來的無限可能而努力的活著的, 不是嗎?
晨起四點半讀到此文, 感受很深, 提到的人生場景大家都曾面臨過, 所以要鼓勵自己享受那份追求自身目標的的渴望感, 過程中的愉悅感勝過走到終點呀!
很精闢的分析。難怪我朋友徹夜把這厚厚的小說啃完。
真想知道怎麼把”多巴胺”放在我的網站上呢?….
答案並不是終點,只是過程,本來追求完美,就沒有終點
用人類對於未來及過去的無知
及人類相信的巧合編織出來的故事
這本書沒看過
呆會找來看
很难让自己轻松起来,天性如此,
我也在自己的網站上推薦The.Secret的視頻,有好多朋友喜歡的。真的很不錯,沒看過的朋友,值得看看哦………
相關消息:
丹‧布朗 (Dan Brown) 新書【消失的符號 (The Lost Symbol)】昨天 (9/15) 正式上架, 第一天電子書 (Kindle 版) 的銷量就打敗紙本版, 成為 Amazon 暢銷榜第一.
我覺得 Kindle 版比紙本便宜 1/3, 而且可以現買現看, 有 Kindle 的人當然會買電子版. 更重要的是, 這個消息間接證明了 Kindle 的使用者人數已經達到關鍵數量. Kindle 在美國推出只兩年就可以到達這種境界. 華文電子書產業剛開始炒熱, 則起飛應該也是兩三年內的事情, 現在創業是好時機.
(Kindle edition of The Lost Symbol outselling Amazon hardcovers! http://bit.ly/DJPQl)
呵呵,我就是这种人,所谓的“戴着望远镜”生活的人,永远看前面,享受不到此刻的快乐。
不就那个样子吗?生活就是电影,放完了,就over了!
We are a group of volunteers and starting a brand new initiative in a community. Your weblog offered us worthwhile data to work on. You have got finished a marvellous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