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天天出軟體天才,我們天天出創業家!
昨天傳出一則有趣新聞,印度有一位九歲的小女孩,已經考到微軟的證照!這是目前記錄上最年輕的考取者。這位考取的小朋友來自印度,不令人感到意外,印度就是這樣的國家。
軟體的價值在大腦,硬體的價值在機器,前者比後者還更難以取代,你說越南和俄羅斯的工程師甚至比印度便宜,但他們做的就是沒有比印度好,短期內要全面性取代印度也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印度就是一個這麼起飛中的國家。
因為這則新聞,在線上和某位資深網路朋友聊了一下,感嘆來寫這篇文章。
曾經身為軟體工程師,我第一層的感受印度的衝擊,我的部門共有十幾個同事,在印度也開了同樣一個部門,也有十幾個同事,做一樣的事情,雖然尚未傳出裁員消息,但當時給我們莫大的壓力,人家在印度的薪水是我們的不知幾個%而已哩。後來,我還曾經待過一個「全印度」團隊,上司和我的同事全都是印度人,一起吃點心、拜訪家裡,更深深感受到印度人對軟體的天份,英文強還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們已經將軟體整個融在他們的生活裡,就算在洗手間上廁所巧遇,他們也會說,「We are in sync。」他們用的英文字,老中通常聽不懂,以為是口音的問題,以為是速度的問題?不,除了口音與速度外,重要的是他們用詞,如果有幾個字可以選,他們都會很自然的選擇了那些「電腦用字」,他們已經將電腦融入他們的生活裡。
此外,印度人真正的24小時黏在電腦前面,以我接觸的那群軟體工程師,他們比其他族裔都更放任軟體專業「入侵」他們的生活。印度的婚姻依然流行「父母介紹、相親」,我曾經聽說許多矽谷工程師都是從印度憑一張照片飛回去相親,兩天後就成婚,再帶著剛見面的老婆回到矽谷繼續工作。有趣的是,也有一說為何許多印度人都很晚回家,是因為他們相親的老婆感情都很不好,為了避免見面,就故意忙到十一、二點才走,每天都比別人還多做一倍工,想不強也很難了。
所以,我們要學印度嗎?
昨天另外看到一篇文章題為「科技天花板」(Science Ceiling),它提到從前都有所謂玻璃天花板,對少數族裔或弱勢姓別設下天限,比如說,雖然偶爾有男性的護士,但可能從來沒看過「男性的護理長」吧?而這篇「科技天花板」是在形容科技產業對女性的不友善,他們看到有些工程科系在大一都還是「男女各半」,念完大四、出去工作後,不知為何從事本業的只剩下男的,女性全都轉職了?他們說,有些根本的原因,譬如實驗室裡的衣物都是為男性所設計,且工作時數有的一周要70小時……所以美國人已經開始好幾個「輔導計畫」,要想辦法為女性打破「科技天花板」。
這些「輔導計畫」,再來看看那個印度小女生,再比較一下剛剛提到印度人對軟體的優勢,產生很強的矛盾。原來,原因不在於產業,而在於整個大環境。
每個大環境都有適合做的產業,大家是脫離不了大環境的!
印度人就是適合做軟體。
那,華人適合的呢?
至少,在台灣這邊有一塊似乎是全民都知道、喜歡的,那一塊就是「創業」。
創業不是一個產業,也不是一個職業,站在紐約,人家問你在哪個領域、幹什麼事,你說你在「創業」,他肯定一頭霧水,但到了今天,站在台北街頭,當你說你在「創業」,對方依然得繼續問,但,他至少在第一時間就有了一點「概念」。你說,大家對創業者依然不太尊重,但比起來,已經有這麼多創業者,也有這麼多成功案例,加上媒體渲染,民眾對「創業」這個字已然改觀,改得相當正面。
在台灣,創業已經就是一個產業,也是一個職業,從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最近常跑校園場,不知為何,每次在同學面前講到「東京著衣」,總會有人舉手,每次講到「鮮芋仙」大家都會露出微笑,每次提到「校園瘋印」大家都認真聽,提到「午餐王」大家也很熱情。
講到「五分埔」大家整個熱起來,提到直銷,人人都有經驗。
同樣等級的東西,拿去問美國大學生,絕不會有這樣的反應。我想,拿去問印度學生應該也沒有這樣的反應。
每個社會有它適合的產業。我們社會並不適合科學,不適合軟體,而適合「創業」。這個情況下,我們就應該做「創業」的事,所有的教育都應該圍繞在「創業」之上,這樣做起來會更有意思。這一塊已經有許多人在做了,我發現現在的學校已經比以前還要更「創業」了,無論是學生社團的活動,還是教授上的課,甚至研究所的課程,都直接了當的和「創業」有關係,這些課程都做得很深、很好,但,對於創業家來說,已經有一個點子的人來說,需要的可能還要更多一點。目前大家請來的講師皆是業界的,都是以演講方式帶過,講的都是大格局的東西,到了實作這塊,幾乎是空的。而且,目前30~40歲的中堅上班族,很有可能在十年前在學校裡,甚至還沒感受到那股氣氛就離開學校了,現在想追回來也不知道從哪邊開始。
