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喬治如何在8個月內靠網路推銷創造有機玉米新生意

周一時間,一周初始,來寫幾位創業家的故事。這位創業家朋友結交的過程很特別,是在幾周前,我發出一封信,這位網友看到我粗糙的業務能力,寫信給我指正。我恍然大悟,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就回信去給他,並要求多聊聊。一聊才發現,天,我叫做「劉喬治」,這位仁兄也叫喬治,他叫做「曾喬治」。曾喬治講話的聲音很像在美國一位好友,聽起來隔外有親切感,再進一步發現,曾喬治竟然在賣………玉米。

有機玉米!

如果說這是我開始寫有機食品的機緣,那也實在太妙了。我對玉米的栽作過程的興趣沒這麼大,我有興趣的是,曾喬治的高超的業務能力,竟讓他成功的在幾個月學了網路後,不到幾個月就把玉米在網路上賣、光、光。

一個城市的年輕人,很少會想回去「務農」的。曾喬治遇見玉米,就有如我遇見曾喬治一樣,這麼的有傳奇性──

原來,曾喬治有一位高中同學兼死黨叫Elton,有一次的連續假期,他們看到行政院農委會有一個「飄鳥計畫」,三天兩夜的遊鄉下,包吃包住,曾喬治並沒有想到會去種田,他原本是想去玩的,「團友」四十幾個人,大部份,年紀最大的不會超過三十歲,都是上班族,那幾天就隨著計畫安排的行程,參觀農場啊,做手工香藻,看蘭花……。大部份的年輕人都是家裡或親戚朋友有農地的,才會來學學看看。

這一次的旅行給Elton和曾喬治兩位很大的震撼,他們回來就說,其實還蠻有搞頭的,這時候Elton才說,他家有一塊地!原來Elton的父親曾是嘉義的名醫,當時曾想將這塊地改建高爾夫球場,沒有機會實現,空地荒在那邊好久。這塊地其實是可以拿來試試看的!兩個年輕人就開始認真的思考──可以種什麼?不過,他們沒有種過田,就上網看看,種什麼比較好?

那時候是去年八、九月的事,離現在也不過不到一年前。好,說做就做,曾喬治和Elton決定種了玉米,是因為嘉義圤子就是在作玉米栽培,於是他們就想,好吧,種玉米!就種玉米好了!農改場的人聽了問「真的還是假的?」

玉米的生態是一年就可以做個兩季、三季,而且是輪作,每周種一批,之後每個禮拜都會有收成。他們平常都是坐在辦公室,學了兩個星期,實在還是沒有信心;那時候,曾喬治請了一個多月的長假,一邊處理事情一邊用心的好好的學種玉米,去年十月終於開始試驗,而那個時候剛好農改場成功推出已經研發六年的「甜玉米」的新品種,可以不灑農藥,用生物的方式生出來。還可以抗一些葉酸病,他們稱作「水果玉米」。曾喬治將「水果玉米」當作他們初試啼聲的嘗試,種下去,過了三個月,真的長出來了!果然是「水果玉米」,水份含量很高,生生的啃下去,比水煮的還甜,甜度有12~14之間。大概到柑橘的甜度了,給朋友吃一吃之後,有朋友覺得太好吃了,還要來買。

這時候,曾喬治覺得已經成熟,可以買設備了。通常一般人務農,「地」與「人」是最大的成本,由於有Elton家裡的地,成本少了一大半,加上規定「有機農地」至少要三年沒灑農藥才行,而Elton家的荒地顯然一定是乾淨的,變成玉米田之前,本身就是一個生態圈,小動物在雜草間蓬勃生存。他們當時花些時間清空,他們的田並不是四四方方的,那邊有一個很大的人工湖,請怪手,一天就是六千到八千,然後牽水管、灌溉系統,找一口井要十萬,花一次錢就好了,要買一些有機的肥料和在裡面。Elton家的地真的很大,巴掌溪隔開,目前他們只用了五十分之一。這些資金來源是他們以地做抵押,去作農業貸款借了五十萬。

到了四月,從這塊地養出的玉米開始收割!他們大概種了兩三個禮拜後,他們才開始想到應該開始要賣給誰?當時他在想,到底哪些人對有機食品會有興趣,第一種是對有機食品的安全性的,第二種是對自然環境的保育、環保意識注重的。第三種,追求美食的。有機的食品具有食物本身的原味,感官、感受是不一樣的。在產玉米的時候,在田裡面在就開始啃了,還會噴汁。這三種人的特點在哪裡?

一開始,曾喬治想辦法找關係,也找了有關係的朋友來當合夥人,其實他想的很單純,他們就憑實力在介紹。直接找一些比較大的單位好了,一些企業和一些協會,依照他們的經驗送給他們試吃,它們吃了就實在覺得太棒了,他們都是說沒問題,種出來就會幫你銷。當時就談好,什麼時候可訂購就出貨,結果都翻盤了,公司的福委會都會去找比外面便宜的的東西,一隻玉米大概八元、十元,他們一根賣到三十,不過,相較百貨公司一根賣到四十,他們還要便宜。他們也想去和東森談,和家樂福什麼都談,很多費用,上架費:一間店就是8000。努力的到四月中,還剩一個多月就要收成,依然找不到通路,有點走投無路的感覺!

