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Because」不到一年就引來全球照片,窮人也能辦島主選拔賽

今天是周一,來一點輕鬆的。上周看到一則新聞稿覺得很有意思,提到一個叫「Jump Because」的網站。唔,嚴格說來,這個網站只是一個用Weebly平台架的部落格,就是因為這麼簡單就能做到一些事,所以才有意思──

什麼叫「Jump Because」?就是「我跳,因為」,這個網站什麼也沒有,只有一張又一張「人類跳起來」的照片,裡面的人,用各式各樣乖誕的姿勢,奮力的跳起來,人類要跳逃地心引力是相對困難的一件事,所以每張照片的表情都這麼的有動感,一定有什麼原因,讓他們願意這麼奮力的這麼一跳,留下倩影,「因為……。」

因為有這些「因為」,所以才有了這個網站。很多時候這張跳起來的照片也說不出什麼堂皇的理由,反而更添趣味。這個「Jump Because」部落格,收集了全世界各地的人主動投稿過來的「跳起來」照片(還有他們跳起來的理由),去年五月才開站,現在不到一年,看看右邊的邊欄,竟然已經收到全球好多好多人的投稿!已有好多好多國家的名稱!就好像在旅行中碰到的種種事情,人生毋需理由,尤其當各國的人丟下他們的工作,做了這樣的交會,大家已經習慣,反正語言不通,彼此沒什麼好利用、好交流,回歸到最基礎──

跳起來吧!

我跳,我跳,我跳跳跳!

第一張「跳起來」的照片據說發生在去年二月,當時有四位住在Richmond的美國女孩到Virginia Beach海灘玩,大家到海灘玩,可能的「玩法」不外乎是到白沙上畫一個大愛心、把人埋進沙堆、幾個人手拉腳腳拉手的在淺海浮著…而這四個女孩也選了另一種常有人做的:大家一起……「跳起來」!跳起來,瞬間拍照!她們說,當天沒有特殊的偉大的相機,就是……四個朋友跳起來而已!然後,其中一位女孩將照片PO在Flickr上面。

原本,故事這樣就結束了。沒想到有一位NPR的廣播電台主播,竟然與照片的主人聯絡,然後,在去年五月訪問了她們,讓她們上了廣播。這個動作大大鼓勵了她們,於是她們的朋友就幫她們做了這麼一個「Jump Because」的部落格,向全球廣邀「跳起來」的照片!

接下來,照片們,就從全球各地,如雪片般的飛過來了──

100多個地名中,裡面也有來自「Taiwan」的投稿。點進去,竟有三張照片,其中一張是在去年11月14日在台北近郊的擎天崗拍攝的,旁白是說這是由三位女性好友所拍,那天在山上的天空特別的藍,除了「跳起來」以外還可以做什麼事呢?這張真的拍得很讚。第二張是一位男士說他回到台灣四年了都沒有擁有過自己的床和房間,今天是第一次,所以他一定要在旅館的房間跳起來一張以示慶祝!所以跳了起來,眼神也挺有趣的。第三張則是在花蓮所拍攝

裡面也有「China」,點進去共有六張照片,包括一位上海人正在做他的「Flickr 365 Project」,其中一張好像是從床上整個身體水平狀的「彈」起來,真是很佩服這位仁兄了。也有來自「Hong Kong」的投稿,由三位民眾貢獻,其中在「海鮮街」牌坊下的四位真的跳得很平均高,不簡單。其實,這些「跳起來」的照片也倒不必真的有人在跳,像不知哪位就貢獻了日本車站的大幅廣告,是廣告裡面有人在跳,這樣也是可以的。總之,這些投稿者都是直接從這裡透過email寄去給四位美國女孩,然後,你的照片可能就被放上去了!當創辦人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他們也說得很好:「現在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唯一能確定的是,全球的人都喜歡這個點子。」

不過,我想討論的是,「Jump Because」令人驚訝的是,這樣的網站,首先竟然沒有被媒體報導過,竟可以這樣廣傳出去?廣傳出去以後,竟然還能避過所有雷達掃描,到現在還不被人知道?

可想而知,答案很簡單:這個網站和澳洲Hamilton Island全球最爽工作徵選實在差太遠了,它流量並沒有很大,它並沒有爆紅,其實並沒有很多人知道它。畢竟一個「我跳、因為」網站,笑笑就算了,有什麼意義的呢?不過,如果以行銷的角度來看「Jump Because」這個網站,那這個網站有它的意義,因為,它用了幾乎零成本,就請來了平均代表全球的人,代表他們國家地區,來貢獻他們的照片。

怎麼做的?

報導提到了一個關鍵點(雖然它只是輕描淡寫),原來,四位女孩中的其中一位,曾經在去年暑假剛好去歐洲自助旅行,女孩離開前告訴她的朋友一定會把「Jump Because」傳到歐洲。在那次的旅行中,她一連跑了好幾個城市,從布達佩斯到布拉格、到維也那,再到克羅埃西亞一些小鎮,而她怎麼「散布到歐洲」?她說,她只是在她待過的每一間青年旅館hostels「發傳單」。她也承認,自己從來沒想到,這麼一個簡單的小動作,還真的讓「Jump Because」這樣的成長出來。她甚至不確定,是否真的是因為她的這一宣傳,才傳了開來?

這個方法,我還真的從來沒想過

原來,要灑出一批通往全球的種子,也可以從那些「受全球認可」的一些東西上面開始。譬如「Hostel」,全球的背包客都認識這個東西,也因此全球無論何處都有這樣的東西。全球不熟的人,走進去,就變成同好了。在這麼一個地方發傳單,竟然就有這樣的效果。畢竟,台灣這邊有三組人、香港有三組、中國大陸有六組,才短短幾個月期間這邊就有12組人這樣的照一張照片去回應了「Jump Because」這個不知道從哪邊跑出來的不出名的活動!

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發起這樣的全球宣傳的。

國界、文化的隔閡是最大的障礙,不過,「Jump Because」至少提示了一個新方向:要全球化還有一個方法,不一定要先往某地文化去突破,或許也可以鎖定一群遊牧族,先了解他們的文化,如同「Jump Because」打入一群背包客一樣,讓這個網站得到了第一批廣佈到全球的尖兵,每個地方都有一小撮人剛好share同一個語言,全球哪個角落到不了?

1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