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教育課宣告無效!我認為最好的正面教育是「無面練習」
最近不知是經濟不景氣,還是因為剛好逢一年開始(他們說第一月的第三周是一年52星期中最不快樂的一周),還是整個社會版塊變遷?
有些輿論,開始討論所謂的「正面教育」(positive education/thinking),開始挖掘各地方開創的「正面教育課程」。
去年十月,英國倫敦市區開了一間叫「School of Life」的成人正面教育學院,每堂課有100個學生,聽「如何樂觀」的演講,手上握著酒杯,然後一起學著大笑。這些課程很精心設計,希望「教」出最正面的學生。
不過,昨天有篇報導,對「正面教育」賞了一記大耳光!它竟然說,研究顯示,目前四處在進行中的正面教育的結果,竟然是「負面」的!這並不是說他們把學生教成負面的人,而是這些正面教育,到最後一點都無效!
此研究從2003年十月開始進行,在美國某間高中找來一共352個九年級的學生,分三屆進行。他們將學生分成A、B兩組,A組會在課堂中順便上這些「正面教育」課,B組則是正常學習,作為對照組。他們先讓A組上了大約20~25堂的「正面心理學」的課程,中間穿插閱讀一些有強大人性意義的小說如「Lord of the Flies」與「羅蜜歐與茱麗葉」這類的小說,這項實驗就這樣進行兩年,直到學生到了11年級再測量結果。等了這麼多年,目前科學家所測量除的結果,卻是非常教人失望的「普通」(modest),很多甚至是「無效」 (null) 的。唯一的成果,是有學生的母親說她們孩子比較願意合作了,老師也說他們似乎社交能力有加強,但,最重要的孩子的「快樂指數」並沒有成長,其他一些指標也不動如山!
到底怎麼回事?研究者在對政府教育局的報告中講不出原因,他們也辯稱,或許這樣仍看不準,目前學生只有幾堂課穿插「正面教育」,說不定當每堂課都有「正面教育」後,效果就會出來了?
但願如此!
不過,我卻有另外一個想法 —
雖然報導並沒有提到這正面教育「課程」到底在教什麼,他們只提到課程進行一連串的「人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或許是類似於我們的倫理課或公民課之類的課程,或許有幫助大家怎麼合群與敬老尊賢的課程。不過我想問,這樣的課程真的會有效嗎?
甚至,教學生如何大笑、如何讓自己開心起來的「正面教育」,就會有效嗎?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看到他們的教育內容,似乎有一個根本的可改之處──
我認為,正面教育,不應該是「教」大家什麼才是對,什麼是錯。
應該說,那部份應該給其他的課程去教,教完了以後,再來輔以「正面教育」。
那麼,什麼叫「正面教育」,正面教育該教什麼?
我認為正面教育不應該是用「教」的,其實就連「教」大家什麼是「正面思考」,也不見得是對的。正面教育在我們一給它定義成「教育」的第一天起,很有可能就開始錯了!
我覺得,正面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都可以「往好的方向想」,提升快樂的程度。目前的兩種方法,一種是「教」一些價值觀,另一種是「討論」分享,我覺得還可以多一些的是──「練習」。練習什麼?
練習「無面」。
什麼叫無面?就是,我不去想這個是正面還是負面。我甚至沒有價值觀,我只有一雙眼睛,和一顆學習的心。我不下評語,我想辦法從一件事中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一個點,然後快樂。
我們看看,有時候有些人會習慣的把我們從頭到腳看一次,然後心裡OS:「嗯,鞋子沒擦。衣服沒洗,領帶有漬…」
有些人坐公車,司機稍微煞車幾次,他就開始說:「這班的公車很沒水準……。」
有些人上餐館,隔壁桌比自己晚來,服務生卻先送他們的麵,就決定要找服務生理論!
原來,我們都太過於尋找什麼才是對的,在商業我們要找出對的,在法律我們也是要找對的,我們總是嘴挑、很厲害,據理力爭,工作上我們必須以這樣的精神來做事,但在人生其他地方,包括只是坐一趟計程車,人家決定選A路或B路,我們一直去思考怎樣才是「對」的,是比較好的,就失去了一次「欣賞」的機會!我們不小心把專業的冷酷引伸到生活的所有所有之中,我們心裡還是中立,但我們逼自己去浸在生活周邊的一大堆的「負面」中,自己久而久之也變成這個系統的一份子。
當我們失去了「欣賞」,自然也就少了「關懷」的力量!
