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下伴侶,獨自出去玩來甩掉「太黏」?時代雜誌與我的見解

這篇文章可能會有爭議,請小心閱讀,不喜勿入。《時代雜誌》的文章向來太偏美國中心的政治和美國的民生話題,很少在他們家看到好文章,昨天終於看到一篇真的很棒的,這位作者其實也沒寫什麼,只是提到一個我們常想到、碰到、卻從未去討論的話題──

你和「另一半」,可不可以分開旅行

應不應該分開旅行?

討論這件事之前,我們得先講到,在2008年的現代,自助旅行已經不是難事,線上的旅行愈來愈多,很容易成行。所以現在大家面臨一件事,出去玩都要問人很麻煩,是否可以自己旅行?自己在線上買票、訂旅館,甚至訂「最後的便宜deal」,和老公/老婆說一聲,今晚就出發?

自己出發?

這篇作者開頭就提到她自己每天都和那位已論及婚嫁、交往多年的同居男友「黏」在一起,直到最近,她才「第一次」自己飛到西雅圖獨自旅行!然後她在文中坦承,嘩,這場獨自的旅行,真的「每一秒鐘都很快樂」。她發現,這快樂竟然這麼的簡單,躺在空無一人的特大號床上,身邊無人打鼾或磨牙齒,自己逛一下飛魚市場,自己和其他「他不認識」的新朋友見面……從頭到尾她的臉上都掛著微笑,怎麼也摘不下來!

這位作者說,沒有「他」很快樂,卻不表示他們已經分開或感情不好喔!她舉出另一個同樣「成功」的案例,她的女性朋友和結婚六年的老公常常到南美玩,由於那位老公喜歡去滑雪與極限運動,她則喜歡走走看看就好,所以每次都一邊玩一邊吵架。這次,她真的不和老公出門了,自己到墨西哥,嘩,也是好享受好享受!到沒有遊客的地方,自己安排。這位朋友她也是從頭到尾掛著「摘不下來的笑容」,她還說,獨自旅行的時候,她和老公反而比平常通話、通email的時間更多!

形容了兩則美好的獨自旅行經歷,這篇TIME雜誌文章接下來理所當然的引用了專家的發言,專家說,「小別勝新婚」的原理古今存在,所以應該多多的分開來放假!專家說,獨自旅行應該愈多愈好,愈獨自旅行,愈表示你充份的相信對方,表示你們的關係是非常健康的!

沒錯,以上都是對的,百分百正確的事,但當件事被「濫用」,就讓人有些話想說了--

我們常聽到,現在愈來愈多男女朋友分開的理由是「太黏」,沒有自己的「空間」。我看了身邊兩對朋友都曾抱怨過太黏的問題,最後幾乎吵翻的原因都是在「太黏」!這種理由有的出自於男生,有的出自於女生。我認為,我們給「太黏」這個理由,賦與了太多的「正當性」了。這種事絕對不是我個人的專長,只是自己以讀者的身份,覺得「黏」這件事被「炒」得太錯誤,我想藉這篇文章提出一個我認為值得思考的觀點。

我認為眾人或許應該先看清一件事──太黏的「癥結」,很有可能不是在「黏」的那方,而是在「不黏」的那方。對方不只不習慣,也不喜歡與「這個人」一起做事情;有可能是對方並不喜歡這個人做的事情,也有可能是對方不喜歡這個「人」。當你收到「太黏」的訊息,通常不只是在警告你們「個性差異大」,最主要是在警告「你們之間有問題」,至少,兩人中其中有一人無法承受兩人一起生活與行動的重量,因為就算再黏的狀況,也不可能像雙胞胎那樣黏著24小時,如果兩人之中有人抱怨「太黏」,或許是表示他/她已到了一個「我無法再更忍受更多你/妳的生活」的臨界點,這臨界點可能很「低」,低到即使平常仍有充份的獨自上班或出去買東西的時間,甚至一周只見一次面了都不夠把那種黏感的討厭給驅除掉

所以我們常常觀察到,「太黏」的問題似乎不是絕對,而是相對,以上臨界點顯然會隨著不一樣的「人」而上下飛動:有些情侶天天抱在一起像兩隻無尾熊,旁人都看不下去了,他們也不會覺得很黏;同樣的一對情侶過了好幾年,可能完全沒有電話連繫,只是每周見一次面,有人也會抱怨「太黏」!我們也常常看到,一個人很有可能今天覺得某人太黏,當他/她「換了一人」,用同樣的方法待事,突然就覺得還好啊,不會很黏?我們會看到有些朋友跨前後任男/女朋友,對待方式完全不同,對前任的完全像放牛吃草,對後任的完全變無尾熊;對前任的兇不拉機,對後任的撒嬌不已。每個人的「黏性」也因時間而不同,有的或許是黏個幾年,幾年後又變得不黏,

如果你用這樣角度來看人類同居、結婚這件事,再來看看這些專家、作家、旅行家目前口徑一致的在倡導所謂「伴侶分開旅行很好」,甚至有些婚姻專家倡導「分開住是很健康的」、「彼此預留空間」這些話,就會覺得很好笑。說直接一點,這些專家等於是在為「分開」找藉口,她們並不是在幫你好,事實上,許多寫書的婚姻專家自己的婚姻有夠爛,因為這是一個他們關注的主題;婚姻和創業、網站不同,婚姻像吃飯一樣是屬於天性掌管的範圍,那為何他們如此關注此主題可以寫到這麼深?因為他們做不好嘛。

「好黏」的問題,其實很簡單。

當我們產生「好黏」的問題,並不表示這段感情沒救了,應該說,如果雙方還覺得這段感情值得再經營下去,現在該找到的,不是一個彼此適合的「空間」,而是再努力去找到彼此怎麼在同一個空間下,快快樂樂的生活。

換句話說,當你覺得「太黏」,想出去旅行?歐No No NO!這時候,反而應該趁旅行這種難得的轉換心情的過程,和對方去,透過每次不一樣的地點,產生不一樣的「空間」,學習怎麼「有對方也能保持愉快」。有趣的是,這一段,是所有婚姻專家幾乎都不會講的,至少我們在書上、雜誌裡從來沒見過這樣的鼓勵與論調,真的很可惜,它們有如一個竭力想將反的「翻正」的小力量,放出所有的理論來支持這樣的事情,全部都是正確的,但忘了那彎彎曲曲的路旁邊,其實有一條最直接的路。

這篇文章令人喜愛之處,是作者也問了這個問題:如果你獨自旅行就有一種「嘩終於解脫了」,那要問自己,是否你這段感情是一段正確的感情?她也實地訪問了其他的夫妻,表示「獨自旅行」這件事並不是大家都喜歡或都正常,譬如有一位很專情的男人說,「那樣有何趣味處?」另一位女人甚至和這位TIME採訪者說,她在前一段婚姻中,真的很喜歡獨自去旅行,因為那樣她才能放心外遇啊。

所以,與伴侶分開旅行是否合理?是否應該被鼓勵?

如果你/妳已經不重視了,那就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有很多專家的話語可以拿來當擋箭牌和藉口。

如果你/妳還重視,那,請稍稍改一下您的行程,再多買一張機票吧

18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