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電子書軟體Stanza被亞馬遜買走,為新一波併購熱潮吹號角?
這周在iPhone軟體方面有一則,看似蠻普通的消息,這種消息不會比前幾周的「搖嬰兒」app還要轟動,也不會比這周才發生的「iPhone App下載次數已超過10億次」還要抓人眼球,不過今早CNN Money也跟著發布一則新聞,再次確定了這個趨勢──
是的,它終於來了。iPhone的App的「併購潮」,終於已經開始了!已經有公司,終於開始大手筆併購iPhone的軟體了!
以CNN舉的幾個案例來看,一個是IAC最近買下的餐館搜尋軟體,另一個是Tumblr買下Tumblrette來當作自己的官方iPhone軟體,而最新的併購案也是我覺得最受囑目的,則是全球最大網路商店亞馬遜(Amazon),買下了一個iPhone免費軟體叫「Stanza」。三天前,《華爾街日報》才剛傳出另一則關於Amazon的相關消息,Amazon在新創公司的投資的那些股票,已經愈來愈像「壁紙」,價值正在快速大幅縮水中!短短六個月前,Amazon投資新創公司的總資產還有2.48億美元,現在只剩下8900萬美元,降幅高達64%!這個的資產計算主要可能是因為有某家公司被清算掉(譬如Bill Me Later),或新創公司的估值降低、減資,產業分析師將Amazon的這個狀況看作是矽谷創投的翻版……但現在,什麼?Amazon又開始併購?
剛被Amazon買下的「Stanza」,做的是電子書閱讀器。Stanza於去年七月推出,免費,在短短四個月內,就破了50萬次的下載,到了去年底(12月)更是破了100萬次的下載,現在有130萬個使用者,每天共有4萬本電子書被下載。但你不能說Stanza應該收費,因為它代表的本來就是一個「廣收內容」的電子書大平台,和Kindle小器的感覺較不一樣。Stanza什麼都「吃」,你可以下載Kindle的電子書,也可以下載Mobipocket、Adobe、Microsoft LIT、Palm doc,還有一般的格式如HTML、PDF、Word、Rich Text Format,還有開放標準的格式「EPUB」通通可以。你可以從電腦下載它的Stanza Desktop(好像只有Mac有),就可以將自己平常下載的電子書送到iPhone去,如果自己沒書,也可以從它的「線上書庫」選擇,它就像一個大平台,有好幾家「電子書書店」,進去後再選書,購買後下載,然後Stanza在「閱讀介面」方面也做得很簡單、很強。
Amazon吃下Stanza,這個趨勢挺重要!為什麼呢?讓我慢慢道來──
目前,iPhone讓創業家賺爆荷包的成功案例已經不少,不過全都是「使用者付費」,這點也是蘋果的App Store的成功點,只能說他們真的太強了,或許是電信業者的建議,蘋果這次幫網路創業家從一開始就脫離了「網路收不到錢」的可悲宿命!在蘋果巧妙設計下,使用者在開始下載第一個應用程式之前,iTunes就先問你信用卡號碼,自此之後,你看到哪個app喜歡的話就直接付錢,「反正才1美元嘛」,這句話只要有1萬人每天講一次,就賺爆地球彼端某位創業家的口袋。像我昨天用iPhone下載一個「辨識狗狗的表情」的iPhone應用程式,下載了以後才發現……唔,自己好像並沒有養狗?當場冏掉,只好拿來拍公車司機,而這個app,也很貼心的分析了公車司機的臉孔,跳出了一個又一個「狗狗的心情」,它號稱有一百種心情,玩了五分鐘就有點膩了。但,連這個軟體,聽說也已經有「幾千人」下載,意思是說,創業家大約有幾千元美金(台幣10萬元)入袋,還不錯啦。
這段時間以來,都是「使用者付費」讓iPhone創業家賺爆,不過,現在開始出現iPhone軟體被企業買走的案例,又會掀起另一世紀。首先不只是像Stanza這種免費軟體都有機會賺大錢,最重要的是,將會吸引創投開始投資。為何?第一,創投只會看大案子,一次賣掉一次賺一把;第二,若一個應用程式默默的賺使用者的錢,它是「現在進行式」,正在賺,除非熱門到排到前幾名或被新聞披露出來,不然當然是默默的賺,莫非已經構築極高進入門檻,不然為何要讓其他人知道?於是全都變成「民間傳說」,大家只能口耳相傳知道又有哪個iPhone軟體其實賺得還不錯,怎麼傳,都傳不到創投耳裡,創業家也知道創投對這種沒興趣、不想讓創投知道。但是,若出現一個「併購案」,由於已經是「過去式」,已經才剛剛發生了,加上大公司難得買公司,當然要公佈消息,本身做一次形象、誓師一種求取更進步的決心、讓股票漲起,也讓創投開始投錢,整個產業可能又活絡起來,創業家又開始一團快樂了。因此,我們很高興看到,Stanza被Amazon買去!
