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rville讓網友賣「時間」,差一步完成長尾策略
記得還在美國,回到台灣和一個長輩吃飯,長輩問我在做什麼,我說,「網路創業」。
「喔?那你的貨源哪裡來?」
當時我整個嚇一跳,這是什麼意思?貨源?
現在我知道,大家覺得所謂「網路創業」就是網路拍賣、線上開店。一定要進貨,上架,線上賣,出貨……。
這點我沒意見,這塊的確好賺,但總覺得有點可惜,因為我們形容一間公司所做的生意,至少都會用「Products and Services」來形容。前者是「產品」,後者是「服務」。你是一間小公司,或只是個別的商人,若你有前者,就可以到eBay或Yahoo!奇摩拍賣、露天、樂天這些地方去賣,享受網路的威力,但倘若你有的只是後者,也就是「服務」呢?
我對「服務C2C網站」特別有興趣,所以當我又看到HourVille這個新網站,又再次欣喜了一次。Hourville就像線上購物網站一樣,商家可以自己在上面「開店」,不同的是,他們賣的不是產品,而是「服務」。
我之前自己已經寫過好幾家這樣的平台,比如「Genietown」,指出它和Elance、Odesk、Freelr、Guru.com、Rent a Coder這種線上仲介包案廠商的很不一樣,我當時是寫道,Genietown不像那些仲介平台大多限於軟體接案或專業顧問類;Genietown大多都是修馬桶、換屋頂之類的「民生服務」,是要來打敗一般的「黃頁」類的分類廣告如Craigslist、Tribe Networks、Yellow Book等,為它們加入「購買記錄」機制,Genietown將這些一口氣做起來。
但,這次Hourville顯然更進一籌!
Hourville覺得賣「服務」太嘮口,因此它改說「賣時間」,所以才叫做「Hourville」。它想打出來的形象並不是你有什麼服務,就拿出來賣,而是「你有什麼多出來的時間?」拿出來「賣時間」吧!
這樣的訴求很容易懂,也容易許多。基本上你無論是誰,都可以拿出來賣。目前提供的服務包括:德州那邊有個工程師提供建構網路的服務,一小時要價50美元;還有一個瑜珈到府教學的,一小時以也是50美元。但時薪、小時數顯然可以由「商家」自行決定,譬如有一個叫Johnny傢伙在賣貝斯的教學,一小時20美元,但這個Johnny同時也提供油漆的服務,他就不讓你亂訂了,一次要訂購兩小時,不是兩小時就是四小時,不能太多(不然他天天都在漆油漆),兩小時共30美元(真便宜)。
重點是,Hourville既然讓大家在上面買「時間」,那麼,它的重點就擺在一個特殊的東西上面───仔細看每個服務的下方,都有一個全頁的很大片的月曆(Calendar),上面塗綠色的就是此人「有空的時間」,你直接點擊,就可以預約那個時間,然後選擇要幾小時,並在線上直接付款,每個商家可接受不一樣的付款選項,像剛剛那位瑜珈老師只能接受「現金」。
實在很方便,不必打電話,也不必寄email,就可以完成交易,連時間都約好了!我已經感覺到,Hourville已經慢慢走向我所想像的那種「服務型C2C交易平台」了!
不過,Hourville即使已做得這麼棒,我們依然不看好它可以成功──這也是寫這個主題的主要原因。看Hourville目前這些人,許多都是集中在德州,應該是該站創辦的據點。這個情形和Genietown當初的問題很像──這些「服務」都只有在當地才能用,其他地方不能用!Genietown不當它是問題,而他就認可經營幾個local小據點如矽谷中心的Palo Alto,行銷易操作,容易小量起飛。他們走的方向都是走在地市場,想把所有服務都整進去。
但,現今全球景氣欠佳,每個行業有的開始回歸最保守的獲利模式,死抓著它。如果互聯網也有一個「最保守的獲利模式」,那個模式就是「長尾理論」。網站想和實體的任何東西競爭的最基本盤也是「長尾理論」,對一個網站來說,「長尾」是永遠存在的優勢,在網路上可以賣出最怪東西,最怪的東西依然可以好像開一間主流商店這麼的熱鬧,但長尾有個重點,就是要能讓客戶就算住在千里之外,依然能享受這樣的服務。
有些服務,線上做就是怪怪的。你說你也可以用Webcam教瑜珈啊!這樣我寧可自己花多一點錢去學「真的」。
但有些服務,真的可在線上完成的?
