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gle二周爆紅,陌生人1對1聊天室的百萬習題何解?

上週,在美國有一個莫名其妙的小網站突然暴紅,大家都在講它的故事(其他文章如這裡這裡)。這個網站叫「Omegle」,點子超簡單,它是給陌生人之間的社交網站,很直接的它的首頁就有一個很大的按鈕,上面寫著「開始聊天!」按下去以後,它立刻將你和目前在線上的某位陌生人「配對」,讓你們進入一個聊天室,開始一對一的文字對話,而這段聊天,也會在其中一方按下「結束」而結束,然後又出現一個按鈕「再找一位陌生人」。我今天早上初次接觸此站,就這樣連找了三、四位陌生人哈啦。

不必登入,不必寫名字,只要「按」下「開始聊天」的按鈕。有誰不敢按的或懶得按的,請告訴我。

這個網站,有多紅呢?

上上個星期三Omegle才剛剛開站,第一天只有100個人過來,據說創辦人已經很高興,覺得這個網站已經成功了!

現在過了兩個星期,根據我引用的這篇報導,Omegle已經瘋狂成長變成了一天有15萬人的網站,同時上線人數大約是2500位。可怕的是,這個數字已經舊了,我今早使用的時候,這個網站同時上線人數已經達到4085位,換句話說才短短幾個天,它又有再加倍的爆量成長。各位可以再觀察一下下周的狀況。

更誇張的是,這個網站的創辦人叫Lief K-Brooks,今年只有18歲,今年秋天才要上大學。我一直在找尋「愚人節」的痕跡以防被騙了,但目前還沒找到。這位年輕人早在西元2001年就開始做網站,想想那時候他才11歲而已,就做了一個叫「e-critters」的網站,讓畫家可以把動物的圖片上傳、分享,然後其他人可以「虛擬認養」這些動物,蠻天真的點子,但對一個11歲的小朋友來說,原本應該買玩具的年紀,已經真的很猛了!

也別小看這個18歲小朋友--

他這個Omegle網站雖然簡單,但要支援這麼一個流量多而瑣碎的「聊天室」型網站,而且是一對一的聊天室,在這麼多同時上線人數猛操之下,似乎目前整個網站速度都還ok。所以,這個網站不只是一個網站,Lief自己受訪時也提到他早對這種流量有了「準備」。當然若流量再繼續爆漲下去,他一定得趕快再做更大的架構上的調整。不過,他恐怕沒時間搞這些,因為這個18歲學生現在就像那個「百萬網站」的英國大學生一樣,排滿了各國記者要找他談,周二才和紐約的記者談過,馬上又要和澳州的記者談。他太年輕,顯然並無意讓這個網站變成一個商業體,所以他在首頁還寫著:「Omegle也在徵才!……也幫它的創辦人應徵其他工作!」

我相信,許多讀者看到這邊一定會扼腕的想:「Omegle這個點子……我以前想過!」

「想過類似的點子!」

說不定,您的第一個點子就是Omegle。但這位年輕人不同,他不只有點子,它做出來了。這位年輕人說他做Omegle這個點子,目標只是把「不同興趣的人結合在一起。」他認為現在的網站都是把相同興趣、相同調性的人才在一起,陌生人要接觸、碰撞很不容易,所以他做出一個「最容易碰撞」的平台,你只要按下「開始聊天」就可以開始一段陌生的旅程,而這旅程不會花你太多時間,最多十分鐘,就如同我和這位好像是住在俄國的陌生人,在台北時間今天早上的對話一樣:

當然,你問,Omegle這個網站會繼續紅下去嗎?

以我來說,我抱著好奇的心過來一看,也就走掉了。事實上,即便我真的再回來玩第二次、第三次,可能也是某種重溫1990年代的AOL網路聊天室的「懷舊心態」,再幾次,我可能還是走掉了

不過,Omegle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訊息:

既然它,還是能夠促使你、我、他開始「想玩」,而且至少同時有4000多人在全世界都這麼想玩,表示大家都認為「和陌生人聊天」是一件夠有趣的事,至少大家曾經「以為」它會是一件蠻有趣的事,只是,在進入Omegle,聊了以後,好像拆玩具發現玩具沒這麼好玩,才走掉的。

Omegle已經幫我們做到這裡,已經證明這個「陌生人1對1」是有趣的,接下來,就要交給亞洲創業家去完成剩下的使命了

怎麼說呢?

美國人常喜歡用以下這種方式來形容某件成功的物品,它會說,「A物幾乎就等於B物,with a twist」。這個「with a twist」的意思,就是B物可能和A物有「一處」不同,而一處因為是一個大關鍵,讓B物可以重新再來一次A物的當年的大成功,或是讓B物甚至更超過A物的成就之類的。「With a twist」這句常聽到的話,其實就說明了美國人的習慣──他們會搞一些很放、很創新的東西。而亞洲人不同,亞洲人比較會「解題」,而亞洲人的那種解題法,並不是「with a twist」就可以形容完的。這就很像要你形容豐田汽車和福特汽車有何不同?Toyota就是比Ford好開,但它的「好開」,絕不是「with a twist」就可以形容完的。

現在創業家的機會來了,就像Omegle,美國人丟了一個問題出來:「人們明明喜歡和陌生人聊天,但就是『聊不久』,怎麼辦?」

這個題目,不可能用「with a twist」就解答出來,而要「二個twist」、「三個twist」…甚至100多個twists,修來修去、改來改去,最後做出一個很特殊的網站,這個網站,當你介紹它是,就像Omegle的說法一樣,是一個「給陌生人互相1對1聊天的網站」,儘管說不出來一個「twist」,卻就是一個真正堪用的網站

同樣的狀況,當然也可以運用在其他在美國出來、卻沒有成功的網站概念上。亞洲創業家不要太貪心,別想一次用「with a twist」來搞定這個「百萬習題」,耐心的多繞幾圈,那個現在沒人認識的新網站,豈止只是一天20萬使用、同時上線4000人而已!

34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