有趣的是,Stanza雖然很熱門,但,或許這還不構成它被Amazon買的條件。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在有些分析師的眼中,Amazon這個併購動作實在有點驚人、有點多餘,因為它的「Kindle for iPhone」早就已經是書籍類的iPhone軟體的第一名,而Stanza是二名,幹嘛還要回過頭去買第二名?而另一個較合理的解釋也冒出來了,原來,這個併購的動作其實是發生在Amazon的強力競爭者、也是美國最大實體書店連鎖網(有如台灣的博客來之於金石堂)的Barnes & Noble,後者才剛剛買下一個電子書的平台「Fictionwise」,這構成了NET-MBA網路成功案例分享課程《募資/併購篇》中提到的幾個可能對創業家有利的併購環境之一:「併購戰」!當Barnes & Noble開始買iPhone App,而Amazon這邊雖然團隊大得多卻好像生得不太出iPhone App之下,不如直接在市場上找一個就買了,價錢也好談。熱潮又要回來了!
所以CNN的文章最後就丟出一句叫人亢奮的話:「下一個被買的app是誰呢?」
下一個被買的app是誰呢?
可能發生在各個領域。是的,各個領域,最近iPhone App很熱門,熱門到令所有的公司都想為自己的產品做一個iPhone App,其中最急的當然是擁有自己網站的公司,但,就算是擁有一個程式團隊的公司,也不見得馬上就有能力做iPhone軟體,但又看到做iPhone軟體似乎是必行的事,所以現在打招呼許多人都急急的問:「你有認識iPhone App開發團隊嗎?」(註:如果你是一支iPhone團隊還真的請快快與我聯絡,有案子介紹!註:請勿留言不然必須視廣告而刪掉)這麼多公司,這麼多競爭者,這簡直像是一個一觸即發的併購市場。以前網站很難說「小創小賣」,現在你若做一個iPhone App,應該是有機會,很快的就賣出去了,只是看你覺得價錢好不好、想不想被買而已。
更有趣的是,像Amazon這樣的公司,依照它的說法,它是在「買團隊」。它已經保證,會讓Stanza繼續用原本的團隊、原本的方式經營原本的Stanza,維持原本的開放式平台,然後,讓他們繼續創新、繼續做新的iPhone App,換句話說Amazon是花大錢買了一個「iPhone電子書閱讀器的創新事業部」,以防競爭者買去,也為自己擴大iPhone聲勢,並試探開放平台的市場,也找來幾個可以眺望遠方的創業家,這艘「電子書產業」的破冰船可以行得更穩、更突破!唯一美中不足的是Stanza的幾位創業家,原本住在美國南部德州Austin氣侯溫暖宜人,現在要搬到美國北部的西雅圖和雨水與偶雪作伴……。
所以,下一個被買的app是誰呢?答案可能好幾個。我預測今年的關鍵中文字,如同2001年一樣是「春」,回顧2001年網路創業家分頭往行動通訊、線上遊戲、或往p2p軟體(對美國創業家來說)「三散」(不是四散),而到了2009年,網路創業家則往Facebook、iPhone、Twitter app三散!令人沒料到的是,才四月,才四月喔,春天都還沒到,「春意」就已經出來了。要謝謝進步的科技,還有創業家無窮止盡追求「Web 2.0下一個暴富點」的決心,有興趣的創業家可開始多走走看看,大家一起來掏金吧。
不管金融風暴再怎麼有影響,其實網路公司只要有實力、有人氣、有技術、有發展前景,還是有機會的啊。
差別在於,現在想要併購的公司會看準了才出手,也不會像以前一樣亂開價碼了。
網路永遠都是有機會的啊,只是失敗的例子更多就是了。當然不管是哪一種行業都一樣啦,賣炸雞排也是很有機會啊,但是賣不好收掉也是大有人在。
要小心熱潮這個字眼, Amazon 是這一波不景氣中為極少數2008年業績逆勢上揚的零售商. 他有能力作併購不代表其他公司有這樣的能力.手機軟體的發展是勢在必行的, 這麼多的手機用戶,當然有最大的市場. 我個人看好 Android 的發展,和open source app 的出現,這些真的很熱們的軟體不用被併購也是一樣賺翻了.
關於這個新聞,我能說Amazon 真的厲害. 他們用各種方法鞏固核心事業
傳媒經常錯誤及誇大iPhone軟體下載收入,下載幾千次,不等於賺了幾千美元!聰明的人,應知道如何取巧,製造假現象。
真的要有技術在手才能當創業家?
Stanza Desktop在PC上也有的,相當好用
證明站在巨人肩膀上創業仍是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