Hourville已經做得夠清楚、夠簡單了,現在我覺得可以做的,就是別再「什麼都可以賣、什麼都不奇怪」,我可能成功的機會就是讓Hourville只賣「某一種服務」,或某一個方向的服務,這種服務,是可以在遠端做的,絕對可以輕鬆在遠端做的。像台灣的TutorABC就是在賣「教英文」的服務,除了「教英文」以外,還有哪些服務可以做在像Hourville這種平台的?想到這個種類,或一個大方向,直接抄Hourville,讓大家在線上提供服務,這些「店家」長得很大,我們會看到,大家不會聽到網路購物就只會講「進出貨」,有些知識工作者也可以進入商人的殿堂了。
想起一句古语,“再笨的笨蛋总有比他更笨的笨蛋为他喝彩”。
哈哈,前不久就有一条新闻说有人在淘宝网上卖自己,实际上是寻求买家购买自己的每周工作时间。跟这个案例是类同吧~
就像幫人排隊的創意模式一般,只是此類的創業模式需經的起考驗,
對於未來誰能說個準ㄋ?每個人都可以說自己是趨勢大師!!!
但是有幾個真的能正確預測未來!!!
1984-2000年這17年之間,藍籌經濟指標(BCC)關於經濟成長的預測從來沒有一次正確。
MR6最讓我欣賞的是持續挖掘網路新idea並嘗試從中找出一絲足以改變網路生態的想法,並各取所需!!!
笨蛋?
to:1楼
再笨的笨蛋说的话总有比他更笨的笨蛋接过来再说几次。
我覺得提供服務真得比提供產品來要的更有創新的點子!
誰是笨蛋? 不過 Mr6 這類型的文章已經發表過幾次了 確實看久了會膩。
本人只是想调侃一下1楼的留言者。
非常感谢mr6大方无私的与读者分享他的先进资讯和智慧,本人从他的文章获益良多。
to Max Wang:
Take it easy, 我只是想問一下一樓的, 不是針對你 🙂
看帖不回贴的那个是笨蛋
是否因為台灣的市場小,以至於很難有類似的網站創立呢
嘿!產品與服務同樣可以銷售,
這的確很棒的點子…. 感恩分”想”
Derek
蠻有同感的,現在大部份的人只要聽到網路創業
就會把它跟拍賣畫上等號,也證明了拍賣深值人心
有時往往轉個方向,思考一下網路上不只賣商品還可以賣什麼
也許就是下一個成功的關鍵
既然Mr.6丟出這麼個議題,大家可以集思廣益想想。 🙂
我想到的是(可以跨越國界的):
從「讓各行各業提供線上專業知識服務」方面去思考,選其一來做,比方:
‧專門提供線上法律服務
‧專門提供線上心理諮商服務
‧專門提供線上電腦教學
‧專門提供線上婚姻(或交友)輔導
‧專門提供線上出版業專業知識
另外聯想到一個點子,如果做個類似的插件,
讓部落客可以掛在自己的部落格,
讓人可以向部落客預約時間做專業諮詢,可能會是不錯的機會?
通常部落客多半在某方面有專業,可提供線上諮詢服務(收費)。
我在臺灣時候,所有人知道我在網路上創業,第一個反應也是和『貨源』相關的,例如貨源哪里來?主要是什麼類型的貨?……
然後,我到了馬來西亞,結果還是一樣,不過還加上一個:『騙人的東西不要做啊!』……..XD
小弟覺得 其實不是台灣小不適合
而是覺得 在台灣的這種民情風俗之下
觀念上總是會顯示出差異
因該說亞洲人與外國人來比較 總是顯得保守不少
大家會想要一份穩定的工作 公司福利不差
若說要拼個機會 大多也都是獨立創業或是合夥創業 拼上他一次
成功就上雲端 看了看Hourville反而有點人力網站的味道
不同的是他性質比較接近專職soho
我想賣出的東西可以那麼多元…那為什麼獲利方式可不可以也換個方式..比如我提供一小時的程式教學…換來的不是金錢..而是一小時的英文教學.或是一小時的油漆的服務..等等這樣交易就可以更多元…只不過..網站的獲利利基可能就要大家再想想了.
服務型 C2C 在國外已經一堆網站了, 幾乎快變紅海市場了. 找一找 freelancer 媒合的網站就知道, 還可以競標. 台灣這邊 104 也有做類似的網站.
今天在新聞看到
這個點子,台灣已經有人開始在操作了說..