在亞洲尤其如此。在白領工作的過程中,我早就已學會了如何把心中的讚嘆先收起來,分析什麼,都一定「唔」半天,然後要以懷疑的表情,講一些自己質疑的地方,以表示自己才是聰明人!如果這東西讓我想講它十點「正評」,那我們也要跟著想辦法擠出二十點「負評」,這樣才叫「正負平衡」。我們的社會告訴我們,「不好」是會吃人的,「好」的無所謂。
由於「好」的不嫌多,所以也不去關心。碰到「不好」的我們一定要小心翼翼!這也是事實,也是理所當然,因為走在外面,大家都在找「不好」的東西,所以,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不好」藏起來,把「好」的盡量表露在外面,裝作若無其事。於是,就算只是見朋友,表面若無其事,事實上所有欣賞的心情都不見了,大家都很緊張。我們耗盡了所有的資源去避免「不好」的事情了。當我們太過於去注意「不好」的事情,就不可能去享受一種如同騎著野馬在荒原上面奔馳、追風的快感。
更慘的是,有時對「不好」的事太激動,還不知道死了不知多少腦細胞。看政治就知道,有許多經由選舉高票產生的官員,幾年後可能會被選票給趕下台換人取代。時代在改變、需求在改變、民意在改變……所以,最可憐的人是誰?是那些對選舉很狂熱的人,因為他會發現,十年前瘋狂的死了不知多少腦細胞的那個候選人,十年後卻又要瘋狂的死了不知多少腦細胞的去支持另一個候選人。以前的正面,現在變負面;以前的負面,現在變正面,轉來轉去,一生過去,他每一次一轉,他都要死一大堆腦細胞。
所以,我覺得,最好的正面教育就是要幫大家「練習」如何「無面」,盡量不要花太多時間去尋找什麼是對的。所謂「正面教育」並不是要打擊負面教育,或打擊負面的價值觀。正面教育應該是包容所有的負面教育,它的本身就是在「這些都沒有錯」,它的本身應該是「無面」,
而「無面」這個境界是需要去「練習」的。
這是……很困難的!
今天的正面,明天變負面;今天的負面,明天可能變正面。如果說「正面教育」這堂課應該是要「教」什麼,這個「無面」的觀念應該擺在第一順位,而且是以「練習」的方式來帶動。只要開始吞下並接受第一個新觀念,接受那個醜陋的對方,初次的感受到一種純欣賞的快樂,從這一刻開始,自己便幫自己跳出了那個系統!
經濟不好的時候,需要的,正是對一切的釋懷,進而增加合作的機會,在原本的白紙一張,畫出新的東西來;在原本還沒有開始被視為是「正」還是「負」的大環境裡,畫出前所未有的新事業與新產業。
等一年後,再由其他人去判定是正是負。但同時自己已經開始又做一些新的事情,創造一些新的價值,得到一些新的合作伙伴。這世上不是每個人都選擇正面思考,而選擇正面思考的人,也不敢說是最成功的。不過,某層面來看,他是最穩定、最完整,也或許是最快樂的。
凡是多觀察、真正的用腦筋去思考。我同意無面教育的方式
真是一篇深入淺出、耐人省思的好文章!
今天真的又上了一課了!
by Joe, 2.20.2009
佛學中的無我思想就是放下自己的成見,以智慧來觀看世界。
建議去看看電影「Yes Man」,應該會有更深刻點的反思。
謝謝。
收藏了,个人的对错无法说真正的对错。
即使没有成果,但曾经努力过了,就吸收失败的经验。
再出发!
中间有一部分真的写的很好!!
