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又開始索求快樂,就表示該「加水」了

家裡那個熱水瓶,當「水」快要不夠的時候,它就會嗶嗶嗶的亂叫。每次叫,我們都有一個錯覺,好像這台熱水瓶壞掉了,我們都不知道它是要做什麼,但檢查來檢查去,總是看到,水不夠了,只要加個水就不叫了

許多人看準了今年必定慘,所以猛談「快樂」,拚命出快樂的文章。儘管最近有些產業開始復甦,但之前幾個月準備的大量的「快樂文章」,現在才剛剛要出來,於是市面上又是「一片快樂學」,看多了這些快樂文章,愈有一種「我們自己就是熱水瓶」的感覺──

這周美國人傳的最新一篇快樂導引是在說,科學家研究,想要一生快樂,就要「保持感謝的心」。這篇研究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期刊刊出,作者是2000年就開始發起「正面心理學」的元老之一Todd Kashdan教授。此研究訪問了許多20~35歲的實驗者,請他們回想一個「最近發生的」收到禮物的事件,將它形容出來,給它評個分。結果他們發現,男性實驗者與女性實驗者呈現兩極的情況──研究顯示,實驗的男性,比女性還要不快樂,為什麼?因為男性在收到禮物時,感覺到較多的「負擔」、「責任」。女性則單純感覺到較多的「感謝」。有趣的是,男性愈老,收到禮物的「負擔」、「責任」愈大,尤其當給的人是另一位男性時。總之,科學家的結論是,常保「感謝的心」的人會比較快樂!

於是,這位教授在他的「快樂要訣」的名單上,加了這麼一個新鮮的項目。他說快樂要訣有三項,第一是「保持感謝的心」,第二是「維持一段不錯的感情」,第三是「以一種開放與好奇的心情,活在當下!」

如果把現在所有的「快樂文」加起來,以上應該是第八十九項、第九十項、第九十一項……應該快要收集到一百項「快樂的要訣」了吧!

然後,我終於有一種感覺,我有點知道了「快樂」的秘訣在哪裡──

專家可以告訴我們可能如何讓腦子更清醒、如何學得更快,因為那些東西是人類從來不知道的;但「快樂」這種東西,是人類已經天天都要面對的、感受的事,每個人早就建立了不同的準則,所以專家根本無法教人怎麼快樂,仔細看任何關於快樂的研究,也都只敢提到「『大部份的人』有機會透過某某某方式來快樂」,不敢說這招一定有效。

因為,任何人、任何專家,都無法教對方怎麼快樂。無論是寫信謝謝對方、多抱著感謝的心、有宗教信仰、多寫文章………我們就像一隻吱吱叫的熱水瓶,因為不快樂,所以專心去讀這些教快樂的文章,想從中得到什麼「秘訣」。其實,我們吱吱吱的叫的原因或許只有一個──「肚子裡沒水!」

這也是從上海回來一個小感想。上海那邊就是單純的「熱鬧」二字,可以做的項目太多;而台北這邊可以做的項目偏少。美國那邊現在或許更少。肚子裡沒水,就會胡思亂想──

那麼,什麼是「水」?

怎麼加「水」?

當我們年紀小,這些「水」是由學校、由老師、由父母來幫我們加的,學校訂下了期中考、期末考的時間,每天上課、出作業,學生天天應付這些事情都應付不完了,我們的水都滿滿的。有水的日子,我們雖然辛苦過日子,但只要倒數計算著暑假、寒假的日子就滿心歡喜,好不容易等到假期更是放鞭炮慶祝。那個快樂「等」在那邊,讓我們平常不致不快樂。

大人的社會仍然有「水」,賺錢的經濟壓力,投資的壓力,主管設下的完成期限的壓力……這些就像小學生的考試一樣,讓我們有很多事要做、也逼我們一定要努力的做,期待後面做完的那一天!只不過,大人比較厚臉皮,不像小學生一樣被「逼」著做,有時候就會覺得「此水不是水」,明明就有水卻還在吱吱吱的亂叫。這時候想要快樂也很簡單,只要把水加得更多!把那經濟壓力大個十倍!把那每天loading大個三十倍!這些水,保證讓我們每天忙爆,沒時間去想現在是快樂還是不快樂?每天衝目標都衝不完了,只要有一點點的成果就會快樂,就算只是四小時的踏青也會快樂似神仙。

正面心理學是好東西,不過或許也該省省「教導如何快樂」,不是去修那個熱水瓶,而再多一點點鼓勵人們去「加水」。我們缺的不是快樂,而只是「水」;快樂難加,但水很好加,只要加了水,我們就會忙著一直放水,一直到水都放掉了,才會又得開始要面對怎樣才能更快樂的問題。

但你說,這是「目標」,還是「水」?設目標很難,尤其什麼都不確定的情況下,設一個目標,肚子裡依然是空空的。「加水」則容易很多,只是給自己更多的事情做。如果覺得自己為何天天都在吱吱叫,或許「加水」是比「設目標」還要容易快樂的第一步!

不過,如果這「水」是別人加的,或許是「苦水」。苦水總比沒水好,苦水是一種壓力,這壓力產生了成就,成就產生了快樂;即使沒有成就,壓力之後的紓壓放鬆也會產生巨大的快樂。但令我們在想,沒有辦法加「甜水」呢?「甜水」,就是自己給自己設下的該做的事、期限、目標,不由其他人來下,把方向盤再次掌握回自己的手上,但是要狠狠的下,水才加得多。

向來不是「缺水」的人,但以前都是「苦水」。最近開始學會「放下」,為演講設門檻,砍掉不必要的採訪,專心在做一些最想做的事,把肚子裡的苦水漸漸換成甜水,水的量不減,工作量也不減,又有其他的感受。我慢慢發現,原來,連快樂也是有策略的

1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