我在矽谷曾有一個代號「Mentor」的點子,當時曾找來我《別學北極熊》的幾位成功華裔創業家,到史丹佛校園辦了一個戶外的聚會,但……沒有成功。
現在,我想再把這個東西帶回來。
我需要幾位兼職的幹部。
住在台北市的,彼此容易見面。
若您有興趣,現在又暫時沒有工作,有些時間,想認識一些人?請快快寄履歷表給我(email請見本頁左上角自我介紹的部份),一起探索「創業」主題。
(特註:義工職,無薪)
我不太認為印度人就適合當軟體工程師, 而應該是印度以政策讓國家要走軟體這一個行業. 以前我們實驗室也有一個印度的博士後研究員, 他自己的數學就不怎麼樣, 而且他也說印度人並不是每個人的數學都很好. 所以, 我是認為是印度建立起軟體產業的環境, 這樣一來, 只要是有興趣搞軟體的, 自然就能發揮起來. 就像台灣的科學園區, 也是政府當年決定要做這個, 才能搞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
臺灣人初從大陸渡海過來打拼,天生就是有冒險基因在身上.
印度人确实适合搞程序
我也剛剛踏上創業這條路~但是卻發現”點子”只是基本的東西,更重要的怎麼sync 種種商業上的技能及跟”點子”相關的技能。點子人人有~甚至一個點子會有一堆人在做,但是能成功將點子完成的公司卻沒多少。如果有人可以從頭到尾討論一遍應該會讓創業者成長更快吧..希望MR6的創業實作課可以早日開始!
國家提供什麼樣的方向,人民在一定程度上會趕上國家的目標. 發展方向的不同而已, 像現在的大陸, 外貿人才一堆,和台灣經濟起飛那個年代一樣.
話說回來, 9歲也太強了吧!
MCP是微软认证体系中最基础的证书,考生只需要参加一门考试就可以获得证书,它所代表你获得对应微软产品或技术的证明。因为MCP证书获得的门槛太低,所以MCP证书的效力并不像其他的微软认证证书那样显赫,在业界的认可程度也并不高,所以IT认证考试资源网建议那些有志于从事IT行业的考生们还是尽量选择象MCSE2003和MCITP MCPD这样含金量比较高的证书!
印度的確就是給人數學很好的感覺XD
九歲真的蠻厲害的
不過聽說印度人寫程式很偷懶,架構不是非常嚴謹,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天才真實少,年紀小的天才就更少了。
印度軟體強就如同主旨一開所提的係因環境所影響的,但如果創業就是說適合台灣的產業,倒是有點不解。畢竟小小弟認為創業包含層面很廣,不只是單一領域強就足夠,而且光就市場而言,台灣也太小了呢!
昨天去書局,想買您的書,沒想到竟然買不到…
真惋惜,希望去別家書局能找到您的大作好好拜讀….
华人出过九岁的运动员,出过九岁的钢琴师,我不大相信华人出不了九岁的微软认证工程师,只不过在父母一辈对这个职位都不怎么认知的情况下,要出九岁的天才,的确很难。
印度大家都想當軟體工程師,據說是因為軟體工程師(資訊業)這種職業,是新的職業,所以種性制度裡面沒有,只要當了軟體工程師就可以脫離種性制度了,我有聽過這種說法,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就像在香港, 人人就只想吃一口金融飯。 加入投資銀行, 就是最高尚的職業….
「創業」絕對不是打嘴砲、空談、投機
在台灣是很多「創業家」,但是除了我上一行講的幾點之外,其餘什麼都沒有
當我們要認真的做一件事,先得找到自己深信不疑的答案,題目是:我屬於什麼樣的故事?
我們學校的印度人,程式功力的確很厲害!
我今天才知道原來印度軟體強的原因^^
謝謝你的分享,很棒!
nydia
http://www.truelove.idv.tw 真愛一生
http://www.truelove.idv.tw/discuz/ 論壇
我今天才知道原來印度軟體強的原因^^
謝謝你的分享,很棒!
nydia
http://www.truelove.idv.tw 真愛一生
http://www.truelove.idv.tw/discuz/ 論壇
印度這個文明古國幾千年下來才發現原來他們國家人民適合寫軟體?這挺怪的,以印度來說,應該是他們過去國家政策所造成現在的結果。
軟體是不是還要分一下,例如軟體開發或是軟體代工…
創業也有很多種,有親身撩下去的,有領導統御的,也有借力使力的broker,也有用想用說的,在台灣,感覺上,純感覺,重學歷一群的偏好管理那塊,不重學歷一群偏重冒險實際去動手做。
每個地方的風氣不同
政府引導的方向也不一樣
產生了不一樣的強項產業
台灣呢?
