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fm二人募資成功,將「廣播型」的簡單網站做得超專業
昨天在ReadWriteWeb出現一則消息,今年三月才創立的網站「Ping.fm」於自己的官方部落格宣布,剛剛得到Linkedin創辦人Reid Hoffman和創用CC的Joi Ito的天使投資基金。Ping.fm做的是幫大家「整合」自己所有的社群網站帳戶,現在做這個已經很多了,聽起來,好像沒什麼意思?
而且,這個月拿到錢的不只這個網站,得到大卡司注意的也不只這個網站,首先,Ping.fm與其他網站不同的是,它不只是「故事」被喜愛,而是平時低調的它,早有了一些成績,和競爭者包括Tarpipe、Pixelpipe比起來,RWW的部落客自己從周邊朋友感受:「似乎已有蠻多人開始使用Ping.fm」,這時候,再去查看Compete流量圖表,也發現Ping.fm果然呈現健康的成長,從五月開始才5萬人,逐月成長,到了十月已經月不重覆達20萬人,Ping.fm已經慢慢的襲捲網路界,現在加上這筆資金挹注後,絕對是下一個值得注意的標的!
最有趣的是,目前Ping.fm的團隊竟然才兩個人而已,一個任CEO,一個任CTO。
「二人創業」,從今年三月到現在,竟可以打敗眾人?
到底Ping.fm怎麼做到的?
首先,Ping.fm和其他創業家都看到同一塊市場,那就是,現在許多網站愈來愈社群化,許多網站都有「好友名單」,也都有「留言系統」,你發現,咦,怎麼辦?我有的好友在無名小站,有的好友在痞客邦,有的好友只玩MSN Live Spaces,於是,你在以上三處也都建了自己的「基地」,建了之後卻無力維護!但你又想和所有朋友保持連繫?於是,從前年開始,網路界出現了一批叫「社群網站整合器」(SNS Aggregators)的網站,包括以前寫過的Spokeo,社群網站整合器就是讓你可以「整合」所有的網站,它會自動定期到所有網站去抓取你的朋友最新發生的事情,誰寫了什麼新文章,誰作了什麼新留言,整合到一個「控制台」讓你一覽。
但,這並不是Ping.fm做的。「社群整合器」太難做了!Ping.fm做的,反而有點「反過來」,它想做的只是「社群廣播器」(SNS broadcasting tool),也就是說,它不想「收」到你的朋友做了什麼,它只想「送」──
Ping.fm只提供一個服務:讓你「送訊息」出去給好幾個社群網站。
分散在各網站的所有的朋友,都聽到你最新的消息!
可能是因為「二人創業」,人手不足,反而讓Ping.fm比其他網站都更專心的做這個「送訊息」的服務,於是,Ping.fm就可以做得就比其他人還深了──
目前,Ping.fm已經可以「送」到30個以上的社群網站(見上圖),30個!幾乎我們聽過的社群網站都在裡面了,還要包括相簿網站、微型部落格網站……當然這些都是美國網站。Ping.fm提醒我們,只要是「網站」,基本上都有地方可以「貼文」,如果網站沒有API,也有機會用各種方式自動貼出去,只要你給Ping.fm你的帳號,它就能幫你爬進去,想辦法把這個訊息「貼」在你在該網站的頁面!以Ping.fm兩人之力,幾個月內就做了30個網站,可見應該不難,兩天做一個,60天就很驚人了!
然後,Ping.fm繼續做更深。你想送一則訊息,不只從Ping.fm送出而已,那樣太普通了!Ping.fm竟然讓我們可藉由你的IM來送,或著用簡訊來送,目前已支援了四大IM: MSN(Windows Live Messenger)、AIM、Yahoo! Messenger、Google Talks,只要加入「機器人」,送一封短箋給它,它就自動幫你再送到剛剛說的30個社群網站! Ping.fm已經完全把自己整個包裝成「線上送訊息」的超級專家,任何時候你只要想在網路上搭著社群網站送一句話,Ping.fm可以幫你送得最廣、最多人聽到!
重點來了──
Ping.fm這個點子值得被投資最主要的原因,我認為是因為「送訊息」本身所代表的商業價值,遠比「收訊息」還大。雖然Ping.fm只做「送訊息」,但其實是在幫自己快速「攬客」。
看,同樣是搭在社群網站之上,利用朋友之間的公信力,一個「收訊息」的網站若想放廣告給1萬人,得先掌握1萬個朋友,不是嘛!但,「送訊息」的Ping.fm只要有100個人使用它,這100個人分別都有100個朋友,「訊息」一送出去,Ping.fm就可以輕鬆的接觸到1萬人了!潛在爆炸商業價值非常的大,也說明了Ping.fm目前成長的線圖,應該也是這種效應來的。
所以,大家若「欠點子」?其實可以像Ping.fm一樣,做「廣播型」的服務,把好幾個目前已經蠻有知名度的網站「合在一起」,讓一個訊息,可以同步廣播出去?就像Ping.fm,只要二個人,或許就夠吃下整個網路市場了!
問題是… ping.fm可能只能作為一個工具, 有時用戶目的不在於發msg, 而在於使用該網站帶來的感覺
使用者若真的想廣播訊息給好友, 何不使用最簡單的 email 即可?
回歸本質來看,多數人還是很難”一心多用”,所以才需要整合為一的工具,不過除了MR.6大大分享的觀察心得,我認為:
1.各類型社群網站或2.0-like網站最終(把時間拉長一點)會成為彼此的競爭者,彼此的相似性(新功能)會與日俱增,到時候不需要整合器了,需要的是網友的抉擇(留下哪一個? 如何搬移/整合過去上傳的資料)
2.商業訊息的置入程度(越界)會成為日後個人是否繼續採用這類新概念服務的評判重點。會不會未來越來越常見商業訊息夾帶(夾藏)在個人發布的訊息裡? facebook讓我有這種感覺,類似tricky ads.
我更喜欢用hellotxt
feedlr也做这个,不过似乎没那么多。
網路一定會發展到在哪裡送跟在哪裡收都可以,所有圍牆都被敉平的局面。
在開放趨勢沒有減緩反而加速前進下,或許這一天會比我們想的都早到來。
原本是hellotxt中文有問題,就轉到ping.fm。後來ping.fm改版後中文又有問題,而hellotxt改版後中文沒問題,就又回到hellotxt。
hellotxt似乎比ping.fm早,不知拿到天使投資資金了沒?
顯然這種代客發訊的服務,客戶忠誠度不高啊…反正哪個好用就用哪個。
就跟快遞一樣啊 那家便宜就用那家的
訊息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非送不可, 一定有商機 但是要是所送的對象 就只是那固定的15000個網站 應該也是有點機會的啦
至於收訊息呢 我猜就得想辦法搞出另外一種型式的混搭 來配合獨特的UI介面吧
这不就是群发软件吗?好比MSN群发、QQ群发,这个是社区网络群发软件。群发软件(服务)是很古老而且稳赚的生意。这个生意的问题在于门槛太低,很快就被无数人模仿,最后竞争的结果是无钱可赚。在中国,市场不大,高手太多,所以高手最后的较量就看谁的商业模式更高明,赚钱更隐蔽。而不会像老外这样大张旗鼓明目张胆的搞还没几个模仿的。
Hi, I was refered to your blog by my friend. I thought this post was nice. You’re excellent! Thank you.
you will have an amazing blog here! would you prefer to make some invite posts on my we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