您其實忽略的最大的一點,無面的教育才是最無效的教育。
我們這一代,從小生長在太多正面與負面標籤的社會,的確如您所說,太多的「面」,造成太多的紛擾。但是年輕人這一代,在過多的「面」之後,早就選擇了「無面」。
這並不是佛家的最高境界,不是蘇軾寫的「也無風雨也無晴」,只是選擇逃避。
我在設計科系任教,教了太多在 e 世代,對自己的未來沒感覺的學生,他們對自己的環境沒感覺,對自己想要的事物 …. 一樣沒有感覺。當他們被問到,什麼是設計,什麼是藝術,只會搬出他們的大絕招回答方式 — 「你說什麼就是什麼」。
他們面對的是大人們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壓抑以及控制,層層的關卡與考試壓力,讓他們連思考的機會都沒有,除了束手就擒,放棄自己的自主權,他們沒有其他的生存方式。他們,早就學會了「無面」。而這種無面並不是透徹之後的欣賞,只是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這些人欣賞電影中的悲劇腳色,完全無法理解為和他們這麼悲傷,無法理解生命中的喜悅與哀愁,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擁有過。最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到最後失去的也最多。
這一代的大人,往往將自己得到的生命精華一股腦的當作標準答案灌輸給我們的下一代,但是我們沒有想過的是,這些歲月換得的智慧,需要的是一步一腳印的經驗與體會。「無面」的境界,是從太多的「正面」、「負面」的經歷中,昇華而成的美學經驗。
你說當我們失去了欣賞,自然失去了關懷的力量。事實上沒有關懷的力量作為基礎,哪來的欣賞可言呢?人們在學習「關懷」時,當然剛開始會稍微用力一點,就像是過度關懷孩子的父母,當然會在孩子身上加諸太多的正面期望,與負面訓誡,這都是學習與選擇的過程。有了判斷,有了選擇,才能夠開始學習包容,學習欣賞,學習「無面」。
我一直認為,大人給小孩的人格教育,一向都是狗屎。事實上在社會中,哪一個大人的人格比孩子完整的?我們能夠給孩子最大的禮物,除了告訴他們目前的遊戲規則,讓他們自己去經驗,自己去玩耍之外,就沒有比不要過度插手更好的禮物了。
「正面」、「負面」都是學習過程,沒有「面」又哪來的「無面」?
同意六大的觀點, 但小弟也想補充一下自己看法. “無面” 可能比較適用於一些情節比較不是重大的事情上. 若對一些極端或甚至違法的事件 (例如官員貪汙事件, 只是舉例, 沒有政治立場), 若還保持無面, 容易喪失所謂的 “價值觀”. 這是比較嚴重的缺點, 供大家分享~
教育就象医生看病,这里的正面教育表面看不错,其实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一个人快乐与否,第一是比较,第二是达到预期目标与否。多培养孩子的人生目标,并让他们一步步去完成不同的目标,获得快乐程度要高。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這不是教育,而是生活
要評估教育正不正確,這太大了..也太累了
想想..自己的孩子..適合怎麼樣的生活..似乎簡單些
哈哈哈…= =
這些正面課程
還不是負面心態下的產物
曾經有句話得到我的共鳴
這個世界都病了
每天報導一打開 負面的消息不斷沖進腦海
社會憂慮指數也是節節升高
在這樣病態的社會中生活
我想從潛意識下手會好點吧
好比課堂中放些正面能量的音樂
宗教也是一種不錯的正面教育
從心靈上著手
我想要比公民課時在課堂上釣魚來的好吧
還有 運動也不錯喔 ^ ^
可以讓身心得到舒發
這裡有個免費體驗六星級瑜伽/舞蹈/健身/有氧的活動喔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進來看看吧
今天的標題乍看之下,我以為又發生什麼大事,以為Sweet100的課程上了幾次以後,Mr6鄭重宣告無效!嚇我一大跳(因為之前Mr6一直強調該課程希望焦點擺在正面思考,彼此激勵),看來完全誤會了。 ^^
讀完後,覺得或許可以稍微釐清一下。
如果正面教育指的是與道德有關的教育,那當然該有對錯。我們從小都會被教導哪些事對哪些事錯,自己當了父母也是一樣會如此教育自己的孩子;雖然,長大後發現現實世界裡比孩提時代所教導的複雜、詭詐許多,但我們還是會這樣教小孩。這是因為人類與生俱來都有是非善惡的道德觀(良知),只是人做不到後自己降低道德標準;漸漸就世風日下。
但今天Mr6講的正面教育(舉的例子),似乎比較在談面對、看待事情的「態度」。同一件事情(遭遇),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態度;有的人積極正面,有的人消極負面。這就不一定關乎是非對錯善惡。可能與一個人的個性和成長經驗比較有關,這兩者會大大的影響一個人的處事態度。
這應該是為什麼Mr6所舉的例子會說無效的原因吧? 個性和成長經驗靠教育(一堆知識)來「矯正」恐怕不容易。需要的可能是更多正面的生命經歷,才能漸漸成長、改變? 像我自己從聖經信仰中,就得到很多生命正面的幫助和力量,對事情(遭遇)漸漸能持正面、積極、盼望的態度看待。與大家分享。 ^^
我想對”字彙”上的定義,以及實驗上的操作方法,其實總無法完整的形容!!