該怎麼走,政府也該好好規劃一下~
校长兼撞钟,正是创业者的写照
考過微軟的mcp都可能會知道
還不就是那麼點點英文
還不就是考古題多背個幾套
mcp就沒問題了啊
英文語系的國家,就算是6歲考過mcp
一點也算不上是神童吧
这个不能以偏概全,印度自有软件高手,大陆,台湾也有软件开发方面的人才。
环境确实是影响一个产业的发展要素,对这个产业投入出,自然回报也会多。
9岁过MCP,我想有两点吧:
一,现在孩子们确实“提前成熟”了。
二,当下印度的环境允许9岁的她可以过MCP。(有电脑,懂英语,受教育)
個人淺見,創業大概分3種:
一. 用腦的
二. 用手的
三. 用腳的
成功機率好像常常是’顛倒比率啊。
我念的是MBA
班上印度人並不會寫程式
但是比較越南、韓國、泰國、台灣、大陸、印度
印度人就是顯得鬼靈精怪,不一定表現比較好,但就是感覺腦筋比較活
上課真他媽的不認真、愛講話~不過表達意見倒蠻強的
台灣人在硬體製造以及FW上面有長久以來建立的優勢, 雖然製造部分慢慢轉移到對岸, 但是對於一些製程改善, 成本控制都是台灣的強項, 好的創意, 好的產品也需要好的實踐(製造)才能成功
我認識的印度人有幾項特點
話多,不管懂不懂,意見特別多。做弊多,考試團結愛做弊,而且習以為常,沒有什麼道德觀念的存在。我所知道的印度人,除了英文確實好以外。和其它國家的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少數幾個不錯,大部份都一般,有的特差勁。在我經過二年MS的洗禮之後(班上3/4都老印),我理解到大部份的老印,只有一張MOUTH。真要說讀書勤奮。東方民族才是真的認真。老印是以留在美國工作為首要目標,課業能過就好。如果還有老印數學好,軟體強的人..請捨棄那種刻板印象。
— 參考資料…個人二年以來和老印相處的體驗..
我觉得里面对印度评价的部分,可能会引起不满,毕竟单方面和片面的评价了一个国家。而你(们)的博客是公开的,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
其次,世界上任何所谓的小孩的天才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强迫的,不可能自愿的。我可以100%肯定,这个女孩除了考微软的破证后,没有实战能力。
I think the evaluation to India marriage would cause the negative attitude among some audiences. Your blog is public and popolar, and the article would affect many people.
Secondly, I truly believe there are no inborn talent children who love coding nowaday. All because of her parents, the girl can got the Microsoft Certificate. And I also believe she can do nothing except get just the Microsoft Certificate.
想創業的人很多,不曉得其他國家是不是也如此
但是台灣喊得出創業成功的例子卻很少
想創業一定要有底子,不是天馬行空想出點子而已。想開餐館要先學煮菜,想開車行要先當學徒。或者你想當金主請人來幫你做,那你就要有錢當底子
胡說八道,
第一次聽到有人說台灣比美國適合創業…哈哈哈….
印度能發展軟體產業, 是靠政府支持,
如果這樣也能說成印度適合作軟體,
那台灣應該適合做硬體代工,
台灣適合做創業 ?
台灣類型的創業, 了不起就是開加盟店, 開計程車這一類的,
跟一般講的 venture 還差太遠…
的確是胡說八道,簡直是到了走火入魔、不之所云的地步了;請板主發揮一下愛心關照一下吧
寫得很不錯,我看我得轉學硬体會比較好一些…可能我拚不過老印吧…這麼多人!!!
印度人就是適合做軟體。~不太同意這個結論歐~
小弟在台灣經手處理過兩件外商給印度人做不好的案子歐~
會找印度人應該是便宜吧~
看過的~結案卻不能用~
看過的他們印度人SOURCE CODE STYLE並不考慮效能~
叫印度人修改自己的軟體~哈哈哈~他們說要重寫(是看不懂自己寫了什麼吧)
我們修改印度人寫的軟體更快(更便宜)~這樣台灣人就是更適合做軟體嗎?
Lady Gaga has stated she should certainly tour once more at the start of the following year because she misses her fans.
It鈥檚 difficult to get skilled people on this topic, and you appear to be you know what you鈥檙e talking about! Thanks
八卦娛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