後來他們覺得應該強調: 產地直送,兩天到貨,終於想到:電子商務行不行?

曾喬治開始研究這一塊。一開始他用 Google Reader訂閱了兩百多個部落格,每天看到暈倒為止;他先開了一個「有機日誌」,後來Blogger,後來就弄一個無名小站的帳號,他也善用各種優化技巧,且四處開「店」,在露天、ihergo,每一處都有賣出去,只是多跟少,也去和yahoo超級商城談了。那時候剛好無名有在做一個揪團,當時在第一周左右,反應還不錯!一周賣了二十幾組客人。後來甚至弄了Facebook Page,對網友所常用的系統漸熟了起來。曾喬治將這段過程稱為土法煉鋼的方法,詳情可見:我如何靠網路將我的有機玉米賣光?

曾喬治知道,他們很難靠圖片讓人家覺得:「這是好吃的」。有機玉米的賣相一定不會比灑農藥的玉米好看,玉米這麼甜,怎麼會沒蟲呢?有機的玉米沒辦法很漂亮,一定有被蟲咬,於是曾喬治不斷的以故事來行銷,透過故事訴求「有機是什麼」,還有銷售的字眼,銷售要趕快啦……甚至msn直接下單。收集這些名單,接近兩千,發信給他們,使用小貼紙檢視每一封email的開信率並不斷的調整他的故事方法。那時候,他一次就買掉一萬元、共達三十六箱的玉米。今天都還有人問你還有沒有玉米!

一般農人是直接把農藥放在玉米長出來的尖端的部份,水淋到就會融進去,所以玉米雖然外面有葉包圍,裡面其實是有農藥的。至於這麼甜的玉米,不灑農藥,不用化學肥料是怎麼種的呢?原來,有機種植法是用有機肥料,基本上他們將動物的肥料弄成粉狀、然後以生物防治法防蟲。此外, 由於農地沒有下除草劑,因此一塊有機玉米田光是要除掉地上的草就很麻煩,幾乎每幾天就要除一次草了,除草就要人,每一株每一株還要單獨施肥,播種時要先把肥料放在土裡面。至於還是有蟲的部份,有機農夫使用的是一種用微生物做的殺蟲方式,基本上就是讓田間產生一種對玉米好的「流行疫病」,一般常用的是蘇力菌(是一種細菌),長得像橘色的砂糖,放在胡椒粉罐中,一株一株灑,種一個就是兩根。就是一直要灑,開始長出來後,每周都要灑。另外一招是「訂風片」,也就是一個紙片,有很多寄生風的蟲卵,有小玉米以後就要開始訂風片,風一吹,就會將這些蟲卵散布到田內幫忙除蟲。

後來的種植方式是,曾喬治與Elton請了幾位農民一起幫忙,他們七、八點就要到田裡,請的那些農民早就已經到了,接下來要開始把水打開,灌溉田。展開每天的除草工作,然後就是灌溉,看看要做什麼,今天要做蘇利菌,還是訂風片。那邊有一個小廟,當作務農的聚點。

現在,下一批又要收成了,曾喬治已經開始佈局下一波的網路銷售,希望能再創上一批的超級業績。曾喬治這次比上次還要一派輕鬆,他表示,Elton與他已經開始享受務農的趣樂,曾喬治形容,在田裡的感覺,其實是「無比的放鬆」,在做農民的事情時感覺很踏實,腳踏實地在工作,一邊是工作,感覺卻很像在休息。這很奇怪吧?一般城市人,即使坐在冷氣房發呆,還是覺得千思萬縷;在田裡手動腳也動,感覺卻像在「休息」,原來,種田這件事本身就是在教人要「放寬心」,盡量把該做的事做好、做對、做完。

有意思的是,曾喬治接觸有機農產,原本是看它是一門生意,慢慢的,他本身也開始產生一些視野與抱負。他不解的表示,人類文明在發展的過程中,當初農藥的發明應該是要幫忙種得更好,但現在卻變成更不好,不是很好笑嗎?他說,歐盟各國在2005年的有機農地有5%,計畫在五年內由5%成長到10%,但台灣來看,2005年的有機農地只有千分之1.49,耕地面積有限,工業污染下連地底的水也不能保證是乾淨的。那晚我們聊到相當晚,曾喬治相當的語重心長。

我想,這八個月,對曾喬治一定是很有意義的時光。未來不管怎樣,他這八個月所學的知識、技術,包括農地裡的,包括線上的,肯定都會跟著他一輩子,一生已經不同。

不過,我更care的是,眼前這一批超甜又多汁的「水果玉米」,什麼時候才會採收啊?

口水已經快流下來了…。

喜歡的網友,可以寄mail給曾喬治(etorganics@yahoo.com.tw),記得在標題前面寫「Mr.6介紹」,就可以打九折優惠!限量供應,要訂就快吧!

3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