什麼叫「正面教育」?
(聽「如何樂觀」的演講,手上握著酒杯,然後一起學著大笑。這些課程很精心設計,希望「教」出最正面的學生。)就是嗎??顯然一開始這個定義上就有很大的問題!!喝酒聽演講就能培養「正面態度」?根本就不可能!!測試當然會失敗!!
我上過許多激勵課程及心靈成長花了數十萬的學費,發覺人要改變只有兩種可能!
1.追求快樂,看到渴望成為擁有的畫面
2.逃離痛苦,事情的發展接近可以忍受的臨界點!!
當人有了改變的意願,才談得上要用甚麼方法!否則聽再多也沒屁用!
所以當一個人不願意改變時,不是他不知道如何改變,根本就是沒想改變!!
例如:當你勸告某位朋友的抱怨時,他會說:我知道,但是…..,所以不行!
意思是:我寧可XXX,也不願意改變!!
如果你很認真的再三說明,運氣好他會接受,運氣不好會被討厭!!
為什麼??因為人是喜歡被同意的動物!而且,是會不斷證明”我是對的”!!
堅持到可能讓他達不成目標都沒關係!!可笑吧!?可是故事卻不斷上演!!
這就是為何有些事情,總是會不斷重複發生在生命當中,換了環境換了對象,仍會不斷出現的原因!!
那要如何創造「正面態度」呢?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正面態度的定義!!
其次,要體驗以及了解正面態度的好處!!
第三,要體驗以及了解採用負面態度的後果!!
所謂「無面教育」我倒是認為是採中立態度看待事情的發生!!先撇開對與錯的觀點,體驗所有事情發生的過程以及感受,然後再決定以後當什麼環境,要以什麼方式面對的教學方式!!
先放下,”一定要如何”或”應該要怎樣的成見”來審視事情的合理性,再來做決定!!才能知道真正的規則為何?!不至於落入主觀認定的圈套內!!
所以,其實世界是我們內心的反影,內心有正面看到就是正面,內心是負面處處是負面,重要的不是別人,而在於自己!!
個人的選擇,自然會有一個後果在等待!!這是世界的準則!!
一切的結果都在於自我的選擇,也就是「眾神畏因,眾生畏果」
在起心動念之時,結果立判!!故人生結果皆是自己選,好好選!!與您分享!
“有些人上餐館,隔壁桌比自己晚來,服務生卻先送他們的麵,就決定要找服務生理論!”
為何不理論?
難道爭取權利是不好的嗎?那些種族歧視,同性戀…等等,爭取權利又是為了什麼?
如果認為是對的卻不去堅持或爭取,感覺只是溫吞罷了
嗆的人: 好多劉六力?
http://tinyurl.com/ce4oeo
那些留言說寫得不錯的
有沒有真正用心看過文章阿
真的很無言
你消失在台灣網路界,就是最正面的教育。
實在看不下去了,這位挑戰先生:你自談自唱稿了那麼多連結很明顯的就是要衝你的流量,我也莫名其妙去你的網站看才發現真的被耍了;請不要再搞了吧,給人的感覺只是在胡鬧,那只徒生反感而已
不知道台灣新一代的教育是好是壞,
填鴨式教育下找不到心裡的答案,但往往聽到老是聽到老師沒教…
國外教育也不知是好是壞,
自己找出了答案,再好也總是會出現一些反對聲浪…
互補或許是好,但總希望大家多聽聽別人的想法,找出自己心中的答案。
「經濟不好的時候,需要的,正是對一切的釋懷」
我自我詮釋一下。
「經濟不好的時候,需要的,正是重拾對一切的關懷」
這一篇有禪學的味道。
據說猴子也講是非,可見評斷事情對錯的本能已經根植在人類的DNA裡。想要拋棄這種本能或許不是件容易的事。
適時放輕鬆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6大的文章所要阐述的是看待一件事情不要过份主观吧
其实正面跟负面的思考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我认为问题发生时不要太消极才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